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干操操操_www日本高清视频_一区二区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av成人免费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

聊城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聊城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聊城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計算機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生 1、基本情況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工程本科專業源于學院1995年創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9年獲準招收普通本科生,專業開辦伊始,就秉承“培養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服務社會”的基本精神,設立了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網絡系統開發三個專業主要培養方向,專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準確清晰,師資力量充滿活力,教學管理嚴謹務實,教學效果比較突出,教學條件逐步完善。專業于2010年首屆招生,辦學5年,目前本專業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為278人。
專業以課程或課程群為核心組建了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網絡程序設計等教學團隊,以團隊為基層教學組織開展教學和教學研究,網絡工程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數字邏輯、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絡與信息安全、網絡設備技術、網絡編程技術、操作系統、通信原理、網絡工程、網絡管理等。其中,計算機網絡、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校級精品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對提高本專業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2人,其中正高職稱1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1人,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占5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7人,還有在讀博士1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的83.3%。專任教師100%符合崗位資格,4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獲得“雙師型”資格證書。近年來,專任教師獲批國家自然基金1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十二五密碼研究基金課題1項,中法合作交流項目1項、以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6項,獲得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發表論文67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1篇,建設聊城大學精品課程2門、雙語教學課程1門,出版教材10部。
本專業已建有聊城大學網絡中心、中興通訊等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設施較好,指導隊伍穩定,管理規范,能滿足本專業學生的實習要求。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在山東省信息安全大賽中連續兩屆取得了個人第一、團隊第二的優異成績,在山東省引起了熱烈反響,省市網絡監察、信息安全部門多次到學校招聘人才。目前,2014年首屆畢業生37人,截止到2014年8月底,就業率89%,多人在安全局、保密局、中國聯通等單位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網絡工程專業特色鮮明,按照“一個體系、三條主線、三個平臺、四個層次”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其中:“一個體系”,突出網絡工程專業的“一個完整體系”;“三條主線”,圍繞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和網絡系統開發三條主線培養學生的能力;“三個平臺”,覆蓋了Windows、Linux、Andoid三大操作系統平臺;“四個層次”,形成“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方向、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的階梯培養模式,結合華為、思科等多種主流產品,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養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而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2、網絡工程專業特色
專業培養模式特色。網絡工程專業特色鮮明,按照“一個體系、三條主線、三個平臺、四個層次”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其中:“一個體系”,突出網絡工程專業的“一個完整體系”;“ 三條主線”,圍繞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安全和網絡系統開發三條主線培養學生的能力;“三個平臺”,覆蓋了Windows、Linux、Android三大操作系統平臺;“四個層次”,形成“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方向、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的階梯培養模式,結合華為、思科等多種主流產品,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養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而且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專業培養方向特色。網絡安全應用型人才培養初步形成了優勢,在山東省信息安全大賽中連續兩屆取得了個人第一、團隊第二的優異成績,在山東省引起了熱烈反響,省市網絡監察、信息安全部門多次到學校招聘人才。2014年首屆畢業生多人在安全局、保密局等安全相關公司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1、基本情況
聊城大學1992年開設計算機應用專科專業,1995年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軟件開發的基本理論、原則與技術、方法,一直是該專業的重要教學與實踐內容。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軟件工程本科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已有3屆畢業生。截止到14年8月底,就業率為94%。現有在校生總人數516人,專任教師21人,其中副教授7人,博士2人。另有外聘外籍教師1人。專任教師發表教研論文25篇、主編教材9部,發表科研論文22篇。
依托“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實驗室,積極探索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立項建設重點專業。在武書連的2013中國大學分專業排行榜中,聊城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排為“B+”等級,位于全國所有高校中前20—30%。
軟件工程專業開展了地方綜合性大學IT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研究,加快了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步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搭建基礎理論實踐平臺;校內與校外緊密結合,構建基本技能實踐舞臺;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探索綜合素質實踐途徑。該項研究成果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先后與濟南齊魯軟件園、上海(美國)杰普軟件產業公司、青島軟件園、惠普公司、達內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技術合作,為聯合培養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做了有益的嘗試。
2、專業特色
(1)注重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
與計算機學院其他專業一道,開展了地方綜合性大學IT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研究,加快了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步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搭建基礎理論實踐平臺;校內與校外緊密結合,構建基本技能實踐舞臺;課內與課外緊密結合,探索綜合素質實踐途徑。研究成果獲第六屆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2)面向企業應用的合作辦學
軟件工程本科專業現有3個校企合作辦學方向,分別是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與青島軟件園合作)、軟件測試方向和軟件開發方向(與惠普公司合作)。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14年開始招生。
與青島軟件園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合辦的軟件工程專業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采用2+1+1機制,學生第一、二學年在聊城大學上課,以計算機學院師資為主,由青島軟件園通過學期集中實訓進行動手能力培養,完成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任務;第三學年,核心技術課程由雙方共同承擔,青島軟件園負責聊城大學的師資培訓,完成教學計劃中的課程;三年內,學生修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理論課程;第四學年,在青島軟件園實訓基地,學生按照企業的開發模式進行企業開發實戰實訓,并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
該方向2013年首次招生40人,2014年招生58人。青島軟件園的在學生入學后進行了入學行業指引服務,2013年寒假,2013級學生到青島基地進行了參觀見習。
與中國惠普軟件集團(濟寧)國際軟件人才及產業基地合辦的軟件工程軟件測試和軟件開發兩個方向,采用3+X機制,前三學年在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第三、四學年,穿插惠普的特色課程,并選拔學生進入產業基地實習。特色課程均寓理論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所需技能,不但保留了學生原本的就業能力,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技能,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2014年秋季首次招生軟件測試方向94人、軟件開發方向98人,第一學期由惠普軟件人員進行了各8個學時的新生專業教育。#p#副標題#e##p#副標題#e#
1、基本情況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成立于2004 年,目前在校學生229人,專任教師10名。專任教師中,副教授4人,講師6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8人(含在讀博士1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 “雙師型”教師培訓,獲得“雙師型”資格證書。2004年到現在每年大約招生80人,現已經有七屆畢業生368人,所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于電子商務系統設計、開發、應用。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電子商務大賽中獲得143項獎勵,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89.9%,考研率17.6%。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電子商務專業已經成為我校專業與學科群中重要的成員之一。電子商務專業以課程或課程群為核心組建了電子商務教研室。
近三年來,專人教師獲批山東省科技攻關課題1項,參與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密碼課題1項;山東省教育廳項目1項;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獲得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98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論文58篇;電子商務安全方面的研究已處于省內同領域研究領先行列;近5年專任教師以主要成員承擔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擁有山東省高等教育特色課程1門、出版優秀教材4部。2014年1項橫向課題《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成果通過山東省教育廳組織的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電子商務專業開辦伊始,就秉承“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服務社會”的基本精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任務,專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準確清晰,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管理嚴謹務實,教學效果比較突出,教學條件逐步完善,不斷推進教學研究與改革,緊跟社會與時代發展步伐。
2、專業特色
2-1、構建“校內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的“2+1”和“3+1”模式實習實訓體系
“校內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的“2+1”和“3+1”的模式體系。校內實訓采取“2+1”模式,即在兩個學期之間開設小學期,對學生進行崗位實訓強化,對學期所學課程進行了綜合演練,為提升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和軟件實施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也為學生后續進行的專業綜合實訓奠定堅實的基礎。校外實習實訓采用“3+1”模式,包括專業綜合實訓和校外定崗實習兩個階段,指前3年為校內學習階段,最后1年為校外實習實訓階段。專業綜合實訓階段通過和企業公司結合采取雙向培養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項目開發綜合實訓,突出實訓過程的完整性和實訓內容的全面性,訓練學生各單項技能的靈活運用及專業技能的銜接。校外頂崗實習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企業環境,感受所選擇職業的真實氛圍,強化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通過把企業搬進校園,實現校企合作實踐育人。通過與軟件開發企業雙向聯合,實現了本專業培養軟件開發人員和軟件開發管理人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2-2、四年制學業導師為學生成長把握方向
電子商務專業的各個班級分配一名學業導師,這些導師都是本專業年富力強,教學經驗豐富, 親和力強,容易于學生產生共鳴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學業導師對于學生的指導貫穿到四年的培養過程中,主要工作包括加強新生對于專業的認識與理解,對于學生選課和個人規劃進行指導,組織與引導高年級學生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四年制教授學業導師制便于師生之間的互動,為人才培養發揮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
2-3、“小”而“強”的精英式育人模式
電子商務專業每年招收1-2個班,這種相對“小”的招生規模使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通過精英式育人模式來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達到學生整體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要求。

1、基本情況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開設于2001年。該專業創立14年來,按照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技術特色,以“厚基礎、強實踐、求創新、高素質、重責任”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將“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統一,技術與人文融通”的指導思想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突出應用型與復合型特色,注重多學科交叉滲透,形成了以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技術+管理,應用+創新”的信管專業特色。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擁有年富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共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9人。近年來主持教改項目10項,主持省級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課程1項,校級精品課程2項,雙語教學項目1項,發表教研論文17篇。聊城大學教學名師1人,教學新星2人,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指導教師2人,教師教學競賽觀摩獎1人,中青年教學競賽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聊城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錄近30篇,主編或參編專著、教材9部。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項目5項,校級課題8項。
該專業在學生培養上,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強化理論基礎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踏實、敬業品質培養。使學生具有強烈事業心、觀念新、思路寬、懂信息管理策略與方法、掌握信息技術,成為能夠承擔各類信息系統建設規劃、開發與管理以及專業信息分析與咨詢的綜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工學學位。
2012-2014三年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共畢業學生142人,平均考研率為12.3%,就業率100%。2015屆75人畢業生中,考研錄取15人,考研率為20%,2014年12月的四六級考試中,信管專業四級一次通過率為72%。僅2014年,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專業技能比賽、科技學術比賽等獲獎120人次,其中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36人次,有45人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認證等資質證書。
2、專業特色
2-1、以ERP系統為支撐的立體化課程體系
根據培養目標,圍繞企業信息系統開發應用、實施維護和數據分析為主線,以ERP軟件為支撐,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融合各個學科的知識體系,整合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形成柔性化的課程體系。
大一的“信息管理導論”中將ERP 沙盤引入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企業運營的主要環節和過程,對信息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和本專業的地位目標有了較為形象的認知。大二的“會計學原理”中引入用友ERP U8軟件,以其中的財務模塊作為該課程的的教學實踐,使學生通過對軟件的操作了解會計學中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大三結合“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開設“企業信息系統應用”的獨立實驗課,作為課程的實訓,將ERP中的供應鏈模塊作為課程實習內容熟悉整個企業供應鏈的工作流程。并開設“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商務智能”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把學生前期已經學過的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數據庫、web技術等計算機類課程和管理學、會計學、物流管理等管理類課程融合為一體,從而使學生不僅通過學習ERP軟件演示和操作了解和掌握企業管理的整個環節和過程,而且,還能將計算機類課程和管理類課程有效地融合為一體,形成企業從事信息管理工作所需的綜合性的實際能力,為日后真正成為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大四與用友等企業聯合,結合企業實際進行實習實訓。以及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用友和金蝶等著名公司就職等事實充分證明:以ERP系統為支撐的課程改革,已經成為體現本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2-2、以學科競賽為驅動的創新應用人才教育模式
(1)與課程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別立體化學科競賽體系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將不同等級的學科競賽融入課程教學,形成分年級、分級別、分類別的立體化學科競賽體系。如一年級結合信息管理導論、Web技術等課,班級內舉辦辦公軟件應用、動畫和圖片處理、網站設計和制作以及ERP沙盤虛擬運營等比賽,為學生后期參賽打下基礎。二年級結合會計學、Web數據庫應用、C++、電子商務導論等課程參加如用友ERP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對抗賽、齊魯軟件設計大賽、“藍橋杯”軟件設計大賽、會計信息化競賽、電子商務競賽、網絡創新應用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三年級結合Java、C++、android應用開發、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等課程參加齊魯軟件設計大賽、全國“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和課外科技作品大賽等更高級別的賽事,并獲得國家級獎項,16項省級以上獎項。
(2)多層次、多元化的團隊結合指導模式
指導老師作為引導者,把課程教學活動與學科競賽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課內與課外的互動。建立以較強教學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多學科校內教師為主,包含具有豐富企業實際運作經驗的企事業單位教官、在相關學科競賽中獲獎的校內高年級優秀學生、已畢業的優秀學生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指導教師團隊。近三年來,指導學生申請國家級,校級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新項目20余項,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勵200余項。
(3) 以大學生自我管理的競賽團體組織
成立各類競賽協會,學生可以通過自由申請、學院推薦等多種形式參加,帶領更多同學參與到實踐和學科競賽中。充分利用實踐創新平臺來開展各類競賽培訓,組織賽事。比如校內ERP沙盤比賽,虛擬運營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注意學生梯隊的建設,實行高年級帶動低年級、老隊員指導新隊員、互幫互學、互相趕超的比賽氛圍,促進學科和競賽的持續發展。
2-3、以專業方向引導為支撐的學風建設機制和學生教育模式
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心理、行為、環境、制度等不同的層面上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建立專業方向引導機制,健全專業老師擔任班主任、本科生導師制、課外學習小組等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育,弱化管理。自新生入學以后,專業教育就成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也是專業方向引導構建學風建設機制的第一課,目的是讓他們清楚本專業的就業方向、要求具備的能力和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心。第一學期開設了信息管理導論,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本專業有個清晰的認識,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明確的目標。從大一開始為每位學生分配一個專業教師擔任本科生導師,導師負責對所帶的學生在學習、競賽、考研、畢業設計等全過程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有“家”和“有助”的感受。學院和系也經常開展“我與導師面對面”活動,邀請專家和導師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答疑解惑。每年的5、6月份都會召開信管專業考研經驗交流會和工作經驗交流會,由已成功考取研究生的同學和已簽就業協議的畢業生,向低年級同學傳授成功經驗,并力所能及的在低年級同學考研和找工作方面給予幫助。各位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接觸中不斷強調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老師們多層次多方位的鼓勵、帶動、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念和榜樣等方法,建立起良好的“班風”和“系風”,形成努力學習的氛圍、習慣和傳統。逐漸形成了以專業方向引導為支撐的學風建設機制和學生教育與管理模式。通過上述措施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已形成了團結互助、奮力拼搏的良好學風,有效地樹立起浩然正氣,抑制和改造不良風氣,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教育和管理的效率,并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專業近三年來畢業生學位通過率平均為99.62%;平均年終就業率為96.1%等事實,都是本專業學生學風優良和學生管理富有成效的有力佐證。
1、基本情況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聊城大學(原聊城師范學院)計算機學院1996年2月始建以來開設的第一個本科專業,起初為師范類,于1995年開始招生,至今從未間斷,是我省同類院校中較早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之一,目的為培養信念執著、人格健全、品德優良,富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實踐創新能力和良好學術潛質的高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門人才。經過近20年的積淀,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錘煉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形成了鮮明人才培養特色。專業至今已有16屆本科畢業生,累計招生2000余人,現正活躍在各級科研部門、大專院校、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計算機技術研究、教育、應用的工作一線,很多已成為本單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骨干力量。專業現有在校生總數216人,專任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1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特別是近年來按照學校建設區域性特色名校,培養應用型復合人才的發展戰略規劃和總體目標要求,依托“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實驗室,積極探索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業科研及教學成果顯著。近三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1篇,其中被EI、SCI、ISTP等收錄論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
2012-2014三年來信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共畢業167人,平均考研率為10.2%,就業率100%,四級一次通過率為77%。
2、專業特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由師范類轉為工科以來,按照“厚基礎、強應用、重工程”的人才培養總體指導思想,逐漸形成新的專業特色。其中:“厚基礎”,突出計算機科學涉及的硬件、軟件、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的培養;“強應用”,注重學以致用,以理論為基礎,分方向培養畢業生在硬件、軟件開發和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一技之長;“重工程”:注重工程化思想培養,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在眾多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實訓基地,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努力實現了畢業生就業零適應期。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經濟與管理等方面專業知識,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站建設與維護、企業商品與服務的營銷策劃、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項目管理、電子商務活動的策劃與運作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同時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正確的世界觀,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富有開拓進取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
電子商務導論、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與應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管理學、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網絡營銷、網絡支付與結算、會計學原理等。
辦學條件
依托現有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實驗室、山東省“十三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大數據智能分析與優化控制實驗室”;面向本專業的實驗室有中心機房、移動開發實驗室、智能計算與網絡安全實驗室、數據庫技術實驗室等,有服務器、磁盤陣列、光盤塔、NAS、繪圖儀和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單片機與接口實驗系統、高檔計算機等儀器設備,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高校一級實驗室”。另有與合作企業共建的校內軟件工程專業實驗室、合作企業校外基地也可供高年級學生實習實訓。
辦學特色
聊城大學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經教育部批準創立于2004 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校專業與學科群中重要的成員之一。電子商務專業開辦伊始,就秉承“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服務社會”的基本精神,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任務,專業培養目標突出體現聊城大學的應用型特色名校的發展定位,專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準確清晰,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管理嚴謹務實,教學效果突出,不斷推進教學研究與改革,緊跟社會與時代發展步伐。
就業前景  
電子商務專業在未來幾年內的就業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就業面比較寬(包括攻讀海內外研究生、考取公務員等),就業方向有以下幾方面: 電子商務企業、各大IT企業、傳統企事業單位等。就業地區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濟南、青島等經濟發達城市。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于1996年2月,是聊城大學(原聊城師范學院)計算機學院建設的第一個本科專業,初為師范類專業,于1995年開始招生,至今從未間斷。我校是山東省同類院校中較早開設該專業的院校之一。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自然科學和人文素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本知識與理論,掌握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扎實的外語、數理、電子等理論基礎,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畢業后, 能夠在科研、教育、企事業和行政管理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系統開發和集成、技術應用以及教學和管理等工作,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質和適應能力的工程型、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數字邏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Java與面向對象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操作系統、離散數學、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編譯原理等。
辦學條件
專業現有山東省“十三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大數據智能分析與優化控制實驗室”、中國智慧城市研究院、“知識工程和術語學”中法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實驗室。此外還有計算機訓練中心、移動開發實驗室、智能計算與網絡安全實驗室、數據庫技術實驗室等專業教學實驗室,現有實驗室面積2800平方米。實驗室擁有服務器、NAS、繪圖儀和計算機組成原理、單片機與接口實驗系統、高端計算機等教學儀器設備2200余臺套,儀器設備總值1900余萬元,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高校一級實驗室”。同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相關企業共建了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供學生開展實習實訓。
師資力量
經過20余年的積淀,專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錘煉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30余人,碩博學位的教師占比100%,雙師型教師占比40%。專職教師均畢業于國內外知名高校,其中有山東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山東省青年“互聯網+”新銳人物,多數具有博士學位并獲批多項國家基金,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絕大部分被SCI、 EI、ISTP等收錄。
辦學特色
專業在軟件開發、嵌入式系統、智能科學三個方向上,設置基礎理論、專業基礎和專業應用三個層次的教學體系,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厚基礎、強應用、重工程”三位一體的復合型、應用型立體人才。同時與華為、青軟實訓等知名企業合作舉辦專業技能比賽、建立多個實習實訓基地。
辦學成果
★ 2017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
★ 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建設專業;
★ 聊城大學鼓勵性發展(A類)專業;
★ 學生在國家、省級各類專業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就業前景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100%,就業專業對口率95%。部分畢業生選擇攻讀碩士研究生(含海外留學),大部分選擇進入就業崗位。就業單位主要為國內各大IT企業,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研究、管理、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工程師、數據工程師、嵌入式開發、APP開發等工作,就業地區以北京、上海、深圳、濟南、青島等經濟發達城市為主。
1、基本情況
2007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聊城大學軟件工程本科專業,2008年開始招生。2012年開始招收“軟件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2017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工程立項建設重點專業,2016年獲批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建設專業群專業。武書連的大學專業排行榜中,聊城大學軟件工程專業近三年連續評為“B+”等級,位于山東省前列。本校實行專業分類撥款,本專業為A類專業。2019年被評為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依據我校“地方性,創造型,應用型,開放型”的辦學定位,明確軟件工程專業定位為“高級工程應用型”。旨在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培養具備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設計、驗證等能力,可從事計算機軟件及相關領域的開發、測試、管理、信息服務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自我學習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型、應用型人才。
現有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山東省“十三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大數據智能分析與優化控制”、中法聯合研究中心;面向本專業的實驗室有中心機房、移動開發實驗室、智能計算與網絡安全實驗室、數據庫技術實驗室等,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高校一級實驗室”。另有與合作企業共建的校內軟件工程專業實驗室、合作企業校外基地也可供高年級學生實習實訓。
截止到2019年8月底,現有在校生總人數804人,考研率為12%,就業率為95%,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專業技能比賽、科技學術比賽等獲獎300余項,其中獲國家級省級一等獎以上獎勵100余項。
本專業現有校內外專任教師40余人,其中副教授18人,高級工程師12人,博士8人。近年來主持教改項目12項,主持省校級精品課程2項,發表教研論文20篇、主編教材9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錄近50篇,主編或參編專著3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獲省級優秀成果獎2項,校級優秀成果一等二等獎各1項。
本專業標準學制為四年,總學分為169 學分。學生修完規定課程,修滿規定學分,準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經校學位委員會審核通過,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專業特色
以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為本,堅持開放辦學,以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為途徑,培養本科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基礎核心+方向模塊+科研創新+實習實訓”專業特色落地。
2-1、新工科背景下完善的協同育人機制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軟件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以工程訓練為基礎、創新意識培養為核心,以學院、地方、行業共同參與為合作辦學理念,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理論實踐”相結合為手段,以行業“過程質量控制”方法為教輔,構建貫穿課堂教學、實驗、校內實訓、企業見習、專業實習以及實際工程項目為素材的一體化開放式應用型育人機制。以“服務地方經濟,階梯式發展”為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軟件產品開發和管理人才。在此基礎上,嵌入企業所需相關專項能力素質課程,服務外包等,無縫對接進入第三階段的個性發展、方向分流。通過上述舉措,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獲得國家級、省級以上學科競賽300余項。學生就業率連年上升,就業去向主要是發達城市的IT企業。研究成果獲第六屆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2-2、 新工科背景下創建了一批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
建設具有高水平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本專業教師積極學習并吸收專業先進技術,成為一批行業認可、實踐能力強的工程技術高手;培養了一批能承擔國家、省、企業科研課題的創新科研高手;推進了學院與慧與、中國測繪科學院等的合作發展,形成了“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結合,產學研一體”的創新創業基地,建成了開放式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創新創業教育示范中心、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等人才培養平臺,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資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開拓創新創業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通過上述舉措,實現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比例達到30%,專業累計實踐時間不少于1學年。學生獲批軟件著作權20項,教師獲批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3項省部級科研獎勵等。
2-3、 新工科背景下建立了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教學體系
根據軟件工程專業特點和特色,不斷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努力打造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等多類“金課”。通過融合各學科知識體系,構建柔性化的課程群,強化核心課程和精品課程建設,加大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力度,將MOOC、SP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完善了理論和實驗教學模式。以“驗證性+設計綜合性+開放研究性”為多層次的課程實驗教學體系,以“創新項目+創新性實驗+開放性實驗”驅動開展創新研究第二課堂,以“校內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的“2+1”和“3+1”為實習實訓模式,以“案例教學+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理論實踐協同教學模式,采取“形成性考核+項目考核+認證考核”的有成就感考核形式。科研訓練、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畢業設計五大模塊等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網絡工程本科專業源于學院1995年創辦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9年獲準招收普通本科生,2010年開始正式招生。專業開辦伊始,就秉承“培養網絡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服務社會”的基本精神,設立了網絡信息安全、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物聯網以及網絡管理與維護四個專業主要培養方向,專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準確清晰,師資力量充滿活力,教學管理嚴謹務實,教學效果突出,教學條件逐步完善。目前本專業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為450人。
專業以課程群為中心組建了網絡安全、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應用程序設計等三支特色教學團隊,積極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目前,開設的核心課程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科學導論、程序設計基礎、大學物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字邏輯、離散數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路由與交換技術、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網絡與信息安全、算法分析與設計、Linux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網絡工程、網絡管理、網絡編程技術、無線通信網絡、路由與交換、網絡攻擊與防御等。其中,計算機網絡、網絡與信息安全等校級精品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的建設對提高本專業的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7人,中級職稱6人,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占6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9人,專任教師100%符合崗位資格。4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獲得“雙師型”資格證書。有3名教師來自著名企業,均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近年來,專任教師獲批國家自然基金3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十二五密碼研究基金課題1項,中法合作交流項目1項、以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項目6項,獲得山東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3項,發表論文67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1篇,建設聊城大學精品課程2門、雙語教學課程1門,出版教材10部。
本專業已建有聊城大學網絡中心、中興通訊、青軟實訓等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設施良好,指導隊伍穩定,管理規范,能滿足本專業學生的實習要求。現有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實驗室、山東省“十三五”高校重點實驗室——“大數據智能分析與優化控制實驗室”;面向本專業的實驗室有物聯網專業實驗室、移動開發實驗室、智能計算與網絡安全實驗室、數據庫技術實驗室等,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高校一級實驗室”。
2、專業特色
本專業特色鮮明,按照“一個體系、兩條主線、三個平臺、四個層次、多個出口”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其中:“一個體系”,突出網絡工程專業的“一個完整體系”;“兩條主線”是指專業圍繞網絡信息安全和物聯網等兩個熱點就業方向開設面向應用的專業特色課程和項目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個平臺”是指專業覆蓋了Windows、Linux、Andoid三大操作系統平臺;“四個層次”是指形成“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方向、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的階梯培養模式,結合華為、思科等多種主流網絡產品,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養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學有所長。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學生在山東省信息安全大賽中連續多屆取得了個人和團隊的優異成績,在省內外引起了熱烈反響,省市網絡監察、信息安全部門多次到學校招聘人才。目前,多屆畢業生多人在安全局、保密局、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單位就業工作,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3.培養目標
立足山東、面向全國,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素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論與知識,掌握網絡工程專業知識、方法和技能,具有網絡工程專業思想與工程意識,具備學習與創新、溝通與表達、合作與交流等基本能力與素養,能夠在IT行業、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機構等信息技術或管理部門,從事網絡規劃、設計、部署與實施、測試與運維、優化、安全保障以及應用開發等工作,獨立勝任網絡工程師或其他IT工程師崗位職責與要求的應用型高級網絡工程專門人才。
  1. 就業前景
網絡工程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工程技術相融合的新興交叉學科,國家信息化建設中急需大量網絡工程、云計算、大數據及相關安全領域的人才。畢業生部分繼續攻讀網絡工程以及相關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大部分去向為國家企事業單位信息部門以及各大IT企業,就業地區以北京、上海、深圳、濟南、青島等經濟發達城市為主。
計算機學院始建于1996年2月,原為聊城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是我省較早建立計算機科學系的單位之一。現有軟件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團結進取、年富力強的教學科研團隊,學院依托軟件工程一級碩士點、山東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實驗室—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實驗室進行碩士學位點建設,科研及教學成果顯著。
學院依托軟件工程、系統理論一級碩士點、山東省十二五“智能信息處理與網絡安全”重點實驗室進行專業建設,科研及教學成果顯著。近五年來,承擔國家“863”子課題一項,國家級科研課題10項,省部級課題23項,發表學術論文800篇,其中被SCI一區收錄論文8篇,ESI高被引論文10篇,其中一名學者連續三年入選ESI高被引學者,IEEE Trans、OMEGA等頂級期刊論文10篇,其他SCI、EI、ISTP等收錄論文5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0篇,申請發明專利15項,獲批軟件著作權10項,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6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山東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承擔省部級教學課題2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學院重視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與探索,鼓勵開展應用性研究和社會服務,注重推進校企合作聯盟和高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現建有17個產學研示范基地,在研16項產學研課題。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學院教學、科研環境優越。所有教室全部配備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中心擁有強大的計算平臺、高速的網絡環境、海量的存儲能力,共有軟、硬件實驗室16個,多媒體教室13個,實驗設備共1000余臺。2016年計算機學院與數學院聯合申請采購價值400余萬元的HPC集群系統。院資料室現有專業圖書30000余冊,各種專業期刊80余種,其中外文期刊40余種。
學院注重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研究生教學研究,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開展了研究生學術沙龍、與企業對接等活動,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獲省級研究生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研究生學位管理獎一等獎1項,校級研究生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批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立項資助2項,獲校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多項。在校研究生共公開發表論文36篇,獲省級獎勵3項,校級獎勵15項。2010年,省學位辦首次對我院碩士畢業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抽檢,抽中的兩人中,獲評1人優秀、1人良好的優異成績。我院歷屆碩士畢業生中,錄用為國家公務員的占42.8%,進入高校的占42.9%,考博的占14.3%,實現了100%的高質量就業。

添加聊城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聊城大學考研分數線、聊城大學報錄比、聊城大學考研群、聊城大學學姐、聊城大學考研真題、聊城大學專業目錄、聊城大學排名、聊城大學保研、聊城大學公眾號、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聊城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聊城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聊城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聊城大學考研網由聊城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聊城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聊城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爽日日躁夜夜躁尤物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丨区2区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av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 久久不卡 | 在线观看成人 |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草综合网 | 四色成人av永久网址 | 久久综合伊人 | 久久一区视频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94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91 | h片在线看 | 伊人二区 | 国户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夜夜草 | 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欧美 日韩 在线播放 | 香蕉婷婷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 久热爱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片 | 91视频网址 | 欧美日一区 | 日韩成人高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级免费a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 激情五月综合网 | 亚洲97| 涩涩视频在线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网站 |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 | 久久伊|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 | 偷拍第一页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