為開闊本科生知識視野和了解前沿科學發展,激發和培養科研興趣,增進全國各高校學生對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的了解,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我院2021年暑期面向全國高校舉辦“暑期學校”活動。
一、生態與環境學院簡介
生態與環境學院成立于2016年12月,由內蒙古大學原環境與資源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整合而成。學院傳承內蒙古大學成立以來在生態、環境、資源學科的深厚學術底蘊,圍繞國家和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培養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環境與生態工程、大氣科學以及環境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學院擁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具有完善的本科-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生態與環境學科是內蒙古大學“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計劃”和“雙一流學科”建設的重點學科,生態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列入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生態學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
1.歷史沿革
1957年內蒙古大學建校之初,我國現代生態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繼侗教授任內蒙古大學副校長,將他在北京大學創建的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教研室移植到內蒙古大學,在原生物學系創立了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并在植物學專業內設立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化方向。
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博教授的主持下,經教育部批準率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本科專業,1979年更名為生態學專業。
1982年,以生態學科為主的教師組建了自然資源研究所,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認證為內蒙古自然資源研究所,后更名為內蒙古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
1994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了環境科學專業。1995年,原生物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學院,其下設生態與環境科學系。
2008年,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和化學化工學院中從事環境科學學科方向的部分師資,組建了環境與資源學院,并在2009年新增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系更名為生態學系。
2016年,在環境與資源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系的基礎上整合成立了生態與環境學院。
2.師資隊伍
學院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隊伍。現有全職教師83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2人,80人具有博士學位。學院還聘請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客座/兼職教授15人。是一支以中青年為主,學緣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學術視野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師資隊伍。學院在生態與環境學科具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視頻課。學院教師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大氣科學、自然保護與環境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環境科學學會、自然資源學會和草學會理事。
3.學科建設
學院目前擁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三個一級學科,設有生態學系、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大氣科學系和環境生態工程系。具有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和草學三個一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生態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
生態學:1957年內蒙古大學建校之初,我國現代生態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繼侗教授,將他在北京大學創建的生態學與地植物學教研室移植到內蒙古大學,在原生物學系創立了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組,并在植物學專業內設立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專門化方向。1977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博教授的主持下,經教育部批準率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植物生態學本科專業,1979年更名為生態學專業, 1986年獲生態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獲生態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確定為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
環境科學與工程:1994年設置環境科學本科專業,1998年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置環境工程本科專業,2011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草學:2003年獲草業科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隨著草業科學晉升為一級草學學科后,獲草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2005年獲環境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調整為資源與環境專業型碩士學位授予權。
4.人才培養
目前學院在讀本科生800名,碩士研究生500多名,博士研究生80多名。建有生態學和環境類本科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各種專業實驗室,供學生實習和研究。學院堅持開門辦學,與國內外許多大學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交流和合作,如與北京大學交流培養計劃和與美國波特蘭大學“2+2”聯合培養計劃。有內蒙古大學草地生態學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國家級森林和草原自然保護區(大青山、賀蘭山和錫林郭勒等)、內蒙古環境監測中心站、呼和浩特等市環保局和環境監測站等實踐教學基地。
5.學科平臺
學院瞄準國際生態與環境科學前沿,圍繞國家和自治區社會發展中生態安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中的重大關鍵問題,“十二五”(2011年)以來,承擔有國家和自治區各類科研項目340余項,獲得資助經費約2.6億元,包括國家重大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環保公益和農業公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重大項目。
在蒙古高原宏觀生態學和資源可持續利用、草原生態系統生態學及草牧業適應性管理、高原植物進化與分子生態學、環境生態學與生態修復、微生物與廢物資源化、元素地球化學循環、環境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學科方向群。
學院擁有實驗室面積6000多平米、儀器設備7000多萬元、擁有產權的試驗研發基地36公頃,建有典型草原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觀測研究站和自治區級生態與環境本科教學實驗示范中心。此外,學院現有主要研究平臺8個,其中國家級、部級4個(1-4),自治區級3個(5-7);①內蒙古草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②蒙古高原生態學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③草原生態安全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④典型草原生態系統教育部科學觀測研究站、⑤內蒙古自治區河湖生態重點實驗室、⑥內蒙古自治區環境污染控制與廢物資源化重點實驗室、⑦內蒙古自治區煤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⑧內蒙古大學環境檢測中心。擁有植物-土壤分析、植物生理生態、分子生態、微生物生態、環境毒理、環境監測與環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水環境與水資源、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實驗室。這些研究平臺和實驗室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實驗條件。在實踐教學方面,實習基地有內蒙古大學錫林郭勒草原生態學研究基地、烏梁素海野外試驗站、輝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試驗站、中國科學院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以及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海、烏蘭察布等市環境監測站。
二、活動時間
時間:2021年7月10日至7月11日(7月10日上午08:00在生物樓101報到,7月11日下午17:30結束)
地點: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三、擬招生人數
本次“暑期學校”計劃招生人數30人(含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及草學專業),學生在暑期學校期間的食宿由我院提供(呼市本地學生不提供住宿),報銷單程火車硬座費用、高鐵/動車二等坐票,統一購買學員人身意外險,其他費用自理。
四、申請條件
1.本科專業要求
本科專業要求為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草學或相近學科的大學三年級學生,熱愛生態與環境科學,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本科期間發表過本專業學術相關論文者優先考慮。
2.本科成績要求
本科階段前2年半總評成績排名前1/4(填寫格式為:班級名次/班級總人數)
3.外語要求
外語要求通過國家六級考試。
五、申請材料
1.內蒙古大學2021年“優質生源計劃”申請表
2.本科成績單(需加蓋教務處公章)
3.其他證明材料復印件(包括已發表論文或出版物、英語六級成績單、各類獎勵證書等)。
六、申請時間和辦法
以上材料可先提供電子版,請申請人于7月2日之前將電子版發至rzwang@imu.edu.cn。請將申請材料掃描后壓縮,壓縮包和郵件名請以“學校+姓名+2021生環暑期學校”的格式命名。被錄取的學名在報到時提交紙質版(加蓋學院公章),紙質版與電子版不符者將不得參加暑期學校。
我院將根據提供的書面材料進行篩選,接收的暑期學校學員名單將于2021年7月21日在網上公布并直接通知本人,屆時未接到通知的同學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七、主要活動內容
1.暑期學校開學典禮;
2.講座與交流,主要包括專家講座、學科及專業方向座談,與導師、師兄師姐座談等;
3.參觀研究所、實驗室、圖書館和大型儀器;
4.科研體驗,深入實驗室親身感受科學研究,參加課題組開放活動;
5.暑期學校畢業典禮及頒獎典禮。
八、錄取政策
對于參加活動并考核合格的學員:
1. 我院統一頒發暑期學校學習結業證書。
2.暑期學校表現優秀的學員名單在學院網站公示,可優先調劑,復試后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3.獲得所在學校推免碩士研究生資格學員,當年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推免服務系統”報考我院的,學員已參加的暑期學校考核等同于接收推免生復試,可直接接收錄取為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
九、獎勵與資助政策
1.錄取的學員可優先享受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三助”崗位資助支持。
2.錄取的學員經導師、學院和學校同意并滿足出國交流訪學要求條件的,學校一次性資助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出國訪學交流費用。
十、注意事項
1.參加暑期學校的同學須遵守相關規定,嚴格按照統一的安排進行學習和活動;
2.暑期學校期間學員食宿費用自理,報銷單程火車硬座費用(呼和浩特市各高校學員除外);
3.暑期班學生須注意自身安全,提前購買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可詢問當地保險公司辦理)。報到時須提交有效保險憑證及經學員簽字后的安全協議書(見附件),否則不予注冊。
十一、聯系方式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學西路235號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聯系人:汪老師
電話:0471-4991656
Email:rzwang@i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