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的介紹

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甘肅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的介紹 正文

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方向明確,研究領域廣闊,學術思想活躍,學術梯隊實力雄厚。2006年經國務院和省學位辦批準,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獲得獨立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現擁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5人,獲博士學位者6人,甘肅省“555”創新工程人才1人,碩士生導師5人,逐漸形成了以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活力的學科團隊,可為中西醫結合基礎博士生培養提供技術支撐。本學科實驗條件良好,中西醫結合基礎科研實驗室2007年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估,鑒定為二級科研實驗室,擁有PCR儀、生物信號采集系統、醫學圖像分析系統、數碼顯微互動等設備,并具有細胞采集、分離、培養等技術。以“中藥免疫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國家中醫藥管理科研實驗室、甘肅省中藥藥理與毒理學重點實驗室、學院系統生物學與中醫藥轉化研究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學科為基地,為中西醫結合基礎博士生培養提供條件支撐。本學科主要圍繞以下研究形成特色。
1、研究甘肅大宗中藥黃(紅)芪、當歸、黨參等中藥資源豐富,其有效成分對機體細胞生物學性狀有顯著調控作用。本團隊基于中醫“扶正祛邪”理論,運用現代生物學技術,開展了中藥抗腫瘤有效成分的篩選、作用機制探討及其聯合化療藥物防治腫瘤的增效減毒作用研究,為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提供了實驗依據。本研究方向是將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等系統生物學與傳統的中醫藥有機、緊密的結合起來,是在中醫藥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采用層析技術,紫外、紅外分光光度儀,薄層掃描儀等方法對中藥有效成分或部位進行提取及分析;并運用中醫辨證論治方法,結合分子藥理學、血清藥理學、生化藥理學等研究方法,研究中藥對機體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影響,從整體、細胞、分子水平探討并闡明中醫藥理論。本研究方向屬我國中藥材及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它將為中藥材的生產、質控、應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為藥材生產規范化、質量控制標準化、臨床應用合理化和資源利用可持續化服務。
2、干細胞移植技術是臨床治療組織細胞損傷等相關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團隊基于中醫“腎主骨生髓”理論,應用現代技術,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了補腎益氣類中藥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s)等干細胞的誘導分化作用,及對干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遺傳穩定性的影響,探討相關中醫理論實質。本主要基于以下理論形成相應的特色:中醫“藏象”即為藏于體內的內臟(腎、心、肝、脾、肺)所表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通過對“象”的觀察,可以推測“臟”的狀態,即可以表知里,以象測臟。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需求,對于“藏象”的客觀性、標準化研究已成為中西醫結合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對“藏象”現代醫學的相關性本質研究和探討,有助于促進臨床疾病的診斷、病程的監測及其治療措施療效的監測,最終指導臨床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三大系統通過神經遞質、神經肽、激素及免疫分子等相互緊密聯系,構成了機體內多維立體網絡調控(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三大系統之間廣泛而密切的網絡聯系從整體水平上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近年來主要選用中醫臨床常用不同補腎法(中藥),利用動物實驗、細胞培養以及染色體技術、流式細胞技術、DNA電泳、放射免疫測定等現代醫學實驗技術,研究中醫“腎”及其功能的“神經-內分泌-免疫學”本質。并已有如“腎生髓促骨髓間質干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分化的研究”、“甘肅道地補腎中藥誘導骨髓間質干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分化的研究”等項目分別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省中醫藥管理局的資助,本研究處在國內領先地位。
3、中醫心、肺系疾病生理病理的基礎研究方向主要基于以下理論形成相應的特色:祖國醫學認為肺為相輔之官,主要功能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朝百脈、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主治節。其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涉及呼吸,血液運行,水液代謝等多個系統。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肺不僅是呼吸器官,而且參與體內許多生物活性物質的代謝。中醫肺系疾病包括咳嗽、哮證、喘證、肺癰、肺癆、肺脹、肺痿等,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肺纖維化等疾病。這些疾病發病后具有危害大、范圍廣、治療難度大、纏綿難愈和容易惡化等特點。消炎藥和激素的大量使用,雖能控制病情,緩解癥狀,但存在毒副作用大,容易依賴,停藥反彈等不足。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運用現代醫學理論和實驗方法,從分子生物學、亞細胞結構及形態學等不同水平認識甘肅道地藥材、敦煌古方、名老中醫經驗方和學術觀點防治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肺纖維化、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肺損傷等肺系統疾病的作用機制。具有國內領先水平。通過本研究方向可以豐富中醫現代化的內容,并為尋找、開發中醫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有效藥物提供科學依據。尤其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敦煌古方防治肺系疾病的作用機制國內尚屬空白。
本學科圍繞研究方向,近5年來在研項目34項,獲科研經費325萬元,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4項;發表學術論文65篇,被CSCD期刊收錄33篇、SCI期刊收錄9篇;出版專著、教材30部;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廳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廳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精品課程2門。能為博士生培養提供充足的項目和經費支持。
甘肅中醫藥大學

添加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甘肅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甘肅中醫藥大學報錄比、甘肅中醫藥大學考研群、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甘肅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甘肅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甘肅中醫藥大學排名、甘肅中醫藥大學保研、甘肅中醫藥大學公眾號、甘肅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甘肅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甘肅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gszyxy/yjsy_25858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