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農產品加工與貯藏介紹
內蒙古自治區土地遼闊、氣候多樣,發展農牧業的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內蒙古乳制品、牛羊肉、馬鈴薯、莜麥等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這里天藍水凈、遠離污染,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優勢巨大。農產品加工與貯藏是我系為適應自治區農產品貯藏與加工業的快速發展而設立的一個學科方向,它基于200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并以食品加工與貯藏、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營養與安全3個專業實驗室為依托。本方向堅持以內蒙古經濟需要及國內農產品貯藏與加工業需求為向導,集中力量在(1)畜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2)河套蜜瓜、沙蔥、蘋果梨、金紅果(123)、山荊子等果蔬產品加工與貯藏;(3)莜麥、馬鈴薯等糧油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等方向進行不斷的探索,以期早日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目前團隊擁有8名成員,其中博士(含在讀博士)6人;具有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7人;團隊成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6項,地市級(校級)項目8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20余篇、中文核心文章累計4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部,授權國家專利10余項。
本團隊的發展目標:以內蒙古農產品貯藏與加工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爭取各級項目,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大中企業和其它科研院所的合作,強化農產品精深研究的系統性、實用性和理論創新性,爭取畜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來源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應用和特性評價、內蒙古特色果蔬、糧油產品加工與貯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努力使我系成為包頭市農產品貯藏與加工方向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基地。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酵與生物分離介紹
內蒙古高原荒漠化半荒漠化區有豐富的道地性中蒙藥材,典型的有鎖陽、黃芪、甘草、麻黃、赤芍、肉蓯蓉、淫羊藿、香青蘭等。近年來隨著化學藥品不良反應不斷出現,醫源性和藥源性疾病亦日益增加,人們逐漸把注意力轉向了傳統醫藥上,天然藥物和天然保健品的社會需求也逐年上升。中藥是通過其有效成分發揮作用,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對于提高中藥制劑的內在質量和臨床療效最為重要,是中藥制備的首要環節。國內外的許多研究學者開始把精力投入到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應用及發展上,目前主要的中藥有效成分有生物堿、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萜類、蒽醌、香豆素等。主要研究內容:
①天然活性成的高效分離提取: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方法將會運用到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研究上,將會大大加快先導化合物的發現,推動創新中藥發展。可以預見,新技術在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必將極大地推動中藥產業的發展和中藥現代化進程。中藥成分復雜,不同的提取方法對不同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不同,其用法用量、提取工藝條件對成品質量的影響也很大,根據中藥材與期望的目標產物特性,選擇不同方法進行提取,或多種提取方法的聯合運用,最大可能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有效組分的提取率,從根本上提高我區道地性藥材產品的科技含量,以實現我區中蒙藥產業跨越式發展。
②小分子藥物庫建立:
小分子藥物通常指分子量小于1000的化合物。在常用藥物數據庫中,小分子藥物的數量占到了98%,而生物技術藥物只占2%。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的生物技術藥物開始投入使用,但依然難以撼動小分子藥物在市場中的霸主地位。由于小分子藥物在藥物研發中有著巨大優勢,單靶點小分子藥物靶點結構網絡可以追蹤到藥物分布、靶點結構的使用等信息,傳統中草藥的現代化研究可以借鑒該網絡,尤其是有效成分較少且活性明確的中草藥。此外,小分子藥物在化學性質和化學空間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這為從小分子庫中發現更多新的化學實體提供了篩選范圍。另外,從小分子藥物角度挖掘藥物研發的新方法,將有助于對天然產物理論機理的研究。
團隊簡介:
天然藥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團隊現有教師5人,均為我院生物工程系教師,團隊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其中博士2人,在讀博士3人;自治區321人才1人,草原英才1人;近五年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5項;地市級項目5項;SCI論文4篇,核心30余篇;著作教材1部。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寒旱區植物光能利用與分子生理介紹
內蒙古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且所處緯度較高,日照充足,夏季短促炎熱,冬季漫長嚴寒,總體溫度偏低。全年降水量少而不勻,氣候較為干旱。中國的五大沙漠中有3個在內蒙,荒漠化的預防和治理一直是重要的工作。黃河經過內蒙古的河套一帶,帶來富饒豐富農產品的同時也存在黃河灌區大面積土壤鹽堿化的問題。內蒙古資源豐富,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儲量均列國內前茅,并且具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礦,豐富的資源在帶來富足的同時也帶來了重金屬污染等眾多問題。針對于以上自然和環境問題,本研究團隊目前主要從以下3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1)植物響應內蒙古高原特定生境(干旱、低溫、鹽堿化)及蚜蟲病害分子機制研究;(2)內蒙古高原荒漠區道地性藥用植物的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3)植物響應重金屬脅迫分子機制及重工業和礦區重金屬污染修復研究。目前團隊擁有16名成員,其中博士(含在讀博士)11人,其余為碩士;具有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9人;團隊成員累計承擔國家基金8項,省部級項目8項,地市級(校級)項目7項;發表SCI收錄論文4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是參與發表影響因子(ImpactFactor) 5以上的文章12篇。中文核心文章累計55篇,出版專著(教材)3部,授權專利4項。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城市有機廢棄物生物技術綜合利用介紹
內蒙古科技大學早在2007年就依托生物學科組建了一支以年輕博士為主要成員的團隊,幾年來來,緊密結合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注重生態屏障建設與保護、清潔能源輸出,依托“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與鄂爾多斯傳祥垃圾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億才油脂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金驕有限公司等企業密切合作,在城市有機廢棄物的能源化利用領域開展了大量理論研究和產業化技術攻關。取得了一批技術領先、地區特色鮮明的科研成果。團隊成員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了多年工作:
1、利用廢棄油脂制備生物柴油
本團隊研究人員由學校科研人員和企業技術負責人組成,經過多年的校企聯合攻關研究,率先提出用甘油酯化代替甲醇酯化,利用磁性固體酸、堿催化劑催化化學法兩步法合成生物柴油。該技術目前在國內同行業處于技術領先水平,并且在包頭市進行技術推廣和應用,而目前國內生物柴油正在生產的企業幾乎都采用傳統的甲醇酯化,并且酯化-酯交換均采用均相酸堿催化劑。
2、利用有機固體廢棄物發酵制備沼氣
通過對以有機廢棄物為主要研究材料,針對生物技術綜合治理的重大關鍵問題開展基礎研究及其工藝技術研發,實現城市有機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及循環利用。
研究有機廢棄物混合物料厭氧發酵的規律,探索預處理對有機廢棄物沼氣發酵的影響機理,優化預處理工藝參數,研究抑制物對有機廢棄物沼氣發酵的影響機理,篩選有機廢棄物降解菌群,研究高溫高效菌群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菌群微生態平衡,研究優勢菌株的代謝途徑及關鍵酶的調控機理。開展沼渣中污染物累積監測與分析研究,探討沼肥施用對土壤質量的影響機理,研究沼肥施用對農產品的影響機理,建立沼液施用跟蹤監測與生物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同時加強同內蒙古自治區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交流,注重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對優化工藝的放大效果進行驗證,進而對有機固體廢棄物產業的高效資源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撐,最終推動內蒙古自治區有機固體廢棄物綜合治理的產業化發展水平。
3、工農業廢水生物技術綜合處理
本團隊研究人員針對內蒙古自治區發酵制藥廢水處理存在的多數指標不達標,應加強處理工藝研究、電化學氧化及生物技術處理基礎研究,尤其是生物技術處理基礎研究。通過研究將解決:(1)發酵制藥廢水中的有毒物質、難降解污染物、降解微生物菌群、預處理工藝等對污染物去除率的影響;(2)篩選耐鹽菌群,以減小發酵制藥廢水的高氨氮、高含鹽量對微生物活性的抑制,從而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3)研究發酵制藥廢水中有毒物質的預處理技術,以減小有毒物質對微生物活性的抑制;(4)低溫、高效降解微生物菌群的篩選,以適應內蒙地區冬季氣溫低,且低溫期長的特點,從而提高生物處理效率。
團隊成員21人,高級職稱13人,博士學位人員14人,其中博士后3人,留學歸國人員4人,來自企業人員4人,自治區草原英才3人,自治區級學術帶頭人或骨干6人。團隊帶頭人蔡祿教授是區內外知名學者,具有很強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并與國內外同行有著廣泛的交流。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團隊擁有近1000平方米專門研究實驗室,設備總值600余萬元。
團隊成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獲得國家自治區各類項目的支持共計40多項。和企業產學研緊密結合,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部分成果已進入產業化。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因表達調控的表觀遺傳學介紹
團隊始建于2000年,2013年獲批自治區級“表觀遺傳學與生物信息學創新團隊”,致力于探索DNA遺傳信息和表觀遺傳信息的組織、傳遞和表達機理。團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染色質結構與功能、DNA復制的表觀調控、染色體重組機理、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網絡分析、體細胞再程序化機理、Pre-mRNA可變剪接分子機制等表觀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團隊帶頭人蔡祿教授是國內最早開展生物信息學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是國內本領域知名的青年學者。團隊由5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講師組成;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8人。近五年承擔國家級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19項;在Bioinformatics,Scientific Reports, Chromosome Res., Genomics, J. Theor. Biol., FEBS Lett.,Plos One等刊物上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共6部。團隊成員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內蒙古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
團隊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自治區杰出人才獎1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獎1人;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自治區“草原英才”培養人才三類1人;內蒙古自治區3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二層次人才共2人;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或科技骨干2人;包頭市“5512工程”領軍人才1人,學術帶頭人1人,學術骨干3人;包頭市“新世紀人才工程”首批人選拔尖人才1人;鹿城英才1人。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資力量介紹
全院現有教師5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0人,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高級工程師1人,中級職稱24人。博士后4人,博士42人(含在讀博士9人),留學歸國人員1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1人,內蒙古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5人,內蒙古自治區“111人才工程”人選1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人選4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骨干3人,包頭市“鹿城英才”3人,包頭市新世紀拔尖人才1人,包頭市5512領軍人才1人,包頭市5512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包頭市5512中青年骨干6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1人,包頭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聯系方式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聯系方式電話:0472-5951944(行政) 0472-5953204(學工)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阿爾丁大街7號
郵編:014010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歷史沿革簡介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隸屬內蒙古科技大學,經過十六年的沿革變遷、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壯大,學院的各項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2000年6月,成立生物與化學工程系,同年10月增設生物工程專業,設立生物工程教研室和生物化學實驗室。
2001年9月,生物工程專業招收首屆本科生。
2002年10月,蔡祿教授被評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一層次人選。
2003年11月,包頭鋼鐵學院與包頭醫學院、包頭師院三校合并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專業與包頭師范學院生物系合并成立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4年10月,蔡祿教授被評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05年6月,內蒙古科技大學三校獨立運行,其后內蒙古科技大學重新組建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
2005年6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增設“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兩個本科專業。
2005年9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設立“生物工程系”。
2005年11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設立“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生物技術系”和“基礎生物學教學部”。
2006年7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兩個本科專業招生。
2006年9月,配合學校成功舉辦50年校慶系列活動。
2006年9月,學院獲“校級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蔡祿教授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6年12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確定“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為學院院訓。
2006年12月,蔡祿教授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06年12月,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獲“校級十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7年7月,“基礎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07年9月,遺傳學碩士點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2008年6月,積極配合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學院被評為評估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8月,“生物工程”專業成為自治區級品牌專業。
2008年9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2008年,蔡祿教授被評為包頭市新世紀拔尖人才。
2009年2月,理學院和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中生物學科部分合并組建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
2009年4月,內蒙古科技大學數理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委員會成立。
2010年9月,生物學科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1年3月,生物學科新增一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內蒙古科技廳)--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
2011年9月,配合學校成功舉辦55周年校慶系列活動。
2011年11月,“微生物教學團隊”和《生物信息學》課程分別被評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
2012年,我院3位教授入選 “草原英才”工程人選。
2012年9月,植物學、微生物學碩士點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2012年12月,蔡祿教授帶領“內蒙古科技大學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團隊”入選包頭市“5512工程”創新團隊;蔡祿教授被評為包頭市“5512工程”領軍人才。
2013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表觀遺傳學與生物信息學創新團隊”。
2013年7月,學院被評為內蒙古科技大學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2014年2月,蔡祿教授獲得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4年10月,《微生物學》被評為2014年度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2014年12月,蔡祿教授榮獲內蒙古中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
2015年11月,蔡祿教授被授予201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
2015年11月,郭江波教授、李雅麗教授、趙秀娟教授入選本年度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
2015年11月,蔡祿、劉國慶和趙秀娟教授“相互作用網絡及染色質結構水平遺傳信息組織、傳遞規律的生物信息學研究”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5年12月,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
2016年8月,學院獲11項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立項中標率達50%。
2016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性評估中得到評估組組長劉華東教授好評。
2017年6月,我院蔡祿教授帶領“城市有機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團隊”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創新人才團隊;郭江波、張林剛兩位教授入選“草原英才”人選。
2017年7月,我院新增生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全院現有教師5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0人,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高級工程師1人,中級職稱24人。博士后4人,博士42人(含在讀博士9人),留學歸國人員14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1人,內蒙古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5人,內蒙古自治區“111人才工程”人選1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人選4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青年科技骨干3人,包頭市“鹿城英才”3人,包頭市新世紀拔尖人才1人,包頭市5512領軍人才1人,包頭市5512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包頭市5512中青年骨干6人。自治區教學名師1人,自治區優秀教師1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1人,包頭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學院現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質能源化利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功能基因組生物信息學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草原英才“城市有機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團隊”,內蒙古自治區“表觀遺傳學與生物信息學創新團隊”,包頭市“5512工程”創新團隊,校級“可再生資源生物技術綜合利用創新團隊”,“生物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生物工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基礎生物”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治區級“微生物學優秀教學團隊”,校級“工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分子生物學優秀教學團隊”。擁有“微生物學”、“生物信息學”2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生物工藝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及微生物學實驗等6門校級精品課程。設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及“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信息學”4個本科專業,在校碩士研究生39人,本科學生1015人。設有基礎生物學教學部、生物工程系、生物技術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生物信息學系和實驗中心。學院不僅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而且擁有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實驗中心下設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生物學、基因工程中心等實驗室,總計10個專門實驗室,面積3000平方米,先進的實驗設備近1000余(臺)套,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
近5年本院出色完成國家、自治區、包頭市各級科研項目共89余項,教師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涉及基因表達調控的表觀遺傳學、內蒙古寒旱區植物資源利用與種質創新、有機廢棄物生物技術綜合利用、動物生殖與免疫、天然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利用、食品加工與貯藏等。在表觀遺傳學與生物信息學、應用微生物學、基因工程等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發表論文208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檢索刊物收錄62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內蒙古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冶金部科技進步獎1項,內蒙古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內蒙古中青年科技創新獎(人才獎)1項,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1項,內蒙古中青年科技英才獎1項,“十一五”自治區科技計劃執行優秀獎1項。
學院擁有一支過硬的學生管理隊伍,科學規范的管理方法,學生工作有聲有色。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型宣傳活動、體育、藝術等活動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畢業生就業率在全校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學校的好評與表彰。
添加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內蒙古科技大學報錄比、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群、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姐、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內蒙古科技大學專業目錄、內蒙古科技大學排名、內蒙古科技大學保研、內蒙古科技大學公眾號、內蒙古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內蒙古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內蒙古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