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介紹
【考研派】為大家提供中科院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介紹,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特別推薦:
中國科學院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LSEC)是在已故著名數學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馮康院士的倡導、并親自籌備和組織下,由原中科院計算中心從事計算數學研究的部分課題組成的。實驗室籌建于1990年,1993年10月經中科院驗收后正式投入運行,1994年向國內外開放,1995年9月和 2005年3月兩次通過國家驗收。
實驗室主要開展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理論研究,解決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重大計算問題,著重研究計算方法的構造、理論分析及實現。研究內容包括:動力系統與數值方法,研究各類保結構算法的理論、算法的構造和數值試驗;有限元邊界元方法,針對具有應用背景的橢圓邊值問題及其它相關問題,提出適合于這些問題的有限元邊界元新型高性能計算方法;非線性最優化,主要研究求解非線性規劃的新算法以及算法的收斂性;計算流體力學,研究非定常不可壓N-S方程和可壓縮流的計算方法;并行計算方法和科學計算可視化;非均勻多孔介質中滲流問題的多尺度計算方法。 實驗室主任是陳志明研究員。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
實驗室建設以來在動力系統幾何算法,非線性優化,有限元邊界元,數理方程反問題,計算流體力學,并行算法,科學計算可視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的是關于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的研究。其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實驗室在設備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30人,中科院院士2人(石鐘慈、林群),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崔俊芝),其中研究員23人,此外,實驗室還獲得多項其它重要獎項,其中石鐘慈院士在 2000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獎”,林群院士獲2001年獲捷克科學院“數學科學成就榮譽獎”、2004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獎”。實驗室十分重視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注重青年學術骨干的培養和引進。目前通過中科院“百人計劃”已引進3位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其中實驗室主任陳志明研究員被國家科技部任命為973計劃項目“高性能科學計算研究”首席科學家,一批優秀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因此獲得了榮譽。例如,袁亞湘研究員曾獲1995年首屆“馮康科學計算獎”、1996年度“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8年度“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張林波研究員曾獲1995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1997年度“中科院優秀青年”獎、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白中治研究員獲得1998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1999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中科院優秀青年”稱號、2005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許學軍研究員獲2000年度“鐘家慶數學獎”;陳志明研究員獲2000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度“第四屆馮康科學計算獎”、2003年度“第七屆中科院杰出青年”稱號、2004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度“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周愛輝研究員獲200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 學基金”。
中國科學院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LSEC)是在已故著名數學家、中國計算數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馮康院士的倡導、并親自籌備和組織下,由原中科院計算中心從事計算數學研究的部分課題組成的。實驗室籌建于1990年,1993年10月經中科院驗收后正式投入運行,1994年向國內外開放,1995年9月和 2005年3月兩次通過國家驗收。
實驗室主要開展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理論研究,解決科學與工程領域中的重大計算問題,著重研究計算方法的構造、理論分析及實現。研究內容包括:動力系統與數值方法,研究各類保結構算法的理論、算法的構造和數值試驗;有限元邊界元方法,針對具有應用背景的橢圓邊值問題及其它相關問題,提出適合于這些問題的有限元邊界元新型高性能計算方法;非線性最優化,主要研究求解非線性規劃的新算法以及算法的收斂性;計算流體力學,研究非定常不可壓N-S方程和可壓縮流的計算方法;并行計算方法和科學計算可視化;非均勻多孔介質中滲流問題的多尺度計算方法。 實驗室主任是陳志明研究員。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崔俊芝。
實驗室建設以來在動力系統幾何算法,非線性優化,有限元邊界元,數理方程反問題,計算流體力學,并行算法,科學計算可視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的是關于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算法的研究。其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實驗室在設備研制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實驗室現有科研人員30人,中科院院士2人(石鐘慈、林群),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崔俊芝),其中研究員23人,此外,實驗室還獲得多項其它重要獎項,其中石鐘慈院士在 2000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獎”,林群院士獲2001年獲捷克科學院“數學科學成就榮譽獎”、2004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獎”。實驗室十分重視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注重青年學術骨干的培養和引進。目前通過中科院“百人計劃”已引進3位年輕的學科帶頭人,其中實驗室主任陳志明研究員被國家科技部任命為973計劃項目“高性能科學計算研究”首席科學家,一批優秀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因此獲得了榮譽。例如,袁亞湘研究員曾獲1995年首屆“馮康科學計算獎”、1996年度“中國青年科學家獎”、“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998年度“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張林波研究員曾獲1995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1997年度“中科院優秀青年”獎、200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白中治研究員獲得1998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學三等獎”、1999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二等獎”、“中科院優秀青年”稱號、2005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許學軍研究員獲2000年度“鐘家慶數學獎”;陳志明研究員獲2000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年度“第四屆馮康科學計算獎”、2003年度“第七屆中科院杰出青年”稱號、2004年度“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度“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周愛輝研究員獲200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 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