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01基礎醫學綜合考研大綱

發布時間:2019-04-1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01基礎醫學綜合考研大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01基礎醫學綜合考研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701基礎醫學綜合考研大綱 正文

  考試內容包括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五大部分,所占比例分別為25%、25%、25%、15%和10%。

  第一部分 生理學 (25%)

  一. 人體組織結構

  1. 生命化學:生命體的基本元素,組織液。

  3.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4.人體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及神經組織的功能。

  二.  表皮系統

  皮膚及附屬器的功能。

  三.  運動系統

  骨骼肌的組織結構特點,骨骼肌的收縮機制。

  四. 神經和內分泌系統

  1.神經系統功能,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神經突觸的結構與功能,反射弧的構成與功能。

  2.腦脊液的產生與循環,中樞神經系統的血液供應,自主神經的特點與功能。

  3.下丘腦垂體與甲狀腺: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與甲狀旁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4.腎上腺與胰腺:腎上腺、胰腺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

  5.下丘腦-腺垂體-靶腺軸的調控方式、負反饋調節機制。

  五.感受器

  1.味覺和嗅覺:味蕾的分布與功能;味覺和嗅覺的傳導途徑。

  2.視覺器官:眼球及眼附屬器的結構與功能,視力的形成與調節。

  3.聽覺器官:聲波的傳導與聽力的形成。

  六.循環系統

  1.血液:血液的組成,血細胞的組成和功能,血液的運輸功能,凝血與纖溶的過程與機制,ABO血型與Rh血型的分型依據及輸血原則。

  2.血液循環系統:心臟的結構,瓣膜、心肌細胞的特點;心肌的電生理特性,心臟的供血;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體循環與肺循環的循環路徑,組織液的生成;心動周期各時相的特點,血壓的形成與調節。

  3.淋巴系統與免疫:人體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的機制與特點。

  七.呼吸系統

  1.呼吸系統的構成、結構特點及功能。

  2.呼吸膜的結構特點及功能,呼吸的機制,外呼吸、內呼吸的概念,氧、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運輸,呼吸的調節。

  八.消化系統

  1.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肝臟的功能。

  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過程,門脈循環的功能。

  九.泌尿系統

  1.泌尿系統的功能,腎臟的供血。

  2.尿生成的過程及調節。

  十.生殖與發育

  1.男性生殖系統:精子的生成過程,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2.女性生殖系統:卵細胞的生成過程,子宮內膜的周期性的變化,雌激素及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十一.代謝與發熱

  1.能量代謝:能量的來源和利用,影響能量代謝(基礎代謝)的主要因素。

  2.發熱:人體的體溫及其調節。

  第二部分  生物化學(25%)

  一.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1.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都是L-α-氨基酸,氨基酸肽鍵的概念和形成過程。

  2.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蛋白質一、二、三、四級結構的概念,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3.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和研究方法:蛋白質的兩性電離性質、紫外特征吸收峰、變性與復性;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原理和方法,包括鹽析、透析、層析、電泳等。

  二.  酶

  1. 酶的分子結構:酶的高效性、專一性、反應條件溫和和酶活性的可調控性,酶分子中常含有的輔助因子,同工酶的概念和酶的過渡態理論。

  2. 酶促反應動力學:米氏方程的推導過程,并應用米氏方程,底物濃度、pH值、激活劑和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

  3.酶的調節:酶的可調控性;生物體內酶的別構調控、共價修飾調控和酶原激活。

  三.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1.核酸的化學組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的一級結構, 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結構。

  2.DNA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DNA的雙螺旋結構, DNA是遺傳物質的基礎。

  3.RNA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mRNA、tRNA和rRNA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4.核酸的理化性質:核酸分子的紫外吸收特性,核酸分子的變性和復性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四. 糖代謝

  1.糖的無氧氧化:糖酵解的基本過程和生理意義,糖酵解后丙酮酸的去向,糖酵解過程中的3個關鍵的調控酶。

  2.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環的過程,糖的有氧氧化是機體獲得ATP的主要方式,糖的有氧氧化的調節是基于能量的需求。

  3.戊糖磷酸途徑:戊糖磷酸途徑分為兩個階段,戊糖磷酸途徑的概念和生理意義。

  4.糖異生:糖異生與糖酵解不同的三個反應,糖異生和糖酵解的協同調控。

  五.脂代謝

  1.脂肪酸的代謝:脂肪酸的β-氧化,酮體的生成與利用。

  2.膽固醇的代謝:膽固醇的轉運,膽固醇的合成原料。

  六.生物氧化

  1.呼吸鏈:呼吸鏈的組成,呼吸鏈的排列順序,呼吸鏈排列順序的測定方法和相應的抑制劑。

  2.氧化磷酸化: ATP合酶的結構與功能, ATP合酶的催化機制,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劑。

  第三部分 細胞生物學(25%)

  一.緒論

  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當前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根本問題,細胞學說的創立及其內容要點和意義。

  二.細胞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細胞的基本特征,原核細胞與古核細胞、真核細胞以及非細胞生命體的基本知識。

  三. 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1. 各種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概念、原理和應用范圍。

  2. 細胞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四. 細胞質膜

  細胞質膜結構模型的基本要點,細胞質膜的基本組成成分及其特點和意義,細胞質膜的基本特征、功能和研究方法。

  五. 物質的跨膜運輸

  物質的跨膜運輸的基本概念,跨膜運輸的主要途徑、轉運裝置、運輸的基本過程。

  六. 線粒體

  線粒體的基本形態,動態特征及其分子細胞生物學基礎,線粒體超微結構組成及其功能特點,氧化磷酸化的分子結構基礎與轉化機制,線粒體的半自主性和起源。

  七. 細胞質基質與細胞內膜系統

  1.細胞質基質的含義和功能。

  2.內膜系統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員;內質網的基本類型及其功能,內質網應激及其信號調控;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結構、標志性酶以及功能;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的結構特點,發生和功能。

  八. 蛋白質分選與膜泡運輸

  1. 細胞內蛋白質分選:信號假說與蛋白質分選信號。蛋白質分選的基本途徑與類型。蛋白質向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的分選途徑和機制。

  2. 膜泡運輸的途徑與機制,細胞結構體系的組裝方式及意義。

  九. 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信號轉導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各種類型信號傳遞的通路,細胞信號轉導的整合與控制。

  十. 細胞骨架

  1.微絲:微絲的組成及其組裝,網格結構的調節與細胞運動,依賴于微絲的分子馬達。

  2. 微管:微管的結構組成及其極性,組裝與去組裝,微管組織中心,微管的動力學性質,微管的功能。

  3. 中間絲:中間絲的一般形態和類型及其細胞特異性。

  十一. 細胞核與染色體

  1. 核被膜:核被膜的結構特點、崩解與組裝、生物學意義;核孔復合體的結構模型及功能;核纖層的蛋白組成和功能。

  2. 染色質::染色質的概念及其化學組成,及組成成分的特點;核小體的結構;染色質的組裝、類型。

  3. 染色體: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及其相關概念,染色體DNA的功能元件。

  十二. 核糖體

  核糖體的結構成分及其功能,核糖體的本質,RNA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十三. 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

  1. 細胞周期: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細胞周期的時相劃分及各時相的主要事件,以及研究細胞周期的最基本方法。

  2. 細胞分裂:細胞分裂的類型、的形態學過程,時相劃分及各時相的變化標志。

  十四. 細胞增殖調控與癌細胞

  1. 細胞增殖調控:細胞周期調控相關因子(周期蛋白,CDK激酶和CDK激酶抑制因子),細胞周期運轉調控機制。

  2. 癌細胞: 癌細胞的基本特征,癌癥發生的過程與機制。

  十五. 細胞分化與胚胎發育

  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細胞的全能性和干細胞的基本概念,影像細胞分化的因素。

  十六. 細胞死亡與細胞衰老

  1.細胞凋亡:細胞凋亡的概念、特性,檢測方法,生物學意義,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

  2.細胞壞死:細胞壞死的概念和特征。

  3.自噬:自噬性細胞死亡的概念、特征、過程及其機制。

  4.細胞衰老的概念、特征和分子機制。

  十七. 細胞的社會聯系

  1.細胞連接的基本概念、方式、特點及生物學意義。

  2.細胞黏著的概念和分子基礎。

  3.細胞外基質的基本概念、組成、化學結構特點和功能。

  第四部分 微生物學(15%)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1.微生物的定義

  2.微生物學發展的歷史

  3.微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4.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區別

  二.原核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及繁殖方式

  2.細菌的感染與致病機制

  3.細菌生長的控制

  4.細菌的耐藥性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繁殖方式

  2.真菌性傳染病

  四.病毒

  1.病毒的形態、結構及組成特點以及病毒的增殖過程及規律

  2.病毒的致病機制

  五.微生物的營養

  1.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3.物質進出微生物細胞的方式

  4.培養基的配制原則和方法、培養基的類型及應用

  六.微生物的代謝

  1.微生物的能量代謝

  2.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謝途徑: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

  七.微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1..微生物遺傳與變異的物質基礎

  2.原核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

  3.微生物的基因突變

  八.微生物生態學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生物體內外的正常菌群

  3.微生物與生物環境的相互關系

  第五部分  免疫學學(10%)

  一.  免疫學概論

  1.免疫系統的基本功能。

  2.固有免疫及適應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

  3.免疫系統的組成。

  4.免疫學在醫學中的應用概況。

  二.  免疫器官和組織

  1.免疫器官的組成。

  2.造血干細胞與免疫細胞的生成,胸腺微環境與T細胞分化。

  3.淋巴結、脾的結構及T細胞區與B細胞區,黏膜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

  4.淋巴細胞歸巢與再循環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學意義。

  三.  抗原

  1.抗原的概念、特性;熟悉表位的概念。

  2.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熟悉抗原的種類。

  3.超抗原、佐劑的概念。

  四.  抗體

  1.抗體與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功能區。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熟悉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與功能。

  4.抗體產生的一般規律。

  5.多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抗體的概念。

  五. B淋巴細胞

  1.B細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B細胞的主要功能,了解B1、B2細胞的特點。

  3.B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

  4.B細胞對TD抗原的識別。

  六. T淋巴細胞

  1. T淋巴細胞的概念、T淋巴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2. T淋巴細胞在胸腺中的分化發育。

  3.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4. T淋巴細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七. 超敏反應

  1.掌握超敏反應的概念及分型;各型超敏反應的發生機制。

  2.熟悉I型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添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錄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姐微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真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專業目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眾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beijinghangkong/zhuanye_18833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