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學還閱讀了:[西安科技大學考研真題免費下載] [西安科技大學歷年保研筆試/面試真題匯.pdf] [西安科技大學預推免信息匯總表.xls] [西安科技大學保研生源分析表.xls]
[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分數線]
[西安科技大學王牌專業排名]
[西安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西安科技大學考研群]
[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學費]
[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輔導]
[考研國家線(歷年匯總)]
[年考研時間:報名日期和考試時間]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地質與環境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西安科技大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水資源資源開發、工程建設、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等領域地下水問題的工科類專業,主要依托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它既為社會生產力發展提供地下水資源保障,也是國家工程建設的基礎,同時服務于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傳統但極具發展潛力且應用廣泛的工科專業。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于應用型工程技術專業,以地質學、數學和物理為基礎,涵蓋了以下內容:(1)地下水的形成、賦存和分布規律、地下水勘查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地下水資源評價、開發、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理論和方法;(2)與地下水相關的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的理論、方法和技術;(3)與地下水相關的地質環境演化理論和地質災害防治的理論與方法。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具備良好綜合素養、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踏實肯干、積極創新精神,能夠在資源、水利、城建、環保、礦山、農林國土、交通等相關行業從事地下水勘察與評價、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地下水模擬與計算、礦山水害預防與治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通過5年左右實際工作的鍛煉,畢業生逐步達到生產、設計和科研崗位的技術骨干,達到工程師水平,可分解為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目標1:能夠運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的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能,獨立發現、認識和解決現實中與地下水相關的復雜工程問題,并適應獨立和團隊協作的工作環境。
目標2:能夠在能源、水利、交通、城建、農林、環保、國土資源、教育等部門,從事與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開發利用及保護、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及修復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和科學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
目標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具有社會責任感、事業心、安全與環保意識,能積極服務國家與社會;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一定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能夠在團隊工作中發揮有效作用,具有與國內外同行及公眾有效溝通的能力。
目標4: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適應新環境下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發展需要,能夠通過繼續教育或其他學習渠道對知我知識進行更新,提升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以適應職業發展和提高職場競爭力。
二、培養要求(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實踐環節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系統掌握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在解決地下水資源開發和保護、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的復雜地質問題中加以利用。
2. 能夠應用數學及自然科學的知識,通過文獻研究,具備識別、表達、分析地下水資源開發和保護、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的中復雜地質問題的能力。
3. 通過系統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夠針對地下水資源開發和保護、水害防治中復雜地質問題和生產需求設計出符合要求并能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的技術方案和實施辦法。
4.基于地質學及水文地質等理論和方法,通過信息獲取、整合和分析,具備預測、模擬和研究地下水資源開發和保護、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的中復雜地質問題的能力,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基于專業理論和計算機、互聯網知識,合理應用遙感、物探、鉆探、測試分析、水文地質數值模擬等現代地質技術及計算機信息技術,對地下水資源開發和保護、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礦井水害防治的中的復雜地質問題進行預測和模擬。
6. 具備水文地質行業相關背景知識,熟悉水文地質行業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了解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能夠識別、分析和評價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行為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7. 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能夠理解和評價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實踐活動對地質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具有較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與思辨能力、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及敬業精神,在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實踐中能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自覺履行法律和社會責任。
9.能夠勝任多學科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獨立完成團隊分配的工作,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10. 了解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研究熱點,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中復雜地質問題與業界同行和社會公眾進行口頭、書面、圖表等溝通與交流。
11. 具備基本的資源經濟和工程管理知識,理解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夠在多(跨)學科環境下應用于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設計開發方案中。
12. 能認識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具有適應職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畢業條件
完成總學分179,其中理論教學和集中實踐教學169學分,第二課堂10學分(詳見教學體系結構學分分布),并且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
四、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政治思想表現良好,符合畢業條件,平均學分績點須達到學校規定標準。
五、學制與學位
學制四年,授予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六、主干學科
主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七、核心課程
1.主干課程
本人才培養方案適用于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為地下水開發利用和地下水資源保護方向。
主要專業基礎課程:普通地質學(地質學基礎)、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同位素水文學、水文地球化學、水力學、水文學原理。
專業核心課程:地下水動力學、專門水文地質學、地下水數值模擬、礦井水文地質學(礦井水害防治)、水資源開發與保護、地下水污染控制與修復。
2.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工程測量實習、地質認識實習、水文地質填圖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英語翻譯與寫作訓練、數學建模、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
3.主要專業實驗
普通地質學(地質學基礎)實驗、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水文地球化學實驗、水力學實驗、構造地質學實驗、地下水動力學實驗、地球物理勘探實驗、地下水數值模擬實驗、抽(注)水實驗。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培養方案
西安科技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系統掌握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科學和地質學基本理論及資源勘查專業知識,
具備運用現代先進的地質理論、礦產勘查方法和技術手段,認識、分析和解決煤炭等礦產資源勘
查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在煤炭、地礦等領域從事礦產資源調查、勘查、設計、開發、管理與
地質保障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通過 5 年左右實際工作的鍛煉,畢業生逐步達到生產、設計和科研崗位的技術骨干,達到工
程師水平,可分解為以下幾個具體目標: 目標 1:具備工程師所需的良好科學文化素養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目標 2: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熟悉煤炭、地礦等領域發展現狀和趨勢,具
有綜合運用礦產資源及相關行業中涉及的經濟、環境、法律、規范、安全、健康、倫理等知識的
能力。 目標 3:具備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和先進的專業技術手段與方法、行業管理與決策的法律
法規,解決礦產資源調查、勘查、評價、開發中相關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目標 4: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在煤炭、地礦等相關領域從事技術開發、
科學研究、生產技術管理和工程設計等工作。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實
踐環節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系統掌握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在解決
煤炭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的復雜地質問題中加以利用。
2. 能夠應用數學及自然科學的知識,通過文獻研究,具備識別、表達、分析煤炭等礦產資
源勘查與開發中復雜地質問題的能力。
3. 通過系統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夠針對煤炭等礦產資源勘查及開發中復雜地質問題和生產
需求設計出符合要求并能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的
技術方案和實施辦法。
4.基于地質學及煤炭地質等理論和方法,通過信息獲取、整合和分析,具備預測、模擬和研
究煤炭等礦產資源勘查及開發中復雜地質問題的能力,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 基于專業理論和計算機、互聯網知識,合理應用遙感、物探、鉆探、測試分析等現代地
質技術及計算機信息技術,對煤炭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中的復雜地質問題進行預測和模擬。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
6. 具備資源勘查與開發行業相關背景知識,熟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行業的技術標準和規
范,了解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能夠識別、分析和評價資源勘查行為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
以及文化的影響。
7. 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及法律法規,能夠理解和評價資源勘查與開發實踐活動對地質
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 具有較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與思辨能力、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及敬業精神,在資源勘查
與開發實踐中能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自覺履行法律和社會責任。
9.能夠勝任多學科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獨立完成團隊分配的工作,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
一定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10. 了解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領域的國際發展趨勢、研究熱點,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就資源勘
查與開發中復雜地質問題與業界同行和社會公眾進行口頭、書面、圖表等溝通與交流。
11. 具備基本的資源經濟和工程管理知識,理解資源勘查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
能夠在多(跨)學科環境下應用于礦產資源勘查設計開發方案中。
12. 能認識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必要性,具有適應職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自主學習能
力。
三、主干學科
主干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主干課程
本人才培養方案適用于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主要為煤及煤層氣勘查方向。
主要專業基礎課程: 普通地質學(地質學基礎)、晶體光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巖石學、古
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基礎、地球化學。
專業核心課程:煤田地質學、資源勘查原理與方法、資源地球物理勘探、礦井地質學、煤巖
學與煤化學、瓦斯地質學、煤層氣地質學。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工程測量實習、地質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英語翻譯與寫作訓練、
數學建模、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
六、主要專業實驗
普通地質學(地質學基礎)實驗、結晶學與礦物學實驗、巖石學實驗、晶體光學實驗、構造
地質學實驗、古生物地層學實驗、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煤田地質學實驗、資源地球物理勘探實
驗、礦床學實驗、測井原理與方法實驗。
西安科技大學
3
七、學制和授予學位
學制四年,授予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八、畢業條件 完成總學分 189.5,其中理論教學 133.5 學分,集中實踐教學 46 學分,第二課堂 10 學分(詳
見教學體系結構學分分布)。
九、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政治思想表現良好,符合畢業條件,達到業務要求,平均學分績點≥2.0,全國大學英語四級
考試成績達到學校規定標準。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西安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環境規劃和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進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和運營管理、制定環境規劃和進行環境管理的能力,具有從事環境工程方面的新理念、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和開發能力,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學校等從事規劃、設計、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環境工程高級應用性人才。
二、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無機與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環境影響評價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外語、計算機技術、污染監測和分析、工程設計、管理及規劃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環境工程領域工程設計、環保設備研發、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本專業學生通過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實踐環節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從事環境工作所需的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并用于解決復雜環境問題;
(2)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和工程科學基本原理,通過文獻研究,識別、表達、分析復雜環境問題,并依據相關規范、規程等技術標準,獲得有效結論;
(3)通過系列課程設計,具備設計解決復雜環境問題方案的能力,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能夠掌握環境原理與方法,包括實驗設計、數據分析等理論與方法,研究探索復雜環境問題,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針對復雜環境問題,能夠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勘察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能夠理解其適應性與局限性,對復雜環境問題進行預測與模擬;
(6)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和復雜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環境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10)能夠就復雜環境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三、主干學科
主干學科:環境工程
四、主干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工程力學、流體力學、物理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環境工程概論、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環境認識實習、環境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環境工程原理課程設計。
六、主要專業實驗
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
七、學制和授予學位
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八、畢業條件
完成總學分189.5,其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132.5學分,集中實踐教學學分47學分,第二課堂10學分。(詳見教學體系結構學分分布)。
九、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政治思想表現良好,在校學習期間沒有受過記過及其以上處分;符合畢業條件,平均學分績點≥2.0,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學習規定標準。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西安科技大學
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備良好綜合素養、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地
質工程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工程建設及礦產資源開發,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
領域從事勘察、設計、施工、研發與工程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后五年左右的預期目標: 目標 1:能夠發現、認識和解決復雜工程地質問題,適應獨立和團隊協作的工作環境。 目標 2:在工程建設及礦產資源開發大背景下,以法律、倫理、環境和經濟等方面的系統視
角管理工程項目。 目標 3:能與國內外同行及公眾有效溝通。 目標 4: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以適應職業發展,具有職場競爭力。
二、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工程基礎類、專業基礎類、專業類課程的學習和相關實
踐環節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地質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
獻研究分析復雜工程地質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解決復雜工程地質問題的方案,滿足特定工程需求,并
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環境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地質工程原理與方法對復雜工程地質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
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工具: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
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
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工程地質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
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
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2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復雜工程地質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
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
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三、所屬學科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四、課程設置 4.1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
數學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物理類:大學物理、物理實驗;
化學類:普通化學。
4.2 工程基礎類課程
工程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工程測量、工程制圖、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基礎
等。
4.3 專業基礎類課程
工程地質方向:地質學基礎、結晶礦物學、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
水文地質學等;
巖土鉆掘工程方向:地質學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液壓傳動、電工與電子技術、流體力學等。
4.4 專業類課程
工程地質方向:巖體力學、土質土力學、工程地質分析原理、巖土工程勘察、基礎工程與地
基處理、巖土測試技術、工程地質數值模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等;
巖土鉆掘工程方向:基礎工程、機械設計基礎、液壓傳動、巖土鉆掘工藝、巖土施工工程、
鉆探設備、鉆井液與工程漿液、巖土測試技術、碎巖材料與工具等。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工程測量實習、地質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生產實習、金工實習、課程設計、英語翻譯
與寫作訓練、數學建模、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
六、主要專業實驗
地質學基礎實驗、礦物巖石學實驗、構造地質學實驗、古生物地層學實驗、水文地質學基礎
西安科技大學
3
實驗、土質土力學實驗、巖體力學實驗、巖土測試實驗、地球物理勘探實驗、工程地質數值模擬
實驗等。
七、學制和授予學位
學制四年
工程地質方向、巖土鉆掘方向授予地質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八、畢業條件 地質工程專業完成總學分 186.5,其中理論教學 128.5 學分,集中實踐教學 48 學分,第二課 堂 10 學分(詳見教學體系結構學分分布)。
九、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政治思想表現良好,符合畢業條件,平均學分績點≥2.0,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達到學
校規定標準。
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下設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系,1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地質博物館。現有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8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5余人,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兼職教師30人。擁有雙聘院士2人,陜西省教學名師2人,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人,博、碩士研究生250名。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聯系方式
地質與環境學院臨潼校區辦公電話書 記 辦公室 83856329
院 長 辦公室 83856330
副書記、副院長 83856331
教務科研辦公室 83856332
學 院 辦 公 室 83858062
學生工作辦公室 83858063
地質與環境學院雁塔校區辦公電話
研究生及學科辦公室 85583188
書記辦公室 85583186
院長辦公室 85583264
副院長辦公室 85583187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簡介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1957年組建于西安交通大學的地質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學采礦系和地質系為主體成立了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科技大學前身),至今已有近62年的辦學歷史。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學院學科專業日趨完善。現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含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及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工程及地下水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地質工程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專業。擁有1個國家特色專業(地質工程),2個省級特色專業(地質工程與資源勘查工程),1個省級名牌專業(地質工程),2個陜西省一流建設專業(地質工程與資源勘查工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課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重點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6個省級學科支撐平臺。2015年及2018年地質工程專業與資源勘查專業分別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的認證。
學院下設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系,1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地質博物館。現有教職工116人,專任教師8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5余人,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兼職教師30人。擁有雙聘院士2人,陜西省教學名師2人,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1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人,博、碩士研究生250名。
學院長期以來立足西部礦區的煤炭綠色開采地質保障技術研究,在煤炭地質理論與煤礦開采地質條件評價、礦井水害防治理論與技術、煤層氣(煤礦瓦斯)地質與開采技術、礦區地質災害防治與預測、礦區環境治理與生態恢復及巖土體穩定性評價與加固技術等方面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優勢與特色。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70多項,廳局級縱向科研項目30項目,橫向課題3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1800萬元。獲國家及省部科技進步獎15項,國家專利近150項,出版專著和教材30部,SCI、EI論文收錄1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收錄6篇,ESI熱點論文收錄3篇。
添加西安科技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安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科技大學報錄比、西安科技大學考研群、西安科技大學學姐、西安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西安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西安科技大學排名、西安科技大學保研、西安科技大學公眾號、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