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干操操操_www日本高清视频_一区二区精品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av成人免费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三峽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三峽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三峽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外國語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三峽大學非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學科教學(英語045108

一、培養目標

培養高素質的普通中學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課程專任教師,具體要求為: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2、熱愛教師職業和英語教學工作,有志于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的研究。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3、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英語國家人文知識,能比較系統地掌握應用語言學理論、外語學習理論、外語教學理論及其方法,具有較強的英語教學與研究能力。
4、能夠獨立開展與英語教學相關的科研課題研究,熟悉與課題相關的文獻,能寫出規范的英語教學科研論文。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三、學習年限
正常學制 2 年,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得少于 1 年。學習年限一般最長不超過
4 年。

四、課程設置

總學分為 38 學分。其中學位基礎課 14 學分、專業必修課 12 學分、專業選
修課 6 學分、實踐教學 6 學分。非師范類專業入學的研究生,至少補修 3 門本科
階段教師教育課程,師范類但跨專業入學的研究生,至少補修 2 門本科階段學科基礎類課程,要求補修課程成績合格但不計學分。具體課程設置見下表:

課程設置一覽表
課程模塊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方式 修課要求 開課學期  
備注
 
 
學位基礎課
 
0900000001Z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
實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14 學分
 
0900000002Z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
法論
 
16
 
1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5Z 漢語語言文學基礎 48 3 考試 必修 1
1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2Z 課程與教學論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4Z 心理發展與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專業必修課
1204510801Z 英語課程與教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12 學分
1204510802Z 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4510803Z 英語教學論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4510804Z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與實踐操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05Z 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17Z 論文研討與寫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專業選修課
1204510818Z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修滿6
學分
1204510807Z 外國語言文學專題研討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4510808Z
 
英語教師課堂口語研習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1204510809Z 外語教學評估與測試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4510810Z
 
基礎英語教育改革研究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1204510811Z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32 2 考查 選修 2

補修課程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補修 1  
非師范專業俢 3 門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學 32 0 考查 補修 1
12045108B1Z 中學英語教學法 32 0 考查 補修 2
12045108B2Z 高級英語 32 0 考查 補修 2 師范專業俢
2 門
12045108B3Z 英語高級寫作 32 0 考查 補修 2
公共選修課  
 
見研究生院課程菜單
 
可選修,
不做學分要求
 
實踐教
1204510819Z 校外實踐 實踐案例研究 4 周 2   必修 3  
 
全選
6 學分
 
1204510820Z
 
教育觀察反思
4
學期
 
2
   
必修
 
4
1204510821Z 教育專題研究 4 周 2   必修 4
學術
活動
學術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聽學術報告、專家講座,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學?;蚴〖壯芯?br /> 生論壇報告會、研討等須參加學術活動 5 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講報告至少 1 次。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試和考查兩類。五、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內容,有完整的管理與評價制度,有序組織實施。實踐環節總共不少于 6 學分,教育實踐應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踐,開展教學設計、教育調查、案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實際教學包括:(1)實踐案例研究:研究自身教學或管理實踐,撰寫案例研究報告。(2)教育觀察反思:進行課堂觀察或教育活動觀察,完成至少 10 個詳細的教育觀察報告,并附相應的完整觀察視頻。(3)教學專題研究:針對本學科、本崗位的教育教學實踐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形成 5000 字的研究報告。

六、培養方式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行雙導師制,成立導師組,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其中開題、中期考核、學位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等培

養環節由導師組集體指導。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教學中注重實踐與反思,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注重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學習;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加強實踐環節,理論講授與實習實踐相結合,至少完成兩篇實踐調查報告。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學期開學初進行,考核不合格不能進入學位論文工作。具體內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八、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與中學英語教育專業領域的培養目標相一致,來源于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二)中期考核與論文開題相結合,重點考核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論文選題及準備情況,論文的框架結構等方面。
(三)學位論文應符合研究規范并凸顯應用價值,論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如專題研究論文、調查研究報告、實驗研究報告和案例研究報告等。論文正文部分字數不少于 1.2 萬英語單詞。
(四)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該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學英語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五)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需閱讀和參考的主要經典著作:

 
1.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Ur, P.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hnson, K.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Ungerer, F.  &  H.  J. Schmid.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 C. & Theodore S. Rodgers.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Andrew D.Cohen.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6. 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Susan.M.Gass & Alison Mackey.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Graves, Kathleen.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8.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Lightbown. M. & N.Spada.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9.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cCarthy, M & R. Carter.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0. Language, Culture, and Teachi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Sonia Nieto.Routledge, 2010.
11.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 Bailey, K.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12.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vel, To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年.
13.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Brumfit C.J. & R.A. Carter.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4.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unan, 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Kanthleen M. Bailey, Andy Curtis & David Nuna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6.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cDonough, J.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17.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 Rod.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18. 《第二課堂的反思性教學》,Richards, J. & C. Lockhar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9. 《第二語言研究與外語學習》,丁言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0. 《應用語言學》,樂眉云,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1. 《新編語言學教程》,劉潤清、文旭,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2.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文秋芳等,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3. 《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文秋芳,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4.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吳旭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5. 《認知語言學與二語教學》,文秋芳,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需閱讀和參考的主要專業期刊 :

 
1. 《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
2.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3. 《現代外語》廣州外國外貿語大學主辦.
4. 《中國外語》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
5. 《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主辦.
6. 《外語界》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7. 《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大學主辦.
8. 《外語電化教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9.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10.《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11.《中小學外語教學》北京師范大學主辦.
12. 《課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
13. 人大復印資料《中學英語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主辦。
14. 《教師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聯合主辦.
15. 《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學會主辦.


三峽大學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學科教學(英語) 專業代碼 045108)

一、培養目標

 
培養高素質的普通中學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課程專任教師,具體要求為: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2、熱愛教師職業和英語教學工作,有志于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的研究。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3、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英語國家人文知識,能比較系統地掌握應用語言學理論、外語學習理論、外語教學理論及其方法,具有較強的英語教學與研究能力。
4、能夠獨立開展與英語教學相關的科研課題,熟悉與課題相關的文獻, 能寫出規范的英語教學科研論文。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年限

正常學制 2 年,學習年限一般最長不超過 4 年。

四、課程設置

總學分為 38 學分。其中學位基礎課 14 學分、專業必修課 10 學分、專業選
修課 6 學分、實踐教學 8 學分(其中校內實訓 2 學分和校外實踐 6 學分)。非師范
類專業入學的研究生,至少補修 3 門本科階段教師教育課程,師范類但跨專業入
學的研究生,至少補修 2 門本科階段學科基礎類課程,要求補修課程成績合格但不計學分。具體課程設置見下表:

課程設置一覽表

 
課程
模塊
 
課程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修課
要求
開課
學期
 
備注
 
 
學位基礎課
 
0900000001Z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
論與實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14 學分
 
0900000002Z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
學方法論
 
16
 
1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5Z 漢語語言文學基礎 48 3 考試 必修 1
1804510001Z 教育原理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2Z 課程與教學論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3Z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考查 必修 1
1804510004Z 心理發展與教育 32 2 考查 必修 1
 
專業必修課
1204510801Z 英語課程與教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10 學分
1204510802Z 英語教學設計與實施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4510803Z 英語教學論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4510804Z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與
實踐操作
 
32
 
2
 
考查
 
必修
 
2
1204510805Z 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 32 2 考查 必修 2
 
 
 
 
 
專業選修課
1204510806Z 論文研討與寫作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修滿6
學分
 
1204510807Z
外國語言文學專題
研討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4510808Z
英語教師課堂口語
研習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1204510809Z 外語教學評估與測試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4510810Z
基礎英語教育改革
研究
 
32
 
2
 
考查
 
選修
 
2
 
任選2
學分
 
1204510811Z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32
 
2
 
考查
 
選修
 
2

 
補修課程
18045100B1Z 中外教育史 32 0 考查 補修 1  
非師范專業俢 3 門
18045100B2Z 普通心理學 32 0 考查 補修 1
12045108B1Z 中學英語教學法 32 0 考查 補修 2
12045108B2Z 高級英語 32 0 考查 補修 2 師范專業俢 2 門
12045108B3Z 英語高級寫作 32 0 考查 補修 2
公共選修課  
 
見研究生院課程菜單
 
可選修, 不做學分
要求
 
 
 
實踐教學
1204510812Z 校內實
教學技能訓練 16 1   必修 1  
 
 
 
 
 
全選
8 學分
 
1204510813Z
中學英語課例分析與微格教學  
16
 
1
   
必修
 
1
1204510814Z 校外實
教育見習 1 周 1   必修 3
1204510815Z 教育實習 1
學期
4   必修 4
1204510816Z 教育研習 1 周 1   必修 4
 
學術活動
學術活動的主要形式包括聽學術報告、專家講座,參加學術會議、參加學?;?br /> 省級研究生論壇報告會、研討等 須參加學術活動 5 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講報
告至少 1 次。
注:考核方式包括考試和考查兩類。

五、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內容,有完整的管理與評價制度,有序組織實施。實踐環節總共不少于 8 學分,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 1 學年,其中校外
集中實踐不少于 1 學期。校內實訓應在第一學年內完成,校內實訓包括微格教學、教育調查、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等形式;教育見習應在第一學期完成, 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應在第二學年完成。教育研習包括教育調查與考察、聽取學術報告、參加學術會議以及研究生報告研究成果等。有充足的實踐實訓設施和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切實保障實踐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六、培養方式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行雙導師制,成立導師組,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其中開題、中期考核、學位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等培養環節由導師組集體指導。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教學中注重實踐與反思,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注重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學習;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加強實踐環節,理論講授與實習實踐相結合,至少完成兩篇實踐調查報告。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學期開學初進行,考核不合格不能進入學位論文工作。具體內容、程序和要求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執行。

八、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與中學英語教育專業領域的培養目標相一致,來源于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二)中期考核與論文開題相結合,重點考核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論文選題及準備情況,論文的框架結構等方面。
(三)學位論文應符合研究規范并凸顯應用價值,論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如專題研究論文、調查研究報告、實驗研究報告和案例研究報告等。論文正文部分字數不少于 1.2 萬英語單詞或中文 2 萬字。
(四)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該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學英語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五)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需閱讀和參考的主要經典著作:

1.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Ur, P.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hnson, K.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Ungerer, F.  &  H.  J. Schmid.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 C. & Theodore S. Rodgers.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the Classroom. Andrew D.Cohen.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6. 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Susan.M.Gass & Alison Mackey.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Graves, Kathleen.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8.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Lightbown. M. & N.Spada.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9.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cCarthy, M & R. Carter.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0. Language, Culture, and Teaching: Critical perspectives. Sonia Nieto.Routledge, 2010.
11.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assessment. Bailey, K.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12. Learning New Languages: A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vel, To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年.
13.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Brumfit C.J. & R.A. Carter.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年.
14.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unan, D.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Kanthleen M. Bailey, Andy Curtis & David Nunan.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6.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cDonough, J. 北京:外語教學

與研究出版社,2002.
17.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llis, Rod.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18. 《第二課堂的反思性教學》,Richards, J. & C. Lockhar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9. 《第二語言研究與外語學習》,丁言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0. 《應用語言學》,樂眉云,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1. 《新編語言學教程》,劉潤清、文旭,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2.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文秋芳等,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3. 《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文秋芳,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4.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吳旭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5. 《認知語言學與二語教學》,文秋芳,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需閱讀和參考的主要專業期刊 :

 
1. 《外語教學與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
2.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3. 《現代外語》廣州外國外貿語大學主辦.
4. 《中國外語》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
5. 《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主辦.
6. 《外語界》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7. 《外語與外語教學》大連外國語大學主辦.
8. 《外語電化教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
9.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10.《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11.《中小學外語教學》北京師范大學主辦.
12. 《課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
13. 人大復印資料《中學英語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主辦。
14. 《教師教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教育部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聯合主辦.
15. 《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學會主辦.


外國語言文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 0502)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知識,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及外語教學能力,較強的創新意識與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勝任與本學科相關工作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具體包括:(1)系統閱讀外國語言文學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及研究成果,掌握相關二級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2)掌握相關學科方向的研究脈絡、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掌握相關學科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具備獨立撰寫外語科研論文的能力;(4)掌握必要的第二外國語口筆譯能力及閱讀與本學科有關的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5)能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研究工作;(6)具有嚴謹、求實的學風,恪守學術道德。
二、學制及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為 3 年。優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畢業,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 4 年(含休學)。在時間安排上,課程學習階段為 1~2 年,論文工作階段為 1~2 年(包括開題、調研及撰寫)。
三、研究方向
 
(一)英語語言文學
 
涉及主要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學與國情等研究,下設三個研究分支:1)英語語言學:主要研究英語語言學理論和英語教學法等。2)英美文學:注重對英美經典作家作品、英美文論與文化研究等進行系統的探索。3)翻譯研究:通過研究翻譯基礎理論、翻譯基本規律及漢英兩種語言文化對比,探究漢英互譯的有效途徑。
(二)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涉及漢語語言學以外的語言學研究,包括理論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兩方面的研究, 借鑒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和相關成果,研究語言學理論及其應用。主要包括文體學、認知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話語分析、語用學、社會語言學等;以及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相關研究,如二語習得、外語教學方法和科研方法等。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全日制學術學位研究生應修總學分不少于 38 學分。其中
課程學分不少于 33 學分,實踐環節 5 學分。具體包括:公共基礎課 7 學分,學科基礎課
12 學分,學科專業課 8 學分,專業選修課 4 學分,公共選修課 2 學分 (該類課程由研究
生院統一安排),實踐環節 5 學分。
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補修 2 門及以上本專業本科生必修課。補修課成績要求合格但不記學分。
課程
模塊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修課
要求
開課
學期
備注
 
 
 
公共基礎課
0900000001X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
實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必修
7 學分
0900000002X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
方法論
16 1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4X 德語(一)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5X 德語(二)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0000006X 法語(一)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7X 法語(二)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0000008X 日語(一)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9X 日語(二) 32 2 考試 必修 2
 
學科基礎課
1205020001X 英語文學導論 32 2 考試 必修 1  
 
修滿 12
學分
1205020002X 語言學及其發展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020003X 翻譯學導論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020004X 二語習得 32 2 考查 必修 1
12050200043X 跨學科研究方法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0200044X 學術論文寫作 32 2 考試 必修 2
 
 
 
 
 
學科專業課
 
 
 
 
 
 
 
必修課
12050200045X 文體學 32 2 考查 必修 2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英語語言學方向修滿 8 學分
1205020007X 語用學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08X 應用語言學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09X 語篇分析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0X 現當代英國小說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2 英美文學方向修滿 8
學分
 
 
英語語言文學
1205020011X 現當代美國小說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2X 文學與電影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3X 西方文論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4X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 32 2 考試 必修 2 翻譯研究方向修滿 8
學分
1205020015X 非文學翻譯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6X 英漢對比與翻譯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020017X 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32 2 考試 必修 2
 
學科專業課
 
 
 
選修課
1205020019X 英語詩歌研究 16 1 考試 選修 4  
1205020020X 環境、文學與文化 16 1 考試 選修 3
1205020021X 性別、文化與文學 16 1 考試 選修 3
1205020022X 語言研究統計方法 16 1 考查 選修 2

    12050200046X 歐美文學 16 1 考查 選修 4  
選修 4 學分(可含自主研修學習 1 學分)
1205020024X 語料庫語言學 16 1 考試 選修 4
1205020025X 認知語言學 16 1 考查 選修 3
1205020026X 生態語言學 16 1 考查 選修 4
1205020027X 社會語言學 16 1 考查 必修 3
1205020028X 跨文化交際學 16 1 考查 選修 3
1205020029X 語義學理論與語言教學 16 1 考查 選修 2
1205020030X 中西翻譯簡史 16 1 考查 選修 4
1205020031X 翻譯批評 16 1 考查 選修 3
1205020032X 新聞翻譯 16 1 考查 選修 2
1205020033X 高級口譯 32 2 考查 選修 4
12050200047X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16 1 考查 選修 4
1205020035X 文學批評的基本原理 16 1 考查 選修 4
 
 
公共選修課
               
必修
2 學分
(課程等信息由研究生院統一公布)
             
             
             
             
 
 
實踐環節
1205020048X 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   3   必修    
 
 
必修
5 學分
1205020037X 學術交流
(學術講座、學術沙龍)
  1   必修  
0000000020X  
助管助教
  1    
選修
 
0000000020X 教學實踐   1   選修  
0000000020X 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   1   選修  
 
 
補修課
1205020050X 高級英語 32 0 考試 必修   跨學科或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研究生補修不計 學分
1205020051X 語言學 32 0 考試 必修  
1205020052X 英美文學 32 0 考試 必修  
1205020053X 英漢翻譯 32 0 考試 必修  
 
 

備注:自主研修學習Independent Study是指學生依據自己的研究需要,在具有明確的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的情況下,自主選擇跟隨熟悉該研究領域的任課老師進行研修學習。任課教師依據學生研修的主題,給學生指定 8-10 本需要認真閱讀的書目,與學

生定期見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學期末要求學生寫 5 篇左右的讀書報告或者一篇課程論文

交任課老師批閱,研修合格得 1 學分。
 
五、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學術交流、助管助教、教學實踐、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五個方面,其中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學術交流為必選項。每位研究生必須完成的實踐環節包括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 3 學分,學術交流 1 學分,助管助教 1 學分,教
學實踐 1 學分,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 1 學分,總共不少于 5 學分,具體要求如下:
1、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 3 學分:要求每位研究生在二年級開題答辯之前至少閱讀
30 本學術專著,其中英文專著不少于 20 本。具體要求遵照《外國語學院關于學術型研究生上交閱讀文獻報告的相關規定》執行。研究生就讀期間,要求每月與導師見面,匯報學習情況,參與研究課題,并在研究生指導手冊上有詳細記錄。
2、學術交流 1 學分:在校期間聆聽學術講座 10 次以上;在學院學術沙龍上做學術
報告至少 1 次,共計 1 學分。具體要求遵照《外國語學院關于研究生參加學術沙龍的具體規定》(外語字〔2017〕12 號)執行。
3、助管助教 1 學分:協助從事國家社科項目研究的老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不少
于 6 個月,計 1 學分;承擔學校職能部門、各學院管理部門的輔助管理、學生咨詢服務
等工作,不少于 6 個月,計 1 學分。
4、教學實踐 1 學分:在校內外從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不少于 6 個月,計 1 學分
(在校外或其它學院從事教學工作需要相關單位的證明)
 
5、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 1 學分:積極參加校級及以上級別的學科競賽,經學院學術型
研究生培養指導分委會認定后,計 1 學分;研究生出國參加暑期研學等國際學術交流活
動,并圓滿完成既定學習任務,計 1 學分;出外參加高規格的學術會議,計 1 學分具體要求遵照《關于鼓勵學術型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的規定》(外語字〔2016〕20 號)執行。
六、培養方式
 
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導師是所指導學生的第一責任人,確保所指導的研究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在論文開題、論文中期檢查、預答辯等環節實行以導師為主的指導小組負責制。研究生入學后兩周內,應在導師指導下,按照培養方案要求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并錄入到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中,個人培養計劃應包括課程學習、文獻閱讀、教學與科研訓練、開題報告、學位論文等。同時打印紙質版個人培養計劃一式兩份,經導師、學位點負責人簽字后交學院存檔,學生個人留存一份,培養計劃一經確定不允許

隨意改動。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個人培養計劃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和規定環節獲得規定學分后,進入學位論文寫作之前,對研究生品質、專業情況進行的全面考核。一般在第四學期進行,是檢查、督促研究生加強自身修養,順利完成學業,保障培養質量的有效機制,考核不合格將不能進入學位論文工作。
八、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碩士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學位論文既是學位授予的重要依據之一, 也是衡量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學生在第三學期末,在導師指導下提出學位論文選題和撰寫計劃,參加開題答辯,經導師指導小組討論認可后正式進入論文撰寫階段。論文必須用英文撰寫,要求選題有新意,論點明確,論證清楚,結構合理,層次分明,語言表達流暢,格式合乎規范,參考資料詳實。論文長度為 15000 ~ 20000 英文單詞。通過預答辯與答辯,方可申請學位。
(一)論文選題
碩士研究生應在廣泛閱讀文獻和深入了解本學科發展動態和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現狀的基礎上,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課題,研究課題選擇盡可能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相結合。研究課題選擇可以多樣化,可以是基礎研究,也可以是應用研究,但必須具有較強的科學理論意義或實踐應用價值。
(二)論文開題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在第三學期末確定學位論文題目并通過論文開題報告。相關要求遵照《三峽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規定(暫行)》執行。
(三)論文中期檢查
為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及時發現學位論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每位研究生必須通過論文中期檢查。論文中期檢查一般在第五學期的 11-12 月進行。學生提交《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報告》之前,必須完成畢業論文初稿。其它相關要求遵照《三峽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期檢查規定(暫行)》執行。
(四)論文預答辯和質量保障
論文預答辯環節是研究生進行正式答辯之前的過程演練。預答辯未通過的研究生需

6 個月后重新申請參加預答辯。學位論文的撰寫遵照《三峽大學關于研究生學位論文印制規格的規定》執行;學位論文預答辯、學位論文匿名評閱、學術不端行為檢測,遵照
《三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辦法(試行)》(三峽大研〔2018〕5 號執行。
(五)論文答辯
論文答辯和學位授予遵照《三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資格認定標準(暫行)
(三峽大研〔2014〕28 號)、《三峽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指導期刊目錄》(三峽大研〔2015〕4 號)、《三峽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資格審核實施辦法(暫行)》(三峽大研〔2018〕7 號)、《三峽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三峽大研〔2014〕27 號) 等文件相關規定執行。
(六)學位授予
學位授予工作嚴格遵照《三峽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三峽大研〔2014〕27 號)執行。為保證碩士學位的授予質量,研究生在申請學位之前,要求以第一作者或指導教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為第二作者并以三峽大學名義至少公開發表 1 篇學術論文。研究生所發表的學術論文(中英文均可)應該不少于 5,000 字/詞,研究內容必須與自己的學科方向密切相關,并且能夠收錄到 EBSCO,MLA,或者中國知網等國內外正規期刊論文數據庫中。研究生在修滿規定學分、且科研成果達到上述要求方可進行論文答辯和學位申請。預答辯未通過的碩士研究生需 6 個月后重新申請參加預答辯和答辯。用于學位申請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必須≦25%,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研究生,實行一票否決制,不予授予學位。
 
 
 
編制人簽字: 研究生培養指導分委員會負責人簽字:
 
 
學院分管領導簽字:

 
九、需閱讀的主要經典著作和專業學術期刊目錄
(一)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方向
英國文學
1. Beauvoir, Simone de. The Second Sex. New York: Hodder Paperback, 1953.
2. Carter, Angela.Nights at the Circus. London: Vintage, 1984.
3. Carter, Angela. Burning Your Boats: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London: Vintage, 1995.
4. Drabble, Margaret.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5. Fowles, Joh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張中載評注).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
6. Lodge, David.Small Worl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4.
7. Lodge, David. Author, Author: A Novel. London: Secker & Warburg, 2004.
8. Lodge, David. The Art of Fictio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2.
9. Rushdie, Salman. Midnight’s Children. London: Vintage, 1991.
10. Sanders, Andrew.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1. Swift, Graham.Last Orders. London: Picador, 1996.
12. 侯維瑞. 英國文學通史.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13. 瞿世鏡. 當代英國小說.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14. 王佐良等.  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5. 張中載.  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小說研究.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美國文學
1. Cassill, Ronald Verl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Short Fiction.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0.
2. Donald, Pizer. American Realism and Natural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3. Drew, Elizabeth A. A Modern Guide to It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ment.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1959.
4. Elliott, Emory. et al.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1.

5. High, Peter B.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imited, 2002.
6. Koply, Richard. Prospects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Michael.P., Kramer & Hana Wirth-Nesher.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ewish 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8. Messent, Peter. New Readings of American Novel. Alabam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8.
9. Pease, Donald E. ed., Revisionary Interventions into the Americanist Canon.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0. 胡全生. 20 世紀英美文學選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
11. 梁守濤. 英詩格律淺說. 商務印書館, 1979.
12. 翁德修, 都嵐嵐. 美國黑人女性文學. 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0.
 
 
英語詩歌
1. Drew, Elizabeth.A..A modern Guide to It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ment.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 1959.
2. 梁守濤. 英詩格律淺說. 商務印書館,1979.
 
 
英語戲劇
1. Bigsby, Christopher. Arthur Mill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Bigsby, Christopher. Modern American Drama 1945–200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Innes, Christopher. George Bernard Shaw.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4. Manheim, Michael. Eugene O’Neil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5. Roudane, Matthew C..Tennessee William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6. 傅俊. 英國戲劇讀本.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7. 金李儷. 20 世紀英美戲劇選讀.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7.
8. 張耘. 現代西方戲劇名家名著選評. 北京: 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1999.

文學理論與實踐
1. Bal, Mieke. 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 Trans. Van Boheemen. Toronto: Toronto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Barry, Peter. 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New York: Manchester UP, 1995.
3. Booth, Wayne C.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4. 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4.
5. Brooks, Cleanth &Warren, Robert P. Understanding Fi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6. Chatman, Seymour.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
7. Culler, Jonathan.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8. Currie, Mark. Postmodern Narrative Theory.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9. Eagleton, Terry.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0. Genette, Gérald. Fictional Narrative, Factual Narrative. Fiction and Diction.Trans. Catherine Parter.Ithaca&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11. Guerin, Wilfred L. et al.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4th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 Harland, Richard.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3. Jefferson, Ann and David Robey. Modern Literary Theory: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London: Batsford Ltd, 1985.
14. Lemmedu, X. J. and Dana Gioia.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 6th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5.
15. Martin, Wallance. 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16. Miller, J. Hillis. Reading Narrative.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8.
17. Newton, Ken. M.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 Reader.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 1988.

18. Ryan, Michael. Literary Theor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9.
19. Selden, Raman. et al.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4th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0. Selden, Raman.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A Reader. London: Longman Group, 1997.
21. Vesterman, William.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Reading.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22. Welch, B.Y. & Bennett, Robert A.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Lexington: Ginn and Company, 1981.
23. 林恩(Lynn, A). 英語電影賞析.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4. 馬新國. 西方文論史. 第 2 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5. 邵錦娣, 白勁鵬. 文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6. 申丹.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 第 2 版.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27. 申丹等. 英美小說敘事理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28. 汪民安. 文化研究關鍵詞.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7.
29. 趙一凡等. 西方文論關鍵詞. 第 1 版.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歐美文學
1.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Fiction. 3rd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 Brooks, Cleanth &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 4th e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Mack, Maynard, et al.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Inc, 1992.
4. 聶珍釗等. 20 世紀西方文學.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田祥斌, 王秀銀. 歐美文學名篇選讀.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6. 鄭克魯. 外國文學史(上下冊). 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鄭克魯. 外國文學簡明教程.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 朱維之. 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

比較文學
1. Bassnett, Sus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Oxford and Cambridge: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3.
2. Koelb, Clayton & Susan Noakes.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Literature Approaches to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8.
3. 季羨林. 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4. 樂黛云. 中西比較文學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 樂黛云, 王寧. 超學科比較文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6. 樂黛云等. 比較文學原理新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7. 王寧. 比較文學與現代文化批評.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8. 韋斯坦因. 比較文學與文學理論. 劉象愚譯.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電影文學
1. 蔡圣勤. 英美電影流派藝術概論(英文版).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
2. 理查德·麥特白. 好萊塢電影:1891 年以來的美國電影工業發展史. 吳菁, 何建平, 劉輝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 林恩(Lynn,A). 英語電影賞析.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 羅伯特·斯塔姆, 亞歷桑德拉·雷恩格. 文學和電影指南(影印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 彭吉象. 影視美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二)語言學與英語教學方向
以下參考書來自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2012 年引進的牛津應用語言學叢書:
1. Aitchison, Jean. The Articulate Mammal: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Biber, Douglas,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ing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Bussmann, Hadumod, et al.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Charles, Alderson J.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Cook, Vivia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Cook, Vivian.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 Cook, Vivian & Mark N.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9. Clark, John & Colin Yallop.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 Richards, C. Jack.& John Platt, etc.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1. Cohen, Andrew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0.
12. Fasold, Ralph.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 Gillian, Brown&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14. Goodluck, Hele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5. Gee, James Paul.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Metho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6. Halliday M.A.K.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7. Hudson R.A.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8. J. B. Heaton.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9. R..L.Trask. Historic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0. Larsen-Freeman, Diane.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1. Lyons, John.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2. McDonough, Jo and Steven McDonough,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3. Peccei, Jean Stilwell.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4. Peccei, J.S. Chil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5. Poole, S.C.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6. Robins, R. H.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7. Richards, Jack C. and Theodore Rodgers,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8. Roberts, William H. About Language: A Reader for Writ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9. Radford, Andrew.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8.
30. Scollon, Ron &Suzanne Wong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1. Saeed, John I.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2. Samovar, Larry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3. Slade, Carole.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Thes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4. Thompson, Geoff.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5. Thornborrow, Joanna.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6. Trudgill, Peter and Jean Hannah. International E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7. 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8.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9. Woods, Anthony.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0. David, W. David. Psychology of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41. Wright, Laura&Jonathan Hope, Stylistics: A Practical Coursebook.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2. Wardhaugh, Ronald.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三)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文部分
1. 包惠南. 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 包惠南. 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 鮑剛. 口譯理論概述.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4. 陳玉剛. 中國翻譯文學史稿.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
5. 陳福康.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6. 陳德鴻,  張南峰主編.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精選.  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0.
7. 杜承南, 文軍主編. 中國當代翻譯百論.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4.
8. (法)達尼卡.塞萊斯科偉奇著,孫慧雙譯.口譯技巧. 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
9. 傅勇林. 文化范式—譯學研究與比較文學.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10. 方夢之.  翻譯新論與實踐.  青島:  青島出版社,2002.
11. 方夢之.  實用文本漢譯英.  青島:  青島出版社,2003.
12. 郭延禮. 中國當代翻譯文學概論.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3. 郭建中. 文化與翻譯(論文集).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14. 郭建中. 當代美國翻譯理論.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15. 郭建中.  蘇聯翻譯理論.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6. 郭著章.  翻譯名家研究.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17. 黃忠廉. 翻譯變體研究.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18. 金隄. 等效翻譯探索.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
19. 姜治文,文軍. 翻譯批評論.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20. 賈文波. 漢英時文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21. Jin Di  和 Eugene. A. Nida.  論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22. 孔慧怡. 翻譯.文學.文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3. 羅新璋. 翻譯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4. 劉宓慶. 文體與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
25. 劉宓慶.當代翻譯理論.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26. 劉宓慶. 口筆譯理論研究.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7. 劉宓慶. 翻譯與語言哲學.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28. 林煌天. 中國翻譯詞典.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9. 廖七一.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30. 廖七一.  當代英國翻譯理論.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1. 李亞舒. 中國科學翻譯史.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2. 李文革. 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3. 劉重德. 文學翻譯十講.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34. 呂俊. 跨越文化障礙——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5. 李青. 翻譯技巧與誤譯評析.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6. 李明. 翻譯批評與賞析.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7. 盧炳群. 英漢辭格比較與唐詩英譯散論. 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38. 馬祖毅. 漢籍外譯史.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39. 馬祖毅.  中國翻譯史(上卷).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0. 馬紅軍.  翻譯批評散論.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41. <法>瑪麗雅娜.勒代雷,劉和平譯. 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1.
42. 穆雷. 當代翻譯教學研究.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3. 錢鐘書. 七綴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4. 孫迎春. 譯學詞典與譯學理論文集. 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45. 孫致禮. 1949-1966:我國英美文學翻譯概論. 南京:譯林出版社,1996.
46. 孫藝風. 視角.闡釋.文化——文學翻譯與翻譯理論.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
 
47. 譚載喜. 新編奈達論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48. 譚載喜. 翻譯學.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9. 譚載喜. 西方翻譯簡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
50. 王佐良. 翻譯:思考與試筆.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
51. 汪榕培. 比較與翻譯.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2. 王克非. 翻譯文化史論.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3. 王寧. 視角:翻譯學研究.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4. 文軍. 翻譯:調查與研究.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4.
55. 文軍. 科學翻譯批評導論.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56. 翁顯良. 意態山來畫不成?——文學翻譯叢談.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83.
57. 謝天振. 譯介學.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8. 許鈞. 翻譯論.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9. 許鈞. 中國傳統譯論經典詮釋.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60. 許鈞等. 當代法國翻譯理論.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1. 許鈞編. 翻譯思考錄.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2. 蕭立明. 新譯學論稿.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63. 謝天振. 翻譯研究新視角. 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
64. 謝天振. 翻譯的理論建構與文化透視. 上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5. 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66. 張今. 文學翻譯原理.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67. 鐘述孔. 英漢翻譯手冊.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68. 鐘述孔. 實用口譯手冊.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69.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 翻譯通訊編輯部編. 翻譯研究論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70.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 翻譯通訊編輯部編.翻譯研究論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71.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選編. 翻譯理論與技巧論文集.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72.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選編. 外國翻譯理論評介文集.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
73. 中國翻譯編輯部編. 中譯英技巧文集.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
74. 張南峰. 中西譯學批評.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5. 張柏然, 許鈞. 面向 21 世紀的譯學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76. 周儀. 翻譯與批評.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77. 鄭雅麗. 英漢修辭互譯導引. 廣州: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英漢對比
1. 崔永祿. 文學翻譯佳作對比賞析.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 連淑能. 英漢對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李瑞華. 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 李定坤. 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 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5. 彭宣維. 英漢語篇綜合對比.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 魏志成. 英漢對比翻譯教程.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 楊自儉. 劉學云. 翻譯新論.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8. 楊自儉.  英漢語比較與翻譯 3.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9. 楊自儉.  英漢語比較與翻譯 4.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0. 楊自儉. 英漢語比較與翻譯 5.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11. 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譯比較.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2. 周志培. 漢英對比與翻譯中的轉換.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英文部分
1. Alvarez, Roman&M. Carmen-Africa Vidal, ed. Translation, Power and Subvers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6.
2. Anderman, Gunilla & Margaret Rogers, ed. Word, Text, Transl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9.
3. Baker, Mona,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4. Bassnett- Mcguire,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0.
5. Bassnett, Susan & Andre Lefevere, ed.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London: Cassell. 1990.
6. Bassnett, Susan &Harish Trivedi, eds.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7. Boase-Beier, Jean&Michael Holman, eds. The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
8. 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9. Faull, Katherine. M.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Lewisburg 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 Flowtow, Luise Von.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11.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2001.
12. Hatim, Basil and Ian Mason. The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or.Routledge. 1997.
13. Hermans, Theo.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Croom Helm Ltd. 1985.
14. Herman, Theo.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ic Approach Explained.St. Jerome Publishing. 1999.
15. 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16. Jones, Roderick.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8.
17. Kussmaul, Paul. Training the Translator.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8. Lefevere, 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19. Neubert, Albrecht, &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Kent: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0.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1.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98.
22. 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1.
23. Newmark, Peter.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3.
24. Nida, 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J Brill. 1964.
25. Nida, E.A. and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69.
26. 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San Dimas,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27. Nida, E.A.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28.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9. Nida, E.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Les Editions Du Hazard. 1996.
30. Niranjana, Tejaswini. Sitting Translation: History, Post-structuralism and Colonial context.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3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anchester UK: St. Jerome.

1997.
32. Perez, Maria Calzada. Ed. Apropos of Ide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on Ideology.St. Jerome Publishing. 2003.
33. Riccardi, Alessandra.ed. Transl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s on an Emerging Discip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4.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Trans. By Erroll F. Thodes.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35. Robinson, Douglas. Translation and Empire: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36. Schulte, Rainer &John. 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37. Simms, Karl. Translating Sensitive Texts: Linguistic Aspects.Amsterdam: Rodopi B. V. 1997.
38. 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 London: Routledge. 1996.
39. Simon, Sherry. & Paul St-Pierre.Changing the Terms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2000.
40. Snell-Hornby, Ma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hn Benjam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41.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42.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43. Venuti, Lawrenc.ed. Rethinking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44.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5.
45. 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46. Venuti, Lawrence.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47. Wi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r. 1982.
48. Wiss, Wolfram.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ranslator Behavio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49. Ztaleva, Palma ed. Translation as Social Ac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3.
 
 
 
外國語學院關于學術型研究生上交閱讀文獻報告的相關規定
一、目的:
讀書報告是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的學術科研活動之一,旨在通過讀書報告的形式培養研究生的批判性閱讀能力,擴大同學們的學術視野,訓練同學們的獨立及創新思考能力, 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為研究生階段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做積累和鋪墊。
二、要求:
1. 讀書報告實行一月一交制,每月撰寫至少兩篇讀書報告,附在培養進度表之后,由導師批閱簽字后交研究生辦公室備案。
2. 內容要求:
(1) 閱讀內容應與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相關,由導師推薦或者學生自行選擇后經導師批準,然后學生獨立完成。
(2) 撰寫內容可依據導師的要求進行。以下推薦兩種內容組成部分:
A. 三段式:概述所閱讀書目的主要內容;主要收獲;未理解的部分等。
B. 以小見大式:根據閱讀感受,自由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確立一個論題, 進行深入挖掘和批判性評論。
3. 版本閱讀:為了比較準確理解原著精髓,推薦閱讀“全本”;在導師指導下,學生也可以選擇閱讀與某研究主題相關的三篇及以上的系列期刊論文, 進行綜合分析后寫出一篇閱讀報告。論文必須是出自 CSSCI,A&HCI,SSCI 等索引的高質量論文。
4. 要求每位研究生在二年級進行開題答辯之前至少閱讀 30 本學術專著,其中英文專著不少于 20 本,期刊論文閱讀不能高于 10 本。
5. 參加每月一次的語言學、文學、翻譯等相關研究領域的讀書會,與其他同學分享閱讀報告內容。學生可自行邀請該研究領域的導師參加讀書會。
三、格式細則:
1. 用紙:標準 A4 紙;頁面設置:上 2.5cm ,下 2.5cm,左 2.5 cm,右 2.5 cm;
2. 字間距: 標準; 行間距:單倍行距;
3. 字體和字號:中文宋體小四;英文 Times New Roman 五號;
4. 字數: 中英文 600 字及以上(注:此處提最低要求,各導師可根據學生實際另行

規定不低于該標準的字數要求);
5. 報告應首先寫明所閱讀書目,格式如下:
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書名(英文斜體)[專著和期刊的文獻類型標識].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13. 許鈞,穆雷. 翻譯學概論[M].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四、備注
1. 本規定從 2015 年 10 月正式開始執行。
2. 若有需要,將進一步出臺補充規定。


英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專業代碼:0551)
一、專業簡介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縮寫 MTI)是具有特定的翻譯職業背景的專業學位,其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MTI教育重視實踐環節,強調翻譯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化、職業化、技能化和市場化是其主要特征。
二、培養目標
三峽大學MTI教育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翻譯能力的高級口筆譯人才。通過系統的專業教育與訓練,進一步夯實學生的英、漢雙語基本功,培養較強的口筆譯實踐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讓學生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翻譯知識、百科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以及較強的翻譯理論與實踐知識、語言服務產業相關知識和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相關領域語言服務能力與相應的實踐操作經驗,能夠勝任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大型廠礦企業、政府外事機構等部門的翻譯及相關工作。三峽大學MTI招生對象一般為學士學位獲得者,具有良好的雙語基礎和翻譯實踐經驗者優先考慮。接受具有旅游、水電工程、土木工程、經濟管理、商貿等專業背景的人員報考。入學考試采取全國統考(或聯考)與招生單位自行組織的專業復試相結合的方式。
三、學制及學習年限
本專業實行全日制培養形式,實行全脫產學習,學制為2年,課程學時實踐不少于1.5年,實踐環節不少于3個月。若有特殊情況,可報請研究生院批準延期畢業,延期最長不超過1年。
四、學分要求
本專業所需修習的學分包括課程學習和實踐環節等兩部分。總學分不得低于43學分,其中實踐環節為9學分(專業實踐3學分、專業實習3學分、學術交流1學分、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2學分),課程學習不得低于34學分。
 
五、課程設置
根據人才培養的能力、素養和知識結構要求,整個MTI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公共選修課四大模塊。學位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其余為選修課。基本情況及要求詳見下表:
筆譯方向 (055101)
課程類別 課程編碼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修課
要求
開課
學期
備注
公共基礎課 0900000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
6學分
09000000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6 1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1Z 中國語言文化 48 3 考試 必修 1
專業基礎課 1205510001Z 翻譯概論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
16學分
1205510115Z MTI英語閱讀與寫作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013Z 口譯理論與技巧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014Z 筆譯理論與技巧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004Z 英漢對比與翻譯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005Z 計算機輔助翻譯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006Z MTI論文寫作 32 2 考試 必修 3
1205510102Z 非文學翻譯 32 2 考試 必修 2
專業課(模塊一) 1205510103Z 旅游筆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3 限選3門、6學分
1205510104Z 新聞筆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105Z 經濟管理筆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3
1205510106Z 水電工程筆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116Z 文學翻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3
專業課(模塊二) 1205510107Z 西方文明史 32 2 考查 選修 1 至少修滿4學分
1205510108Z CATTI筆譯實務 16 1 考查 選修 2
1205510109Z 交替傳譯 32 2 考試 選修 2
1205510110Z 跨文化交際與翻譯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5510117Z 外宣翻譯實務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5510113Z 翻譯批評與賞析 32 2 考試 選修 3
1200000002Z 第二外國語(德語) 32 2 考試 選修 1
1200000003Z 第二外國語(法語) 32 2 考試 選修 1
1200000004Z 第二外國語(日語) 32 2 考試 選修 1
公共選修課 0000000011 中西文化對比賞析 32 2 考查 選修 2  
至少修滿2學分
 
0000000012 自然科學中的哲學 32 2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16 信息檢索 16 1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2 文化人類學與人文社會科學 16 1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5 書法臨摹 32 2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6 聆聽心聲:走近大師與經典 32 2 考查 選修 2
實踐環節 1205510007Z 專業實習 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 3 實習單位與學院共同鑒定  
 
必修
3 全選
9學分
1205510114Z 專業實踐 必須完成15萬字翻譯量 3 學生提交譯文  及原文、導師簽字、學院審核 必修 1-4
1205510008Z 學術交流 至少參加6次學術講座 1 學生提交支撐材料、導師簽字、學院審核 必修 1-4
1200000020Z 雙創及學科競賽 參加語言服務類創新創業大賽及學科競賽活動,并獲得獎勵 2 學生提交支撐材料、導師簽字、學院審核 必修 1-4
同等學力考生補修課程 1205510015Z 翻譯理論與實踐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1205510016Z 語言學基礎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1205510017Z 文學基礎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口譯方向(055102)
課程類別 課程編碼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考核
方式
修課
要求
開課
學期
備注
公共基礎課 09000000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
6學分
09000000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6 1 考試 必修 1
1200000001Z 中國語言文化 48 3 考試 必修 1
專業基礎課 1205510001Z 翻譯概論 32 2 考試 必修 1 全選
16學分
1205510013Z 口譯理論與技巧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014Z 筆譯理論與技巧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214Z  MTI高級聽說(1) 32 2 考試 必修 1
1205510215Z  MTI高級聽說(2)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006Z MTI論文寫作 32 2 考試 必修 3
1205510201Z 英漢交傳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202Z 漢英交傳 32 2 考試 必修 2
專業課(模塊一) 1205510203Z 旅游口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3 限選3門、6學分
1205510204Z 水電工程口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2
1205510205Z 商務口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3
1205510206Z 外事口譯工作坊 32 2 考試 必修 2
專業課(模塊二) 1205510207Z 非文學翻譯 32 2 考查 選修 2 至少修滿4學分
1205510208Z 英語演講與辯論 32 2 考查 選修 2
1205510209Z 視譯 32 2 考查 選修 3
1205510210Z 同聲傳譯 32 2 考查 選修 3
1205510211Z CATTI口譯實務 16 1 考查 選修 2
1205510216Z 英漢對比與翻譯 32 2 考試 選修 1
1205510110Z 跨文化交際與翻譯 32 2 考查 選修 2
公共選修課 0000000011 中西文化對比賞析 32 2 考查 選修 2  
至少修滿2學分
 
0000000012 自然科學中的哲學 32 2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16 信息檢索 16 1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2 文化人類學與人文社會科學 16 1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5 書法臨摹 32 2 考查 選修 2
0000000026 聆聽心聲:走近大師與經典 32 2 考查 選修 2
實踐環節 1205510007Z 專業實習 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 3 實習單位與學院共同鑒定 必修 3 全選
9學分
1205510213Z 專業實踐 必須完成400磁帶時翻譯量 3 學生提交譯文  及原文、導師簽字、學院審核 必修 1-4
1205510008Z 學術交流 至少參加6次學術講座 1 學生提交支撐材料、導師簽字、學院審核 必修 1-4
1200000020Z 雙創及學科競賽 參加語言服務類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活動,并獲得獎勵 2 學生提交資格證書、實踐證明、獲獎證書等支撐材料 必修 1-4
同等學力考生補修課程 1205510015Z 翻譯理論與實踐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1205510016Z 語言學基礎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1205510017Z 文學基礎 32 不計學分 考試   1  
六、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包括專業實踐、專業實習、學術交流、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四大部分。專業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在進行開題報告之前,必須完成足額的翻譯實踐量(筆譯15萬字,口譯400磁帶時),接受MTI中心和學院的考核。專業實習指學生在學院指導之下參加實習基地、政府部分或企業的翻譯實踐活動,它是MTI教育的必要環節,時間不少于一學期;實習所需學分不得用課程學分替代。三峽大學專業實習采取集中實習為輔、分散實習為主的方式進行。集中實習在學校簽約的實習基地進行,分散實習則由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展開。學生進行分散實習時,必須提供實習協議;實習內容必須和語言服務產業相關,不得從事與語言服務產業無關的實習工作;實習結束后,必須提交實習單位出具的實習鑒定材料,必須參加MTI中心組織的實習答辯。學術交流則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至少參加6次學術講座。創新創業及學科競賽旨在鼓勵學生參加語言服務類創新創業大賽和學科競賽,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參加語言服務類大賽獲獎后,可向學院提交支撐材料,經導師和學院主管部門審核后,可獲得相應學分。其中,獲得校級獎勵者可獲0.5學分,廳局級和省級獎勵1學分,國家級獎勵2學分。
七、中期考核
 MTI學生在修完學分之后,進行開題答辯之前,必須進行中期考核。考核不合格將不能進入后期學位論文工作??己朔譃閮纱蟛糠郑海?)是否基本完成15萬字或400磁帶時的翻譯實踐量;(2)參加由MTI中心舉行的翻譯能力測試,得分60以上為合格。
八、學位論文
翻譯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必須嚴格依照前期準備、開題、論文撰寫、預答辯、答辯的流程開展。擬參加學位論文撰寫的學生必須在第三學期初完成所選論題的前期準備工作,在第三學期期中參加論文開題,在第三學期末和第四學期初完成論文初稿的撰寫。論文初稿經導師審核合格后,方可參加后期的預答辯環節。學生在預答辯之后,必須根據預答辯專家提出的意見,認真修改論文,方可將論文外送盲審。外審階段結束之后,倘若評審專家對論文提出了異議或建設性意見,必須在導師的協助下對論文進一步修改,于答辯前20天完成最終定稿。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前將進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凡是檢測結果不符合學位申請要求者,不得參加學位論文答辯,檢測內容:學位論文PDF格式全文,不包含附錄??偽恼聫椭票刃∮?0%的論文,可正常申請學位,大于復制比30%的論文不允許申請學位。檢測合格,方可參加最后的論文答辯活動。
1、論文形式
MTI學位論文可以采用以下任何一種形式:
(1)翻譯實習報告: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加口筆譯實習,并就實習的過程寫出不少于15000 漢字的實習報告;
(2)翻譯實踐報告: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中文或外文的文本進行原創性翻譯,字數不少于10000漢字,并就翻譯的過程寫出不少于8000漢字的實踐報告;
(3)翻譯實驗報告: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口譯、筆譯或語言服務業的某個環節展開實驗,并就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寫出不少于15000漢字的實驗報告;
(4)翻譯研究論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翻譯相關的某一問題進行研究,寫出不少于15000漢字的研究論文。
(5)翻譯調研報告: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對翻譯政策、翻譯產業和翻譯現象等與翻譯相關的問題展開調研與分析,寫出不少于15000漢字的調研報告。
學位論文采用匿名評審制。論文評閱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專家。學位論文需經至少兩位論文評閱人評審通過后方能進入答辯程序。答辯委員會至少由三人組成,其中必須有一位具有豐富的口譯或筆譯實踐經驗且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
    2、論文選題
翻譯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在選題上應體現翻譯及語言服務行業的專業性和職業性特點,針對翻譯實踐、翻譯管理、翻譯市場與行業、翻譯技術與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要求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技術性意義;研究結果能對翻譯學科的建設、翻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翻譯行業的管理、翻譯技術的應用等方面有所貢獻,能對普遍性的翻譯經驗加以歸納和探討,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3、論文開題
翻譯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應在第三學期完成開題。開題報告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擬選課題的國內外相關研究分析、課題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以及預期達到的結果和水平、論文的形式、論文工作安排、選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參考文獻等。
4、論文形式與評價標準
學位論文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必須達到國務院學位辦和MTI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的專業學位基本要求和《三峽大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資格認定標準(暫行)》(三峽大研〔2014〕28號)關于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形式和內容的相關規定與評價標準。學位論文可以在校內或相關企業完成,具體由導師和學生自主確定。
5、論文答辯及學位授予
 論文答辯及學位授予按照《三峽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三峽大研〔2014〕27號)執行。MTI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修滿至少43 學分;必須完成400磁帶時/15萬字的口筆譯實踐;必須按規定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畢業論文答辯,方可授予翻譯碩士專業學位。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19人(含掛靠教師3人),教授8人,副教授55人, 學術型導師21人,專業型導師29人,碩士導師22人,歸國訪問學者25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10人左右,外語界知名人士、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2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專兼結合、團結協作、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學院多次榮獲校“文明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女職工群體先后獲省、市“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榮譽稱號。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聯系方式
書記室-------------------------------------0717-6392609
院長室-------------------------------------0717-6392303
副書記室-----------------------------------0717-6392077
副院長室1---------------------------------0717-6392196
副院長室2---------------------------------0717-6392082
副院長室3-----------------------------------0717-6392230
學院辦公室---------------------------------0717-6392608
組織員室-----------------------------------0717-6392226
教學辦公室---------------------------------0717-6392195
科研及研究生辦公室------------------------0717-6392104
學生工作辦公室-----------------------------0717-6392607
社會服務辦公室-----------------------------0717-6392197
英語系--------------------------------------0717-6392650
法語系--------------------------------------0717-6398903
日語系--------------------------------------0717-6392365
大學外語系----------------------------------0717-6392610
MTI及翻譯研究中心--------------------------0717-6392187
語言語音教學中心 (W樓) -------------------0717-6398905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于2002年2月調整組建。現擁有外國語言文學湖北省省級重點培育學科,具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二級碩士點,和一個翻譯碩士(MTI)專業學位碩士點。學院開設英語、法語、日語三個本科專業,并擔負著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法、日、德四個語種的公共外語和二外教學任務。學院英語專業創辦于1976年,已有四十多年的辦學歷史。
學院設有英語系、法德系、日語系、大學外語系、語言中心、MTI教育中心。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45人,研究生112人。學院現有教職工142人,其中專職教師115人,教授7人,副教授46人;碩士導師22人,博士畢業及在讀教師26人;常年聘請外籍教師10人左右,外語界知名人士、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2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齡、職稱和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專兼結合、團結協作、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學院多次榮獲校“文明單位”、“最佳文明單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獲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女職工群體先后獲省、市“巾幗文明示范崗”等榮譽稱號。
學院注重教學設施的現代化建設與配套,于2004年成立了語言實驗教學中心,中心現擁有各類網絡語言教學平臺10余套,能同時滿足我校近萬人的語言教學及自主學習要求。2008年,英語語言學習中心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湖北省首個省級英語語言學習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資料室擁有各類外語圖書資料10余萬冊。學院加強學科建設,組建了四個校級科研團隊和兩個院級團隊,開展科研攻關,現有國家、省、市級在研科研項目20余項。2014年以來,承辦協辦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4次,出版學術專著和主編教材10余部,在國內外重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先后與國外高校開展10余項本科生、研究生交流項目。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等大型央企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創新基地6個。學院每年邀請20名左右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或其它學術交流活動。學院依托學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范基地”,開展豐富多樣、特色鮮明的合作項目,如每年3月的“桃花文化節”、定期舉辦的“快樂星期五”、每年6月的“國際龍舟節”、每年9月的“柑橘文化節”、每年暑期的“魅力三峽國際學生夏令營”和“朝天吼自然水域國際漂流大賽”等。這些國際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到真實的語境中去。同時,這些活動還有益于本專業學生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實現不走出國門就能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夢想。初步形成了“高素質、強能力、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品質,在校生的外語通級率、參加全國和省級外語競賽獲獎率及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幾年高于同類院校的平均水平。英語專業在2007年5月教育部組織的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評估中獲“良好”。學院先后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首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65所“示范點項目學校”之一。2015年學院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點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項評估。
近年來,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區位優勢,認真響應三峽大學“雙服務”的辦學理念,服務水利電力行業和宜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多次承接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的外事翻譯及各類外語人才培訓,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先后圓滿完成亞洲議長會議導譯任務,以及在我校召開的歐亞高校NEWS國際年會等各類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任務。學院師生多次在國際龍舟拉力賽、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中國社會科學論壇:三峽城市群•長江經濟帶國際研討會的翻譯工作中表現出色,受到各國友人的好評。從2012年開始,宜昌市唯一面向外籍人士的官方英文網站——中國宜昌網英文版(en.yichang.gov.cn)全新改版上線,學院積極參與了網站英文編輯,承擔了該網站每年近60萬字的翻譯工作。2014年9月,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 “宜昌外文服務基地”。目前,學院正按照“十三五”及2020年發展規劃的思路,滿懷信心,為實現 “多語種、多層次、國際化和綜合實力較強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斗。
  為了做好外國語學院2015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工作,加強和規范研究生的招生管理,根據2015年全國研究生錄取工作會議精神及學校的有關文件規定,結合我院研究生工作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復試方案。
 
  一、指導思想
  切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提高研究生新生錄取質量;在錄取過程中,依據考生初試和復試的綜合成績,并結合考生思想政治表現、業務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況,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和保證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充分體現招生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探索科學、規范的復試辦法,提高復試質量。
 
  二、組織形式
  為了加強和規范研究生的復試和錄取工作,選拔綜合素質優秀的考生,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并依照我院本年度招生培養方向的要求,特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組和復試專家小組,具體負責2015年碩士研究生復試的各項工作。
 
  三、院招生工作小組和復試專家小組的職責
  1.院招生工作小組負責對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和管理。
  2.院招生工作小組根據學校關于復試、錄取工作意見,制定學院切實可行的復試方案、程序以及考試科目。
  3.院招生工作小組對復試專家小組的成員進行必要的培訓,確保復試嚴格按照既定方案和程序進行,保證復試質量。
  4.院復試專家小組要根據考生復試情況,公正、公平地給考生評分,復試成績滿分為100分。復試名次排序按兩門業務課初試成績加復試成績之和,由高到低排名。
  5.院招生工作小組對本院考生的復試、錄取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并根據復試專家小組意見確定本院擬錄取考生名單;當考生對復試提出質疑時,院招生工作小組負責提供書面說明并向考生進行解釋或提出解決的辦法。
 
  四、學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計劃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推免生人數 擬招收人數 本專業總計劃人數
050200 外國語言文學 1 18 19
055101 英語筆譯 0 28 28
外國語學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總計劃 47
 
 
  
  五、復試方式和內容
  復試以專業外語水平測試的手段,集專業知識考核、綜合情況面試于一體,主要考核考生在初試中未表現出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重點考察考生對英語語言的駕馭以及從事科研的能力、潛力與綜合素質等方面情況。
  1.復試內容:復試分為面試和筆試兩部分,復試成績=筆試成績(40%)+面試成績(60%),總分為100分。
  筆試分為兩部分
 ?。?)聽力:滿分50分,考試時限為1個小時,旨在考察考生的專業基本功;
  (2)翻譯與寫作:滿分50分,考試時限為2個小時,旨在考察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綜合情況面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限約為20分鐘/生,從語言表達、考生報考方向的專業知識、以及考生的科研能力和潛力三個方面考核考生的專業綜合水平。每名考生先自我介紹(不需要做ppt),主要內容包括本人基本情況介紹、學習和科研情況及本人報考方向與設想,要求用全英文陳述,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隨后專家對考生提問,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2.測試程序:
 ?。?)聽力和翻譯寫作測試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考生在規定的時間持有效證件到指定的考場參加考試。
 ?。?)綜合情況面試按抽簽方式進行,考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號逐一進考場參加測試。
  3.具體要求:
 ?。?)繳納復試費
  復試費100元/人,學院公布復試名單后,參加復試考生請于3月20日前登錄http://210.42.41.106/進行網上繳費(記下訂單號),未繳費者不予復試,繳費后未參加復試者不予退費。
 ?。?)體檢
  體檢費65元/人。學院公布復試名單后,參加復試考生請于3月19-23日上午(3月22日上午除外)空腹到校醫院繳費、體檢。
 ?。?)學院資格審核
  3月22日上午,考生憑繳費訂單號、初試準考證、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應屆生為學生證)、學籍在線驗證報告或學歷證書電子備案表或學歷認證報告、加蓋公章的本科階段(高職高??忌鸀楦呗毟邔kA段)成績單、加蓋校醫院公章的繳費單等相關材料到學院研究生辦進行資格審核。“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調劑考生還需向學院提供“骨干計劃報名登記表”復印件。
 ?。?)對同等學力考生,除復試外,還須加試兩門所報考學科的本科主干課程,一門為《綜合英語》,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英語水平;一門《英漢互譯》,主要測試考生英漢互譯的實踐能力。加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每科成績滿分為100分。
 
  六、復試時間安排
  1.筆試
  科目:《翻譯與寫作》
  時間:3月22日下午3:00—5:00
  地點:W-6404、W-6408
  科目:《聽力》
  時間:3月22日下午5:10—6:10
  地點:W-6404、W-6408
  2.同等學力加試
  科目:《綜合英語》
  時間:3月21日晚上6:30—9:30
  地點:W-3313
  科目:《英漢互譯》
  時間:3月22日晚上6:30—9:30
  地點:W-3313
  3.綜合情況面試
  時間:3月23日上午8:00開始
  地點:W-2322(外國語學院大會議室)
 
  七、復試對象
  第一志愿報考我院且達到2015年研究生復試分數線的考生;3月19日18時前申請調劑到我院并在調劑系統接到學院復試通知的考生。
 
  八、復試成績評定原則
  1.聽力和翻譯寫作試卷由院復試專家小組指定專人進行封閉式評閱;綜合情況面試成績取復試專家小組成員評分的平均值。復試總成績=初試成績(60%)+復試成績(40%)。
  2.綜合情況面試過程要做好詳細記錄,凡參加復試的監考人員必須在記錄上簽名。
  3.復試成績及結果于復試結束后一天內報學校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備案。
 
  九、有關通訊地址、電話號碼公布如下:
  外國語學院科研及研究生辦公室:三峽大學文科樓W—2303
  聯系電話:0717—6392104
  聯系人:唐老師
  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5年3月17日

添加三峽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三峽大學考研分數線、三峽大學報錄比、三峽大學考研群、三峽大學學姐、三峽大學考研真題、三峽大學專業目錄、三峽大學排名、三峽大學保研、三峽大學公眾號、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三峽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三峽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三峽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三峽大學考研網由三峽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三峽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三峽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 污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蜜桃av|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午夜激情网 |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 | 三级黄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免| 91电影院 | 免费午夜电影 | 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 99re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精品 | 日本人和亚洲人zjzjhd | www.久 | 亚洲 欧美 另类 日韩 | 在线免费观看毛片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毛片| 日韩在线小视频 | 亚洲成人国产 | 日韩中文字幕 | 51ⅴ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综合色站导航 | 成人免费大片黄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 | 成人精品一区 | 亚州综合一区 | 欧美人妇做爰xxxⅹ性高电影 | 成人乱人乱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 欧美8一10sex性hd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 欧洲一区二区在线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免费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