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南交通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南交通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南交通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南交通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南交通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南交通大學考研難嗎]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學考研群]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物理學一級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適用范圍
物理學一級學科(0702)。
通過在本學科相關領域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相關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 寬廣的相關知識背景、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實驗技能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物理學相關 領域或跨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和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熟練閱讀和理 解相關專業的外文文獻,并具備用外文獨立撰寫學術論文以及在國際會議上用外文進行學術交流的 能力,能夠在物理學領域做出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學位論文達到學校要求。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相 關領域的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教學的工作能力,以及本學科相關領域工程、技術及管理等方面的工 作能力。
【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培養從事物理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開發的高素質、高層次的專門人才。培養的學 生應具有扎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教學、開發的基本素 質,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所從事方向的國內外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應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言,具備自如閱讀外文文獻和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能做出具有一定創新 性的研究成果,具備獨立承擔學科研究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1、系統學習物理學專業基礎理論,能夠對具體研究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2、掌握堅實、寬廣的物理學基礎和系統、深入的物理學專業知識,全面了解主攻方向及相關 領域的前沿發展動向。
3、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能力。
4、獨立獵取知識的能力:即獨立閱讀學術專著,上網檢索、查閱文獻資料,熟練地運用各種 工具書,利用各種途徑跟蹤科技信息,及時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5、篩選知識的能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對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6、吸取知識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儲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變為已知,變“知其然”為“知其所 以然”。
素質要求:
1、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是研究生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 心理素質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Physics
一、適用范圍
物理學一級學科(0702)。
二、培養目標
【博士研究生】通過在本學科相關領域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相關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 寬廣的相關知識背景、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實驗技能和方法。具備獨立從事物理學相關 領域或跨學科創造性科學研究工作和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熟練閱讀和理 解相關專業的外文文獻,并具備用外文獨立撰寫學術論文以及在國際會議上用外文進行學術交流的 能力,能夠在物理學領域做出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學位論文達到學校要求。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相 關領域的科學研究、高等學校教學的工作能力,以及本學科相關領域工程、技術及管理等方面的工 作能力。
【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培養從事物理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開發的高素質、高層次的專門人才。培養的學 生應具有扎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科學研究、教學、開發的基本素 質,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所從事方向的國內外現狀及其發展方向; 應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言,具備自如閱讀外文文獻和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能做出具有一定創新 性的研究成果,具備獨立承擔學科研究或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三、基本能力和素質要求
【博士研究生】基本能力:1、系統學習物理學專業基礎理論,能夠對具體研究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2、掌握堅實、寬廣的物理學基礎和系統、深入的物理學專業知識,全面了解主攻方向及相關 領域的前沿發展動向。
3、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能力。
4、獨立獵取知識的能力:即獨立閱讀學術專著,上網檢索、查閱文獻資料,熟練地運用各種 工具書,利用各種途徑跟蹤科技信息,及時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5、篩選知識的能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對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6、吸取知識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儲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變為已知,變“知其然”為“知其所 以然”。
素質要求:
1、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是研究生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 心理素質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有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科研、教學、管理能力。懂得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 法律知識和國防知識,了解有關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3、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社會公德方面的修養,加強社會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應付 突發事件能力的鍛煉。積極參與各種社團的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促進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
【碩士研究生】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踏 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畢業后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勝任本專業的教 學、研究和開發工作,或成為國家相關領域專門研究隊伍的后備力量。
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 4 年,碩博連讀生在取得博士學籍后的學制為 4 年,直博生的學制為 5
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均為 6 年。
【碩士研究生】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 3 年,其中課程學習 1.5 年,論文工作不少于 1 年;在校最長學習
年限為 4 年。
(2) 原子與分子物理
(3) 等離子體物理
(4) 凝聚態物理
(5) 光學
(6) 無線電物理
3、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社會公德方面的修養,加強社會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應付 突發事件能力的鍛煉。積極參與各種社團的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促進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
【碩士研究生】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踏 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畢業后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勝任本專業的教 學、研究和開發工作,或成為國家相關領域專門研究隊伍的后備力量。
四、學制
【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 4 年,碩博連讀生在取得博士學籍后的學制為 4 年,直博生的學制為 5
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均為 6 年。
【碩士研究生】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 3 年,其中課程學習 1.5 年,論文工作不少于 1 年;在校最長學習
年限為 4 年。
五、研究方向
(1) 理論物理(2) 原子與分子物理
(3) 等離子體物理
(4) 凝聚態物理
(5) 光學
(6) 無線電物理
六、課程設置
級別 |
課程類 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 級課程 |
中級課程 |
公共課 |
54311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 踐研究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第一外國語 | 應用 | 48 | 3 | √ | 考試 | ||||||
543110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4311003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 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1921001 | 科技論文寫作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檢索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基礎 課 |
54012001 | 數值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2 | 現代數學物理方程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3 | 隨機過程與時間序列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4 | 應用模糊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5 | 數理統計與多元統計※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6 | 矩陣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51113001 |
等離子體物理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1133001 |
微波網絡與器件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51133002 |
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學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51113003 | 現代儀器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1133004 |
無損檢測理論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課 |
51114002 | 材料高壓合成與改性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3 | 微納與超導電子學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4 | 高壓原理與技術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5 | 超導物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6 | 納米結構和納米材料設計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7 | 磁流體力學理論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8 | 宇宙線物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09 | 等離子體的約束與輸運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10 | 等離子體實驗技術與診斷 | 理論 | 32 | 2 | √ | 考查 |
51114012 | 超聲檢測原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14014 |
光學測控與信息處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2 | 相對論電子學基礎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5 | 圖像識別與分析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6 | 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7 | 微波測量技術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10 |
高功率微波導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 級課程 |
高級課程 |
公共基礎 課 |
64012001 |
應用泛函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61113001 |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61113002 |
物態方程與相變理論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61113003 | 高等電磁理論※ | 理論 | 32 | 3 | √ | 考試 | |||||
61113004 | 高等量子力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61113005 | 計算物理及其應用*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61133001 | 強流電子光學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61133002 | 現代天線理論與技術 | 并重 | 48 | 3 | √ | 考查 | |||||
專業課 |
61114001 | 量子場論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61114016 | 信息光學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61114018 | 高等固體物理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2 | 計算電磁學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3 | 電波傳播理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5 | 微波電子學導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8 | 超導強電應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7 級課程 |
公共課 公共 基礎 課 |
711110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71111002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71121003 | 學術期刊英語論文寫作 | 應用 | 32 | 2 | √ | 考試 | |||||
71121004 | 英語(二外) | 應用 | 32 | 2 | √ | 考試 | |||||
71111005 | 現代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11006 | 可靠性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31002 | 粗糙集模型及其應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前沿課程 |
專業課 |
71114001 | 電磁場中的數學物理方法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14003 | 物理學前沿專題 | 理論 | 48 | 3 | √ | 考察 | |||||
71114004 | 強場物理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14005 | 天體物理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14007 | 廣義相對論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34001 | 群論及其應用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量子信息(用信息學院) | |||||||||||
注: 1. 以外語教材、外語授課的課程在課程名稱的后面填“*”;
2. 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名稱后面填“※”。
實踐教學環節
級別 |
課程類 型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 級 |
中級 |
實踐環節 |
54316100 | 形勢與政策 | 理論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學術報告(至少參加 5 次) |
理論 |
16 |
1 |
√ |
考查 |
|||||
51126001 | 科研實踐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7 級 |
前沿 |
71116001 |
前沿性學術專題(不少于 4 個,每個 4~10 學時) |
理論 |
32 | 2 | √ |
考查 |
|||
71116002 | 學術報告(至少參加 8 次, | 理論 | 16 | 1 | √ | 考查 |
其中本人主講 1 次) |
七、選課要求
【博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 16 學分)
學習補修課程、5 級課程不計學分,學習 6 級以上(含 6 級)課程按課程學分計算。
7 級公共課:≥2 學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為必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為選修)。
6 級以上(含 6 級)公共基礎課:≥2 學分。
6 級以上(含 6 級)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總學分:≥9 學分(至少選學一門外文教材、外語授課課程;7 級專業課應不少于一門)。
7 級實踐教學環節:≥3 學分(《前沿性學術專題》、《學術報告》為必修)。
對于跨學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至少補修 5 級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一門。鼓勵選修一門跨一級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
【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 39 學分)
7 級公共課:≥2 學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為必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為選修)。
5 級公共課:≥6 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外國語》為必修,《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任選一門)
5 級、6 級公共基礎課:≥4 學分,7 級公共基礎課:≥2 學分
5 級、6 級專業基礎課:≥6 學分
5 級以上(含 5 級)專業課:≥14 學分(其中 6、7 級課程不低于 8 學分,7 級專業課應不少于一門;至少選學一門外文教材、外語授課課程)
5 級實踐教學環節:≥1 學分(《科研實踐》、《形勢與政策》為必修)
7 級實踐教學環節:≥2 學分(《前沿性學術專題》、《學術報告》為必修)。鼓勵選修一門跨一級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 26 學分)
5 級公共課:≥6 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外國語》為必修,《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任選一門)
5 級、6 級公共基礎課:≥4 學分
5 級、6 級專業基礎課:≥6 學分
5 級、6 級專業課:≥8 學分
5 級實踐教學環節:≥2 學分(科研實踐、形勢與政策、學術報告必修)
對于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至少補修本科專業基礎課程 1-2 門。
八、論文工作與學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1、選題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應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要鼓勵博士生選擇學科前沿領域或對國家經濟建 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開展學位論文工作。
研究課題必須具備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行性,應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點基 金項目、省部級等重點科研項目等相結合。
2、開題報告
(1) 內容要求開題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現狀分析;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 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及其可行性論證;課題的創新性;計劃進 度、預期進展和預期成果。
開題報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統一制定,由各學院研究生教務辦公室提供。
(2) 開題報告的審議
開題報告的審議由學院及導師組織實施。
博士生的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應張貼海報),由學院聘請 3-5 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專家中的博士生導師的比例不低于 50%。應同時邀請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督察組的相關專家參加。
博士生在開題報告會上應就所選課題進行詳細報告,導師可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專家對課題 的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重點論證,并提出書面論證意見。凡開題報告未能提出創新點的,不予通過。
(3) 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按優、通過、不通過三級評定成績,該成績作為博士生“資格考試” 的成績。對“不通過”者允許半年內修改、補充,再次申請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取消博士生資格。
(4) 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專家審議意見、結論,按研究生院要求報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 和學位辦公室備案、存檔。
3、制訂學位論文工作計劃
論文題目經學院組織相關學科專家論證通過后,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博士生擬訂論文工作計劃, 包括論文工作各階段的主要內容、要求、進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對于科研經費的來源,試驗器材 的采購和加工計劃等應盡早提前考慮并采取必要措施。4、學位論文中期考核
學位論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強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過程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博士生學位論文工 作的一次階段性考核。(1) 中期考核時間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的時間一般應在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后的一年左右進行。
(2) 中期考核的組織和實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學院組織實施。
博士生必須在中期考核時對論文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闡述已完成的論文工作內容和所取得的 階段性成果,同時介紹論文發表情況,并制定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下一步論文發表計劃和擬發表論文 等內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報告必須以書面形式送交。導師對該生的中期報告給出評語,評語應包括對 該生已有工作的評價、計劃完成情況,以及對后續工作的估計。
中期考核小組一般應由原開題報告專家論證小組成員組成。考核小組根據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報 告和導師的評價,對博士學位論文的階段性工作進行評價。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可結合研究生的學術討論或專題研究報告會進行。
(3)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結論可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對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 小組應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進行論文中期檢查,如仍不合格,則應中斷博士生培養。
(4) 博士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統一印制。考核報告及其評價、結論報研究生院 培養辦公室和學位辦公室備案、存檔。
5、學位論文預審、評議、答辯和學位按學位辦公室相關規定執行。
選擇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應盡量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論 文選題必須經導師同意并通過論證。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內容要求:擬選課題的國內外動態、水平;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
內容和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結果、水平;論文工作安排;進行該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等。
申請答辯的基本條件:至少一篇與本專業方向期刊或會議以上的論文正式發表(或錄用)
教學活動圍繞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展開,由導師啟發式、提綱式的精講與博士生在自學、研究基 礎上的討論結合起來,啟發博士生思考。
實行項目教學法,對已經結項的重大項目成果,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為博士生講授,包括對研 究過程及研究結果的講授與討論,或者從項目申報、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對博士生進行全過程的 教學、研究及指導。
提高博士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并拓展博士生的數理基礎和學科基礎。加強數理理論和 數理工具的掌握,培養博士生的建模、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為高水平研究掌握良好的分析研究方 法,勝任解決基礎性難題的重任。
中期考核小組一般應由原開題報告專家論證小組成員組成。考核小組根據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報 告和導師的評價,對博士學位論文的階段性工作進行評價。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可結合研究生的學術討論或專題研究報告會進行。
(3)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結論可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對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 小組應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進行論文中期檢查,如仍不合格,則應中斷博士生培養。
(4) 博士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統一印制。考核報告及其評價、結論報研究生院 培養辦公室和學位辦公室備案、存檔。
5、學位論文預審、評議、答辯和學位按學位辦公室相關規定執行。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1. 選題選擇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應盡量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論 文選題必須經導師同意并通過論證。
2. 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內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生應在開題報告會上廣泛征求 意見,由相關學科專家審定后確定。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內容要求:擬選課題的國內外動態、水平;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
內容和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結果、水平;論文工作安排;進行該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等。
3. 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擬定論文工作計劃,計劃中應對完成論文的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與手段、 經費與設備、論文撰寫、完成期限和預期達到的結果等,做出詳細的安排和說明。4. 學位論文評議、答辯和學位
在學校學位辦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提高答辯標準:申請答辯的基本條件:至少一篇與本專業方向期刊或會議以上的論文正式發表(或錄用)
九、培養方式與方法
【博士研究生】教學活動圍繞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展開,由導師啟發式、提綱式的精講與博士生在自學、研究基 礎上的討論結合起來,啟發博士生思考。
實行項目教學法,對已經結項的重大項目成果,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為博士生講授,包括對研 究過程及研究結果的講授與討論,或者從項目申報、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對博士生進行全過程的 教學、研究及指導。
提高博士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并拓展博士生的數理基礎和學科基礎。加強數理理論和 數理工具的掌握,培養博士生的建模、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為高水平研究掌握良好的分析研究方 法,勝任解決基礎性難題的重任。
加強博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引導博士生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知識,不斷提高追 蹤國際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最新動態和文獻綜述的能力。
舉辦研究生論壇,定期與不定期組織研究生論壇。對研究生論文從開題(選題、大綱)、初稿、 到預答辯各環節都在學科點組織全體研究生討論。開展學生讀書心得匯報,重要論文、項目寫作過 程研討,導師研究方向的前沿問題或熱點問題研討。
分課題、分項目的培養方式,將研究所下面所有導師的學生總合起來,根據每位同學的興趣愛 好以及特長分成幾個不同的項目組,每個項目組分別完成不同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項目組內 的成員就會齊心協力共同去完成導師分配的任務。使學術能在學校就開始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那么 這將為今后適應社會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
培養博士生的“問題意識”,以高水平科研為牽引,提高博士生在重大科研課題中提煉出一般學 術問題或工程科學問題的能力,鼓勵博士生開展基礎性高難度課題研究,在前沿科研實踐中強化博 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博士生較強的英語文獻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組織參加科研例會, 匯報科研工作進展,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思維,使博士生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要求博士生在讀期間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聽取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鼓勵多做學術 報告。增加優秀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通過對外交流以拓寬研究生的視野。
對研究生的培養,采取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文獻學習和科研相結合,導師指導和課題小組 集體指導、培養相結合。注重文獻閱讀環節的培養。
研究生學習總學分不低于 26 學分,其中公共課 2 學分,第一外國語 3 學分,公共基礎課 4 學
分,專業基礎課 6 學分,專業課不低于 8 學分,在學期間至少參加 1 次國內外學術會議、至少聽取
8 次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個人至少作 1 學術報告。
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動性,以靈活的方法,著力培養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科 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指導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鼓勵博士生參加有關學術會議,尤其是頂級的學術會議,開闊博士 生的視野,了解高層次學術研究動態,啟迪思路,使博士生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太陽物理工作。
增加科研實踐機會,提高博士生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的深度,大膽地把博士生推到科研的第一線, 讓他們獨立負責部分或整個課題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思想活躍并富于創造性的 特點。
舉辦研究生論壇,定期與不定期組織研究生論壇。對研究生論文從開題(選題、大綱)、初稿、 到預答辯各環節都在學科點組織全體研究生討論。開展學生讀書心得匯報,重要論文、項目寫作過 程研討,導師研究方向的前沿問題或熱點問題研討。
分課題、分項目的培養方式,將研究所下面所有導師的學生總合起來,根據每位同學的興趣愛 好以及特長分成幾個不同的項目組,每個項目組分別完成不同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項目組內 的成員就會齊心協力共同去完成導師分配的任務。使學術能在學校就開始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那么 這將為今后適應社會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
培養博士生的“問題意識”,以高水平科研為牽引,提高博士生在重大科研課題中提煉出一般學 術問題或工程科學問題的能力,鼓勵博士生開展基礎性高難度課題研究,在前沿科研實踐中強化博 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博士生較強的英語文獻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組織參加科研例會, 匯報科研工作進展,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思維,使博士生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要求博士生在讀期間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聽取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鼓勵多做學術 報告。增加優秀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通過對外交流以拓寬研究生的視野。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積極參與校、院和物理學一級學科的學術活動和各項集體活動,養成良好的科學道德素質。導 師在進行專業指導的同時,應關心研究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對研究生的培養,采取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文獻學習和科研相結合,導師指導和課題小組 集體指導、培養相結合。注重文獻閱讀環節的培養。
研究生學習總學分不低于 26 學分,其中公共課 2 學分,第一外國語 3 學分,公共基礎課 4 學
分,專業基礎課 6 學分,專業課不低于 8 學分,在學期間至少參加 1 次國內外學術會議、至少聽取
8 次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個人至少作 1 學術報告。
充分發揮導師的指導作用和研究生的主動性,以靈活的方法,著力培養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科 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十、實踐環節
【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鼓勵博士生參加有關學術會議,尤其是頂級的學術會議,開闊博士 生的視野,了解高層次學術研究動態,啟迪思路,使博士生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太陽物理工作。
增加科研實踐機會,提高博士生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的深度,大膽地把博士生推到科研的第一線, 讓他們獨立負責部分或整個課題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思想活躍并富于創造性的 特點。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是實現研究生培養目標的主要環節,是研究生學會做科學研究的必備的過程。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參加導師的課題研究,將課程學習與科學研 究相結合,文獻閱讀與前沿科學研究相結合,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十一、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博士研究生】逐步將博士生教育的發展定位于“國際化”、“國際性”、“開放式”的路徑之上,有意識地從國際 社會的視野確定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定位及其發展舉措;在課程中增加國外的前沿性內容;開展形式 多樣的國際交流形式,鼓勵和支持博士生導師到國外相關研究機構從事學術交流,與國外同行之間 建立信任機制,并以此帶動博士生層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吸引外國專家來學科點開展博士生 教學和科研工作,通過跨國聘任、訪學、客座等方式促進博士生導師隊伍國際化;進一步加大博士 生培養的基礎條件建設,尤其是進一步加大用于博士生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實驗室建設,為博士生提 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以此提高博士生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學術競爭力。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在課程體系建設、科研實踐體系建設和論文質量標準及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研究生教育國 際化建設,建立并實施常態化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展國際交流項目與規模,鼓勵研究生參加國際 學術會議,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培養、學生交換培養等方式,有力推進研究生教 育國際化進程。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生培養方案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二級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一、適用范圍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二級學科(080904)。
二、培養目標
【博士研究生】
本學科培養的博士生須掌握堅實的高等電磁理論、計算電磁學、現代天線理論等理論知識;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通曉學科發展前沿,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科技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團隊組織能力;通過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博士生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做出創新性的研究成果,能夠獨立地、創造性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可從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科研工作,能夠完成民用產業、國防建設和中外高科技產業公司中的科技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培養的碩士生須掌握堅實的電磁理論、天線分析計算、微波原理、電波傳播散射等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實驗技能,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通過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碩士生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某一研究方向做出具有一定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塑造成為適應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發展需求的研究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使得本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能夠完成民用產業、國防建設和中外高科技產業公司中的科技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質要求
【博士研究生】
基本能力:
1、系統學習電磁理論知識,對物理概念和物理過程有比較清晰的理解,能夠對具體研究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2、良好的編程素養,掌握所研究方向常用的軟件,能通過編程或使用相關軟件研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的問題。
3、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能力。
4、獨立獵取知識的能力:即獨立閱讀學術專著,上網檢索、查閱文獻資料,熟練地運用各種工具書,利用各種途徑跟蹤科技信息,及時獲得有價值的知識。
5、篩選知識的能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對自己最需要的知識。
6、吸取知識的能力:即消化、吸收、儲存信息的能力,把未知變為已知,變“知其然”為“知其所以然”。
素質要求:
1、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是研究生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有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科研、教學、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管理知識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懂得一定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法律知識和國防知識,了解有關科技發展的新動向。
3、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社會公德方面的修養,加強社會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應付突發事件能力的鍛煉。積極參與各種社團的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促進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基本能力:
1、系統學習電磁理論知識,能夠對具體研究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案。
2、良好的編程素養,掌握所研究方向常用的軟件,能通過編程或使用相關軟件研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領域的問題。
3、掌握天線、微波和射頻電路等的實驗技術,具備分析、設計或組裝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4、基本掌握一門外語,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有聽、說、寫的基礎。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素質要求:
1、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是研究生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基本保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2、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3、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社會公德方面的修養,加強社會交往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應付突發事件能力的鍛煉,積極參與各種社團的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促進身心向健康方向發展。
四、學制
【博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的學制為4年,碩博連讀生在取得博士學籍后的學制為4年,直博生的學制為5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均為6年。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3年,在校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
五、研究方向
1、天線理論與技術
2、計算電磁學
3、高功率微波理論與技術
4、電磁散射與逆散射
5、微波電路與射頻技術
六、課程設置
級別 |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級課程 | 中級課程 | 公共課 | 54311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第一外國語 | 應用 | 48 | 3 | √ | 考試 | ||||||
543110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4311003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1921001 | 科技論文寫作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檢索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 基礎課 |
54012001 | 數值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2 | 現代數學物理方程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3 | 隨機過程與時間序列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4 | 應用模糊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5 | 數理統計與多元統計※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6 | 矩陣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51113001 | 微波網絡與器件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課 | 51134006 | 電磁兼容理論與技術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7 | 微波測量技術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6級課程 |
高級課程 |
公共 基礎課 |
64012001 | 應用泛函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 基礎課 |
61113003 | 高等電磁理論 ※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61133002 | 現代天線理論與技術 | 理論 | 48 | 3 | √ | 考查 | |||||
專業課 | 61134001 | 射頻集成電路設計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61134002 | 計算電磁學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3 | 電波傳播理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1134004 | 導波理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7級課程 | 前沿課程 | 公共課 | 743110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74311002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71321001 | 學術期刊英語論文寫作 | 應用 | 32 | 2 | √ | 考試 | |||||
71321003 | 英語(二外) | 應用 | 32 | 2 | √ | 考試 | |||||
公共基礎課 | 74012001 | 現代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4012002 | 可靠性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4032001 | 粗糙集模型及其應用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專業課 | 71114001 | 電磁場中的數學物理方法 *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71134002 | 超寬帶天線技術 | 理論 | 32 | 2 | √ | 考查 | |||||
71134003 | 電磁學進展專題 *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2. 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名稱后面填“※”。
實踐教學環節
級別 |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級 | 中級 | 環節 | 54316100 | 形勢與政策 | 理論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學術報告(至少參加5次) | 理論 | 16 | 1 | √ | 考查 | |||||
51136002 | 前沿技術專題(至少聽5個) | 并重 | 16 | 1 | √ | 考查 | |||||
實踐 | 51126001 | 科研實踐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51126002 | 專業實踐 | 應用 | 80 | 5 | √ | 考查 | |||||
7級 | 前沿 | 環節 | 71116001 | 前沿性學術專題(不少于4個,每個4~10學時) | 理論 | 32 | 2 | √ | 考查 | ||
71116002 | 學術報告(至少參加8次,其中本人主講1次) | 理論 | 16 | 1 | √ | 考查 |
【博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16學分)
學習補修課程、5級課程不計學分,學習6級以上(含6級)課程按課程學分計算。
7級公共課:≥2學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為必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為選修)。
6級以上(含6級)公共基礎課:≥2學分。
6級以上(含6級)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總學分:≥9學分(高等電磁理論課程為必修;至少選學一門外文教材、外語授課課程;7級專業課應不少于5學分)。
7級實踐教學環節:≥3學分(《前沿性學術專題》、《學術報告》為必修)。
對于跨學科考入的博士研究生,至少補修5級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一門。
鼓勵選修一門跨一級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
【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39學分)
7級公共課:≥2學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為必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精選》為選修)。
5級公共課:≥6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外國語》為必修,《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任選一門)
5級、6級公共基礎課:≥4學分,7級公共基礎課:≥2學分
5級、6級專業基礎課:≥6學分
5級以上(含5級)專業課:≥14學分(其中6、7級課程不低于8學分;至少選學一門外文教材、外語授課課程)
5級實踐教學環節:≥1學分(《科研實踐》、《形勢與政策》為必修)
7級實踐教學環節:≥2學分(《前沿性學術專題》、《學術報告》為必修)。
鼓勵選修一門跨一級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課程。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26學分)
5級公共課:≥6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外國語》為必修,《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任選一門)
5級、6級公共基礎課:≥4學分
5級、6級專業基礎課:≥6學分
5級、6級專業課:≥8學分
5級實踐教學環節:≥2學分(科研實踐、形勢與政策、學術報告必修)
對于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至少補修本科專業基礎課程一門。
八、論文工作與學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
1、選題
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應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要鼓勵博士生選擇學科前沿領域或對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開展學位論文工作。
研究課題必須具備科學性、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行性,應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省部級等重點科研項目等相結合。
2、開題報告
(1)內容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應包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現狀分析;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及其可行性論證;課題的創新性;計劃進度、預期進展和預期成果。
開題報告所用表格由研究生院統一制定,由各學院研究生教務辦公室提供。
(2)開題報告的審議
開題報告的審議由學院及導師組織實施。
博士生的開題報告必須在本學科或相關學科范圍內公開進行(應張貼海報),由學院聘請3-5位相關學科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論證,專家中的博士生導師的比例不低于50%。應同時邀請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督察組的相關專家參加。
博士生在開題報告會上應就所選課題進行詳細報告,導師可作必要的解釋和說明。專家對課題的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重點論證,并提出書面論證意見。凡開題報告未能提出創新點的,不予通過。
(3)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按優、通過、不通過三級評定成績,該成績作為博士生“資格考試”的成績。對“不通過”者允許半年內修改、補充,再次申請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取消博士生資格。
(4)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專家審議意見、結論,按研究生院要求報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和學位辦公室備案、存檔。
3、制訂學位論文工作計劃
論文題目經學院組織相關學科專家論證通過后,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博士生擬訂論文工作計劃,包括論文工作各階段的主要內容、要求、進行方式、完成期限等。對于科研經費的來源,試驗器材的采購和加工計劃等應盡早提前考慮并采取必要措施。
4、學位論文中期考核
學位論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強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過程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的一次階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時間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的時間一般應在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后的一年左右進行。
(2)中期考核的組織和實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各學院組織實施。
博士生必須在中期考核時對論文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闡述已完成的論文工作內容和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介紹論文發表情況,并制定與研究課題有關的下一步論文發表計劃和擬發表論文等內容。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報告必須以書面形式送交。導師對該生的中期報告給出評語,評語應包括對該生已有工作的評價、計劃完成情況,以及對后續工作的估計。
中期考核小組一般應由原開題報告專家論證小組成員組成。考核小組根據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報告和導師的評價,對博士學位論文的階段性工作進行評價。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可結合研究生的學術討論或專題研究報告會進行。
(3)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結論可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對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組應提出整改方向,并在半年后再次進行論文中期檢查,如仍不合格,則應中斷博士生培養。
(4)博士生學位論文中期考核表由研究生院統一印制。考核報告及其評價、結論報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和學位辦公室備案、存檔。
5、學位論文預審、評議、答辯和學位
按學位辦公室相關規定執行。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1、 選題
選擇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應盡量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論文選題必須經導師同意并通過論證。
2、 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內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生應在開題報告會上廣泛征求意見,由相關學科專家審定后確定。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內容要求:擬選課題的國內外動態、水平;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結果、水平;論文工作安排;進行該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等。
3、 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擬定論文工作計劃,計劃中應對完成論文的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與手段、經費與設備、論文撰寫、完成期限和預期達到的結果等,做出詳細的安排和說明。
4、學位論文中期考核
學位論文的中期考核是加強碩士生學位論文工作過程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碩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的一次階段性考核。
(1)中期考核時間
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的時間一般應在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后的半年左右進行。
(2)中期考核的組織和實施。
中期考核工作由學院組織實施。
(3)學位論文中期考核結論可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檔。對于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考核小組應提出整改意見,并在半年后再次進行論文中期檢查,如仍不合格,則應中斷碩士生培養。
5、 學位論文評議、答辯和學位
按學位辦公室相關規定執行
九、培養方式與方法
【博士研究生】
教學活動圍繞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展開,由導師啟發式、提綱式的精講與博士生在自學、研究基礎上的討論結合起來,啟發博士生思考。
實行項目教學法,對已經結項的重大項目成果,作為課程的組成部分為博士生講授,包括對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的講授與討論,或者從項目申報、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對博士生進行全過程的教學、研究及指導。
提高博士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并拓展博士生的數理基礎和學科基礎。加強數理理論和數理工具的掌握,培養博士生的建模、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為高水平研究掌握良好的分析研究方法,勝任解決基礎性難題的重任。
加強博士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引導博士生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知識,不斷提高追蹤國際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最新動態和文獻綜述的能力。
舉辦研究生論壇,定期與不定期組織研究生論壇。對研究生論文從開題(選題、大綱)、初稿、到預答辯各環節都在學科點組織全體研究生討論。開展學生讀書心得匯報,重要論文、項目寫作過程研討,導師研究方向的前沿問題或熱點問題研討。
分課題、分項目的培養方式,將研究所下面所有導師的學生總合起來,根據每位同學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分成幾個不同的項目組,每個項目組分別完成不同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項目組內的成員就會齊心協力共同去完成導師分配的任務。使學術能在學校就開始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那么這將為今后適應社會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
培養博士生的“問題意識”,以高水平科研為牽引,提高博士生在重大科研課題中提煉出一般學術問題或工程科學問題的能力,鼓勵博士生開展基礎性高難度課題研究,在前沿科研實踐中強化博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博士生較強的英語文獻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組織參加科研例會, 匯報科研工作進展,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思維,使博士生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
要求博士生在讀期間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聽取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鼓勵多做學術報告。增加優秀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通過對外交流以拓寬研究生的視野。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教學活動圍繞研究能力的培養而展開,由導師啟發式、提綱式的精講與研究生在自學、研究基礎上的討論結合起來,啟發研究生思考,使研究生由被動“聽講”式學習轉到主動自學和學會研究上來。
提高研究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夯實研究生的數理基礎和學科基礎。加強數理理論和數理工具的掌握,培養研究生的建模、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
避免以計算機模擬、仿真代替實驗分析的傾向,強化實驗和工程實踐,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加強研究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引導研究生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知識,不斷提高追蹤國際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最新動態和文獻綜述的能力。
舉辦研究生論壇,定期與不定期組織研究生論壇。對研究生論文從開題(選題、大綱)、初稿、到預答辯各環節都在學科點組織全體研究生討論。開展學生讀書心得匯報,重要論文、項目寫作過程研討,導師研究方向的前沿問題或熱點問題研討。
分課題、分項目的培養方式,將研究所下面所有導師的學生總合起來,根據每位同學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分成幾個不同的項目組,每個項目組分別完成不同的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項目組內的成員就會齊心協力共同去完成導師分配的任務。使學術能在學校就開始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那么這將為今后適應社會需求創造良好的條件。
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研究生較強的英語文獻的閱讀和分析能力,組織參加科研例會, 匯報科研工作進展,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使研究生盡快科研入門,能夠獨立進行科學研究。要求學生在讀期間積極參加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聽取學術報告或前沿講座,鼓勵多做學術報告。增加優秀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通過對外交流以拓寬研究生的視野。
將推免研究生的本科畢業設計同將來的研究方向結合起來,使研究生能盡快進入課題,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進一步提高成果的含金量。
十、實踐環節
【博士研究生】
指導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鼓勵博士生參加有關學術會議,尤其是頂級的學術會議,開闊博士生的視野,了解高層次學術研究動態,啟迪思路,使博士生能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
增加科研實踐機會,提高博士生參與導師課題研究的深度,大膽地把博士生推到科研的第一線,讓他們獨立負責部分或整個課題的設計與實施工作,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思想活躍并富于創造性的特點。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導師需切實督促、指導學生完成培養方案中所規定的實踐環節,使實踐環節真正起到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能力,從而最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研究工作的作用
鼓勵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工作,積極利用校外優質資源,進行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研究生開展社會實踐提供長期穩定的重要場所,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遵循與研究生專業學習相結合、與了解和解決熱點實際問題相結合、與研究生就業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實踐基地的建設為研究生社會實踐提供崗位。
增加科研實踐機會,通過精心的組織和安排,讓研究生負責課題部分內容的研究和設計工作。
通過學位論文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使研究生繼續深人學習、掌握、運用和發展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他們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培養研究生創新精神,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一、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博士研究生】
逐步將博士生教育的發展定位于“國際化”、“國際性”、“開放式”的路徑之上,有意識地從國際社會的視野確定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定位及其發展舉措;在課程中增加國外的前沿性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形式,鼓勵和支持博士生導師到國外相關研究機構從事學術交流,與國外同行之間建立信任機制,并以此帶動博士生層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吸引外國專家來學科點開展博士生教學和科研工作,通過跨國聘任、訪學、客座等方式促進博士生導師隊伍國際化;進一步加大博士生培養的基礎條件建設,尤其是進一步加大用于博士生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實驗室建設,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以此提高博士生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學術競爭力。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重視研究生的外語學習情況,使其能達到通過外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向研究生介紹國際交流與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學校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發展的各種資源,提高學科點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水平。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研究生培養方案Physical Electronics
一、適用范圍
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080901)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二、培養目標
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知識,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及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術及計算機技術。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及獨立從事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能勝任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產業部門有關方面的教學、研究、工程、開發及管理工作。
三、基本能力和素質要求
該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應具有物理電子學方面的堅實理論基礎和系統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開拓與創新精神,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獨立研究的能力;不僅對本學科專業的某一研究方向具有深入和細致了解,而且在該方向上應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以閱讀和參考本專業范圍為主的外文資料,并能撰寫英語科技論文等;應能獨立地從事本專業或與本專業相關的科學研究、教學活動、應用開發及管理工作。
四、學制
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其中課程學習1年,論文工作不少于1年;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
五、研究方向
依據本學科發展趨勢和本學科的自身優勢及特點,物理電子學專業共設4個研究方向:
1.強輻射源與高功率微波系統
2.光電子與光電子技術
3.光電信息與圖像分析技術
4.超聲電子學
六、課程設置
級別 |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級課程 | 中級課程 | 公共課 | 54311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理論 | 32 | 2 | √ | 考試 | ||
第一外國語 | 應用 | 48 | 3 | √ | 考試 | ||||||
54311002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4311003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 理論 | 16 | 1 | √ | 考試 | |||||
51921001 | 科技論文寫作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53021001 | 信息檢索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
公共 基礎課 |
54012001 | 數值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2 | 現代數學物理方程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3 | 隨機過程與時間序列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4 | 應用模糊數學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5 | 數理統計與多元統計※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54012006 | 矩陣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51133001 | 數學物理方法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51133002 | 光電子技術及光電子學※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課 | 51134001 | 高功率微波導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2 | 相對論電子學基礎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3 | 高等數字圖像處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查 | |||||
51134004 | 無損檢測原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51134005 | 光電信息處理*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
6級課程 |
高級課程 |
公共 基礎課 |
64012001 | 應用泛函分析 | 理論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基礎課 | 61133001 | 強流電子光學※ | 并重 | 48 | 3 | √ | 考試 | ||||
專業課 | 61134005 | 微波電子學導論 | 并重 | 32 | 2 | √ | 考試 |
2. 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名稱后面填“※”。
實踐教學環節
級別 |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 程 名 稱 | 內容偏重 |
學時 |
學分 | 學期 | 考核方式 | |||
Ⅰ | Ⅱ | Ⅲ | |||||||||
5級 | 中級 | 環節 | 54316100 | 形勢與政策 | 理論 | 16 | 0 | √ | √ | 考查 | |
51116001 | 學術報告(至少參加5次) | 理論 | 16 | 1 | √ | 考查 | |||||
實踐 | 51126001 | 科研實踐 | 應用 | 16 | 1 | √ | 考查 |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26學分)
學習補修課程不計學分,學習5級課程、6級課程按課程學分計算。
5級公共課:≥6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外國語》為必修,《自然辯證法概論》、《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至少選修其一)。
5級以上(含5級)公共基礎課:≥4學分。
5級以上(含5級)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總學分:≥14學分(專業基礎課不少于6學分,專業課不少于8學分)。
5級實踐環節:≥2學分。
*對于跨學科考入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以下課程:
1.電磁場與波
2. 導波場論
八、論文工作與學位授予
(1)選題
論文選題應緊跟國內外本學科方向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趨勢進行,選擇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選題涉及基礎理論的研究內容的,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并盡量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論文選題必須經導師同意并通過論證。
(2)開題報告
碩士研究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內完成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生應在開題報告會上廣泛征求意見,由相關學科專家審定后確定。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內容要求:擬選課題的國內外動態、水平;所選課題的目的、意義;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預期達到的結果、水平;論文工作安排;進行該課題研究所具備的條件等。
(3)制定論文工作計劃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擬定論文工作計劃,計劃中應對完成論文的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與手段、經費與設備、論文撰寫、完成期限和預期達到的結果等,做出詳細的安排和說明。
(4)學位論文中期考評
在第四學期結束前,對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以及工作態度、精力投入等方面進行檢查。通過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
(5)學位論文評議、答辯和學位
按學位辦公室相關規定執行。
九、培養方式與方法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式應緊密結合科學研究,圍繞培養其創新能力為主線,充分發揮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揮學術群體作用的培養機制。應強調在培養過程中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規定研究生參加必要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討論班、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在指導上采取導師負責與學術群體集體培養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程學習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意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主導作用和學術群體的作用,結合研究生個人的才能與特點,培養研究生獨立思維、開拓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導師應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在碩士生入學后1周內,制訂出碩士生的培養計劃。
對碩士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并重的方式,兩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碩士生課程學習總學分不低于26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8學分;其他學分可從全校范圍內選修課程獲得。另外要求必修環節2學分,其中講座環節1學分,實踐環節1學分。
碩士生的學習以授課與課堂討論形式進行。碩士生必須參加全校范圍的 “學術講座”及與學科緊密相關的“學科前沿系列專題講座”。要求碩士生在全校范圍內選聽“學術講座”講座5次,完成后記1學分。
十、實踐環節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研究生要加強科學實驗訓練。通過科研實踐環節,要求研究生具備文獻查詢和文獻綜述的基本能力,能夠熟練使用常用實驗儀器設備,具備對本專業研究對象進行實驗、分析和測試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一、研究生教育國際化
在課程體系建設、科研實踐體系建設和論文質量標準及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強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建設,建立并實施常態化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展國際交流項目與規模,有力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使研究教育國家化程度顯著提高。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相對論與量子物理的介紹
相對論與量子物理
Ø 賈文志,(1979-),男,四川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生導師。招生方向:理論物理(量子物理與信息)
Ø 周濤,(1986-),男,四川大學學士、清華大學博士,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副教授,碩士生生導師。招生專業:理論物理(量子物理與信息)
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簡況
團隊介紹:
本研究團隊的學術帶頭人為林文斌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主要研究 廣義相對論、引力物理、量子物理,內容涉及但不僅限于:黑洞外場中物體的動力 學及其引力波輻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宇宙暗物質和暗能量,以及宇宙大尺 度結構的形成與演化、引力場中的量子效應、微納系統中的量子光學現象理論研究。代表性成果包括非熱起源暗物質宇宙模型、Einstein 場方程關于帶電旋轉黑洞在諧和坐標條件下的嚴格解等等。導師簡介:
Ø 林文斌,(1970-),男,中國科技大學天體物理和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雙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招生專業:理論物理(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Ø 賈文志,(1979-),男,四川大學學士、碩士、博士,副教授,碩士生生導師。招生方向:理論物理(量子物理與信息)
Ø 周濤,(1986-),男,四川大學學士、清華大學博士,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訪問學者,副教授,碩士生生導師。招生專業:理論物理(量子物理與信息)
招生名額與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 | 招生名額 | 考試科目 |
070201 理論物理 |
4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601 高等數學 ④869 量子力學或電動力學 |
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簡況
l 學業獎學金:每年評一次,覆蓋率 85%,其中一等獎占 15%(免交學費),二等獎占 30%(免 60% 學費), 三等獎占 40%(免 30%學費)。 (學費:每年 1 萬元) |
l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總計),覆蓋率 100%。 |
l 國家獎學金:2 萬元(每年 4-5 人) |
l 研究生實驗實踐創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
聯系方式:
更多詳情請參看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網站(網址:http://www.xnjd.com.cn),物理 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網址:http://phys.swjtu.edu.cn/)中研究生教育的網頁,或 咨詢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團隊林文斌老師(電話:13808081659,QQ:1259905212, 電郵:wl@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無線電物理碩士點介紹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無線電物理碩士點
2000 年,獲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 。
2010 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 年、1996 年,鐵道部重點學科、四川省重點學科。
2001 年,“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被批準為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1、發展歷程
1981 年,獲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碩士學位授予權(國務院首批)。2000 年,獲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博士學位授予權 。
2010 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1988 年、1996 年,鐵道部重點學科、四川省重點學科。
2001 年,“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被批準為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微波暗室 |
車載自動跟蹤同步通信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2、主要研究方向
天線理論與技術:研究新型通信天線、天線隱身、無線輸能、植入式天線、微波除冰、超寬帶天線以及大規模天線陣列的設計理論與技 術;開發了遺傳算法、微遺傳、微分進化、粒子群、田口算法和高效全局優化的多種混合算法,擁有并行計算平臺和天線測試系統,可對天線及大規模的陣列進行優化設計。 醫療植入式天線測試 |
計算電磁學:研究基于小波的時域有限差分方法及其并行化技術、大區域環境下電波傳播問題的拋物方程方法、基于電磁拓撲及傳輸線理論的場路協同算法等,研究電磁問題的計算方法,滿足高功率微波、高能激光、雷達、天線設計、無線通訊、電子集成系統、電磁超材料以及各種地下探測和遙感技術等多領域的需求。 并行計算平臺 |
電磁散射與逆散射:研究粗糙面與目標的復合電磁散射、雨霧等水凝物的電磁散射,研究空中目標、埋地物體的電磁探測數值仿真方法,研究基于電磁逆散射理論的快速微波成像算法。 RCS 的計算 |
|
電磁兼容技術:研究基于等效模型電路仿真和基于時域有限差分方法電磁仿真的場路協同 計算方法并實現其并行計算,研究電纜電磁耦合規律以及大型、多尺度電子系統的電磁干 擾。研究電子設備各種線路的串擾、耦合分析, 屏蔽腔體孔縫耦合分析,設備的屏蔽與防護設計,研究雷電等外界干擾對架空線耦合和對變電站關鍵設備的影響、弓網電弧等干擾對鐵路供電設備的影響等。 電磁兼容測試 |
電波傳播與電磁環境:研究復雜環境的地形、森林、粗糙海面、大氣波導、雨霧及沙塵暴媒質的電磁建模技術,構建大區域復雜地理和氣象環境的電波傳播模型,分析復雜環境對電磁波的綜合作用。研究拋物方程法的電磁脈沖傳播問題,結合新型時空分離亞網格時域有限差分法,形成區域級和目標級的協同計算,完成區域環境中精細目標結構的波形求解,結合數字高程影像地圖,快速準確地計算大區域復雜綜合環境中的電磁場時空分布。 三維場景中電磁波的傳播、衰減等特性研究 |
3、主要導師簡介
u 廖成:(1964-),男,電子科技大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所長、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主任。(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高功率微波技術、電磁環境及電磁兼容)
u 林文斌:(1970-),男,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微波成像與遙感、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
u 劉運林:(1965-),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主任。(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周海京:(1970-),男,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高功率微波、計算電磁學、天線理論與技術)
u 熊祥正:(1964-),男,英國女王大學博士、 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微波電路與微波器件、無線通信系統、電磁兼容技術)
u 唐晉生:(1960-),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楊丹:(1976-),女,西南交通大學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計算電磁學)
u 鐘選明:(1972-),男,西南交通大學碩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計算電磁學、電磁散射與逆散射)
u 陳凱亞:(1971-),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馮菊:(1979-),女,西南交通大學博士、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電波傳播、天線理論與技術)
學科點近年來承擔“97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十余項,橫向項目三十余項,科研經費充足。學科點通過讓研究生直接參與課題、采用分組培養模式、執行定期的報告研討等制度,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本學科畢業研究生 100%就業,活躍在信息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研發、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研發、軍工電子和信息產品研發等領域。如:中航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興通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摩比科技、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
u 廖成:(1964-),男,電子科技大學博士、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所長、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室主任。(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高功率微波技術、電磁環境及電磁兼容)
u 林文斌:(1970-),男,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計算電磁學、微波成像與遙感、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
u 劉運林:(1965-),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工程系主任。(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周海京:(1970-),男,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招生方向:高功率微波、計算電磁學、天線理論與技術)
u 熊祥正:(1964-),男,英國女王大學博士、 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微波電路與微波器件、無線通信系統、電磁兼容技術)
u 唐晉生:(1960-),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楊丹:(1976-),女,西南交通大學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計算電磁學)
u 鐘選明:(1972-),男,西南交通大學碩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計算電磁學、電磁散射與逆散射)
u 陳凱亞:(1971-),男,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天線理論與技術)
u 馮菊:(1979-),女,西南交通大學博士、英國杜倫大學訪問學者、碩士生導師。(招生方向:電波傳播、天線理論與技術)
4、招生、培養及就業情況
學科點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招收電磁場、電子、電氣、信息、通訊、機電、計算機、物理、軟件等相關理工科畢業本科生,歡迎推免及第一志愿報考本專業。學科點近年來承擔“973”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十余項,橫向項目三十余項,科研經費充足。學科點通過讓研究生直接參與課題、采用分組培養模式、執行定期的報告研討等制度,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本學科畢業研究生 100%就業,活躍在信息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研發、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研發、軍工電子和信息產品研發等領域。如:中航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興通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摩比科技、海航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
5、招生名額與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 | 招生名額 | 考試科目 |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15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③301 數學一 ④845 電磁場與波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數學物理方法(含特殊函數) ②天線原理與設計 |
6、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簡況
l 學業獎學金:每年評一次,覆蓋率 85%,其中一等獎占 15%(免交學費),二等獎占 30% (免 60%學費), 三等獎占 40%(免 30%學費)。 (學費:每年 1 萬元) |
l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總計),覆蓋率 100%。 |
l 國家獎學金:2 萬元(每年 4-5 人) |
l 研究生實驗實踐創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
l 專項獎學金:竢實揚華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等。 |
l 其他獎助學金:每個團隊(課題組)還為優秀的研究生提供額外的獎勵,參加科研項目的同學還將獲得項目津貼。另外,研究生還可以申請大學物理助教(700 元/月),專業課助 教(350 元/月)。 |
7、聯系方式:
更多詳情請參看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網站(網址:http://www.xnjd.com.cn),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網址:http://lxy.swjtu.edu.cn/)中研究生教育的網頁,或咨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研究所陳老師(電話:13699041986,QQ:724050497,電郵:cky-cy@home.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電子學介紹
主要研深方向近百年歷史,各種各樣的器件如行波管、速調管
等先后被提出,在推動科技與社會進步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針
((1)能量變換與控1
對目前大功率和高功率微波系統的發展需求,重點研究微波電真空器件的高效率、能量變換與控制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電力電子器件所構成的各種對能量進行變換和控制的電路或裝置,實現對電、磁能量的變換、控制、傳輸和存貯,以能夠
學技術、相對論電子學技術、真空器件原理、陰極材料與技術等。
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種形式的電能技術。本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高效高功率密度電
蓄
(5)電機驅動與控制
源技術的研究,可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系統和驅動系統、電力機車變流
電機是實現電能轉換或傳遞的一種電磁裝置,主
器、艦船推進器、新能源并網逆變器、感應加熱、鉆井平臺等各個行業,主要涉
要作用是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作為電器或各種機械
支術方向包括自動控制、電子電氣、自動化、計算機與通訊、嵌入式系
的動力源.電機驅動與控制技術是伺服/運動系統的核
新照資
二溫
要開展:1)高性能多軸電機控制器的研究和開發,
.匯.
應用領域包括光學變焦鏡頭、醫療電子設備、機器人
金山
等;2)高效電機驅動器的研究,重點研究驅動電路
拓撲結構和控制策略,包括直流有刷電動機、步進電
(2)天線與微波器件
異步電動機等多種電機形安
天線與微波器件是微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無線通信、雷達、導航、電
式.所涉及的技術方向覆蓋電動機、自動控制、通信技術、軟件工程、嵌入式系子對抗、遙感、廣播、電視、射電天文等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天線與微
波器件理論和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和完善,本研究方向主要針對高功率微波系統的
(6)電磁兼容
電磁兼容性(EMC)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并不對其的高效率、高功率容量、寬頻帶、小型化及實用化.其所涉及的技術主要包括: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電磁兼容的研究是質著電子
模集成化),大功率、小信號運用、復雜化等方面的需要而逐步發展的.特別是在衛星、導彈、計算機、通信設備、電子電子系統中大量采用現代電子技術后, 使電磁兼容問題更加突出。電磁兼容技術作為電子信息設備的共有技術,具有廣
泛的研究需求和發展前景。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宇宙線物理介紹
宇宙線物理(理論物理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賈煥玉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國家級野外實驗臺站—西藏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和建設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LHAASO 為依托,從事宇宙線觀測實驗與粒子天體物理、太陽物理、大氣物理等相關物理研究,經過 20 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基于實驗觀測的宇宙線與地球環境、宇宙線太陽陰影、伽馬暴和中子星性質等研究特色,研究內容包括 LHAASO 的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WFCTA)的標定和大氣監測、宇宙線的起源、加速機制、在星際間的傳播、化學成分、成分的能譜、各種高能天體過程、超高能宇宙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銀河系宇宙線在太陽系中受到的調制、太陽宇宙線、宇宙線的地磁效應等等。該團隊目前有教授 1 位, 副教授 5 位,每年招收博士生 1~2 人,碩士生 3~5 人。所有研究生導師均主持有國家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充足,與國內、外同行聯系密切,在國際宇宙線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方向以賈煥玉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以國家級野外實驗臺站—西藏羊八井宇宙線觀測站和建設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LHAASO 為依托,從事宇宙線觀測實驗與粒子天體物理、太陽物理、大氣物理等相關物理研究,經過 20 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基于實驗觀測的宇宙線與地球環境、宇宙線太陽陰影、伽馬暴和中子星性質等研究特色,研究內容包括 LHAASO 的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WFCTA)的標定和大氣監測、宇宙線的起源、加速機制、在星際間的傳播、化學成分、成分的能譜、各種高能天體過程、超高能宇宙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銀河系宇宙線在太陽系中受到的調制、太陽宇宙線、宇宙線的地磁效應等等。該團隊目前有教授 1 位, 副教授 5 位,每年招收博士生 1~2 人,碩士生 3~5 人。所有研究生導師均主持有國家級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充足,與國內、外同行聯系密切,在國際宇宙線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研究生實驗室 學術活動研討室
2. 主要導師介紹
1. 賈煥玉(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 委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1999 年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0 年-2001 年在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02 年起任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宇宙線和核天體物理研究,先后參加和主持包括國家
2. 主要導師介紹
1. 賈煥玉(196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 委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1999 年在西南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0 年-2001 年在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2002 年起任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宇宙線和核天體物理研究,先后參加和主持包括國家
自然基金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等科研項目近 20 項,發表論文 100 多篇,曾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 祝鳳榮(1974-),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 年博士畢業于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隨后進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工作,2015-2016 年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LHAASO 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大氣監測與標定系統負責人。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積極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廳省校省院合作重點項目。主要進行宇 宙線相關實驗研究及宇宙線與太陽物理的交叉學科研究。
3. 周勛秀(1975-),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0 年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2016-2017 年意大利萊切大學訪問學者,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四川省科技廳基礎研究項目,主要進行宇宙射線包括伽馬暴 等相關物理分析研究。
4. 何鈺(1975-),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4 年獲得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 主要進行暗物質分析及 LHAASO 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的相對標定研究。
3. 獎學金:除國家與學校規定的獎學金外,課題組內有參與課題研究津貼及文章發表等相關獎勵。
4. 就業:本方向培養的研究生,熟悉 linux 操作系統,編程能力強,天體物理知識面寬, 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畢業生多到研院所、高校從事科研、產品開發等工作。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簡況
Ø 碩士研究生(學費:每年 1 萬元)
l 學業獎學金:每年評一次,覆蓋率 85%,其中一等獎占 15%(免交學費),二等獎占 30%(免 60%學費), 三等獎占 40%(免 30%學費)。
l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總計),覆蓋率 100%。
l 國家獎學金:2 萬元(每年 4-5 人)
l 研究生實驗實踐創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l 專項獎學金:竢實楊華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等。
2. 祝鳳榮(1974-),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7 年博士畢業于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隨后進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工作,2015-2016 年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LHAASO 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大氣監測與標定系統負責人。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積極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四川省科技廳省校省院合作重點項目。主要進行宇 宙線相關實驗研究及宇宙線與太陽物理的交叉學科研究。
3. 周勛秀(1975-),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0 年獲得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2016-2017 年意大利萊切大學訪問學者,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四川省科技廳基礎研究項目,主要進行宇宙射線包括伽馬暴 等相關物理分析研究。
4. 何鈺(1975-),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4 年獲得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基金項目, 主要進行暗物質分析及 LHAASO 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的相對標定研究。
3. 獎學金:除國家與學校規定的獎學金外,課題組內有參與課題研究津貼及文章發表等相關獎勵。
4. 就業:本方向培養的研究生,熟悉 linux 操作系統,編程能力強,天體物理知識面寬, 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畢業生多到研院所、高校從事科研、產品開發等工作。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簡況
Ø 碩士研究生(學費:每年 1 萬元)
l 學業獎學金:每年評一次,覆蓋率 85%,其中一等獎占 15%(免交學費),二等獎占 30%(免 60%學費), 三等獎占 40%(免 30%學費)。
l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每人 18000 元(3 年總計),覆蓋率 100%。
l 國家獎學金:2 萬元(每年 4-5 人)
l 研究生實驗實踐創新基金:5000 元-8000 元(每年 3-5 人)。
l 專項獎學金:竢實楊華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等。
l 其他獎助學金:每個團隊(課題組)還為優秀的研究生提供額外的獎勵,參加科研項目的同學還將獲 得項目津貼。另外,研究生還可以申請大學物理助教(700 元/月),專業課助教(350 元/月)。
Ø 博士研究生(學費:無)
l 揚華新秀獎學金:2.5 萬元,在博士一年級新生(每年 7-10 位同學)中評選 1 人。
l 博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平均每人每年約 2000 元(排名墊底的沒有)。
l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覆蓋率 100%,每月 3000 元(前 2 年需參與助教);不參加助教者,前 2 年每月2000 元,后 2 年每月 3000 元。
l 國家獎學金:3 萬元(每年 2-3 人);博士生創新基金:3 萬元(每年 1-2 人);專項獎學金:略。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等離子體物理專業簡介及招生信息
1. 發展歷程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等離子體物理專業依托于聚變科學研究所,致力于磁約束聚變(人造太陽)相關的物理研究,以期最終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聚變科學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9月,目前擁有6名畢業于知名大學的教師隊伍和14名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研究所擁有600平方米的實驗室,正在與日本國家核融合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usion Science, NIFS)合作共建中國第一臺準環對稱仿星器(Chinese First Quasi-axisymmetric Stellarator, CFQS),此裝置建成后我所將擁有世界上位形最先進的仿星器裝置,這將有利于探索磁約束聚變的先進位形,推進國際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進展。
2. 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簡介
人類的能源需求是制約人類發展的永恒課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現有的能源體系中,主要以傳統的煤、石油、天然氣等是不可再生能源為主。這些能源都對環境有巨大的污染,并且在未來100-200年內將消耗殆盡;水能、風能、太陽能等雖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們非常受限于地域和環境,且發電量有限;核裂變能也存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且其燃料鈾的儲存量也很有限。屆時,人類將依靠什么來維持高速的發展?通過對各種能源的研究和比較,科學家一致認為核聚變能可能是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
我們知道,當兩個輕核克服庫侖力聚合成一個較重的核,會發生質量虧損,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E = m0c2,這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核聚變(nuclearfusion)反應,見圖1。研究發現,單位質量的氘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是單位質量的鈾核裂變反應釋放能量的4倍,因此聚變能是比裂變能更為巨大的一種核能。太陽及所有恒星釋放的能量都來源于核聚變反應。人類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實現了核聚變反應——氫彈,但氫彈是不受控的核聚變反應,若要把核聚變反應釋放的巨大能量利用起來,就必須實現受控核聚變。實現受控聚變的方式主要有引力約束(太陽),慣性約束(激光聚變)和磁約束聚變(magneticconfinementfusion),而在地球上實現受控聚變的方式主要是后兩種。
氘氚聚變反應要求粒子達到1億度的高溫,在如此高的溫度下,粒子已經被完全電離成等離子體(plasma)狀態。等離子體是物質的第四態,在宇宙中99%的可見物質都是等離子體,例如常見的火焰、日光燈、閃電以及恒星等。磁約束聚變是利用磁場來約束高溫等離子體,從而實現受控聚變。實現磁約束聚變的裝置主要有托卡馬克(tokamak)和仿星器(stellarator),見圖2。
托卡馬克是利用外加的環向磁場線圈(二維平面線圈)產生的環向磁場和環形等離子體電流產生的極向磁場形成螺旋狀的磁場來約束高溫等離子體,而仿星器中的螺旋狀磁場則完全由外加三維空間結構的磁場線圈產生。因此仿星器的位形遠比托卡馬克復雜,但由于仿星器中沒有等離子體電流,也就不存在由于等離子體電流引起的等離子體大破裂。沒有大破裂,這是仿星器的最大優點。等離子體的大破裂是托卡馬克面臨的最嚴重問題,這制約了托卡馬克的發展。所以,當前國際上主流的磁約束聚變裝置是托卡馬克。
目前,國際上主要的托卡馬克有:JET,JT-60U,DIII-D,AUG,Tore-supra,TEXTOR,TCV,KSTAR,以及由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七方共同出資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耗資約1000億人民幣,見圖3)等;主要的仿星器有:LHD,W7-X(見圖4),TJ-II,HeliotronJ等。目前在中國有4臺托卡馬克裝置,包括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EAST,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HL-2A,華中科技大學的J-TEXT,清華大學的SUNIST,還有一臺位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反場箍縮裝置KTX。在上個世紀70年代,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曾探索過仿星器裝置,但由于仿星器的復雜性,該裝置沒有取得成功。此后,中國的仿星器研究處于一片空白。仿星器裝置作為一種優良的磁約束聚變裝置,跟托卡馬克相比,有許多優點。2015年德國W7-X仿星器點火成功,并在隨后的放電中實現了長達30分鐘的高溫等離子體約束,這一成果轟動了世界。由此,仿星器的設計方案也被公認為是未來核電站聚變反應堆的發展方向之一。
仿星器從發展到現在,共經歷了三代,其中W7-X和LHD屬于第二代,而第三代仿星器,即準環對稱仿星器,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建造出來。西南交通大學聚變科學研究所與日本國家核融合科學研究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仿星器研究機構)合作共建中國第一臺準環對稱仿星器CFQS(第三代仿星器)已于2017年7月3日拉開帷幕,建成后中國將擁有世界上位形最先進的仿星器裝置,這將有利于推進國際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進展。
目前,CFQS仿星器已完成物理設計,CFQS的工程設計正緊鑼密鼓的開展,預計在2021年實現等離子體放電。
3. 研究方向
依托正在建造的中國第一臺準環對稱仿星器CFQS,聚變科學研究所開展了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理論、聚變科學實驗和聚變工程等研究方向。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三維等離子體物理、等離子體的湍流和輸運、磁流體不穩定性、波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等離子體診斷、等離子體與壁材料相互作用以及聚變裝置的設計和優化等。
(1)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理論
該研究方向主要通過理論模擬的方法研究聚變等離子體的行為特性,探索其物理機制,從而進一步指導實驗研究工作。理論模擬研究因其可以不依賴于實際裝置,因此研究的范圍很廣。此外,理論模擬研究還有物理圖像清晰,可視化好等優點,但理論模擬研究結果的正確性需要通過實驗驗證。該研究方向包括三維等離子體物理、等離子體的湍流和輸運、磁流體不穩定性、波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等具體內容。
(2)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實驗
該研究方向通過在裝置上開展實驗研究,利用多種診斷手段獲得等離子體參數,并結合數據處理方法來研究等離子體的基本特征,探索其物理機制。實驗研究依托于實驗裝置和診斷手段,研究范圍局限于裝置,但其研究結果真實可靠。由于磁約束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的復雜性,磁約束聚變研究一般是實驗發現推動理論模擬的發展。該研究方向包括三維等離子體物理、等離子體的湍流和輸運、磁流體不穩定性、波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等離子體診斷、等離子體與壁材料相互作用等具體內容。
(3) 聚變工程
該研究方向從事聚變裝置的物理和工程設計,并通過多種方法來優化裝置的物理和工程設計,保證裝置物理性能的優異性、工程的可執行性及裝置的安全性等。該研究方向包括聚變裝置的磁面設計、磁場線圈設計、真空室及窗口設計、裝置支撐設計等具體內容,見圖5。
4. 招生、培養及就業情況
聚變科學研究所面向全國高等院校招收物理、電氣、電子、材料等相關理工科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歡迎推免或第一志愿報考本專業。
聚變科學研究所目前擁有2000多萬元的科研經費,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此外,研究所還正在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和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究所同國內外眾多科研院校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以及日本國家核融合科學研究所、德國的Jülich聚變研究所、日本的京都大學和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等。
研究所科研經費充足,學術氛圍活躍,國際、國內學術交流頻繁,擁有很多與國內外知名專家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并且有許多與國內、國際相關合作院校聯合培養的機會。研究所現在正與日本的NIFS合作建設中國第一臺準環對稱仿星器,迫切需要大量的多方面人員參與。目前,國家也正在大力發展磁約束聚變,磁約束聚變作為可能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出路,已成為國家26個重點研發項目之一,因此也需要大量的人員加入磁約束聚變研究的隊伍。歡迎同學們報考等離子體物理專業,讓我們齊心協力,建成中國第一臺準環對稱仿星器,為祖國的聚變事業及人類的聚變事業奉獻我們的聰明才智!
聚變科學研究所擁有良好的學術氛圍、豐富的師資和嚴謹的教育體系,報考我所的研究生經過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定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磁約束聚變研究人員。
5. 招生名額與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數 | 考試科目 |
070204等離子體物理 01.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理論 02. 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實驗 03. 聚變工程 |
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高等數學 ④普通物理學 |
6. 研究生學費、獎學金、基金情況簡介
1. 學業獎學金:每年評一次,覆蓋率85%,其中一等獎占15%(免交學費),二等獎占30%(免60%學費),三等獎占 40% (免30%學費)。(學費:每年0.8萬元) |
2. 國家研究生助學金: 每人18000元(3年總計),覆蓋率100% |
3. 國家獎學金: 2萬元(每年 4-5 人) |
4. 研究生實驗實踐創新基金:5000元-8000元(每年 3-5 人) |
5. 專項獎學金: 竢實揚華獎學金、 唐立新獎學金等 |
6. 其他獎助學金:研究所還為每個研究生提供額外的獎勵,參加科研項目的同學還將獲得項目津貼。另外,研究生還可以申請大學物理助教 (800元/月),專業課助教 (350元/月) |
7. 聯系方式
關于聚變科學研究所的更多情況請關注西南交通大學網站(http://www.swjtu.edu.cn/)、校研究生網站(http://gs.swjtu.edu.cn/)、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http://phys.swjtu.edu.cn/index.html)以及國內外相關網站。招生咨詢或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咨詢,請聯系聚變科學研究所的黃老師(電話:028-87601328,郵箱: jiehuang@swjtu.edu.cn)。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應用物理系始終把人才資源作為學科專業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培養和引進并重,師資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應用物理系現有教職工33人,其中教授(研究員)7人,副教授17人,講師8人,45歲以下教師27人,100%具有博士學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各1人,校“雛鷹計劃”學者4人等。教師隊伍結構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學術水平高、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物理系擁有一支“職稱、年齡、學歷結構合理,團結穩定,銳意進取”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講師31人、實驗室工程系列人員3人。
目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有教職工25人,其中教師21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4人。教授8人,副教授7人、講師6人,博士及以上學歷20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在光電檢測、天線技術、微波與射頻電路、計算電磁學、電波傳播、電磁兼容、電磁散射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建成了年齡結構較合理、學歷層次較高、專業方向明確的教師隊伍和梯隊。專業打造以技術創新和工程創新為主的科研創新體系,專業的多個團隊在相關領域實現了技術領先優勢,主要有以下三個團隊:高曉蓉教授帶領的光電檢測團隊、劉慶想教授帶領的高功率微波研究團隊、廖成教授帶領的天線與傳播研究團隊。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聯系方式
西南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聯系方式部門 | 工作人員 | 主要工作 | 電話 | 辦公地點 |
綜合辦公室 | 陳曦(主任) | 管理學院日常事務,擔任財務秘書、黨務秘書和會議秘書 | 66367792 | X5524 |
李萍 | 科研秘書、設備秘書、保密工作 | 66367791 | X5524 | |
余璐 | 會議照料,鑰匙保管,信件收取、發放,資料室管理,辦公用房的清潔與管理,辦公用品的采購、發放與管理 | 66367791 | X5524 | |
黃河 | 學院安全工作,成果轉化工作及辦公室日常工作 | 66367792 | X5524 | |
教師服務辦公室 | 崔良平(主任) | 人事秘書、教授委員會秘書、信息化工作 | 66367868 | X5521B |
學生支持辦公室 | 王靜雅(主任) | 學科工作、研究生教務、研究生教學秘書 | 66367838 | X5526 |
馮媛 | 本科教學秘書、本科教務、國際化秘書 | 66367837 | X5526 | |
學生工作組 | 門滿洲(副組長) | 研究生輔導員、協助學生工作組組長分管學院學生事務,分管學院團委、評獎評優、勤工助學工作 | 66368255 | X5521A |
歐云 | 2019級輔導員、應物系團總支書記,菁華物理新聞中心指導老師,負責學院宣傳工作 | 66366789 | X5521A | |
周玲 | 2018級輔導員、學生會指導老師,學生園區管理、心理工作、安穩工作 | 66366789 | X5521A | |
尚彬 | 2017級輔導員,統籌二三課堂建設,日常辦公、學生資助工作 | 66368255 | X5521A | |
吳杰 | 2016級輔導員、院團委組織委員,學生會指導老師,分管就業工作、校友工作 | 66366924 | X5521A | |
劉陽 | 2019級輔導員、年級組長、團委副書記,青協指導老師,分管學生社會實踐工作 | 66366924 | X5521A |
添加西南交通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南交通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交通大學報錄比、西南交通大學考研群、西南交通大學學姐、西南交通大學考研真題、西南交通大學專業目錄、西南交通大學排名、西南交通大學保研、西南交通大學公眾號、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交通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