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以下簡稱“國家授時中心”),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陜西天文臺,成立于1966年,是我國唯一的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科研機構,承擔著我國國家標準時間(北京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建設和運行著的長短波授時系統是我國的第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了國內唯一的天地一體星地綜合衛星導航授時試驗平臺,為我國國家時間頻率體系、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授時中心總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在西安航天產業基地、渭南蒲城設有分部,另有授時發播臺、授時監測站、測定軌站分布在全國。主要開展量子頻標、時間保持、守時理論與方法、高精度時間傳遞與精密測定軌、時間頻率測量與控制、時間用戶系統與終端、導航與通信等研究工作。
國家授時中心擁有國內第一、世界第三規模的守時原子鐘組,負責確定和保持我國的國家標準時間(UTC(NTSC))和原子時標準(TA(NTSC)),并代表我國參加國際原子時合作,產生和保持的國家標準時間與國際協調世界時UTC的偏差數值保持在5ns以內,時間頻率保持的穩定性以及對國際原子時計算的權重貢獻均位列全球前四位。
1970建成BPM短波授時臺,經周恩來總理批準,為我國提供標準時間和標準頻率信號服務;上世紀七十年代,應國家需求建設BPL長波授時臺,1986年通過由國家科委組織的國家級技術鑒定后正式發播,將我國的授時精度由毫秒量級提高至微秒量級,使我國授時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該項目198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五十多年來,國家授時中心先后建成了短波、長波、低頻時碼、電話、網絡以及通信衛星授時系統,為我國通信、電力、交通、測繪、航空航天、國防等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同時采用GNSS共視、衛星雙向、GNSS PPP等多種手段為重要用戶提供點對點的超高精度時間頻率服務,基本滿足了國家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的需求。
國家授時中心長期開展守時原子鐘、星載原子鐘、銫原子噴泉鐘和鍶原子光鐘等多種類原子頻率標準的研制工作,為自主可控和高性能的國家標準時間產生、實時自主標校提供了基礎支撐,為天、地多場合時間基準的建立提供了豐富技術儲備;創新研制了性能國際先進的精密頻率測量設備;提出并建成“中國區域定位系統”,滿足了國家急需;實現的衛星導航系統時間、信號、軌道性能測試評估系統和天地一體星地綜合衛星導航授時試驗平臺,為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新時代,國家授時中心勇挑重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建設等重大任務,已成為國家時空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國家授時中心將從國家戰略和安全出發,瞄準時間頻率學科前沿,繼續深入、系統地進行時間頻率和導航技術創新研究,把國家授時中心建設成為我國時頻基準、授時體系和衛星導航的研發基地,為國家關鍵科技基礎設施、重要戰略裝備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使我國時頻研究和授時服務能力整體躋身世界前列。"
院系設置
"科研部門
量子頻標研究室
守時理論與方法研究室
高精度時間傳遞與精密測定軌研究室
時間頻率測量與控制研究室
授時方法與技術研究室
時間用戶系統研究室
導航與通信研究室
時間頻率基準實驗室管理部門
所長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
科技處
人事處
教育處
財務資產處
質量管理處
條件建設處
后勤物業中心"
聯系方式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書院東路3號 郵編:710600 電話:029-83890326 傳真:029-8389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