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武漢理工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武漢理工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武漢理工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武漢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武漢理工大學考研難嗎]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群]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學費]
[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外國語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武漢理工大學保研: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18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
武漢理工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列入國家“雙一流計劃”建設高校,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現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為提升我院辦學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來我院攻讀碩士研究生,進一步優化研究生選拔機制,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優秀學子提供繼續深造和發展的平臺,學院將在2018年7月6日至8日舉辦外國語學院2018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學術夏令營活動暨2019年“具有突出創新能力”考生選拔活動(以下簡稱“夏令營”)。現公告如下:
一、活動規模
本次夏令營營員人數原則上不超過60人,鼓勵本校相關專業學生參加。
二、申請“推免生”的考生需滿足以下條件
1、2019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畢業的高水平生源;
2、無不及格課程;外語成績專業四級合格及以上;
3、學術條件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①在全國、省部級學術科技競賽、發明創造競賽榮獲省部級三等獎以上(含三等獎)獎勵;
②獲得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且排序在前3名;
③對人文社科等學科具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高水平學術期刊論文(以學科界定的B類及以上學術期刊論文)1篇以上;
④必修課成績為專業前40%。
三、申請“突出創新能力”的考生需滿足以下條件
1、全日制2019年應屆本科高水平大學畢業生;
2、無不及格課程;外語成績要達到專業四級合格及以上;
3、學術條件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①在全國、省部級學術科技競賽、發明創造競賽榮獲省部級三等獎以上(含三等獎)獎勵;
②獲得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且排序在前3名;
③對人文社科等學科具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高水平學術期刊論文(以學科界定的B類及以上學術期刊論文)1篇以上;
④必修課成績為專業前40%,且有本專業領域三名以上教授聯名推薦。
四、申請程序及提交的材料
1、網上申請
在規定時間內,申請人登錄“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夏令營專欄(http://gd.whut.edu.cn/)”(以下簡稱“夏令營報名系統”),根據系統要求在線填寫申請表,并完成相關材料的上傳工作。
2、網上上傳材料
①《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18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學術夏令營申報表》
②成績單與總評成績排名證明((由主管部門或院系蓋章,排名須注明本專業總人數);
③外語水平證明復印件(如: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成績,托福、雅思成績或 GRE/GMAT 成績等);
④其他材料(如:教授推薦表、發表論文、專利,各類獲獎或資格證書等復印件)。
3、現場報到和材料復核
參加夏令營的同學須攜帶身份證、學生證、夏令營申請表、相關證書及證明材料原件查看后當場退還。
五、報名時間和材料審核
1、6月15日至6月30日,申請人在線填寫申請表;
2、7月2日,公布審核通過的夏令營參營名單(申請人通過“夏令營報名系統”可查詢)。
3、7月6日至8日,夏令營活動。
備注:材料未按照要求提交者,報名不予受理。
六、夏令營活動安排及注意事項
1、具體安排
日期 | 時間 | 活動安排 |
7月6日 | 全天 | 營員報到 |
7月7日 | 8:30-9:00 | 開營儀式 |
9:00-11:30 | 專業筆試 | |
14:30-16:30 | 綜合面試 | |
7月8日 | 9:00-11:00 | 名家講壇 |
14:00-16:00 | 師生交流 | |
16:00-16:30 | 閉營儀式 |
選拔考核綜合成績=專業筆試成績×40%+綜合面試×60%。
選拔考核綜合成績運用:根據選拔考核綜合成績排名情況,確定優秀營員名單。
注意事項
1. 夏令營期間所有營員必須遵守武漢理工大學有關規章制度和夏令營的要求與紀律,遵守夏令營的安排,按時參加活動;
2. 我院為參營人員購買夏令營活動期間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一份、提供夏令營活動期間在校食宿(本校學生不另外提供住宿),并為來自外地高校的學生憑票報銷往返火車票(火車硬臥或高鐵二等)或汽車票費用。
七、優錄政策
1、申請“推免研究生”的優秀營員,取得所在學校推免資格,2019年推免生接收階段申請武漢理工大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可直接接收為武漢理工大學2019年推免生;
2、申請“突出創新能力”的優秀營員,在2019年第一志愿選擇報考我院,且初試成績達到第一志愿專業國家復試分數線即可參加復試,復試合格即可錄取;
八、外國語學院地址與聯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武漢理工大學馬房山校區西院工大路鑒四教學樓-13樓
咨詢電話:027-87396149(劉老師)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8年6月14日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簡介
一、專業定位與專業特色
(一)專業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于1986年獲教育部批準招收本科生,是國內理工院校第一批開辦的文科專業之一,已畢業29屆學生,培養了2500左右專業人才。2011年武漢理工大學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門負責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論課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門類: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既能在企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從事以本專業為基礎的黨務、政務、社會事務人才,又能在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能力的“三型”人才
(二)專業特色
三十余年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育人經驗,“三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本專業最顯著的培養特色。
首先,突出多學科交叉培養優勢。本專業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課程為中心,政治學、行政管理、社會學等學科作為支撐,跨學科師資團隊和課程建設有效落實培養計劃。
其次,著力培養兼通文理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充分利用理工背景的通識課程支撐和理工文化熏陶,把專業理論知識與理工類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相結合,培養兼通文理、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最后,凸顯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本專業切實踐行學校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優化專業培養方案,突出個性課程、課外課程和集中性實踐課程在內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課程,大力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三)主要核心課程
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案例分析、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公共政策學、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西方政治制度史、中國政府與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企業黨的建設理論與方法、企業文化概論、企業組織關系學、企業社會責任概論、企業文案設計與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
二、專業綜合改革與課程、教材措施與成效
(一)與時俱進優化培養方案
以十八大精神為引領、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武漢理工大學工科背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身發展規律,優化培養方案,目前培養方案獲得學生高度認同。目前已經進行多輪的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 從“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視野更新課程教學體系,把創新放在教學課程體系設計的首要地位,新課程教學體系受到學生極大青睞。
(二)多舉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定期開展示范課教學、集體備課、導師組授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等多舉措,努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經過改革,目前本專業全部課程教學評分達到90分以上,近三年各級教學類獲獎近20項,各類教研項目立項近30項。
第二,重視精品資源課建設。目前已完成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課程和6門校級精品資源課程建設。
第三,完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培養目標,設置“機關實務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實習”、“企業黨政事務實踐”以及“畢業實習”四大板塊,分別對應建立武漢市青山區和武昌區政府實習基地、武漢工商學院實習基地以及武漢青山熱電廠實習基地。以實踐教學調研報告為基礎參與各類競賽、課題申報,獲獎、立項超過35項。同時還有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提供支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和“全國高校國防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國家級基地,“湖北省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省級基地等提供支持。
第四,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三型”能力。結合各種競賽項目和本科生導師科研項目,組建學生科研團隊,以提升學生科研能力;著力推進志愿者服務,通過“亢茜志愿服務隊”、“米飯行動”等志愿項目、志愿團隊建設,培育了亢茜、陳會林、焦鏡等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志愿服務大賽金獎獲得者、優秀支教志愿者。每年被各級媒體報道達10余次。
第五,切實運轉導師制,分級、分階段設置本科生導師。完善導師考評機制,為學生多元化培養提供支持。分級、分階段設置本科生導師,完善導師考評機制,為學生學習、科研和職業規劃提供個性化指導,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年均發表科研論文10多篇,獲各種競賽獎勵10多項,校外保研率2019年達到25%,整體考研率達83%。
導師近幾年科研成就: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項(加上兼職導師所主持的,達到20多項),部省級社科基金項目3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數十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新華文摘》等刊物上發表及被轉載、檢索學術論文數百篇。獲國家級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省部級等社會科學成果獎20余項。2011年成立以來的每年,國家級項目沒有間斷,省市社科成果獎勵沒有間斷。六年來學院總計到賬科研經費2383.9285萬元。
(三)凸顯專業服務社會
第一,多層次多角度理論宣講。圍繞黨建、精準扶貧等政策,組建理論宣講隊到地方、到基層,每年理論宣講20余場次,受到各級好評。第二,組建志愿服務團隊。以思政專業為基礎,組建支教團隊、“亢茜志愿服務隊”、“米飯行動”等,不僅培育了學生社會責任感,而且以專業服務社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每年被各級媒體報道達10余次。
(四)課程建設與成效
主要的課程建設措施和成效有:第一,重點加強精品共享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在建的有2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質課程,14門精品共享在線開放校級課程。第二,努力打造課程教學團隊。8門校級教學團隊;申報1門省級教學團隊。第三,積極開展課程內容和方法改革。20多門課程進行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第四,重視組織課程教學研究。近3年獲教育部、省級、校級教研項目30多項。第五,注重運用課程建設成果。近五年先后獲得10多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這些教學成果的運用有力推動了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三、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措施與成效
主要措施和成效有:第一,建立靈活的優秀人才引進機制。立基于學校人才機制,學院以多方力量、多舉措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第二,建立扎實的優秀人才培育機制。以學校各類人才培育項目為基礎,學院建立院、系、團隊三級人才培育機制,目前已培育湖北教學名師1名,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能手、教學名師10余名。第三,整合全院優秀教師進行專業教學。學院現有師資106人,均來自國內外重點高校,吸納最優秀的師資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來。第四,提升現有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鼓勵、支持45歲以下,尤其是40歲以下青年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研究,同時也進一步引進一批年輕博士和博士后,以作為本專業的重要人才儲備。目前本專業師資博士化程度達到90%以上。第五,提升教師國際化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平臺,加大教師的外語培訓力度,鼓勵更多青年教師出國訪問研究,增強國際化視野。目前,本專業教師國際化比例已達到50%。第六,加強學術交流。以機制激勵、鼓勵教師參與高層次學術交流,目前本專業教師年均參與高層次學術交流2次以上。第七,重點建設各級教學研究團隊。本專業已形成3個專業教學團隊和2個科學研究團隊
四、專業生源質量、就業質量、學生成果、社會評價
(一)專業生源質量、畢業質量
根據我校對畢業生就業持續跟蹤調查,數據顯示,近三年,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就業率在9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線,分別為86.2%、94.74%、92.3%。在就業的學生中,其中50%左右的學生繼續深造,就讀碩士研究生;30%左右的學生通過各類型招錄考試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及學校等事業單位;20%左右的學生進入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就業質量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高,反饋情況良好。
(二)學生成果
近幾年獲得挑戰杯、節能減排、互聯網+、創青春、志愿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幾十項;發表學術論十幾篇;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榮譽獎勵多項。
(四)社會評價
據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3-2014年度,在全國230所高校舉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排名19;2014-2015年度,在全國231所高校舉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排名19;2019-2020年度,在全國247所高校舉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排名20。武漢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狀態,2020年被評定為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專業。
(一)專業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于1986年獲教育部批準招收本科生,是國內理工院校第一批開辦的文科專業之一,已畢業29屆學生,培養了2500左右專業人才。2011年武漢理工大學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門負責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政治理論課及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門類: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理論素養、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既能在企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從事以本專業為基礎的黨務、政務、社會事務人才,又能在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能力的“三型”人才
(二)專業特色
三十余年悠久的辦學歷史和育人經驗,“三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本專業最顯著的培養特色。
首先,突出多學科交叉培養優勢。本專業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課程為中心,政治學、行政管理、社會學等學科作為支撐,跨學科師資團隊和課程建設有效落實培養計劃。
其次,著力培養兼通文理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充分利用理工背景的通識課程支撐和理工文化熏陶,把專業理論知識與理工類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相結合,培養兼通文理、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最后,凸顯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本專業切實踐行學校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優化專業培養方案,突出個性課程、課外課程和集中性實踐課程在內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課程,大力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三)主要核心課程
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案例分析、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公共政策學、當代西方政治思潮、西方政治制度史、中國政府與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企業黨的建設理論與方法、企業文化概論、企業組織關系學、企業社會責任概論、企業文案設計與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
二、專業綜合改革與課程、教材措施與成效
(一)與時俱進優化培養方案
以十八大精神為引領、立足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武漢理工大學工科背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自身發展規律,優化培養方案,目前培養方案獲得學生高度認同。目前已經進行多輪的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 從“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視野更新課程教學體系,把創新放在教學課程體系設計的首要地位,新課程教學體系受到學生極大青睞。
(二)多舉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第一,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定期開展示范課教學、集體備課、導師組授課、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等多舉措,努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經過改革,目前本專業全部課程教學評分達到90分以上,近三年各級教學類獲獎近20項,各類教研項目立項近30項。
第二,重視精品資源課建設。目前已完成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課程和6門校級精品資源課程建設。
第三,完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培養目標,設置“機關實務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實習”、“企業黨政事務實踐”以及“畢業實習”四大板塊,分別對應建立武漢市青山區和武昌區政府實習基地、武漢工商學院實習基地以及武漢青山熱電廠實習基地。以實踐教學調研報告為基礎參與各類競賽、課題申報,獲獎、立項超過35項。同時還有完善的實踐教學平臺提供支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和“全國高校國防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國家級基地,“湖北省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省級基地等提供支持。
第四,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三型”能力。結合各種競賽項目和本科生導師科研項目,組建學生科研團隊,以提升學生科研能力;著力推進志愿者服務,通過“亢茜志愿服務隊”、“米飯行動”等志愿項目、志愿團隊建設,培育了亢茜、陳會林、焦鏡等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國志愿服務大賽金獎獲得者、優秀支教志愿者。每年被各級媒體報道達10余次。
第五,切實運轉導師制,分級、分階段設置本科生導師。完善導師考評機制,為學生多元化培養提供支持。分級、分階段設置本科生導師,完善導師考評機制,為學生學習、科研和職業規劃提供個性化指導,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年均發表科研論文10多篇,獲各種競賽獎勵10多項,校外保研率2019年達到25%,整體考研率達83%。
導師近幾年科研成就:近年來共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項(加上兼職導師所主持的,達到20多項),部省級社科基金項目3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數十部;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新華文摘》等刊物上發表及被轉載、檢索學術論文數百篇。獲國家級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省部級等社會科學成果獎20余項。2011年成立以來的每年,國家級項目沒有間斷,省市社科成果獎勵沒有間斷。六年來學院總計到賬科研經費2383.9285萬元。
(三)凸顯專業服務社會
第一,多層次多角度理論宣講。圍繞黨建、精準扶貧等政策,組建理論宣講隊到地方、到基層,每年理論宣講20余場次,受到各級好評。第二,組建志愿服務團隊。以思政專業為基礎,組建支教團隊、“亢茜志愿服務隊”、“米飯行動”等,不僅培育了學生社會責任感,而且以專業服務社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每年被各級媒體報道達10余次。
(四)課程建設與成效
主要的課程建設措施和成效有:第一,重點加強精品共享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在建的有2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質課程,14門精品共享在線開放校級課程。第二,努力打造課程教學團隊。8門校級教學團隊;申報1門省級教學團隊。第三,積極開展課程內容和方法改革。20多門課程進行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第四,重視組織課程教學研究。近3年獲教育部、省級、校級教研項目30多項。第五,注重運用課程建設成果。近五年先后獲得10多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這些教學成果的運用有力推動了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三、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措施與成效
主要措施和成效有:第一,建立靈活的優秀人才引進機制。立基于學校人才機制,學院以多方力量、多舉措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第二,建立扎實的優秀人才培育機制。以學校各類人才培育項目為基礎,學院建立院、系、團隊三級人才培育機制,目前已培育湖北教學名師1名,以及其他各類教學能手、教學名師10余名。第三,整合全院優秀教師進行專業教學。學院現有師資106人,均來自國內外重點高校,吸納最優秀的師資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來。第四,提升現有教師教學、科研能力。鼓勵、支持45歲以下,尤其是40歲以下青年老師攻讀博士學位和博士后研究,同時也進一步引進一批年輕博士和博士后,以作為本專業的重要人才儲備。目前本專業師資博士化程度達到90%以上。第五,提升教師國際化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平臺,加大教師的外語培訓力度,鼓勵更多青年教師出國訪問研究,增強國際化視野。目前,本專業教師國際化比例已達到50%。第六,加強學術交流。以機制激勵、鼓勵教師參與高層次學術交流,目前本專業教師年均參與高層次學術交流2次以上。第七,重點建設各級教學研究團隊。本專業已形成3個專業教學團隊和2個科學研究團隊
四、專業生源質量、就業質量、學生成果、社會評價
(一)專業生源質量、畢業質量
根據我校對畢業生就業持續跟蹤調查,數據顯示,近三年,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就業率在90%以上,高于全國平均線,分別為86.2%、94.74%、92.3%。在就業的學生中,其中50%左右的學生繼續深造,就讀碩士研究生;30%左右的學生通過各類型招錄考試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及學校等事業單位;20%左右的學生進入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就業質量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高,反饋情況良好。
(二)學生成果
近幾年獲得挑戰杯、節能減排、互聯網+、創青春、志愿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幾十項;發表學術論十幾篇;獲得國家級、省級、校級榮譽獎勵多項。
(四)社會評價
據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3-2014年度,在全國230所高校舉辦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排名19;2014-2015年度,在全國231所高校舉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排名19;2019-2020年度,在全國247所高校舉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中,排名20。武漢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狀態,2020年被評定為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專業。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武漢市洪山區珞獅路122號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編:430070
聯系電話:027-87156853(傳真)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于2011年4月,承擔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研究任務;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哲學、中國史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任務;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的教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任務。學院2018年入選首批湖北省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獲評B+學科,位列前10%~20%之間。學院2009年獲批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3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入選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15年、2016年兩次入選教育部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重點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專項支持計劃單位。
學院設有政治教育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系、中國近現代史系、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系、研究生思政課教研部、形勢與政策教研中心、社會服務及培訓(MPA)中心等教學研究單位;學院還共建或設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高校國防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湖北省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究基地、湖北省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文化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通識教育中心、工業遺產與文化研究中心、工程倫理研究中心、心理健康與生涯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文化研究與培訓中心、中國話語研究中心、跨文化交流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傳統文化現代化研究中心、歷史與文化研究所、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全球化與中國道路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思想史研究所、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研究所、珞南街干部培訓基地等科研與社會服務機構。
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悉尼大學等,學緣結構良好。現有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導師73人;中青年教師已基本實現博士化,1/3以上教師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經歷;有教育部示范馬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2個;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影響力人物、教育部全國思政課教學能手、全國青教賽二等獎獲得者、湖北省高校馬克思主義中青年理論家培育計劃入選者、湖北省楚天學者、湖北名師、湖北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湖北省有突岀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思政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入選者、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項目擇優推廣計劃入選者、校級精品課程教學名師、青年拔尖人才等一批教學科研骨干教師。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和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數十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哲學研究》等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各1項。《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獲批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莊子的人生智慧》獲批國家精彩視頻公開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入選教育部“精彩一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獲批湖北省精品課程;《莊子導讀》、《心理成長與生涯發展》獲批湖北省精品視頻公開課程。
學院緊緊圍繞我校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的大學理想,秉承“厚德育人,博學濟世”的院訓,本著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優秀課程”的建設目標,以“政治建院、教學立院、學科興院、人才強院、民主辦院、文化養院”為辦院理念,以“弘揚主旋律、筑牢主陣地、傳播正能量”為學院精神追求,努力營造“理論聯系實際、基礎前沿并重”的學術文化氛圍和“民主和諧、求實創新”的學院風尚。
籍此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人才培養、思想教育和理論宣講的重要基地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點簡介
1998年,經教育部批準,我院建成了“外國語言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并招收第一批英語碩士研究生。該碩士點包括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英語教學法研究、跨文化研究和科技翻譯研究等四個專業方向。目前,研究生人數近兩百人,學生來源廣泛,覆蓋全國十幾個省市。畢業的學生素質較高,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他們主要在高校或三資企業從事教學、翻譯和文秘等工作。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我院成功申請“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
此外,我院先后與湖北農學院英語系和黃岡師院外語系聯合培養研究生近50名。他們之中有部分教師考取我院國家統招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學院正在積極申報外國語學院一級學科碩士點和英語博士點。
研究方向
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與文化、英美文學、外語教學法、翻譯學
1.應用語言學:密切關注國內外語言研究的前沿課題,研究領域包括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語用學、外語測試學等。
2.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社會的關系,語言對社會的影響,語言的社會功能以及社會對語言的影響,語言的變異、變體和語言使用習慣的差異等。
3.語言與文化:研究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東西方主流文化的認識及比較分析,以及跨文化傳播研究。
4.英美文學:包括英語詩歌研究、美國戰爭文學研究、美國族裔文學研究和后殖民文學研究等領域。
5.外語教學法:研究外語教學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方法,通過教學實踐探索語言教學方法。
6.翻譯學:依托理工科大學背景,著力應用翻譯研究、口譯研究以及翻譯跨學科研究等。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簡介
法語專業成立于1993年,已經向社會輸送了數百名優秀人才。在教學中全部采用法國原版教材及配套的視聽教材,學生的法語實際應用水平在全國眾多中法合資和獨資企業中普遍得到好評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法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法語精讀、法語口語、交際法語、法語應用文寫作、高級法語精讀、法語泛讀、法語專業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法語、法國文學史等。
學生畢業后可到政府部門、大型國企、中法合資企業等單位就職。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簡介
英語專業成立于1985年,師資力量雄厚。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游和工業(特別是建筑、材料、汽車、交通、海運)等部門從事翻譯 、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寫作、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外國報刊選讀、語言學導論、高級口譯等。
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國家公務員、英語教師、企業外貿、翻譯等職業。就業地域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武漢等地。
英語專業(英法雙語實驗班)
(一)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法雙語語言、文學、政治、歷史、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和法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二)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了解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
2.掌握英語和法語語言學、文學及相關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礎知識;
3.具有扎實的英法雙語語言基礎和較熟練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4.了解我國國情和英語國家及法語國家的社會和文化;
5.具有較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基本調研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 專業核心課程:英語精讀、法語精讀、基礎寫作、歐美文學、翻譯理論與技巧、歐美國家概況、商務英語、商務法語。
專業特色課程:歐美文學、翻譯理論與技巧、商務英語、商務法語。
(四) 修業年限:四年
(五)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學位
The students will be instructed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French language, literature, politics, history, economics, diplomacy and social culture. With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English and French language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nd a mastery of basic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ents will possess strong skills and abilities in careers of transl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r ability as follows:
1. Getting acquainted with China’s policies and laws.
2. Mastery of essential knowledge in English and French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other liberal arts,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in science.
3.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nd Frenc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4.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French-speaking countries.
5. Proficiency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ability of research.
6. Mastery of the basic method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data inquiry, elementary research skills and adaptability of future jobs.
Core Courses: Intensive English, Intensive French, Basic Writing,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Introduction to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French.
Characteristic Courses: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s,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French.
Duration: 4 years
Degree Granted: Bachelor of Arts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簡介
日語專業于2002年開始招生,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充分利用學校與日本多所重點大學及日資企業的長期友好關系,致力于營造校內良好的日語學習、交際氛圍,以此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宣傳、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日語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日語、日語聽力、日語會話、日語口譯、高級日語、日語泛讀、日語寫作、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選讀、翻譯理論與實踐、商務日語、日本概況等。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38人,其中專任教師221人,正教授18人、副教授133人,長聘外籍教師8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特色專業責任教授1人,校級精品課名師5人,校級青年教學名師9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1人,校級海外講座教授1人,兼職教授2人,客座教授12人。100余名教師分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日本、德國、俄國講學或訪學,近200名教師參加過各種培訓或進修。教師學位結構和年齡結構也較合理。學院嚴格把關審核主講教師資格,現已達到學校評估的A級標準。所有教授每年均主講一門本科生課程。
學院秉承“育人為本,求實創新,尊師重教,人才強院”的辦學思路,對教師實行嚴格的管理,并形成教師質量監控體系:
1.堅持教師培訓制。學院對英語教師的培訓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抓教學理念及教學法的培訓;二是抓教師業務知識的更新與提高。通過多種形式,對英語教師從職業道德、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使其盡快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學校先后派出200余名外語教師到國外研訪和學習,大學英語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題培訓11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材培訓259人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學法培訓185人次。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期間,大力加強校際交流與學習。共派出50余人次,到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進行觀摩、調研與學習。
2.堅持集體備課制。學院教師集體備課制一般采用五個步驟:集體研討→個人初備→修正教案→重點跟蹤→課后交流。個人初備重點抓住“六點”——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集體研討主要遵循“四統一”原則: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試。修正教案指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以年級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且更具創新精神。經過集體備課研討過的教案必須進行重點跟蹤聽課,以便得到總結和提高。課后交流是總結的必要階段,教師對集體備課情況下的授課進行交流和反思。
3.堅持學期聽課制。學院結合學校英語教學的要求,堅持采取“三聽課制”——領導聽課,專家聽課和同行聽課。每學期,學院及系部負責人隨機聽課不得少于3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教學方法好的老師,組織其他老師進行觀摩學習;對教學方法單一、刻板的老師,聽課后當場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和建議。專家聽課主要指督導專家按學校要求進課堂聽課,對聽課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個別糾正;對聽課中反映出的普遍性問題匯總后反饋到學院,由學院集中整改。同行聽課每學期2-3次,以便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堅持學生評教制。為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擴大教學信息反饋渠道,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保障體系,堅持實行學生評教制。學生評教采取兩腿并行的方式。一是教務處統一要求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授課情況、教學態度、教書育人等通過網絡評課系統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分;二是不定期地召開不同形式的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分析、改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學生參與評教的目的是為了構筑一個師生溝通的平臺,教師通過學生評價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活動的過程,進而改進教學手段、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堅持測試評估制。教學與考試相輔相成,教學效果可通過考試的形式反映,因此測試評估無疑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測試評估體系對于現實課程目標至關重要。科學可靠的測試評估體系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學院課程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本學期課程所學內容及應掌握的知識技能,采用“一分離,五統一”的方式。“一分離”指教考分離,“五統一”指統一考試模式、統一考試要求、統一考試內容、統一考試試卷、統一評分標準。
1.堅持教師培訓制。學院對英語教師的培訓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抓教學理念及教學法的培訓;二是抓教師業務知識的更新與提高。通過多種形式,對英語教師從職業道德、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以及現代教育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培訓,使其盡快適應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學校先后派出200余名外語教師到國外研訪和學習,大學英語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專題培訓11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材培訓259人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學法培訓185人次。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期間,大力加強校際交流與學習。共派出50余人次,到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高校進行觀摩、調研與學習。
2.堅持集體備課制。學院教師集體備課制一般采用五個步驟:集體研討→個人初備→修正教案→重點跟蹤→課后交流。個人初備重點抓住“六點”——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集體研討主要遵循“四統一”原則: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試。修正教案指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以年級教研室為單位組織教師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且更具創新精神。經過集體備課研討過的教案必須進行重點跟蹤聽課,以便得到總結和提高。課后交流是總結的必要階段,教師對集體備課情況下的授課進行交流和反思。
3.堅持學期聽課制。學院結合學校英語教學的要求,堅持采取“三聽課制”——領導聽課,專家聽課和同行聽課。每學期,學院及系部負責人隨機聽課不得少于3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教學方法好的老師,組織其他老師進行觀摩學習;對教學方法單一、刻板的老師,聽課后當場提出具體改進意見和建議。專家聽課主要指督導專家按學校要求進課堂聽課,對聽課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個別糾正;對聽課中反映出的普遍性問題匯總后反饋到學院,由學院集中整改。同行聽課每學期2-3次,以便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堅持學生評教制。為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擴大教學信息反饋渠道,變靜態管理為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保障體系,堅持實行學生評教制。學生評教采取兩腿并行的方式。一是教務處統一要求組織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授課情況、教學態度、教書育人等通過網絡評課系統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分;二是不定期地召開不同形式的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分析、改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學生參與評教的目的是為了構筑一個師生溝通的平臺,教師通過學生評價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效果,完善教學活動的過程,進而改進教學手段、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5.堅持測試評估制。教學與考試相輔相成,教學效果可通過考試的形式反映,因此測試評估無疑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測試評估體系對于現實課程目標至關重要。科學可靠的測試評估體系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學院課程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本學期課程所學內容及應掌握的知識技能,采用“一分離,五統一”的方式。“一分離”指教考分離,“五統一”指統一考試模式、統一考試要求、統一考試內容、統一考試試卷、統一評分標準。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武漢工業大學外語系、武漢交通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外語系、武漢汽車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外語部合并組建而成。學院現設英語、法語、日語三個本科專業,分別成立于1985年、1993年和2002年。現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法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1個翻譯專業碩士點。同時,外國語學院還承擔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外語的教學任務。學院下設英語系、法語系、日語系、3個大學英語部、2個研究生公共英語部、通用語教研室、翻譯中心10個教學單位;綜合辦公室、教學辦公室、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圖書館外語分館5個教學服務部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法國研究中心、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學觀及其在西方文學批評中的應用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辦公室4個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21人,其中正教授19人、副教授134人,長聘外籍教師8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特色專業責任教授1人,校級精品課名師5人,校級青年教學名師9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31人,校級海外講座教授1人,兼職教授2人,客座教授12人。113名教師分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日本、德國、俄國講學或訪學,近200名教師參加過各種培訓或進修。目前在校本科生740人,碩士研究生210人。
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后承擔了10余項國家級、20余項省部級科研及教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知名出版社出版專著、譯著、教材及字典等百余部,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10余項,在國內外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
學院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與美國斯普林·愛博大學、法國洛林大學、法國南特商學院、日本山口大學、日本長崎外國語大學以及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了多層次的教師和學生交流交換項目,并在日本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圖書分館設有采編室、書刊借閱室、閱覽室、藏書室等,總面積225平方米。閱覽室現有中、英、法、德、日、俄等國內核心刊物及外文原版期刊雜志108種,現有藏書總共1萬3千余本,接受國內外圖書捐贈共1410本。
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第一批改革示范點,省級實驗教學中心“英語語言學習中心”擁有現代視聽說實驗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同聲傳譯實驗室、音頻制作實驗室、英語調頻和多語種衛星轉播實驗室以及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實驗室等多功能語言實驗室。學院先后與武漢傳神翻譯有限公司、杭州文采翻譯公司、武漢中法生態城、武漢法語聯盟、日本大和語言教育學院等建有10余實習基地。
在武漢理工大學“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和“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學院秉承“語通文達、德馨致遠”的院訓,“立足人文,依托理工,努力建成國際化、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形成了“以人為本、尊師重教、務實求新、人才強院”的辦學理念和“走進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服務學生”的學生工作理念,為社會各行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外語能力卓越的復合型人才。(2019.02)
添加武漢理工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武漢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武漢理工大學報錄比、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群、武漢理工大學學姐、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真題、武漢理工大學專業目錄、武漢理工大學排名、武漢理工大學保研、武漢理工大學公眾號、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武漢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