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生導師:劉全禮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生導師:劉全禮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生導師:劉全禮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生導師:劉全禮 正文

劉全禮,山東省昌樂縣人,1961年出生,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畢業,教育學博士,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教授。
在我國培養特殊教育教師的高校中,劉全禮教授雖然從業時間不算長,但他卻有著豐富的從教經歷和研究成果。日前,我們對這位從山溝走里出來,在特殊教育界堅持打拼的教授進行了專訪。
堅定理想 滿城桃李
1979年參加高考時,他的分數和山東省重點大學的分數線只差一分,最后卻被調劑到新組建的一個專科性質的教師進修學院的數學系。在那個具有“詩化”特色的時代,他定下了自己“用數學的方法、文學的語言、研究教育問題”的理想。
倏忽之間,他已從教34年。34年里,他教過3000多個中學生,1000多名特殊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及許許多多的在職教師。他不僅教書育人,還實踐著“用數學的方法、文學的語言,研究教育問題的”理想。他的學生遍及各地,有商人、軍人、官員、農民…他的研究涉及數學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僅著作就超過700萬字。
求學問是 敢為人先
自1988年開始講授特殊教育概論和弱智教育等課程,正是在講授這些課程的過程中,他發現了特殊教育中若干值得研究的問題。
最初,國內沒有智力落后兒童教育方面的教科書,于是在1991年,他與北師大肖非教授完成了我國智力落后領域第一本專著《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的大陸特殊教育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樸永馨教授在該書的序言里稱該書為我國智力落后領域的一朵奇葩);1990年,他參與樸永馨教授主編的我國第一本中師特殊教育專業的《特殊教育概論》教材(這本書曾于1994年獲得中宣部等單位頒發的二等獎),到2002年,因感于該教材已經不適應高師的需要,編寫完成了具有哲學意味的、用于高師的專著——《特殊教育導論》,正是在這本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并解決了特殊教育的若干問題,如特殊教育觀、特殊兒童觀等問題。隨后他又撰寫了:《殘障兒童的早期干預概論》、《殘障兒童的家庭教育》、《實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概論》、《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智力落后兒童的特點與教育綱要》等等。
在這些著作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具有方法論意味的《個別教育計劃的理論與實踐》。這本1999年出版的著作是我國特殊教育界第一本研究個別教育計劃的專著,不僅澄清了人們對個別教育計劃的種種誤解,還在操作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至于臺灣特殊教育的知名教授林寶貴稱該書把個別教育計劃的思想引入學科教學是創舉。該書不僅于2000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而且15年過去依舊暢銷不衰。
他在研究中發現,無論是殘障兒童的發生,還是兒童的行為問題,與家庭的關系極為密切。于是從1997年開始,他便開始用特殊教育的思想來指導家庭教育的行為與實踐。1997年出版了《育兒指南》,2001年出版了《改變和塑造孩子的行為》,2009年出版了《臨床家庭教育導論》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著作;其中的《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才能》還于2008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家長喜愛的50本書之一。
2000年,他從特殊教育的臨床教育視角,開始對學業不良現象的成因及對策進行系統研究。學業不良現象在近年來十分突出。這些學生僅僅從思想品德方面進行教育是難以奏效的。正如《中國教師報》2007年采訪他學業不良問題時的標題所說的:改變學業不良“僅有愛是不夠的”。劉教授從2000年開始,就以特殊教育的視角對學業不良,包括原因、表現和干預多個角度進行了系統研究。尤其是研究了血液微量元素與礦物質和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這在我國特殊教育界,乃至普通教育界都是少見的。這些研究,不僅僅是簡單的學業不良的成因探討,還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意識觀在學業領域的實證研究,為他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生理學的基礎。他關于學業不良的系列著作,包括《學業不良兒童教育學》、《學不良兒童的成因及對策》、《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等都體現了物質意識觀;也正是具有了這些觀點的指引,才使他自2012年起,開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習障礙量表和學業不良類型量表,這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一般學習障礙的量表研制。
在這些研究中,有兩類研究具有明顯的開拓意義:一是關于臨床教育學框架的建立,二是關于特殊教育的教師研究。他清醒地意識到,教育有理論,也需要理論,但教育的本質是臨床的,是要解決教育中的問題,而且是扎根中國自己的問題來解決問題。正是多年特殊教育的臨床研究,使他系統建立起了臨床教育學的理論框架和操作規范。在他的一套出版于2009年的教育臨床學系列著作中,還有《因材施教教育學》和《教育咨詢學引論》。其中,“教育咨詢學引論”系統給出了他關于臨床教育的“九字法則”,提出了教育咨詢學的概念,給出了教育咨詢的操作模式。
在與教師們的交流中,他深刻意識到,特殊教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后續的繼續教育都存在問題。于是2012年,他開始系統研究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職前培養問題。目前已經完成了盲、聾、弱智學校教師專業素養的一系列實證研究,發表了包括《聾校教師的專業素質研究》、《盲校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和《培智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等文章,并完成了專著《特教教師的繼續教育概論》,即將完成《特殊教育專業概論》,這在我國特殊教育界也是突破。
當然,他的研究不止于此。自2009年開始,他便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電視片的拍攝計劃。至今已經拍攝完成、出版了一部21集的特殊教育專題片。特教檔案之特教概論之教學版,發展障礙兒童,包括腦癱、孤獨癥和弱智以及學習障礙兒童的腦機制及其干預的電視片腳本目前已經基本完成。
靜心教書 潛心育人
劉教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他在看金庸的武俠時,意識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人格境界,而非武功本身。于是他發表了《學術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以勸誡學問者。
他認為教學也是這樣,教學的最高成就不是教過多少學生,而是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教學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不僅如此,最近他在為國防大學郭高民研究員的軍事著作——《無界戰——我們正在進行的戰爭》——撰寫書評“戰或者不戰,戰就在那里”時,在意識到“戰無界”的同時,也深刻領會到了“教無界”。處處有教,事事有教,家庭、學校、社會,到處都有教育,學問、教學、研究事事隱含教育。
正因為如此,從2007年開始,他意識到教師行為的重要性,并以《美從哪里來》、《如何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為題,為學生和多地教師進行教師行為的講座,并于2015年與同仁們完成了關于教師行為的著作《教師行為概論》。他還為該書配套了一個電視片《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有望年內拍攝完成。他想通過這本著作和這個電視片傳達出這樣的心愿:期望自己,也期望全國1400萬教師,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  劉全禮,山東省昌樂縣人,1961年出生,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畢業,教育學博士,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系教授。
在我國培養特殊教育教師的高校中,劉全禮教授雖然從業時間不算長,但他卻有著豐富的從教經歷和研究成果。日前,我們對這位從山溝走里出來,在特殊教育界堅持打拼的教授進行了專訪。
堅定理想滿城桃李
1979年參加高考時,他的分數和山東省重點大學的分數線只差一分,最后卻被調劑到新組建的一個??菩再|的教師進修學院的數學系。在那個具有“詩化”特色的時代,他定下了自己“用數學的方法、文學的語言、研究教育問題”的理想。
倏忽之間,他已從教34年。34年里,他教過3000多個中學生,1000多名特殊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及許許多多的在職教師。他不僅教書育人,還實踐著“用數學的方法、文學的語言,研究教育問題的”理想。他的學生遍及各地,有商人、軍人、官員、農民…他的研究涉及數學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僅著作就超過700萬字。
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自1988年開始講授特殊教育概論和弱智教育等課程,正是在講授這些課程的過程中,他發現了特殊教育中若干值得研究的問題。
最初,國內沒有智力落后兒童教育方面的教科書,于是在1991年,他與北師大肖非教授完成了我國智力落后領域第一本專著《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國的大陸特殊教育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樸永馨教授在該書的序言里稱該書為我國智力落后領域的一朵奇葩);1990年,他參與樸永馨教授主編的我國第一本中師特殊教育專業的《特殊教育概論》教材(這本書曾于1994年獲得中宣部等單位頒發的二等獎),到2002年,因感于該教材已經不適應高師的需要,編寫完成了具有哲學意味的、用于高師的專著——《特殊教育導論》,正是在這本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并解決了特殊教育的若干問題,如特殊教育觀、特殊兒童觀等問題。隨后他又撰寫了:《殘障兒童的早期干預概論》、《殘障兒童的家庭教育》、《實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概論》、《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智力落后兒童的特點與教育綱要》等等。
在這些著作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具有方法論意味的《個別教育計劃的理論與實踐》。這本1999年出版的著作是我國特殊教育界第一本研究個別教育計劃的專著,不僅澄清了人們對個別教育計劃的種種誤解,還在操作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至于臺灣特殊教育的知名教授林寶貴稱該書把個別教育計劃的思想引入學科教學是創舉。該書不僅于2000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而且15年過去依舊暢銷不衰。
他在研究中發現,無論是殘障兒童的發生,還是兒童的行為問題,與家庭的關系極為密切。于是從1997年開始,他便開始用特殊教育的思想來指導家庭教育的行為與實踐。1997年出版了《育兒指南》,2001年出版了《改變和塑造孩子的行為》,2009年出版了《臨床家庭教育導論》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著作;其中的《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才能》還于2008年被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家長喜愛的50本書之一。
2000年,他從特殊教育的臨床教育視角,開始對學業不良現象的成因及對策進行系統研究。學業不良現象在近年來十分突出。這些學生僅僅從思想品德方面進行教育是難以奏效的。正如《中國教師報》2007年采訪他學業不良問題時的標題所說的:改變學業不良“僅有愛是不夠的”。劉教授從2000年開始,就以特殊教育的視角對學業不良,包括原因、表現和干預多個角度進行了系統研究。尤其是研究了血液微量元素與礦物質和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這在我國特殊教育界,乃至普通教育界都是少見的。這些研究,不僅僅是簡單的學業不良的成因探討,還是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意識觀在學業領域的實證研究,為他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生理學的基礎。他關于學業不良的系列著作,包括《學業不良兒童教育學》、《學不良兒童的成因及對策》、《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等都體現了物質意識觀;也正是具有了這些觀點的指引,才使他自2012年起,開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習障礙量表和學業不良類型量表,這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一般學習障礙的量表研制。
在這些研究中,有兩類研究具有明顯的開拓意義:一是關于臨床教育學框架的建立,二是關于特殊教育的教師研究。他清醒地意識到,教育有理論,也需要理論,但教育的本質是臨床的,是要解決教育中的問題,而且是扎根中國自己的問題來解決問題。正是多年特殊教育的臨床研究,使他系統建立起了臨床教育學的理論框架和操作規范。在他的一套出版于2009年的教育臨床學系列著作中,還有《因材施教教育學》和《教育咨詢學引論》。其中,“教育咨詢學引論”系統給出了他關于臨床教育的“九字法則”,提出了教育咨詢學的概念,給出了教育咨詢的操作模式。
在與教師們的交流中,他深刻意識到,特殊教育教師的職前培養和后續的繼續教育都存在問題。于是2012年,他開始系統研究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職前培養問題。目前已經完成了盲、聾、弱智學校教師專業素養的一系列實證研究,發表了包括《聾校教師的專業素質研究》、《盲校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和《培智學校教師的專業素養研究》等文章,并完成了專著《特教教師的繼續教育概論》,即將完成《特殊教育專業概論》,這在我國特殊教育界也是突破。
當然,他的研究不止于此。自2009年開始,他便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電視片的拍攝計劃。至今已經拍攝完成、出版了一部21集的特殊教育專題片。特教檔案之特教概論之教學版,發展障礙兒童,包括腦癱、孤獨癥和弱智以及學習障礙兒童的腦機制及其干預的電視片腳本目前已經基本完成。
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劉教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他在看金庸的武俠時,意識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人格境界,而非武功本身。于是他發表了《學術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以勸誡學問者。
他認為教學也是這樣,教學的最高成就不是教過多少學生,而是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教學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不僅如此,最近他在為國防大學郭高民研究員的軍事著作——《無界戰——我們正在進行的戰爭》——撰寫書評“戰或者不戰,戰就在那里”時,在意識到“戰無界”的同時,也深刻領會到了“教無界”。處處有教,事事有教,家庭、學校、社會,到處都有教育,學問、教學、研究事事隱含教育。
正因為如此,從2007年開始,他意識到教師行為的重要性,并以《美從哪里來》、《如何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為題,為學生和多地教師進行教師行為的講座,并于2015年與同仁們完成了關于教師行為的著作《教師行為概論》。他還為該書配套了一個電視片《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有望年內拍攝完成。他想通過這本著作和這個電視片傳達出這樣的心愿:期望自己,也期望全國1400萬教師,做一個優美儒雅的老師。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北京聯合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聯合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聯合大學報錄比、北京聯合大學考研群、北京聯合大學學姐微信、北京聯合大學考研真題、北京聯合大學專業目錄、北京聯合大學排名、北京聯合大學保研、北京聯合大學公眾號、北京聯合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聯合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聯合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北京聯合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beijinglianhedaxue/yjsds_56536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