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專業課資料
南開大學 | 優惠價 | 原價 | 選擇 |
---|---|---|---|
南開大學729文學基礎+866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資料全套 | ¥369 | ¥750 | ![]() |
南開大學730新聞傳播學基礎+874新聞學理論考研資料(大全版) | ¥380 | ¥760 | ![]() |
南開大學730新聞傳播學基礎+874新聞學理論考研資料(精簡版) | ¥180 | ¥360 | ![]() |
南開大學730新聞傳播學基礎+875傳播學理論考研資料(大全版) | ¥380 | ¥760 | ![]() |
南開大學730新聞傳播學基礎+875傳播學理論考研資料(精簡版) | ¥180 | ¥360 | ![]() |
南開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448 | ¥1118 | ![]() |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考研資料全套(大全版) | ¥478 | ¥956 | ![]() |
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考研資料全套(精簡版) | ¥278 | ¥556 | ![]() |
南開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考研真題資料全套 | ¥288 | ¥570 | ![]() |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
95%的同學還閱讀了:[南開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南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南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南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南開大學研究生招生]
[南開大學研究生分數線[2013-2020]]
[南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南開大學考研難嗎]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
[南開大學考研群]
[南開大學研究生學費]
[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學金]
[南開大學研究生輔導]
[南開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簡章]
[考研國家線[2006-2020]]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文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開大學文學院師資隊伍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師103人,其中教授43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32人),副教授33人。有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名師1人;“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校講席教授1人、杰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1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人獲“天津市授銜專家”稱號,6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任秘書長,1人任教育部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南開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
地址:天津市衛津路94號 南開大學范孫樓 郵編:300071
Tel:0086-22-23508247 0086-22-23503515
E-mail:wxy@nankai.edu.cn
南開大學文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2000年末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體學院。根據新修訂的學科分類,該院對應“文學”和“藝術學”學科門類,涵蓋5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以上均兼招碩士生)及中國文學思想史、高等中文教育;此外,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新聞傳播學,均按一級學科招生碩士生;同時招收“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等專業學位碩士。南開大學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藝術系、傳播學系、藝術設計系、文化素質教學部、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國際漢語教學中心和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性別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重點研究基地)、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中國文字學研究中心、詞匯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視覺藝術研究中心、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師103人,其中教授43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32人),副教授33人。有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名師1人;“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校講席教授1人、杰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1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人獲“天津市授銜專家”稱號,6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任秘書長,1人任教育部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南開大學文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設施:設有圖書資料中心,藏書(含期刊)6萬余種,涉及語言、文學、美術、書法、音樂、傳播、設計等學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時快捷的補充新出版圖書期刊為特色;網絡電子圖書目錄檢索設施齊備,每周十多個單元對學生開放;另收藏有音像圖書近千種。學院建有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視覺藝術、影視傳播、中文數字文獻、語音學等特色實驗室,也擔負專業實驗課程教學;2005年、2006年兩次獲南開大學實驗技術和實驗管理一等獎,2007年獲天津市優秀實驗室稱號,2012年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院還設有多媒體教室、研究生專用教室、留學生專用教室、藝術設計專業教室、影視傳媒實踐基地、藝術設計制作工場;東方藝術大樓內有教師畫室、美術教室、范曾畫室、古畫臨摹室、展廳、演播廳、錄音室、茶道室等設施。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本科學生近800人,碩士生、博士生450余人,另有外國留學生100余人。學院以“學術興院、品格育人”為宗旨,持續舉辦面向學生的系列學術活動,如“初識南開”名師講座(2002-),語言學沙龍(1999-),南開國學講壇(2006-),博士論壇(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學自由壇(2005-),藝術沙龍(2006-),南開傳播講堂(2008-)等。每年應邀來院開辦講座的學者、藝術家多達數十人,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或高級研討班,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德國、法國、荷蘭、以色列、美國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聯系,定期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等校交換本科生,對外交流十分活躍。該院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師生關系密切。學生專業學習成績突出,在各類全國和專業類競賽中成績不俗。本科生免試推薦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除學校設立的各種獎學金外,學院還自設有面向本院本科生(部分獎學金種類同時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種獎學金,包括“迦陵古典文學獎助學金”、“范氏獎學金”、“蔡章閣獎學金”、“葉氏駝庵獎學金”、“吳志明傳播學創新獎學金”、“潤世獎學金”、 “永福獎學金”、“信善獎學金”等。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2000年末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體學院。根據新修訂的學科分類,該院對應“文學”和“藝術學”學科門類,涵蓋5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以上均兼招碩士生)及中國文學思想史、高等中文教育;此外,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新聞傳播學,均按一級學科招生碩士生;同時招收“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等專業學位碩士。
南開大學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藝術系、傳播學系、藝術設計系、文化素質教學部、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國際漢語教學中心和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性別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重點研究基地)、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中國文字學研究中心、詞匯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視覺藝術研究中心、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師103人,其中教授43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32人),副教授33人。有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名師1人;“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校講席教授1人、杰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1人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1人獲“天津市授銜專家”稱號,6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任秘書長,1人任教育部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南開大學文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設施:設有圖書資料中心,藏書(含期刊)6萬余種,涉及語言、文學、美術、書法、音樂、傳播、設計等學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時快捷的補充新出版圖書期刊為特色;網絡電子圖書目錄檢索設施齊備,每周十多個單元對學生開放;另收藏有音像圖書近千種。學院建有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視覺藝術、影視傳播、中文數字文獻、語音學等特色實驗室,也擔負專業實驗課程教學;2005年、2006年兩次獲南開大學實驗技術和實驗管理一等獎,2007年獲天津市優秀實驗室稱號,2012年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院還設有多媒體教室、研究生專用教室、留學生專用教室、藝術設計專業教室、影視傳媒實踐基地、藝術設計制作工場;東方藝術大樓內有教師畫室、美術教室、范曾畫室、古畫臨摹室、展廳、演播廳、錄音室、茶道室等設施。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本科學生近800人,碩士生、博士生450余人,另有外國留學生100余人。學院以“學術興院、品格育人”為宗旨,持續舉辦面向學生的系列學術活動,如“初識南開”名師講座(2002-),語言學沙龍(1999-),南開國學講壇(2006-),博士論壇(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學自由壇(2005-),藝術沙龍(2006-),南開傳播講堂(2008-)等。每年應邀來院開辦講座的學者、藝術家多達數十人,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或高級研討班,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德國、法國、荷蘭、以色列、美國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聯系,定期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等校交換本科生,對外交流十分活躍。該院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師生關系密切。學生專業學習成績突出,在各類全國和專業類競賽中成績不俗。本科生免試推薦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高。除學校設立的各種獎學金外,學院還自設有面向本院本科生(部分獎學金種類同時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種獎學金,包括“迦陵古典文學獎助學金”、“范氏獎學金”、“蔡章閣獎學金”、“葉氏駝庵獎學金”、“吳志明傳播學創新獎學金”、“潤世獎學金”、 “永福獎學金”、“信善獎學金”等。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谷峰導師介紹
谷峰
中國語言文學系
022-23503845轉8414
gufeng@nankai.edu.cn
個人簡介
谷峰,1983年3月生,河北石家莊市人。2001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2005年獲學士學位,2007年在南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10年在南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晉級副教授,2016年入選“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計劃。曾經受邀參加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2007)、加州大學(洛杉磯,2015)、西華盛頓大學(貝靈厄姆,2017)、漢陽大學(首爾,2017)、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2018)舉辦的學術會議并報告論文。2017年12月,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前往華盛頓大學(西雅圖)語言學系進修一年(學習句法學(本科)、歷史語言學、句法理論(研究生)、語義學等課程,參與EdithAldridge教授舉辦的ModalsinArchaicandMedievalChinese學術工作坊并作英文報告)。擔任《語言科學》、《南開語言學刊》、《語言學論叢》、《語文研究》、《古漢語研究》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ChineseLinguistics等刊物匿名評審員,是“漢語語法史青年論壇”的發起者之一。獲得中國語言學會“羅常培語言學獎”、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獎(2次)。
【研究領域】
漢語語法史語法化理論上古漢語語法研究漢語情態詞研究漢語副詞研究
【開設課程】
本科生:古代漢語、古代漢語語法研究、學術論文寫作研究生:漢語史、語法化理論
【發表論文】
參加工作以來,發表論文12篇(其中CSSCI論文10篇,含中文學科一級權威期刊《中國語文》3篇,英文論文1篇):
《上古漢語“誠”“果”語氣副詞用法的形成與發展》,《中國語文》2011年第3期(一級權威,CSSCI)。
《“都”在東漢有沒有語氣副詞的用法》,《中國語文》2015年第3期(一級權威,CSSCI)。
《上古漢語不確定語氣副詞的區分》,《中國語文》2016年第5期(一級權威,CSSCI)。(收入:張誼生主編《漢語副詞研究論集》(第三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年)。
《〈接觸中的語言〉述評》,《南開語言學刊》總第18期(第一作者)(CSSCI)。
《漢語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研究綜述》,《漢語學習》2012年第4期(CSSCI)。
《上古漢語語氣副詞“一(壹)”偏離預期功能的形成》,《語文研究》2012年第4期(CSSCI)。《漢語反預期標記研究述評》,《漢語學習》2014年第4期(CSSCI)。
《上古漢語“其”的祈使語氣用法及其形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論叢》第51輯(紀念專號),商務印書館(CSSCI),2015年5月。
《“聚集”義動詞“都”的形成及其語法表現》,《南開語言學刊》2015年第1期(CSSCI)。
《語言接觸與蓄意演變》(SGThomason著,谷峰譯,曾曉渝校),《語言學譯林》創刊號,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7月。
《上古漢語語氣副詞的位序與分布》,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語言研究集刊》第18輯,上海辭書出版社(CSSCI),2017年5月。
《上古漢語謙敬副詞的性質、范圍和分類》,《澳門語言學刊》第49期,2017年6月。
IssuesontheAdverbqi其inArchaicChinese,InBarbaraMeisterernst(ed.)NewperspectivesonAspectandModalityinChineseHistoricalLinguistics.NewYork:SpringerNature,2018.
此外,發表的論文有:
《從《匯編宋》看總括副詞“都”“皆”的歷時興替》,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中心《中國語文研究》第2期,2003年。
《唐宋時期“取”的兩種虛詞用法的再探討》(第二作者),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漢語史學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你說”變體的使用特征及其語法化》,《中國語文研究》第2期,2005年。
《說近代漢語“一VV……”格式的來源》,《中國語文研究》第1期,2006年。
《從言說義動詞到語氣詞—說上古漢語“云”的語法化》,《中國語文》2007年第3期(語言學一級權威)。
《西方語法化理論概覽》(上),《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第1期(CSSCI)。
《西方語法化理論概覽》(下),《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第1期(CSSCI)。
《古漢語副詞“方”的多義性及其語義演變》,《語言科學》2008年第6期(CSSCI)。
《基本詞匯和語言演變》(汪鋒王士元著,谷峰譯),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編《語言學論叢》第33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
《從苗瑤語與漢藏語看上古漢語鼻冠音》(LaurentSagart著,谷峰譯,曾曉渝校),《南開語言學刊》第2期,商務印書館,2006年。
【出版著作】
《語法化的世界詞庫》(WorldLexiconofGrammaticalization)(BerndHeine和TaniaKuteva著,劍橋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翻譯、注釋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出版)。
【特邀演講】
文體與古代漢語副詞研究,首屆《中國語文》青年學者沙龍,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2012年。
OntheEmergenceoftheAdverbQi(其)AssociatedwithImperativeMoodinOldChinese,浙江大學青年語言學者論壇(首場),2013年。
利用同本異譯資料研究佛經語法,第二屆《中國語文》青年學者沙龍,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揚州大學,2014年。
“TheMultifunctionalAdverbZENG(曾)inArchaicChinese:ADiachronicAccount”(presentedinEnglis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TypologicalRegularityofSemanticChangeinGrammaticalization/Lexicalization,WesternWashingtonUniversity,Bellingham,U.S.(Chair:Prof.JanetZhi-qunXing),2017.
語氣副詞“曾”的歷史演變,首屆漢語語法史青年論壇,浙江大學,2016年。
謙敬副詞的性質、范圍和分類,第二屆漢語語法史青年論壇,南開大學,2017年。
上古漢語“WH-+其+VP”中“其”的性質,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26屆年會暨第20屆中國語言與文化國際研討會,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2018年。
【會議報告】
“你說”變體的使用特征及其語法化,第十三次全國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說近代漢語“一VV……”格式的來源,新世紀第三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浙江師范大學,2005年。
從言說義動詞到語氣詞—說上古漢語“云”的語法化,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15屆年會,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
虛擬口氣與古漢語多功能虛詞“其”,“中國語言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生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2009年。
上古漢語“其”的祈使語氣用法及其形成,第二屆漢語副詞研究學術討論會,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IsDou(都)amodaladverbinEasternHanDynasty?”(presentedinEnglish)(34%acceptance),27thNorthAmericanConferenceofChineseLinguistics(NACCL-22)(Chair:Prof.HongyinTao),UniversityofCalifornia(UCLA),LosAngeles,U.S.,2015.
“都”在東漢有沒有語氣副詞的用法,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23屆年會,漢陽大學,2015年。
漢語認識情態副詞的語用屬性,第二屆漢語主觀化理論與漢語研究學術研討會,渤海大學,2016年。
【主持課題】
天津市社科規劃一般項目“先秦漢語情態副詞研究”(TJHY11-010)(已結項優秀)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上古漢語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研究”(NKZXB1249)(已結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同經異譯與中古漢語語法演變專題研究”(14YJC740025)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語法化中的語法性及相關問題研究”(14CYY034)第一參與者
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上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16FYY007)
“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科研項目《漢語語氣副詞綜論:句法層次、話語功能和歷史演變》(2017年立項)
【獎勵和榮譽】
工作以來重要的科研獎勵有:
中國語言學會“羅常培語言學獎”(三等)(2012)
天津市第13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文學組第一名,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2013)
天津市第15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2018)
南開大學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012年度、2014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
南開大學“云林”獎教金(2012年度,2013年度)
工作以來的教學獎勵有:
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古代漢語”教學團隊成員
指導楊凱杰同學的論文《《論語》歧解研究——以《述而》、《陽貨》為例》獲得“2016年南開大學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榮譽稱號
此外,其他榮譽獎勵有:
天津市大學生數學競賽南開大學二等獎(2002)
獲香港大學中文系、香港中華文化促進會及斯坦福大學東亞系舉辦“中文書評寫作比賽”亞軍(2004)
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生個人特殊成就獎(2005)
新世紀第三屆現代漢語語法國際研討會(金華)“語法新秀二等獎”(2005)
“葉氏駝庵獎學金及蔡章閣獎助學金”一等獎(2006、2007)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十五屆年會(IACL-15,紐約)“青年學者獎“(YSA)提名(2007)
南開大學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008)
南開大學“人文科學青年學者獎”一等獎(2008)
南開大學“人文科學青年學者獎”三等獎(2008)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郭昭軍導師介紹
郭昭軍,男,1974年生,湖北黃梅人。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本科、碩士,南開大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后。
主講課程:現代漢語(本科)、語言學方法論(本科)、漢語精讀(本科留學生)、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研究生)、應用語言學(本科、研究生)。
研究領域: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對外漢語教學和計算語言學等。
教材:國家漢辦教材《體驗漢語?文化篇》,第一編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論文:
《從具體語境看主謂謂語句的語義和表達問題》,南開大學中文系編《語言學論輯》(第四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關于“NP1+[P+NP2]+的+XP”詞語串的兩個問題》,《語文研究》2002年第3期。
《從“會2”與“可能”的比較看能愿動詞“會2”的句法和語義》,中國語文叢書《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務印書館2003年。
《現代漢語中的弱斷言謂詞“我想”》,《語言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9期。
《意愿與意圖——助動詞“要”與“想”比較研究》,齊滬揚主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助動詞“能”的多義性及其選擇因素》,《語言學論叢》(第三十四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
《現代漢語必要類動詞比較研究》,《漢語學報》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助動詞“要”的模態多義性及其制約因素》,《漢語學習》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
《“該”類助動詞的兩種模態類型及其選擇因素》,《南開語言學刊》2011年第2期。
《說“同時”》,《漢語學報》2012年第1期。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耿傳明導師介紹
耿傳明
中國語言文學系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022-23503846-8512
gengchuanming@nankai.edu.cn
個人簡介
耿傳明,1963年10月出生,山東省菏澤市人。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師范學院英語系(今聊城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1985年7月本科畢業,獲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考入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代文學碩士學位,導師田仲濟、袁忠岳教授。1988年7月畢業,獲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至煙臺師范學院(今魯東大學)中文系任教,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先后任講師、副教授。1996年9月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王曉明教授。1999年7月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7月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任教。2003年11月晉升正教授,2006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任韓國濟州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ICS)作訪問學者。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學術職務: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小說分會理事
天津市梁斌研究會理事、副會長。
天津解放區文學研究會理事、副會長。
【開設的主要課程】
1、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本科基礎課)
2、現代小說研究 (本科選修課)
3、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 (碩士研究生公選課)
4、20世紀文學研究概論 (碩士研究生課程)
5、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與文學史(博士研究生課程)
6、人文學術理論與研究方法 (博士研究生課程)
【科研概況】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當代文學和現代思想文化研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英文刊物《中國文學研究前沿》)、《學術月刊》、《讀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學術刊物、報紙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轉載,出版專著九部,三次獲天津市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獲南開大學優秀社科成果獎十余次,學術著作《決絕與眷戀——清末民初社會心態與文學轉型》2013年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
【學術論文代表作】
《天人關系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變》《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11期。
《清末民初烏托邦文學綜論》《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新華文摘》2008年第19期轉載。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卷 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Old State and New Mission:A Survey of Utopian Literature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Number.3, 2010,Sep .
( 英文刊物《中國文學研究前沿》2010年第三期。)
《清末民初小說中“現代性”的起源、形態與文化特性》 《文學評論》2010年第5期。
《50年代公共寫作與私人寫作中的周作人》《新文學史料》2008、2
《余華小說創作中的后人道主義傾向及其對魯迅啟蒙話語的解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97、3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3 ,收入《余華研究資料》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匯編
(乙種) , 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新浪漫派文學的黑夜情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2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同年全文轉載。
《無名書的人文關懷及其對宇宙文化心靈的探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4
《嚴復的《天演論》與斯賓塞《進化論與倫理學》 《文藝理論研究》 1997、6
《清末民初社會心理的變異與文學興替》《學術月刊》2007、4。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同年全文轉載。
《將信念與知識分開——從嚴復的<天演論>說開去》《讀書》1999、3
《在平和幽默的另一面────重 讀老舍先生的貓城記》 《博覽群書》1997、4
收入《風雨敲書窗——<博覽群書>百期精選》,武寧編,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追尋詩意 感悟人生》《文藝報》2007、1、11日第三版
《天演論的回聲——清末民初知識群體的心態變異與價值翻轉》《天津社會科學》2007、5
《民初“鴛蝴派”小說的文化心理考察》《廣東社會科學》2008、1
《大理論的變革與現代文學研究觀念的更新》《當代作家評論》1999、4
《艱難時世與文學的選擇——20世紀文學一瞥》《文藝爭鳴》2003、3
《中國現代文學的三分格局與現代性語境》《南開學報》2003、2
《現代主義文學的文化闡釋》《山東社會科學》2002、4
《現代性的文學訴求——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特質考察》《廈門大學學報》2004、5
收入《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俞兆平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5.
《理性至上主義話語的確立與浪漫主義的文學政治——晚清政治小說新論》《江漢論壇》2007、1
《二十世紀上半期文學史上民族主義理論的語境還原和語義分析》《華東師大學報》1997、4
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研究》1997、10
《張煒與俄蘇文學》 《外國文學研究 》1995、3
《大動蕩時代的個人性話語與時代話語-------20世紀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
《華東師大學報》2000、1《文學報》同年摘要。
《無政府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性起源》《華東師大學報》99、2人大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6
《兩種偉大與兩種激情——現代性歷史文化語境中的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外國文學研究》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卷》 2002、10轉載,獲2002年《外國文學研究》優秀論文獎。
《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民族國家敘事與文化認同》《齊魯學刊》2002、3
《“新知培養轉深沉”——『笨花』及其對現代中國小說鄉村敘事的拓展》《天津師大學報》2008.2
《在新與舊對峙的背后——晚清人林紓與“新青年派”代際文化心態的差異》《天津師大學報》2004、4
《扎根鄉土的“革命敘事”——《<紅旗譜>與20世紀鄉土中國的革命》 《北方論叢》2004、6
《一個傳奇與它背后的本事——格非[人面桃花]與歷史烏托邦》《天津師大學報》2005、5
《精神與物質的牴牾: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精神至上與非物質主義傾向》《天津社會科學》2006、4
《開明的保守派:譴責小說作家群的文化性格考察》《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6、6
《周作人與古希臘羅馬文學》《書屋》2006、7
《周作人附逆與現代性的倫理困境》《煙臺大學學報》2006、3
《人心之變與文學之變——從『孽海花』和『廣陵潮』看清末社會心理的變遷》《大連大學學報》2008、1
《新黨、志士、洋場習氣的嘲諷者——清末民初文學中政與教的脫紐與市民寫作的反烏托邦傾向》
《煙臺大學學報》2008、4
《后新時期文學的啟動與八五新潮文學》 《煙師學報》1996、2,人大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9
《試論蕭乾小說創作中的心理距離》 《煙師學報》1992、1人大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6
《夢和理想的差異--無名氏前期創作與時代主導文學的疏離》《天津師大學報》2001、4
《田仲濟雜文的創作個性初探》 《百家論雜文》1994明天出版社
《新寫實異于舊寫實的新意探源》 《藝術廣角》1997、4
《試論五四時期文學的歷史進化觀念的得與失》《煙師學報》1998、2
見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9
《以身體的代主體的寫作——晚生代小說家的寫作態度和立場》《理論和創作》1998年第3期
《當代都市生活中的'陰陽之道'》 《東方文化周刊》1998、7、29
《徐訐的晚年心境與精神歸宿》《粵海風》1999年1期
《精英主義話語的興起及其對西方的想象》 《 南開學報》2001、4
《一個審美主義者的時代關懷——徐訏四十年代創作新探》《天津師大學報》2002、3
人大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8轉載
《<無名書>的人文關懷及其對宇宙心靈的探索》上、下篇《展望》(臺灣)2002、3、4
《我看<無名書>》《青年日報》(臺灣)2002、
《追懷吾師田仲濟先生》《博覽群書》2002、10
《天地境界與憂患精神——論張瑋小說近作的主題演進》《臨沂師專學報》1995、4
《顛覆常識的藝術——余華小說中的反諷敘事與距離控制》《煙師學報》1993、3
《新時期民國史小說中的末代儒家形象》《煙師學報》1997、4
《自我·生命·文學——郁達夫生命文學創作的思想特征新探》,《煙師學報》1988、4
《文化心理失調導致的悲劇——周作人附逆原因考察》《天津文學》2009、10
《 郁達夫:“盧梭主義”與現代感性“自我”的鏡像》《煙臺大學學報》2010、2
《父親缺位之后——從東西<耳光響亮>說起》《中國圖書評論》2010、11
《紅旗譜:出于時代的選擇與超出時代的希望》《文學與文化》2010、、2
《清末民初烏托邦文學的類型源流與文化心理考察》《中山大學學報》2011、1
《“父之缺位與”時代孤兒的道德困境——東西<耳光響亮><后悔錄>與后傳統時代的寓言化寫作》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2
《東西“情圣”的合流與“浪漫愛”的興起——清末民初文學中的唯情主義烏托邦》
《學術交流》2011、4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 狂人 ” 形象的文化源流與五四新文學的文化氣質》,《南京師大學報》2012年第1期。
《由“天地境界”到“功利境界”——從曾、李之別看近代中國的士風轉移與文學之變》,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第3期。
《五四人的精神趨向——抽象化的文學政治與理性的激情化》,《天津社會科學》2013、2。
《清末民初后科舉時代的新型知識層與文化心性的代際轉換》,《文藝爭鳴》2014、7
《重讀<桃源夢>——善化烏托邦的瓦解與反面烏托邦的興起》,《南開學報》2014、3
《追懷作家無名氏》,《新文學史料》2005、1
《時間意識·現代性與中國文學的古今之變》,《文藝爭鳴》2015、10
曾國藩的“克己”與李鴻章的“任性”
《書屋》2016、5
西學路徑儒士精神——紀念張伯苓誕辰140周年《群言》2016、4
孤島”烽火思南明——從柳亞子與阿英關于《楊娥傳》的分歧看兩代作家的文化心理差異
《天津師大學報》2017年第5期
清末民初文學的世代更替與文化轉型
《文藝評論》2017年第8期
近代“文明論”的興起與清末小說中關于“文明”的歧見——以《瓜分慘禍預言記》和《新石頭記》為例
《社會科學研究》2017年第4期
空間意識變遷與晚清小說的現代性
《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
清末報刊與文學的共生性繁榮與世界的“圖象化”
《南開學報》2017年第1期
時空意識與1980年代中國小說的形態變化 《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第六期。
傳統與現代的對視:從精神指向的變化看現代中國文學中的古今之爭《社會科學戰線》2018年第6期。
百年中國的文化嬗變 《人民論壇》2018年第33期。
兩極性、末世論與黑白二分的世界觀:魯迅與中國文化的現代性轉型《長江學術》2018年第6期,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現當代文學研究卷》2019年第3期全文轉載。
《孫犁小說中的美德書寫、人文情懷與文學史意義》《天津師大學報》2019年第1期。
另有數十篇散文、隨筆、評論等在《散文》月刊、《文匯報》、《天津青年報》、《山東文學》、《東方文化周刊》、《濟南時報》等報紙、刊物發表。
代表作:
《父與子》《山東文學》1994年
《鍛煉紀事》《散文》月刊,2004年第一期。
《在牛津訪學》《文匯報》2015年11月8日。
《在韓國這個“東方君子國”》《文匯報》2016年11月22日。
《牛津的恒產與恒心》《文匯報》2017年9月11日。
《楝子花開》《文匯報》2016年4月5日。
【教材】
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講》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合著 )1994
二、《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 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合著)
三、《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 (修訂本)1996、12(合著)
四、《當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講》 新華出版社 1994(合著)
五、《現代中國文學作品解讀》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9,上卷副主編。
六、《現代中國文學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合著)承擔“魯迅”一章。
七、《現代中國文學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承擔第十七章 “面向世界的開放文學”。
【學術著作】
一、《新時期文學思潮概論》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3 。(合著)
二、《獨行人蹤--無名氏傳》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1、4。
三、《現代性的文學進程——20世紀中國文學的動力與趨向考察》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3、8。
四、《輕逸與沉重之間——“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3、11。
五、《周作人的最后2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5。
六、《決絕與眷戀——清末民初社會心態與文學轉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6。
七、《魯迅與魯門弟子》大象出版社,2011、1。
八、《晚年周作人》鳳凰傳媒出版公司和現代出版社,2013、1。
九、《來自別一世界的啟示:現代中國文學中的烏托邦與烏托邦心態》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1。
【先后承擔的科研項目】
山東省教委“九五教材”立項項目:新時期文學思潮概論 1998、9 (已結項)
南開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四十年代“新浪漫派”文學研究 2000、9(已結項)
南開大學青年科研基金:20世紀中國文學的民族主義和民族性問題2000、9(已結項)
喜馬拉雅和中流文教基金會論文基金: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雅與俗的流變2001、10(已結項)
天津市“十五”社科規劃項目:清末民初社會意識與文學思潮
編碼為:TJ03—YW2005 批準時間:2003、7 (已結項)
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點”基金項目:清末民初社會心態的變異與文學轉型編碼為:03JB750.11—44011
2003、12(已結項)
國家社科項目:現代中國烏托邦小說研究 編號:07BZW052 批準時間:2007、7(已結項)
教育部2008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課題:魯迅與魯門弟子,2012、7 結項。
天津市201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清末民初文學的代際演變與文化轉型,項目編碼:TJW12-001,2014年11月結項。
教育部2013年社科項目:“清末民初文學嬗變中的代際關系與文化轉型”項目編碼:13YJA751014,進行中。
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時空意識的嬗變與20世紀中國小說形態的演進,批準號:14BZW116
【曾獲得主要獎項】
1995年《顛覆常識的藝術——余華小說中的反諷敘事與距離控制》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世紀之交中國文學研討會論文"一等獎。
2002年《兩種偉大與兩種激情——現代性歷史文化語境中的魯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獲《外國文學研究》雜志優秀論文獎。
2006年著作:《輕逸與沉重之間——“現代性”問題視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學》,獲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著作:《周作人的最后22年》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優秀學術著作獎。
2009年論文:《清末民初烏托邦文學綜論》獲首屆“范伯子學術基金教師獎”。
2010年獲天津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年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優秀學術論文獎。
2013年著作《決絕與眷戀——清末民初社會心態與文學轉型》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6年論文《天人關系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換》獲天津市第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另獲:
南開大學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等十余項。
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馮大建導師介紹
馮大建
中國語言文學系
文學院副院長,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022-23508247(辦公)
nkdajian@qq.com
個人簡介
馮大建,1976年3月生,天津人,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副教授,副院長。1998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8年~2001年就讀于南開大學文學院,師從陳洪先生,攻讀碩士研究生。2001年~2003年,在天津開發區《濱海時報》從事新聞工作,記者。2003年考入南開大學文學院,繼續在陳洪先生的指導下,攻讀博士研究生。2008年6月,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留校任教。2012年任文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中國古典小說與傳播、明代神魔小說
參與項目
國家985二期中國思想與社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基地《“四大名著”的接受與社會文化互動研究》項目,(雷勇、陳宏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長篇小說創作與批評的文化闡述》(2006-2008)(劉海燕主持)
論文
《虞博士小議》,馮大建、黎時賓(越),《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一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6月)
《〈西游記〉的多重闡釋空間》,馮大建,《明代文學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主體、對象與技術條件——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三要素》,馮大建、遲寶東,《南開學報》(2007.1)
《創新、反諷與消解——試析〈儒林外史〉的敘事策略與思想傾向》,馮大建,《文學與文化》(第七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激勵式教育——大學語文網絡教學改革及其應用》,馮大建,《母語·文章·教育——大學語文研究文集》收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
《何謂本土化?如何本土化?》,馮大建,《中國圖書評論》,(2010.7)
《世本《西游記》“宗教性”話語的建構與解讀》,馮大建,《南開學報》,(2012.5)
《明代神魔題材小說中龍神形象的傳播與定型》,馮大建,《文學與文化》,(2013.3)
其他
參與編撰《中國小說史》,為第十編《明代白話長篇小說(中)——明中后期神魔題材的繁榮》撰稿。(《中國小說通史》李劍國/陳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參與編寫《大學語文》教材,(《大學語文》,陳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編選《論語百則》(中英雙語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5)
南開大學文學院聯系方式
南開大學文學院聯系方式地址:天津市衛津路94號 南開大學范孫樓 郵編:300071
Tel:0086-22-23508247 0086-22-23503515
E-mail:wxy@nankai.edu.cn
南開大學文學院
南開大學文學院簡介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在原中文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實體化專業學院,于200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 [1] 根據新修訂的學科分類,該院對應“文學”和“藝術學”學科門類,涵蓋5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以上均兼招碩士生)及中國文學思想史、高等中文教育;此外,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新聞傳播學,均按一級學科招生碩士生;同時招收“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等專業學位碩士。南開大學文學院行政機構
院行政
院長:沈立巖
副院長:李瑞山 ——師資人事、財務、科研、學科建設
副院長:羅振亞 ——本科和研究生(含外國留學生)教學
副院長:馮大建 ——行政、外事、實驗室設備、兼工會主席
學院辦公室(范孫樓316、311室)
主任:吳娟(兼人事秘書、博士后站秘書)
成員:曹艷(文書檔案) 劉文生(物資管理) 金健(會計)
徐曉健( 東方藝術樓管理辦公室主任)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范孫樓312室)
主任:金鑫
班主任:陳寧(兼)
教學科研辦公室(范孫樓312、314室)
主任:黃潔(研究生教務干事)
成員:路騰(本科教務干事) 宋正紅(藝術類本科教務干事)向洵(科研秘書)
教育培訓中心(東方藝術大樓108室)
主任:徐曉健
南開大學文學院院系設置
南開大學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藝術系、傳播學系、藝術設計系、文化素質教學部、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國際漢語教學中心和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性別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重點研究基地)、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中國文字學研究中心、詞匯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視覺藝術研究中心、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南開大學文學院專業目錄
南開大學文學院 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文藝評論與創作 新聞學 傳播學 美術學 藝術設計 新聞與傳播 藝術學理論 設計學南開大學文學院考研招生聯系方式
院系所名稱 | 聯系電話 |
文學院 | 23508110 |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南開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