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代物理所”)創建于1957年,是一個依托大科學裝置,開展重離子科學與技術、加速器驅動的先進核能系統研究的基地型研究所。戰略定位是建成國際一流的重離子科學與技術、加速器驅動的先進核能技術研究基地。
近代物理所先后建成了1.5米回旋加速器(SFC,“一五”大科學工程)、大型分離扇回旋加速器(SSC,“七五”大科學工程)、蘭州放射性束流線(RIBLL)、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CSR,“九五”大科學工程)等大科學裝置,在加速器研制方面擁有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儲備。1991年8月,原國家計委批準成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依托近代物理所管理,面向國內外開放。
近代物理所還建有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甘肅省重離子束輻射醫學應用基礎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空間輻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重離子創新中心、中科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高精度核譜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離子加速器及質量檢驗檢測工程實驗室等,擁有320kV高電荷態綜合研究平臺、大功率電子加速器等重要科研設施及裝置,在實驗平臺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研究所年均總經費約10億元,在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科院各類科技項目約500項。
60多年來,近代物理所引領我國重離子科學與技術和加速器驅動核能技術的發展,取得了以新核素合成、原子核質量精確測量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超導離子源、加速器驅動核能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轉化了重離子治癌、輻照誘變育種等多項重離子輻照技術,實現了大型醫療設備重離子腫瘤治療專用裝置的國產化。截至2019年底,共有197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勵18項。主要科研成果先后7次入選全國十大科技成就、全國十大科技進展、全國十大科技新聞和全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重(輕)離子合成新核素及衰變性質、核結構和生成機制研究”入選建國60周年“創新中國60項科技成就”;新核素合成、冷卻儲存環(CSR)工程、加速器驅動系統(ADS)關鍵核心技術等成果入選中科院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成果。當前,研究所正在推進兩項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的建設。同時,近代物理所高度重視自身科研和技術優勢的轉移轉化,積極尋求為地方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研究所與國內外60多所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關系,被評為全國首批33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之一、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被國際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評為“第三世界科學院優秀科研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與第三世界科學院獎學金學者培訓基地”,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等。
近代物理所是我國首批獲準招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單位之一。自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5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1年開始招收留學生?,F有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培養點;有生物物理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培養點;有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生物與醫藥等4個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點,于2011年開始招生;有“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博士培養點,于2020年開始招生。其中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專業是中國科學院重點專業。現有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近代物理所擁有一支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愛崗敬業、團結協作的導師團隊,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1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76人,兼職導師80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首席科學家(含原“973”、“863”計劃)8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萬人計劃”入選者3人,“百千萬人才”入選者5人,“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100多人次,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入選者累計32人,中科院“現有關鍵技術人才”5人,中科院“技術能手”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5人。此外,還聘請了16位工作在核物理和加速器前沿領域的國外學者為特聘研究員,另有19位客座研究員。
近代物理所現有在學研究生456人,留學生4人,與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76人。研究生均為國家計劃內公費招生,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招生注冊、統一頒發畢業證書、統一授予學位,研究所負責招生、管理、培養、論文答辯等具體環節的組織和實施。碩士生實行“兩段式”培養,第一學年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進行課程學習,自第二學年起在研究所完成學位論文等培養環節。研究所每年選送優秀生到國外科研機構開展聯合培養、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或科研實踐。除了完成中國科學院大學制定的研究生培養要求外,為了促進研究生全面成才,研究所另從多方面入手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例如,針對新入所研究生開展野外素質拓展培訓,以提高研究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心理素質;通過連續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來提高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表達能力;通過組織社會實踐及清明節掃墓等活動培養研究生的人文情懷。此外,通過舉辦元旦文藝晚會、趣味運動會、畢業生經驗交流會、中秋茶話會、“桃之夭夭”單身派對等活動豐富研究生的業余文化生活。研究所研究生培養質量高,絕大多數畢業研究生現已成為研究機構或高等學校的科研、教學骨干,部分優秀畢業生在國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所、地方政府或企業等重要管理崗位任職。
院系設置
黨政辦公室:負責相關黨務、行政、科學傳播、群團工作、安全保衛、保密工作、公共事務等工作。
科技處:負責和協調科技管理各項工作。
工程處:負責和協調大科學裝置類工程項目(在建、運行、申報)的各項管理工作。
資產財務處:負責和協調財務、國有資產、基本建設和后勤管理與服務工作。
人力資源處:負責和協調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職工繼續教育、博士后、國際合作與交流和外籍專家管理與服務等工作。
教育處:貫徹執行國家、中科院有關研究生工作的政策和規定,負責本所研究生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的起草工作并負責組織實施。
監督審計處:負責紀檢監督、審計、廉政建設和風險防控等工作。
成果轉化與產業處: 負責全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
惠州辦公室:負責研究所在惠州發展涉及的各項工作、做好大科學裝置建設相關的各項支撐服務等工作。
離退休工作辦公室: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獎學金
同時,國科大實行完善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學生按照國科大相關規定,可享受和參評的獎助學金主要包括六個類別,即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中科院獎學金、國科大學業獎學金、研究所獎學金、“助研/助教/助管”崗位津貼。學習科研表現優秀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國家、中科院、研究所設立的各類專項獎學金。
學費
中國科學院大學2022年度碩士招生將繼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對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學費及住宿費在國家有關部門核定的范圍內收?。?br />
1.國家計劃內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一般為8000元/年•生,按學年收取。
國家計劃內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一般為10000元/年•生,按學年收取。
2.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和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碩士研究生的收費標準同上,享受與其他普通招考考生相同的獎助體系待遇。
聯系方式
地址:蘭州市南昌路509號5號樓11樓 郵編:730000 電子郵箱:yzb@imp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