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目錄]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分數線]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王牌專業排名]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難嗎]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院]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群]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學費]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歷史與民族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民族學專業簡介
一、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人文精神、科學理念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對象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和國情意識,具有田野調查、理解和分析民族社會文化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以及開展民族工作與服務社會的能力。能夠扎根民族地區,運用所掌握民族學理論知識和技能,服務基礎教育,服務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勝任黨政機關、教學科研機構、社會團體、企業的相關工作,以及民族宗教事務、文化創業與文化產業、文化傳播與新媒體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二、師資隊伍
民族學專業現有教師16人,從職稱結構看,教授(研究員)3人、副教授2人、講師11人;從學歷結構看,博士7人(不含在讀博士)、碩士5人。在校本科生共有69人,其中2018級31人、2019級38人,師生比為1:4.3。近五年來,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署名單位,出版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38篇,在研及結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2項,校級及地廳級課題25項。
三、培養規格和要求
(一)基本素養
1.思想政治素質:
(1)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促進民族團結、民族發展的志向和責任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具有愛國、敬業、求實、奉獻的品質;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有熱愛家鄉、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理想和信念。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文化素質
(1)具有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具備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
(2)具備學會學習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身心素質
(1)身心健康,具備健全、正常的心理。
(2)具有健康的體魄,且能夠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合格要求。
(3)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
4.關鍵能力
(1)掌握一門外國語和計算機基礎等工具性知識、應用技能。
(2)有較強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的能力。
(3)學會自我管理、與他人合作,掌握基本禮儀,學會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具有創新能力,受到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訓練。
(5)具有從事民族工作行業的職業精神,能適應社會需求,能動手實踐和解決民族工作實際問題。
(二)專業素養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民族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民族學學科的全面訓練,具有良好的學科理論、知識體系和運用民族學田野工作技術探析問題的實踐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并了解國內外民族學發展的前沿,熟悉黨和國家民族理論與政策,具有在學科領域繼續深造、發展的科學研究素質,能夠從事黨政部門管理工作和基層社區工作的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民族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體系。系統掌握文化進化論、文化傳播論、文化功能論、結構主義、文化相對論等西方民族學的基本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基本理論體系。
2.掌握民族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系統掌握實地調查法、跨文化比較研究法、文獻研究法以及跨學科綜合研究法等民族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3.具有運用民族學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能力。具備獨立開展田野調查,提煉、分析實地獲得的田野和文本資料以及撰寫專業調查報告的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就理論問題提出新見解、新觀點以及就現實問題提出新對策的探索性創新能力;具有運用專業知識解決涉及民族工作、跨文化溝通的實際問題,為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組織提供專業化服務的能力。
4.熟悉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如熟悉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總原則,熟悉民族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發展少數民族科教衛生事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具體的民族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5.具有在學科領域繼續深造、發展的科學研究素質和能力。掌握本專業文獻檢索、整理與分析方法,并具有跟蹤和分析國內外研究動態、發現理論與現實問題以及撰寫符合學術規范的科研成果的能力,為在該學科繼續深造和發展奠定基礎。
6.具有熟練運用民族學專業知識與素養,在黨政部門特別是民族、宗教、民政等行政機構管理以及基層民族社區工作的良好能力。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簡介
一、培養目標社會工作專業以培養具有社會工作、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學科視野,熟練掌握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深刻理解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與倫理守則,靈活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從事社會機構管理運營、社會工作實務、社會政策分析和社會管理事務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
二、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4人,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3人,碩士12人,師生比為1:12.64。專業教師隊伍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57%;具有碩士學位占專任教師比例92.8%;學緣結構上來看,教師畢業于國內外高校,專業背景與專業相關度高,教學隊伍結構合理,100%具備主講教師資格,高級職稱教師100%承擔本科課程,授課占比60%以上。
三、學科建設
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專業教師課題主持率83%,課題參與率100%。2016年至今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4項,地廳級課題30項,其他課題7項。三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2篇,其中中文核心10篇,出版專著10部。專業團隊積極擴大社會服務內容,通過“三區計劃”、“兒童防性侵課堂”、“塘邊四點半學校”等項目,獲得較大的社會影響,“都勻市聯眾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于2019年被貴州省民政廳授予“貴州省最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稱號。
四、專業實踐
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結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困境兒童正向成長服務》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項目貴州區調查項目、平塘縣塘邊鎮少數民族農村社區田野調查基地等,讓學生實地參與農村社區調研、農村“三留守”群體調研、支持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的過程。開展都勻市文峰社區、大西門社區、平橋社區、思源社區等社區調研等課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探索性全面發展。整體管理科學,指導認真,并得到新華社、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黔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多方關注報道,社會影響力較大,成效顯著。
五、開設課程
以強化學生運用社會工作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數學、社會研究方法、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保障概論、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社會心理學、社會工作評估、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家庭社會工作、統計軟件實操與訓練、個案工作、小組工作、青少年社會工作、社區工作等多門選修課程。
六、畢業走向
本專業近年來先后有近20余人考上云南大學、貴州大學、廣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生。大部分畢業學生均在各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社會團體、社區中工作,目前已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社會學專業簡介
一、專業概況社會學專業2016年開辦以來在師資隊伍、教學資源、辦學規模和水平、教學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2017年社會學專業獲批校級一流建設學科。本專業嚴格落實教學管理工作,持續提升教學質量,注重教學方法革新,強化學生運用社會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我院社會學專業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成熟的辦學模式,擁有了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二、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人文社會科學基本知識且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系統學習和掌握社會學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研究方法與社會調查的技能,具備從事調查研究、社區管理、社會服務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三、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4人,生師比約為12.64:1。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57%;具有碩士學位占專任教師比例92.8%。專任教師中,3人具有博士學歷(含在讀1人),13人具有碩士學位,高級職稱教師100%承擔本科課程,授課占比60%以上,專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與學緣結構合理。
四、學科建設
專業帶頭人具有正高或副高職稱,學術水平較高,近五年來主持了10余項課題,其中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專著4部,發表與本專業相關的高水平論文10余篇,建設有《社會學概論》校級精品課程。其他教師積極探討教學改革,教學水平達到教學質量標準要求,教學效果較好,教學評價平均93分以上。
五、專業實踐
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實踐教學學分共52個學分,占總學分的31%,實踐課開課率達100%。緊密結合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都勻市歸蘭水族鄉困境兒童正向成長服務》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css)》項目貴州區調查項目、平塘縣塘邊鎮少數民族農村社區田野調查基地等,讓學生實地參與農村社區調研、農村“三留守”群體調研、支持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等過程,探索教學的綜合性及創新性。
六、開設課程
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為:社會學概論、文化人類學概論、高等數學、社會工作概論、社會研究方法、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國外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思想史、發展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口社會學、中國社會學史、社會問題、社會統計學、經濟社會學、社會保障概論、社區研究概論、家庭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統計軟件實操與訓練、農村社會學、民族社會學。
七、畢業走向
本專業畢業生進入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生繼續深造。畢業生形成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形成立足省內,放眼全國,突破“鐵飯碗”,面向基層的就業觀念。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社會團體中成為中堅力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歷史學專業簡介
一、專業概況歷史學專業是2000年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升格為本科后首批招收本科生的專業系之一,2019年取得(學科教學·歷史)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資質,2020年開始歷史學師范教育專業碩士招生。自1983年起開辦政史專業專科到如今,經過三十多年的沉淀,為我院歷史學專業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成熟的辦學模式,擁有了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二、培養目標
歷史學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旨在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較強的教學和研究能力,系統掌握歷史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研究方法,有扎根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情懷的民族地區中學歷史骨干教師。
三、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任教師16人(含雙肩挑及行政關系不在我院但在本專業任課的教師),生師比約為14.5:1。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講師3人,碩士生導師3人。接受本專業本科以上正規教育(最后學歷)教師比例達到100%,高級職稱人數占本專業專任教師人數81.25%;專任教師中,6人具有博士學歷(含在讀1人),5人具有碩士學位,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68.75%;90%以上的專業基礎課由教授、副教授主講,專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與學緣結構合理。
四、學科建設
本專業現建有校級科研平臺--黔南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史、區域社會史、中學歷史教育教學三個教學團隊,建有校級精品課3門、院級精品課2門。近三年歷史學專任教師主持貴州省省級課題 6 項以上,人均承擔廳級及以上課題 ≥ 0.5 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5篇。獲教學科研獎勵2項。
五、專業實踐
歷史學專業作為師范專業,積極探索高校和基礎教育學校“協同教研”、“崗位互換”等共同發展機制,聘請基礎教育一線教學名師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承擔課堂教學、實踐指導。歷史專業與辦學特色鮮明和優勢突出的都勻二中、黔南師院附中,都勻三中、都勻十中、草塘中學、余慶敖溪中學等學校共建教育實習實踐基地,引領和服務貴州民族地區,特別是黔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
六、開設課程
歷史學系一直將史學素養與師范專業技能培養作為教學核心目標,目前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歷史文選、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中國歷史地理、中國社會史、中國經濟史等,還有中學歷史教材及課標解析專題、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及研究、貴州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黔南地方史專題、三線建設歷史研究等多門選修課程。
七、畢業走向
本專業近年來先后有近20余人考上四川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吉首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生。大部分畢業學生均在各地中學、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中工作,目前已成為單位的中堅力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師資力量
一、師資隊伍概況歷史與民族學院師資雄厚,現有教師人數48人(含專職輔導員3人、4名全職博士);師資職稱方面,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24人;講師16人;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2名。學歷結構方面,現有博士學歷14人;碩士學歷26人;大學本科學歷8人;其中在讀博士4人。
二、師資學緣結構
學院48名教師中,分別來源于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云南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學緣結構合理,避免了學術思想的近親繁殖,增強了理論研究的多樣性。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聯系方式
- 貴州省都勻市斗篷山路
- 電話:0854-8737000
- 傳真:0854-8737000
- 電子信箱:lmxy@sgmtu.edu.cn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簡介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成立于2015年12月,學院遵循“以人為本,持續發展,質量立院、科研強院、特色興院”的辦學理念,秉承“厚德博學,善思騫行”的院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師院精神,推進多學科協同創新。歷史與民族學院現有歷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民族學等4個本科專業,隸屬于歷史學、法學兩大學科門類,涵蓋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等3個一級學科。
學院現建有貴州省重點支持學科、貴州省民委特色學科、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重點學科——民俗學;建有“黔南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社會工作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教學平臺;有“社會工作”省級一流專業,“社會學”校級一流培育學科;經省教育廳批準,建有貴州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項目——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心;經省民政廳批準,建有貴州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同時,與學校招就處合辦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創業培訓中心(SIYB培訓機構);建有黔南州首家專業社工機構——都勻市聯眾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NGO組織)。
歷史與民族學院在教學管理中遵循以人為本,以堅持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作為基本目標,堅持傳統優勢學科的主導地位,在保證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以服務地方作為基本服務宗旨,不斷推進歷史與民族學院各項工作水平的提升。
學院成立以來,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著力推進應用轉型,緊扣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強化教師教育的特色優勢,圍繞地方產業發展,探索有本院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目前已初具成果。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與民族學院研究生招生聯系方式
地址:貴州省都勻市斗篷山路電話:0854-8737000
傳真:0854-8737000
電子信箱:lmxy@sgmtu.edu.cn
添加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分數線、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報錄比、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群、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姐、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真題、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專業目錄、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排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保研、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公眾號、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