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簡介
一、培養方案(一)專業目標
環境科學是一門學科間交叉的科學,通過各學科的交叉探討環境問題產生的機制(包括自然的、社會文化的、科技的、經濟發展等方面);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包括社會管理和運作、科學認識和技術手段、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調動和運用各種社會、經濟、科技手段(包括管理、各種工程措施、經濟調節、法律措施等),在社會經濟許可的條件下對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理。
本專業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結合學校長期以來在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領域的優勢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具有分析與解決環境科學基本問題的復合型人才;掌握相關的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創造性思維與實踐能力,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環境管理的基本技能的技術人才;培養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從事環境方面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的專門人才,以及繼續深造的專業人才。
(二)基本培養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呈現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于環境專業學生的培養標準在不斷提高。因此,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有特色”的復合型人才應該是環境科學專業的基本培養標準,具體體現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共計12項基本要求。
1.環境問題分析能力:通過通識課程教育、專業基礎課程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以及相應的課程實驗等實踐環節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環境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擁有完整的環境理論知識結構,并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對復雜環境問題的成因、發展規律、環境影響以及解決對策等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2.工程技術的認知能力: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控制、城市生態工程、城市與工業大氣污染成因與源控制、城市與工業固廢的資源和能源回收及控制等環境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同時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生態實習等實踐環節,學生應熟悉相關的工程技術原理,掌握環境工程基礎專業知識,對環境領域相關的復雜工程技術和設備有基本的了解。
3.環境管理與規劃解決方案: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等基本理論,熟悉清潔生產、環境監測、環境污染物分析技術等專業知識,在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的同時,能夠運用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對環境糾紛問題進行分析,成為滿足社會真正需要的環境管理人才。
4.科學研究的能力: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多元化實踐環節的訓練,學生應具備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結論的能力,進而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環境科學相關的工程基礎科學、技術基礎科學等復雜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
5.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通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環境信息系統(GIS)、環境系統建模(環境系統工程)等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解決復雜環境問題時,應具有選擇、開發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能夠通過科學的預測和仿真模擬,解決常規方法處理復雜環境工程基礎與技術問題的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通過清潔生產等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結合工程建設的相關背景知識,合理分析與評價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經濟、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同時能夠理解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基本課程的學習,深入理解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培養本專業學生高度的人類環境憂患意識、環境保護責任感和正確的環境倫理道德觀,能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評價復雜工程問題對環境、社會的影響。
8.職業規范:通過人文社科課程的學習以及開展的職業規劃講座等,培養本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在實踐中恪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倡導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履行自身義務和責任。
9.個人和團隊: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學習形式,注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其能夠協調好個人與團隊的關系。在團隊中相互學習交流、配合協作,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正確看待競爭與合作。
10.溝通:能夠就復雜環境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規劃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通過環境學雙語教學和專業英語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英語溝通能力,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國際交流。
11.項目管理: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以及相關課程實踐,使本專業學生理解并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夠就實際工程項目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能夠解決項目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2.終身學習:通過各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使本科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并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其不斷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以達到思想和能力與時俱進。
(三)主干學科
主干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
(四)主干課程
環境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化學、自然地理學、城市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毒理與風險分析、環境微生物、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環境信息系統、環境法律法規、環境經濟學。
(五)主要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和我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基礎,以必修課和選修課形成了環境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學等三大教學模塊,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形成以理為主、以工為輔的教學模式,系統學習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包括環境學、環境自然科學(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自然地理學等)、環境技術科學(環境系統工程、環境水文學與水資源利用等)、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環境法律法規、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等)、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毒理與風險分析、環境信息系統、環境工程學(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控制、城市生態工程、城市與工業大氣污染成因與源控制、城市與工業固廢的資源和能源回收及控制)、環境監測、清潔生產等。
(六)主要實踐性環節
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課程大作業、畢業論文(設計)
(七)學制及學位授予
學制為四年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八)畢業條件
學生在修業年限內須按培養方案要求獲得不低于182.5的總學分,其中通識教育教學模塊82學分(必修62學分、選修20學分,且通識拓展課程選修≥10學分,至少選修1門鑒賞類課程),專業教育教學模塊60.5學分(必修45.5學分、選修15學分),集中實踐教育教學模塊40學分(必修40學分),方可畢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如對學院工作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寫郵件到deanemes@xauat.edu.cn,我們將及時回復和處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我院現有“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入選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杰出青年基金”1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獲教育部“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1人;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獲陜西省“師德標兵”3人,“先進工作者”1人,“教書育人楷模”1人,“教學名師”3人,入選陜西省“三五人才”2人,“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人,“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2人,“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4人,其中杰出人才1人、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獲陜西省“科技新星”9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獎”1人;入選“香江學者計劃”1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簡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其前身為1956年并校時成立的衛生工程系,1980年更名為環境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學院現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名牌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60余年來,學院先后獲準了環境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現屬建科學院)、市政工程、環境科學和環境材料、環境化學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環境材料和環境化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目錄外二級學科),建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和市政工程學科)。1996和1997年,學院分別被原冶金部和陜西省批準建立了環境工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002年,學院環境工程學科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的環境工程學科同時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學院獲得環境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由學院牽頭申報的“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準立項建設。2007年,“西部建筑科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3年更名為“西部綠色建筑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通過專家論證,并由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學院“西部建筑環境科學實驗中心”成為支撐該培育基地的四個中心之一。水環境科研團隊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009年,學院教學實驗中心被評為國家級“環境類專業”教學實驗示范中心,2016年,教學實驗中心又被評為省級“環境類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5年,“國家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獲科技部批準成立建設。2017年,陜西省科技廳批準建立了陜西省膜分離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2018年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由我院轉往建筑設備科學與工程學院。
目前,學院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12省市唯一擁有環境類國家重點學科,并同時擁有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和環境材料、環境化學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教育部與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院系。學院現有教職工119人,其中教師81人,師資博士后10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28人,副教授28人,77人具有博士學位。現有在校本科生1470名,碩士生727名,工程碩士56名,博士生102名。
60余年來,學院主持國家重大水專項項目2項,水專項課題3項、水專項課題合作單位項目1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作單位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973”項目和國家“863”項目1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119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3項,國際合作項目8項,教育部、國家環??偩?、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水利部、陜西省等省部級項目300余項,其他重要縱向項目29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243部,發表論文4000余篇,其中SCI論文71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75項,獲國家科技獎5項、省部級科技獎7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38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已累計培養了11261名本科生,4529名碩士,264名工程碩士,31名高教碩士,274名博士,出站博士后47人。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氛圍濃厚,累計參賽人數2000余人次,累計獲得各類獎項近300余項,其中國際獎項9項,國家級獎項共57項,省部級獎項共67項,校級獎項約200余項。學院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就業,近五年平均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以侯立安院士為代表的眾多杰出校友已經成為國家機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教學科研單位的學術學科帶頭人,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社會普遍好評。
添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報錄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排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保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眾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