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中國海洋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中國海洋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中國海洋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中國海洋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難嗎]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院]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費]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簡介
文化產業管理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本專業設在文化產業系,是國內首批設立的該類本科專業。文化產業系還是文化部設在中國海洋大學的“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單位。本院自主設置的文化產業管理二級學科專業博士點和碩士點從201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文化產業近年來在全球發展迅猛,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門類。其范圍包括文化傳播、內容創意、新聞媒介、網絡管理、影視展演、音像廣告、文化遺產、文化旅游、體育休閑等領域。
培養目標:為適應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培養能夠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文化宣傳等部門、各類文化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化管理、文化市場運營、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產品創意開發,以及在文藝團體和文博單位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
辦學定位:適應國家對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優化教學團隊,打造理念先進、結構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海洋文化創意產業特色,重點培育文化企業經營管理和新媒體研究等專業方向,推進專業建設的國際化,強化政產學研的結合,服務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繼續保持專業在國內的領先水平。
主要課程:文化產業概論、文化經濟學、文化管理學、世界文化產業概要、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文化政策與法規、管理學原理、文化市場營銷學、文化產業經營管理案例、新媒體產業導論、項目策劃與管理、媒介經營與管理、動漫產業概論、海洋文化概論、文化資源學、創意理論與實踐、海洋文化創意、書法與創意設計、平面設計、影像與多媒體技術、古代文物專題、城市文化研究專題、文化產業發展與商業模式、東亞語言文化專題。
畢業去向:黨政機關、文化企業經營和文化事業管理部門、新聞出版、影視音像、網絡文化、文化旅游、文博場館、文化遺產保護等部門行業,從事管理、經營、創意、策劃、研究等工作或考研、留學及自主創業。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簡介
網絡與新媒體(Network and New media)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具備互聯網思維,系統掌握信息傳播基礎理論,深刻領會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基本規律,熟悉網絡與新媒體傳播相關專業技能,能夠適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新媒體內容公司、電子商務公司、公關公司、調查咨詢公司等機構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有:
傳播學、廣告學、網絡社會學、輿論學、現代經濟學、新媒體概論、新媒體產品策劃與創意、新媒體營銷、新媒體藝術、網絡與多媒體技術、信息可視化、媒體信息數據挖掘、多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倫理與法規、跨文化傳播研究(漢英雙語授課)、品牌傳播學、動畫設計、攝影與攝像、非線性編輯、游戲設計等。
畢業生主要去向:傳統媒體、新媒體、專業網站、新聞出版部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編輯、記者、策劃、網站設計與管理、公眾號運營、網絡視頻的制作、發布及傳播以及其他相關網絡信息的采集、制作和傳播工作。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簡介
新聞傳播學類】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本專業類設在新聞與傳播學系,涵蓋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兩個本科專業。新聞與傳播學系設有傳媒文化專業碩士點。
● 新聞學 Journalism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新聞業務操作技能,掌握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從業技能以及新媒體和融媒體知識;具有寬廣的知識和文化視野,了解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知識;具有堅定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創新性復合型新聞人才。
辦學定位:適應社會發展對新聞傳媒行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學生發展和社會需要為導向,以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為基礎,貫徹“通識為體、專業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相結合,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相結合,成為實踐特色鮮明的山東省品牌專業,力爭進入國內新聞學專業先進行列。
主要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有: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學、新聞評論、深度報道研究、中國新聞事業史、世界新聞傳播史、新聞攝影、廣播電視新聞、網絡新聞、跨文化傳播(漢英雙語授課)、傳播學概論、現代漢語、中國文學、外國文學、公共關系學、廣告學、媒介經營與管理、網絡新聞、新聞倫理與法規、英文報刊閱讀(英語授課)、世界文化史(漢英雙語授課)、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
畢業生主要去向:報社、電臺、電視臺、通訊社、新媒體等媒體機構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工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宣傳和策劃工作。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簡介
漢語言文學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發展歷史:漢語言文學專業設在中文系,是本學院最早設置的本科專業,20世紀30到50年代,先后有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陸侃如、馮沅君等著名學者、作家在我系任教,具有學風扎實、嚴謹的良好傳統。王蒙先生自2002年4月受聘擔任文學院院長,聘請海內外著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開設“名家課程”和“名家講座”,邀請著名作家來我系講學、交流,形成了我系在課程體系和本科教學方面的特色。
專業特色:本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專業。經過學科重建后近二十年的努力,本專業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建有完善、合理的學科體系,下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6個碩士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碩士點一級學科。其中,中國現當代文學為省級重點學科,擁有數位科研成果突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任教,多位教師具有文學創作經驗,有大量文學作品出版。此外,我系設有王蒙文學研究所、海洋文學與藝術研究所、兒童文學研究所,專業特色顯著,在國內外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辦學定位:以國家、社會、學生的需求為導引,貫徹“通識為體,專業為用”的學校本科教育理念,堅持“學生為本位、教師為主體、接續傳統、守正創新”的辦系方針,進一步夯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基礎,強化特色方向,生發交叉方向,努力建設成為國內先進的漢語言文學專業。
師資隊伍:本專業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教師隊伍中多位教授承擔國家、教育部重大研究課題,科研水平處于本領域領先地位。朱自強教授在兒童文學創作和研究領域,薛永武教授在人才學與美學領域,徐妍教授在魯迅研究領域,溫奉橋教授在王蒙文學研究方面,黃亞平、劉中富教授在漢語語言文字學領域,薛海燕教授在辭賦研究、紅學方面,李揚教授在民間文學方面,羅貽榮教授在文學翻譯與西方文學批評方面等等,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培養目標:本專業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致力于培養掌握漢語認知、寫作、編輯、評論與科研能力的畢業生,并力求使學生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傳統底蘊與世界人文關懷視野,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
專業課程: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課程分為四個層面,包括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主要課程包括:專業導航、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科研創新實踐系列講座、古代文論、西方文論、比較文學、美學、民間文學、名家課程與前沿講座系列、創新創業教育等。
畢業生主要去向:畢業生畢業后可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和出版等媒體以及各級各類學校從事行政管理、文化宣傳、編輯寫作、現代文秘和教學、科研等工作。還有部分畢業生考入各類名校攻讀研究生。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聯系方式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郵編:266100 電話:0532-66787053 微信:中國海大文新學院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職教師72人。教師中正副教授41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 47人,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54人。教師大部分具有國外任教和訪學的經歷。在學術研究領域,海洋歷史文化、兒童文學、王蒙文學研究、漢字符號學、文化產業、民間文學、人才美學、辭賦研究等方面特色顯著。學院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20余所大學有合作交流關系。未來展望:目前,學院正在以文學和史學為學科基礎,優化人文環境;以新聞傳播和文化產業為驅動,開拓創新實踐和社會服務領域;以留學生教育和海內外交流為窗口,加快國際化步伐。在邁向建校百年征程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將成為集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更加充滿活力的新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簡介
基本架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有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系、文化產業系、漢語國際教育系共4個系和海洋文化研究所、王蒙文學研究所、青島現代作家研究中心、兒童文學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海洋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依托學院的研究機構有文化部—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大學文史哲中心、中國海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青島國家動漫創意產業基地動漫文學創意中心、山東省文化產業品牌研究基地等。另外,學校還依托學院建立了孔子學院(美國),進行漢語國際教育和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設立了行遠書院,進行以博雅教育為核心的通識核心課程的教育改革和實踐。歷史沿革:學院人文積淀深厚,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時期即設立文學院;1995年,中國海洋大學重新設立中文系;1997年,成立國際語言文化交流學院;2000年,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化學院;2002年,更名為文學院;2007年,文學院與新聞傳播學院合并,成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至今。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中國海洋大學校園曾有過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陸侃如、馮沅君等著名學者、作家云集的兩度人文輝煌。進入新世紀以來,著名作家、學者王蒙2002年受聘擔任學校顧問、教授、文學院院長(現為學院名譽院長),與學校一道創立了“名家課程”、“名家講座”,建立“駐校作家”制度,一大批海內外著名學者、作家來校授課、講學和創作,有力推動了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學科和專業:學院現有文化產業管理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中國現當代文學山東省重點學科;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歷史地理學、文化產業管理、傳媒文化、中國學、漢語國際教育等碩士學位授權點;本科專業有漢語言文學、編輯出版學、新聞學、文化產業管理、漢語言(留學生教育)。現有研究生約250 人,本科生約1000 人,留學生約100人。學院還承擔著學校大量人文類通識課程和留學生語言課程的教學。
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專職教師72人。教師中正副教授41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 47人,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54人。教師大部分具有國外任教和訪學的經歷。在學術研究領域,海洋歷史文化、兒童文學、王蒙文學研究、漢字符號學、文化產業、民間文學、人才美學、辭賦研究等方面特色顯著。學院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20余所大學有合作交流關系。
未來展望:目前,學院正在以文學和史學為學科基礎,優化人文環境;以新聞傳播和文化產業為驅動,開拓創新實踐和社會服務領域;以留學生教育和海內外交流為窗口,加快國際化步伐。在邁向建校百年征程中,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將成為集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為一體的更加充滿活力的新型學院。
“名家課程”:學院在每個學期都邀請海內外著名學者(以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來學院集中授課,使學生接受一流的教育。它是研究型、專題性課程,是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劃中專業課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自設立以來已有嚴家炎、童慶炳、何西來、徐通鏘、朱虹、舒乙、金元浦、陶東風、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香港著名學者黃維梁等著名學者開設“名家課程”,其中部分講稿已經作為“名家課程教材”系列正式出版。
“名家講座”:學院余光中、白先勇、葉嘉瑩、何西來、柳鳴九、袁行霈、馮其庸、李希凡、成中英、華克生、托洛普采夫、金圣華、胡芝鳳等數十位海內外著名學者、作家和藝術家來海大舉辦“名家講座”。“名家講座”已經成為海大的一個重要品牌。
“駐校作家”制度:王蒙等一批著名作家定期來海大作家樓創作。王蒙先生為首席駐校作家,畢淑敏、余華、張煒、遲子建、尤鳳偉等著名作家成為海大首批“駐校作家”。
2016年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考研調劑信息
2016年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考研調劑信息我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尚有部分調劑名額,請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于3月23日9:00前登陸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進行報名,其他要求同《關于2016年接收碩士調劑考生的通知》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考研專業目錄
2016年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一、學院簡介
學院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曾有過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陸侃如、馮沅君等著名學者、作家云集的人文學科的兩度輝煌。
新的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隨著學校建設綜合大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1995年成立中文系,1997年成立國際語言文化交流學院,1998年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化學院。2002年成立文學院,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擔任院長。2002年成立新聞系,2003年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年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合并成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王蒙先生任名譽院長。學院設立了“名家課程”、“名家講座”,建立了“駐校作家”制度,對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學院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10多所大學有合作和交流關系。
學院現有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系、文化產業系、漢學系4個教學單位,有海洋文化研究所、王蒙文學研究所、青島現代作家研究中心、兒童文學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海洋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8個研究機構。依托學院的學術研究機構有文化部-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山東省文化產業品牌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文史哲中心、青島國家動漫創意產業基地動漫文學創意中心,此外,孔子學院、行遠書院也依托我院建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專任教師74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46人,正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學位者48人。學院教師大多具有國外任教或訪學等經歷。學院在海洋歷史與文化、兒童文學、王蒙研究、廣義文字研究、文化產業、民間文學、人才美學、辭賦學等學術研究領域特色顯著,處于國內領先或顯著地位。
學院現有交叉學科文化產業管理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傳媒文化、歷史地理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文化產業管理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另外,還設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碩士點和面向留學生的中國學碩士點。
學院注重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創新能力,堅持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并重,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高、專業和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二、招生專業目錄
聯系電話:0532-66787565 聯系人:周老師
注:各專業均不招收同等學力或在職考生。
三、復試方式和內容
1、復試包括筆試、面試、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綜合素質考核、體檢等內容。其中筆試主要是專業課測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測試考生的實際能力。
筆試和面試:
我院12個招生專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文藝學: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察學生掌握文藝學綜合知識的能力,具體包括西方文論、中國文論、影視基本知識;面試側重考察學生運用文藝理論分析文學藝術的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筆試側重考察考生對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語言事實和現象的感悟能力以及運用語言學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面試內容為語言學綜合素質與能力。
漢語言文字學: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察能體現和檢驗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語言學問題的感悟能力;復試中的面試內容為漢語綜合素質與能力。
中國古代文學:筆試側重考察考生對中國文學史的分析能力和具體作品的感知能力,重點分析文學作品;面試內容為古代文學綜合素質與能力。
中國現當代文學:筆試以史論和作家研究為中心;面試內容為現當代文學綜合素質與能力。報考兒童文學方向的考生筆試內容為兒童文學理論;面試內容為兒童文學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筆試考察考生對比較文學基本理論的掌握;面試考察學生理解和分析中外文學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外語能力。
傳媒文化:筆試考察考生對新聞傳播學基本理論的掌握,具體包括新聞與社會文化、電視新聞傳播、廣告與品牌文化基本知識;面試考察學生新聞傳播學綜合素質與基本能力。
中國史:考生需結合海洋歷史文化研究特色,自行準備一份在自己最感興趣、擬重點專攻的某一領域中學習深造的初步計劃設想,字數不限,復試時提交。復試筆試側重考查考生對所選專業的史學內容及其相關海洋內涵的熟悉程度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面試考查對所選專業相關問題的思維反應能力、知識面與口頭表達水平。
文化產業管理:筆試主要考察涉及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查考生的語言教學的基礎理論與技能,語言分析與應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面試環節側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與能力、外語口語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國語聽力及口試:主要考察學生外語聽、說能力,采用問答形式。
綜合素質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素質測試以及人文素養、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團結協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綜合素質考核中的心理素質測試、體檢由學校統一組織。
2、復試成績計算公式:
復試成績=專業科目筆試成績×45%+面試成績×45%+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成績。復試成績、專業科目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均采取滿分百分制,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成績滿分按10分計算。
四、錄取
按錄取總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
錄取總成績=(初試成績÷5)×50%+復試成績×50%
(初試成績占錄取總成績的比例C為40%~70%,復試成績占錄取總成績的比例D為30%~60%)
學院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曾有過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陸侃如、馮沅君等著名學者、作家云集的人文學科的兩度輝煌。
新的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是隨著學校建設綜合大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1995年成立中文系,1997年成立國際語言文化交流學院,1998年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化學院。2002年成立文學院,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擔任院長。2002年成立新聞系,2003年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2007年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合并成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王蒙先生任名譽院長。學院設立了“名家課程”、“名家講座”,建立了“駐校作家”制度,對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學院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10多所大學有合作和交流關系。
學院現有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系、文化產業系、漢學系4個教學單位,有海洋文化研究所、王蒙文學研究所、青島現代作家研究中心、兒童文學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海洋文學與藝術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8個研究機構。依托學院的學術研究機構有文化部-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山東省文化產業品牌研究基地、中國海洋大學文史哲中心、青島國家動漫創意產業基地動漫文學創意中心,此外,孔子學院、行遠書院也依托我院建設。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專任教師74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46人,正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學位者48人。學院教師大多具有國外任教或訪學等經歷。學院在海洋歷史與文化、兒童文學、王蒙研究、廣義文字研究、文化產業、民間文學、人才美學、辭賦學等學術研究領域特色顯著,處于國內領先或顯著地位。
學院現有交叉學科文化產業管理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傳媒文化、歷史地理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文化產業管理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另外,還設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碩士點和面向留學生的中國學碩士點。
學院注重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創新能力,堅持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并重,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高、專業和實踐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二、招生專業目錄
聯系電話:0532-66787565 聯系人:周老師
專業代碼與專業名稱 | 擬招生人數 | 初試考試科目 | 復試筆試科目 |
050101文藝學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 656美學④ 891文學概論 | 文藝學綜合知識 |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653語言學概論④919現代漢語 |
現代漢語 |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661古代漢語基礎④949現代漢語與語言學概論 | 古代漢語基礎 |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627中國古代文學④890古代漢語 | 中國古代文學(含文學理論、中國文學史) |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28中國現當代文學④891文學概論或892兒童文學理論 | 中國現當代文學或兒童文學理論 |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57外國文學(歐美文學)④891文學概論 |
比較文學 |
0501Z1傳媒文化 | 3 | 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658新聞學基礎④926傳播學原理 | 新聞學與傳播學 |
060200 中國史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313歷史學基礎 | 歷史地理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四個學科分別筆試歷史地理學綜合,中外關系史與中外文化交流史綜合,中國古代史綜合,中國近現代史綜合。 |
1202J1 文化產業管理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6朝鮮語③303數學三④ 927文化產業概論 | 文化產業管理綜合知識 |
045300漢語國際教育 | 9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3德語或246朝鮮語③354漢語基礎④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 | 應用語言學 |
以上擬招生人數不包括推薦免試研究生人數。我院2016年預計招收學術學位推薦免試研究生30人,專業學位推薦免試研究生1人,具體人數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
三、復試方式和內容
1、復試包括筆試、面試、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綜合素質考核、體檢等內容。其中筆試主要是專業課測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測試考生的實際能力。
筆試和面試:
我院12個招生專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文藝學: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察學生掌握文藝學綜合知識的能力,具體包括西方文論、中國文論、影視基本知識;面試側重考察學生運用文藝理論分析文學藝術的綜合素質和基本能力。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筆試側重考察考生對語言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語言事實和現象的感悟能力以及運用語言學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面試內容為語言學綜合素質與能力。
漢語言文字學: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察能體現和檢驗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語言學問題的感悟能力;復試中的面試內容為漢語綜合素質與能力。
中國古代文學:筆試側重考察考生對中國文學史的分析能力和具體作品的感知能力,重點分析文學作品;面試內容為古代文學綜合素質與能力。
中國現當代文學:筆試以史論和作家研究為中心;面試內容為現當代文學綜合素質與能力。報考兒童文學方向的考生筆試內容為兒童文學理論;面試內容為兒童文學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筆試考察考生對比較文學基本理論的掌握;面試考察學生理解和分析中外文學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外語能力。
傳媒文化:筆試考察考生對新聞傳播學基本理論的掌握,具體包括新聞與社會文化、電視新聞傳播、廣告與品牌文化基本知識;面試考察學生新聞傳播學綜合素質與基本能力。
中國史:考生需結合海洋歷史文化研究特色,自行準備一份在自己最感興趣、擬重點專攻的某一領域中學習深造的初步計劃設想,字數不限,復試時提交。復試筆試側重考查考生對所選專業的史學內容及其相關海洋內涵的熟悉程度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面試考查對所選專業相關問題的思維反應能力、知識面與口頭表達水平。
文化產業管理:筆試主要考察涉及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復試中的筆試側重考查考生的語言教學的基礎理論與技能,語言分析與應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理論與實踐。面試環節側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與能力、外語口語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
外國語聽力及口試:主要考察學生外語聽、說能力,采用問答形式。
綜合素質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考核、心理素質測試以及人文素養、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團結協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綜合素質考核中的心理素質測試、體檢由學校統一組織。
2、復試成績計算公式:
復試成績=專業科目筆試成績×45%+面試成績×45%+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成績。復試成績、專業科目筆試成績和面試成績均采取滿分百分制,外國語聽力與口語測試成績滿分按10分計算。
四、錄取
按錄取總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
錄取總成績=(初試成績÷5)×50%+復試成績×50%
(初試成績占錄取總成績的比例C為40%~70%,復試成績占錄取總成績的比例D為30%~60%)
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