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考研網
傳播研究院
互聯網信息研究
廣告學院
文法學部
藝術研究院
電視學院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
文學院
漢語國際教育中心
經濟與管理學院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新媒體研究院
信息工程學院
文化發展研究院
理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政治與法律學院
MBA學院
腦科學與智能媒體研究所
新聞學院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戲劇影視學院
計算機學院
2021中國傳媒大學考研分數線(研究生復試分數線)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選拔流程及辦法》要求,由初試成績和材料評議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得到綜合成績,根據綜合成績確定進入復試考核的分數線。
第一志愿報考我校,且初試成績滿足國家2021年A類國家線考生的材料評議成績、綜合成績現已公布,查詢網址為http://yz.cuc.edu.cn/kaosheng/sscscj.aspx 。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考核的初試成績、綜合成績基本要求如下:
學術學位碩士 | ||||||||
報考 專業代碼 |
報考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研究院、中心) |
門類 |
初試單科 (=100分) |
初試單科 (>100分) |
初試 成績 |
綜合 成績 |
學習 方式 |
050301 | 新聞學 | 新聞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0 | 全日制 |
0503Z1 | 廣播電視學 | 電視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6 | 全日制 |
0503Z5 | 國際新聞學 | 電視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5 | 全日制 |
050302 | 傳播學 | 傳播研究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7 | 全日制 |
0503Z4 | 編輯出版學 | 傳播研究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49 | 全日制 |
130300 | 戲劇與影視學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78.5 | 全日制 |
1303L1 | 戲劇戲曲學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48 | 全日制 |
1303L2 | 廣播電視藝術學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9 | 全日制 |
130400 | 美術學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72.5 | 全日制 |
1303Z1 | 播音主持藝術學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8 | 全日制 |
087200 | 設計學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61 | 全日制 |
1301J3 | 藝術與科學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72 | 全日制 |
1305Z1 | 動畫藝術學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6.5 | 全日制 |
1305Z2 | 數字媒體藝術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73 | 全日制 |
130200 | 音樂與舞蹈學 |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56 | 全日制 |
130100 | 藝術學理論 | 藝術研究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4.5 | 全日制 |
080904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52 | 全日制 |
081001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57 | 全日制 |
081002 | 信號與信息處理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50.5 | 全日制 |
08120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57 | 全日制 |
083900 | 網絡空間安全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46.5 | 全日制 |
070100 | 數學 | 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 | 理學 | 37 | 56 | 280 | 39 | 全日制 |
050101 | 文藝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72.5 | 全日制 |
050102 |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7 | 全日制 |
050103 | 漢語言文字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49 | 全日制 |
050105 | 中國古代文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4.5 | 全日制 |
050106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74 | 全日制 |
050108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人文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9.5 | 全日制 |
050201 | 英語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49.5 | 全日制 |
050209 | 歐洲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7.5 | 全日制 |
050211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4.5 | 全日制 |
0503J2 | 新媒體 | 廣告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2 | 全日制 |
0503Z2 | 廣告學 | 廣告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70.5 | 全日制 |
130500 | 設計學 | 廣告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7.5 | 全日制 |
020200 | 應用經濟學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經濟學 | 49 | 74 | 348 | 65.5 | 全日制 |
0503Z3 | 傳媒經濟學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5.5 | 全日制 |
120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管理學 | 48 | 72 | 341 | 58.5 | 全日制 |
130100 | 藝術學理論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5.5 | 全日制 |
1301J1 | 文化產業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藝術學 | 38 | 57 | 346 | 67.5 | 全日制 |
030501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法學 | 44 | 66 | 321 | 61.5 | 全日制 |
030503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法學 | 44 | 66 | 321 | 59.5 | 全日制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法學 | 44 | 66 | 321 | 44 | 全日制 |
0503J2 | 新媒體 | 協同創新中心 | 文學 | 53 | 80 | 355 | 66 | 全日制 |
0503J4 | 互聯網信息 | 協同創新中心 | 文學 | 53 | 80 | 355 | 66 | 全日制 |
0810J4 | 互聯網信息 | 協同創新中心 | 工學 | 37 | 56 | 263 | 54.5 | 全日制 |
081001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腦科學與智能媒體研究院 | 工學 | 37 | 56 | 263 | 52 | 全日制 |
050302 | 傳播學 |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 文學 | 53 | 80 | 355 | 64.5 | 全日制 |
030200 | 政治學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法學 | 44 | 66 | 321 | 67 | 全日制 |
120400 | 公共管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管理學 | 48 | 72 | 341 | 59 | 全日制 |
專業學位碩士 | ||||||||
報考 領域代碼 |
報考 領域名稱 |
所屬學院 (研究院、中心) |
類別 |
初試單科 (=100分) |
初試單科 (>100分) |
初試 成績 |
綜合 成績 |
學習 方式 |
055200 | 新聞與傳播 | 新聞學院 | 新聞與傳播 | 53 | 80 | 355 | 63 | 全日制 |
055200 | 新聞與傳播 | 電視學院 | 新聞與傳播 | 53 | 80 | 355 | 71.5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電視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5 | 全日制 |
055300 | 出版 | 傳播研究院 | 出版 | 53 | 80 | 355 | 63 | 全日制 |
135102 | 戲劇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2.5 | 全日制 |
135104 | 電影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69.5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3 | 全日制 |
135107 | 美術 | 戲劇影視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0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1.5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0 | 全日制 |
135101 | 音樂 |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64.5 | 全日制 |
085400 | 電子信息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 | 37 | 56 | 263 | 48.5 | 全日制 |
085400 | 電子信息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電子信息 | 37 | 56 | 263 | 37.5 | 全日制 |
045300 | 漢語國際教育 | 人文學院 | 漢語國際教育 | 47 | 71 | 337 | 65 | 全日制 |
055101 | 英語筆譯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翻譯 | 53 | 80 | 355 | 65.5 | 全日制 |
055106 | 日語口譯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翻譯 | 53 | 80 | 355 | 50 | 全日制 |
055200 | 新聞與傳播 | 廣告學院 | 新聞與傳播 | 53 | 80 | 355 | 67 | 全日制 |
025400 | 國際商務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國際商務 | 49 | 74 | 348 | 63 | 全日制 |
125100 | 工商管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42 | 84 | 170 | 39 | 全日制 |
125300 | 會計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會計 | 46 | 92 | 179 | 62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0.5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66.5 | 全日制 |
085400 | 電子信息 | 協同創新中心 | 電子信息 | 37 | 56 | 263 | 36 | 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協同創新中心 | 藝術 | 38 | 57 | 346 | 57 | 全日制 |
055200 | 新聞與傳播 |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 新聞與傳播 | 53 | 80 | 355 | 49 | 全日制 |
125200 | 公共管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公共管理 | 43 | 86 | 174 | 54.5 | 全日制 |
125100 | 工商管理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42 | 84 | 170 | 39 | 非全日制 |
125200 | 公共管理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公共管理 | 43 | 86 | 174 | 54.5 | 非全日制 |
135105 | 廣播電視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藝術 | 38 | 57 | 346 | 71.5 | 非全日制 |
1. 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考生進入復試考核的基本要求:初試成績不低于249分,綜合成績不低于57.86分。 2. 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生進入復試考核的基本要求:初試成績滿分為300分的考生,綜合成績不低于39分。初試成績滿分為500分的考生,綜合成績不低于56.56分。 |
各學院(研究院、中心)聯系方式詳見下表:
學院(研究院、中心) | 咨詢人員 | 聯系方式 | 咨詢時間 | ||
新聞學院 | 柳老師 | 010-65783227 | 工作日,9:00—11:00 | ||
電視學院 | 王老師 | 010-65779304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傳播研究院 | 宋老師 | 010-65783689 | 工作日,14:00—16:00 | ||
戲劇影視學院 | 師老師、韓老師 | 010-65783810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 王老師等專業負責人 | 010-65779252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 張老師 | 010-65783250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 | 焦老師 | 010-65783255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藝術研究院 | 張老師、劉老師、林老師 | 010-65783707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陳老師 | 010-65783263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李老師 | 010-65783330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 | 劉老師 | jingliu@cuc.edu.cn | |||
人文學院 | 康老師、高老師 | 010-65783738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董老師 | 010-65783124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廣播電視:閆老師 010-65783978;yyg1124@163.com | 工作日周三,下午,14:00—16:00 | |||
傳媒經濟學:卜老師 010-65783982;buyanfang@cuc.edu.cn | |||||
產業經濟學:姚老師 010-65783093;yao_lin_qing@sina.com | |||||
管理科學與工程:宋老師 010-65783102;pysong@cuc.edu.cn | |||||
國際商務:虞老師 010-65783091;heatheryhx@hotmail.com | |||||
會計(MPACC):王老師 010-65783978;w-xiaoyan@163.com | |||||
工商管理(MBA):周老師 010-85795130;994928448@qq.com | |||||
廣告學院 | 高老師 | 010-65783235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 李老師 | 010-65783971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趙老師 | 010-65783169 | 工作日周三, 9:00—11:00 14:00—16:00 | ||
協同創新中心 | 互聯網信息:耿老師 gjj@cuc.edu.cn |
工作日: 9:00-11:00 14:00-16:00 |
|||
新媒體/廣播電視:梁老師 liangyu@cuc.edu.cn | |||||
電子信息:朱老師 zhuligu@cuc.edu.cn | |||||
腦科學與智能媒體研究院 | 宮老師 | 18618434505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國際傳媒教育學院 | 師老師 | 010-65783076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
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咨詢人 | 聯系方式 | 工作日,9:00—11:00 14:00—16:00 |
政治學 | 政治學理論與政治傳播 | 蘇老師 | 15101154135 | ||
媒介與國家治理 | |||||
全球傳播與國際關系 | 肖老師 | 85795099轉8046 | |||
公共管理 | 公共事務與傳播治理 | 高老師 | 18811727015 | ||
應急管理與輿論引導 | |||||
公共管理(MPA) | 公共治理與城鄉智慧管理 | 白老師 | 18500067024;85795099轉8113 | ||
傳媒與公共事務管理 | |||||
公共危機與應急治理 |
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2021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是廣大考研學子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招生專業目錄包含了招生專業、研究方向、考試科目、學習方式等具體信息,以下是考研派為大家整理的2021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點擊下列鏈接即可查看:2021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資助一覽表
中國傳媒大學2021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發展之路,構建以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為支撐,互聯網信息、文化產業、藝術與科學等交叉學科為重點的多學科融合滲透、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學校現有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11個專業碩士類別。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被評為A+學科,藝術學理論被評為A-學科。一、招生計劃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計劃為18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類專項計劃),實際招生人數按國家當年下達的具體招生計劃為準。各專業擬招收人數請參閱《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各專業的實際招生人數將根據國家當年下達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最終確定。
2021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生。報考資格及招生名額等信息以教育部當年度發布的相關文件為準。
2021年我校在兩個專業方向招收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分別為傳播學專業(050302)媒介與全球化方向、新聞與傳播專業(055200)國際廣播電視方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制、學費、獎學金、培養方式及學位授予以后續發布的《中國傳媒大學中外合作辦學2021年攻讀雙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為準。
二、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入學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員,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復試時加試兩門筆試,具體科目參見當年度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相關文件。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注1:報名時,如考生有大專畢業證書且符合專科報考的所有條件,同時也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此類考生可以選擇按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或按專科畢業生報考:
①按應屆本科畢業生報考:填寫本科學歷注冊學號,填寫畢業時間、學歷等項目時,應以本科畢業當年度的時間、學歷水平為準;
②按專科畢業生報考(等同于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填寫畢業時間、學歷等項目時,應以專科的畢業時間、學歷水平為準。
①、②不能同時填報。
注2: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并在錄取前先辦理原就讀院校的退學手續。
(五)報名參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符合上述第(一)、(二)、(三)各項的要求。
2.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工商管理(MBA)專業學位研究生相關考試招生政策同時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見》(教研〔2016〕2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注:按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員,復試時不需要參加同等學力加試。
報名參加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的人員:
經本科畢業學校(具有開展推薦免試資格的高校)選拔并確認資格的推免生,須在國家規定時間內登錄“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信息公開暨管理服務系統”(網址:http://yz.chsi.com.cn/tm),按照我校規定的志愿填報時間填報我校志愿,經我校同意復試后,按照我校規定的時間參加復試。
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報名參加當年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否則取消其推免錄取資格。
2021年我校招收直博生。直博生從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中遴選。所有申請直博生的考生,應在國家規定時間內,通過教育部 “推免服務系統”參加網上報名,完成相關的復試通知的確認,按時參加復試,并及時完成待錄取通知的確認等報考接收步驟。
中國傳媒大學推免生招生專業(領域)及具體接收辦法見我校研究生招生網相關文件。
三、報名
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確認兩個階段。
(一)網上報名
所有參加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網上報名技術服務工作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負責。
1.網上報名時間:按國家統一規定(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2.報名網址:“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s://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以下簡稱“全國研招網”)。
3.考點選擇
考生須認真閱讀“全國研招網”發布的報考須知,包括報考點所在省(市、區)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發布的報考須知及網上公告和報考點的具體要求。
(1)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
其中,學校所在地為北京地區且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必須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手續。
(2)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
①戶籍所在地為北京地區或具有2020年在京連續繳納6個月(含)以上社保記錄的考生,須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手續。
②不滿足條件①的其他考生,應選擇戶籍所在地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的報考點辦理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手續。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查詢各省(市、區)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的網報公告。
4.網上填報信息
(1)網上報名時,考生務必認真填寫并仔細核對本人的姓名、性別、民族、身份證號、報考類別和考試科目等重要信息。
(2)報名期間,考生可自行修改網上報名信息或重新填報報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條有效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修改報名信息。
(3)考生學歷應符合報考相關要求。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考生可上網查看學歷(學籍)校驗結果。考生也可在報名前或報名期間自行登錄“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網址:https://www.chsi.com.cn )查詢本人學歷(學籍)信息。
未通過網上學歷(學籍)校驗的考生應及時到學籍學歷權威認證機構進行認證,務必在確認前完成學歷(學籍)核驗。
(4)考生報名時只能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待考試結束,教育部公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了解招生單位的生源缺額信息,并可按相關規定多次自主平行填報多個調劑志愿。
(5)考生要準確填寫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紀、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6)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參加初試、復試或不被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7)我校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5.繳費
考生須按規定繳納報考費。其中,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1133)的考生,提交網報信息后,須在網上報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以“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報考費,得到交費成功信息后,方可持報名號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報考點的要求確認網報信息,否則報名無效。請考生務必于網上報名期間在網上支付報考費,確認期間一律不接受補交費。
6.“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招生以考生報名時填報確認的信息為準。報名填報的定向單位應為:①在職考生填寫定向單位;②非在職考生填寫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定向單位應與《報考2021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的審批單位一致。
7.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高校學生指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含高職)、研究生、第二學士學位的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專科(高職)應(往)屆畢業生、在校生和入學新生,下同〕。考生報名時應當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8.國防生和現役軍人報考碩士研究生的辦法由軍隊相關部門另行制訂。
9.為保證與考生的信息暢通,請務必準確填寫本人移動電話及一位緊急聯系人移動電話。
考生應嚴格按照報考條件及相關政策要求選擇填報志愿。因不符合報考條件、未正確選擇報考點、未完成網上繳納報名費等情況,造成后續不能確認、不能參加初試、復試或不被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考生應當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參加初試、復試或不被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二)確認
網上報名成功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須按照報考點規定的要求(見上文“3.考點選擇”)確認其網上報名信息,逾期不再補辦。
1.報考點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且符合考點報考要求的考生,須按照中國傳媒大學考點當年度《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1133中國傳媒大學考點確認須知》所規定的各項要求進行。2021年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采用網上確認的方式。
2.選擇其他報考點的考生,請關注查看相關報考點的通知。
四、考生報考資格審查
1.報名期間將對考生學歷(學籍)信息進行網上校驗。
2.確認時將對報考資格進行審查。
3.復試階段將對報考資格進行再次審查。要查驗復試考生的“準考證”、學歷證書原件(應屆本科畢業生交驗學生證,入學前交驗畢業證書)和有效身份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對不符合教育部規定者,不予復試。如發現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問題,將要求考生在4月底前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明。未通過或未完成學歷(學籍)審核的考生不列入擬錄取上報名單。
4.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入學之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在考生資格審查時,如發現偽造證件將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五、招生考試
招生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部分。
(一)初試
1.在國家統一規定時間內,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全國研招網”自行下載打印《準考證》。《準考證》使用A4幅面白紙打印,正反兩面在使用期間不得涂改。考生憑下載打印的《準考證》及居民身份證參加初試和復試。
2.初試日期和時間:按國家統一規定。
3.初試科目:見準考證。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碩士研究生招生初試一般為四個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業務課一和業務課二,滿分分別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專碩的初試為兩個科目,即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外國語,滿分分別為200分、100分。
各專業具體考試科目見《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4.初試地點:選擇中國傳媒大學考點(考點代碼1133)的考生由中國傳媒大學指定考場;選擇外地考點的考生由考點所在的省(市、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機構指定考場。
5.初試成績:按教育部規定時間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網主頁(http://yz.cuc.edu.cn)發布成績,請考生上網查詢。我校不再寄發成績單,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績單并到我校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現場加蓋公章。
(二)復試
初試成績達到國家線的考生可進入復試選拔流程,復試選拔流程包括材料評議和復試考核兩個環節。材料評議環節通過考生提交的報考材料,對其既往學業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評分。由材料評分和初試成績按一定比例計算出綜合成績,按綜合成績劃定復試分數線,綜合成績達到復試分數線的考生可參加復試考核。復試選拔流程、材料評議辦法等見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cuc.edu.cn)后續發布的相關文件。
復試分數線以及其他通知請登陸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cuc.edu.cn)查詢,我校不再寄發復試通知書。符合復試條件的考生上網打印復試通知書等內容,并按復試通知書要求參加復試。
1.復試時,口語測試語種為英語。
2.復試時間、復試方式、復試具體要求、同等學力考生加試科目等內容,參見當年度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辦法。
3.必要時,可對考生再次復試。
六、錄取
按照“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錄取,具體要求參見當年度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辦法。
考生因報考碩士研究生與所在單位產生的問題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參加復試或無法被錄取,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經考生確認的報考信息在錄取階段一律不作修改,報考資格不符合規定者不予錄取。
七、學習方式與錄取類別
我校碩士研究生按其學習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脫產在校學習,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為非脫產學習。對于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校不解決住宿,無國家撥款的獎助學金。
考生報考時的報考類別(非定向、定向)即為錄取類別(非定向、定向),請考生在報考時慎重選擇。報名結束后,報考類別將無法更改。具體說明如下:
非定向就業研究生:可參加就業派遣,按本人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就業。考生必須將人事檔案轉入我校,檔案未按規定時間轉入我校者將無法正常辦理入學報到手續。戶口可自愿選擇是否轉入我校(如戶口選擇轉入,須在規定時間內辦理,過期將無法轉入)。
定向就業研究生:不參加就業派遣,錄取前須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書,畢業后派遣單位為定向就業協議書簽署單位。考生人事檔案、戶口等不轉入中國傳媒大學。未按規定時間將簽訂完整的定向就業協議書提交我校者將無法辦理入學報到手續。
八、學費標準及資助體系
考生被錄取后在學期間待遇按照國家及學校有關規定執行。學校將按照國家和北京市的規定收取學費并建立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三助崗位、綠色通道等多元獎助體系。學費以當年度審批標準為準,按學年繳費。
2020年各類別收費標準:
①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不含中外合作辦學項目):8000元/學年
②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不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國際商務、會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0000元/學年
③非全日制藝術碩士:28000元/學年
④工商管理(MBA):54000元/學年(全日制);84000元/學年(非全日制)
⑤公共管理(MPA):29000元/學年(全日制、非全日制)
⑥國際商務(MIB):16000元/學年(全日制)
⑦會計(MPACC):54000/學年(全日制)
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80000元/第一學年
九、其他
1.聯系方式
①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學生活動中心502室)收。郵編:100024。
②電話傳真
研招辦咨詢電話:010-65779227,研招辦自動傳真:010-65768805。
我校紀檢監察部門研究生招生專用監督電話:010-65779383。
北京教育考試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研究生招生專用監督電話:010-82837456。
③相關網站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yz.cuc.edu.cn。報名、錄取期間及入學前等,請考生關注,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發布。
中國傳媒大學主頁:http://by.cuc.edu.cn
④電子郵箱
研招辦咨詢郵箱:cucyzb@cuc.edu.cn
2.我校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研輔導班,請廣大考生切勿輕信以中國傳媒大學名義舉辦的各類研究生考前輔導班。
3.本簡章內容如有與教育部最新政策相沖突之處,我校將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執行。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擁有對本簡章內容的最終解釋權。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是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碩士點一級學科中的專業之一,獲批于 2007 年,從 2007 級招生至今已經招收學生 13 屆約 150 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是伴隨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前 身)成長起來的傳統中文專業,已經有六十五年的歷史,著名的教授 有田本相教授(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曾慶瑞教授(原影視 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趙鳳翔教授(電視學院退休)、黃侯興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退休),本專業學術底蘊深厚,在現代文學界也有過曾經的輝煌,至今本專業仍然保持著嚴謹、踏實的學術風格,并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中國現當代文學優秀教研創新團隊,團結一致,奮發有為,近些 年拿下了 9 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逄增玉教授、張鴻聲教授、顏浩教授、劉春勇教授、張宏副教授、李玥陽副教授、樂琦副教授),1 項國 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謝筠教授),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論文 300 余篇,出版專著幾十部、教材多部,獲得多個校級教改項目,顯示了該團隊科研、教學的非凡實力。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傳播 02 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 03 中國現當代思想文化與文學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04語言文學綜合 ④810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
復試科目及范圍:9014中國現當代文學 |
①《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②《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③《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第二版)陳思和 復旦大學出版社 ④《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讀》顏浩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參考書目
①《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②《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③《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第二版)陳思和 復旦大學出版社
④《中國現代文學作品導讀》顏浩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謝筠:教授(教學型),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專業負責人。從教三十多年,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良好。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本科(必修和選修課):中國現代文學史(B、C)、現代文學名著選讀、中國現代戲劇等;碩士(必修和選修課):中國現當代影視文學研究、中國現當代戲劇專題研究等。本人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當代戲劇影視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陳友軍: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社會兼職有: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近20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影視藝術史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劉春勇:湖北黃岡人,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山東師范大學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學術領域涉及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代思想史、魯迅研究及東亞思想研究等。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有悠久的歷史傳統。2002 年取得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同年招收了第一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之后連續招生至今。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目前有三個專業方向,依次為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術型碩士培養點導師眾多,實力雄厚。目前共有 8 位導師,其中3 位導師同時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8 位導師中有 4 位教授,4 位副教授,其中 7 位導師擁有文學博士學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02 唐宋文學 03 元明清文學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04語言文學綜合 ④809中國古代語言文學基礎 |
復試科目及范圍:9013中國古代文學史 |
①《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 ②《中國古代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 |
參考書目
①《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 高等教育
②《中國古代文學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鐘濤: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執三十多來年,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教學之余,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工作,研究領域集中于漢魏六朝文學、宋元戲曲以及明清駢文文獻。已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十余部。主持多項各層次的縱向和橫向科學研究項目。
白嵐玲:文學博士。教授,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文學理論的教學及研究。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曾出版專著《才子文心——金圣嘆小說理論溯源》并在《北京大學學報》《明清小說研究》《紅樓夢學刊》等刊物發表中國古代文學及中國古代文論方面的學術論文多篇;研究重點為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批評,并著力探究中國古代傳統書畫音樂理論與文學批評之間的融合與互動。
董希平: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文學、詩詞藝術與演唱傳播。
刁生虎: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獲河南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易學與儒道文化、古代文論與美學以及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
中國傳媒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的英語語言文學分為四個方向:1.語言學方向,語言學方向全面學習語音學,詞匯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分支學科,突出認知語用學和話語語言學研究,力圖通過研究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了解當代西方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重要流派及其最新發展,探討英語語言的本質屬性。2.英美文學方向,英美文學方向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1)全面了解英美文學史;(2)掌握文學批評理論和科學的研究方法;(3)系統研究英美文學各重要發展階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4)熟知國內外英美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3.翻譯理論與影視譯制方向,翻譯理論與影視譯制方向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翻譯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語言學、文學、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國內外翻譯理論的發展動態;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4.英語播音方向,英語播音方向將致力于培養具有嫻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過硬的英文媒體新聞素養,并能夠勝任英文國際媒體策劃、采訪、翻譯、編輯、播報、評論等各項職業角色要求的英語廣播電視新聞人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現代語言學 02 英語文學 03 英語媒體語言研究 04 翻譯理論與影視譯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4二外法或245二外德 選一 ③705基礎英語 ④811英語語言文學基礎知識 |
復試科目及范圍:9016英語專業綜合素質測試 |
①《語言學教程》(第五版)胡壯麟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②《英美文學選讀》吳翔林 中譯出版社 ③《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④《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SusanBassnett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⑤《美英報刊導讀》(第二版)周學藝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參考書目
①《語言學教程》(第五版)胡壯麟 北京大學出版社
②《英美文學選讀》吳翔林 中譯出版社
③《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④《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SusanBassnett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⑤《美英報刊導讀》(第二版)周學藝 北京大學出版社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耿芳:副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教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所授課程:高級英語 英語語音 英美詩歌高級文學翻譯。
呂曉志:女,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南加州大學影視學院訪問學者。研究領域:英美文學,英語影視文學、美國電視劇。先后在《現代傳播》、《中國電視》、《世界文學評論》等重要期刊發表《喜劇創作的突破與誤區》、《美國情境喜劇的起源與發展考略》、《文學意境的詩意傳達》、《美國當代電視劇藝術傳播的新特點》《 歷史、理論、意義:西方女性注意電視批評綜述》等數十篇論文。
李陽:教育背景:博士,在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任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跨文化傳播、同聲傳譯。
陸香:博士,研究方向:語言學 影視翻譯。主持外文局“一帶一路”對外翻譯傳播效果影響因素國別研究及影視劇譯配等項目,參與省部級以上項目多項。
中國傳媒大學英語筆譯(專業學位)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英語筆譯專業通過對研究生進行系統的教育與訓練,旨在培養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寬闊的國際視野、扎實的語言基本功、較強的翻譯實踐能力、以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翻譯人才,以滿足國家“文化走出去”的戰略需求。本專業下設兩個研究方向,即影視翻譯和新聞翻譯。影視翻譯方向重點培養影視領域的筆譯應用型專門人才;新聞翻譯重點培養新聞領域的筆譯應用型專門人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影視翻譯 02 新聞翻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11 翻譯碩士英語 ③357 英語翻譯基礎 ④448 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 |
復試科目及范圍:9099英語翻譯綜合 |
1《英漢翻譯簡明教程》,莊繹傳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張培基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楊月蓉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中國文化讀本》,葉朗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自然科學史十二講》,盧曉江編,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7《應用文寫作》,夏曉鳴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
參考書目
1《英漢翻譯簡明教程》,莊繹傳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葉子南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張培基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楊月蓉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中國文化讀本》,葉朗編,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自然科學史十二講》,盧曉江編,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7《應用文寫作》,夏曉鳴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英語筆譯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陸香: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 影視翻譯。所授課程:中西文化比較 對外漢語。
金海娜: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研究方向:影視翻譯、視聽翻譯、影視跨文化傳播、翻譯史、電影史。
王晨燕:任教于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英語系,給本科生、研究生、國際碩博士研究生上課。研究方向:國際新聞、國際傳播、新聞翻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網絡傳播。
李燁輝:女,教授,中共黨員,國際新聞學專業博士,傳播學專業媒介與女性方向碩士生導師,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英語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方面的研究。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從2011年9月起招收全日制新聞與傳播碩士。本專業憑借多年來在新聞傳播學領域的積累和優勢,借鑒專業型 碩士的教育教學經驗,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培養模式。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國家意志,培養學生在新聞傳 播的一線堅定國家的立場。其次,通過聘請大批在傳媒業界具有一定 影響力的媒介領袖及資深記者參與教育教學培養,為學生帶來業內最新動態。第三,重視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為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生建立了多層次、立體化、全空間的實踐體系,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色。第四,依托雙一流學科建設平臺,全日制新聞與傳播專業與本學 院其他專業資源共享,在新聞實踐教育等方面實行聯合培養。 隨著互聯網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普及以及全球新聞傳播的快速發展,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成果之一,今年本專業 將研究方向調整為三個,分別是:國際新聞實務、新媒體實務和廣播電視新聞采編。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全媒體新聞實務 02 媒體市場研究 03 國際新聞實務 04 新媒體實務 05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 06 品牌營銷傳播 07 國際廣播電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 ④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 |
復試科目及范圍:01方向9083新聞實務 02方向9084基礎統計學 03、04、05、06方向9032廣播電視學與媒介前沿 07方向9049播音主持理論與實踐 08方向9088廣告與品牌營銷傳播基礎 09方向9087融媒體傳播 10方向9032廣播電視學與媒介前沿 |
①《有效的品牌傳播》張樹庭、呂艷丹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②《戰略品牌管理》凱文.萊恩.凱勒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③《現代廣告通論》丁俊杰 康瑾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④《廣告策劃》黃升民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⑤《廣告調查理論與實務》黃京華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⑥《整合營銷傳播概論》初廣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版 |
參考書目
①《有效的品牌傳播》張樹庭、呂艷丹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②《戰略品牌管理》凱文.萊恩.凱勒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③《現代廣告通論》丁俊杰 康瑾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④《廣告策劃》黃升民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⑤《廣告調查理論與實務》黃京華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⑥《整合營銷傳播概論》初廣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高曉虹:電視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1956年10月出生,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學部長。多年來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理論與實踐、電視節目制作的教學與研究。主講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電視新聞學》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她主持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大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社科重大項目等多個項目。
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記協理事、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專家、《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副主編。分別榮獲一次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一次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廣播電視新媒體、國際傳播、網絡輿情傳播。
孫振虎: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CILECT(國際影視教育聯盟)成員校代表,校督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傳媒大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承擔本科層次《攝影基礎》《電視影像語言》《攝影流派與發展史》、《視頻創作訓練》《融合作品研究》及研究生層次《視聽語言研究》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為電視新聞、紀錄片和影像傳播。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專業學位)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戲劇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文化藝術修養、通曉視聽語言、具備劇本寫作與影像敘事能力的導演專業人才,在新媒體時代勝任電影、電視劇、戲劇、電視節目以及網絡影視劇的編劇、導演與項目策劃運營工作。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01 戲劇創作 02 光影空間藝術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6藝術基礎 ④845戲劇戲曲概論 |
復試科目及范圍:9218作品分析 |
①《西歐戲劇史》廖可兌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②《當代中外比較戲劇史論(1949—2000)》胡星亮著 人民出版社 ③《工程光學》(第四版)1,5章郁道銀、談恒英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參考書目
①《西歐戲劇史》廖可兌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②《當代中外比較戲劇史論(1949—2000)》胡星亮著 人民出版社
③《工程光學》(第四版)1,5章郁道銀、談恒英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2年,學費標準為1萬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二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游潔: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專業:廣播電視藝術學 廣播電視文藝研究方向。四川人,1963年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文藝編導教研室主任、廣播電視藝術學電視文藝研究和電視策劃方向碩士生及MFA導師。
秦俊香:女,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電視劇創作與理論方向碩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影視藝術心理學、影視劇改編和中國古典文學等方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影視創作心理和影視接受心理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
孫德元:男,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表演專業教師。主講表演課、臺詞課。主要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劇表演理論及創作實踐。
張宗偉:1972年出生于湖北,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現為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電影學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理論,紀錄片研究。在《明清小說研究》、《文獻》、《紅樓夢學刊》、《現代傳播》、《藝術評論》、《電視藝術》、《文藝理論與批評》、《電影藝術》、《當代電影》等刊物發表過學術論文數十篇。
中國傳媒大學企業管理考研專業分析
學校介紹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信息傳播領域行業特色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發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8年更名為北京廣播專科學校。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0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劃轉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專業介紹
根據學科建設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將原招生目錄中的企業管理碩士點并入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點,以企業組織管理與決策方向呈現。企業管理專業 2005 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 15 屆,畢業了 13 屆研究生。最初企業管理專業設有戰略管理、營銷管理和財務管理三個方向。后來為適應社會的需要,結合傳媒大學的傳媒特色,將戰略管理方向改為媒體戰略管理方向,并增加了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方向。本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形成具有文化傳媒特色的企業管理專業,企業組織管理與決策方向研究生培養定位是:“具備傳媒特色和文化傳媒素養的管理者”和“精通企業管理的文化傳媒人”,把學生培養成知識體系以企業管理為核心,跨管理學和傳播學兩個學科,既懂管理又懂文化、傳媒,具有創新精神、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
考試科目
研究方向 | 初試科目 | 復試科目或內容 | 初試參考書目或教材 |
企業組織管理與決策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3數學三 ④826管理學與運籌學 |
復試科目及范圍:9069管理學綜合 |
1. 《管理學》第 13 版,羅賓斯等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運籌學》第 3 版,運籌學編寫組,清華大學出版社 |
參考書目
1.《管理學》第 13 版,羅賓斯等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運籌學》第 3 版,運籌學編寫組,清華大學出版社
學費
中國傳媒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均需繳納學費。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制3年,學費標準為8000元/生.學年,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報到時繳納,按三學年繳納。
主要導師
嚴威: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兼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創新創業導師。2015年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營銷科技、大數據與商務分析。
王棟晗: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與創業管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及企業咨詢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任錦鸞:教授,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國家公派訪問學者。長期以來從事創新管理,媒體管理、區塊鏈知識產權設計思維,決策模擬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學姐

加學姐,獲免費答疑,進考研群
中國傳媒大學考研網由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維護,發布最新的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還提供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請加微信溝通。
-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 學校網址:www.cuc.edu.cn/
- 研究生院網址:yz.cuc.edu.cn
- 聯系電話:010-65779227、65779702
- 郵箱:yzhb@cuc.edu.cn
-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