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導師:周方銀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導師:周方銀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導師:周方銀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導師:周方銀 正文

[導師姓名]
周方銀

[所屬院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周方銀
性別:男
人氣指數:1708
所屬院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所屬院系:歐洲研究中心
職稱: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歐洲學
研究領域:研究方向中國外交、國際戰略、東亞國際秩序



[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zhoufangyin00@163.com

[個人簡述]


[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一)承擔課題:主持并完成中國社科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一項,主持并完成中國社科院院級交辦課題一項,主持并完成國家有關部委課題七項,當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二)中文論文1、《當前西方國家思潮的演變趨勢與深層動因》,《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年第2期(CSSCI)2、《國際秩序變化原理與奮發有為策略》,《國際政治科學》,2016年第1期(CSSCI)3、《兩面結盟的再思考》,《當代亞太》2016年第4期(CSSCI)4、《國際比較視野下的中國發展理念變革》,《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年第3期(CSSCI)5、《中國周邊環境與周邊外交的戰略選擇》,《當代世界》2016年第10期6、《中國離全球治理體系的核心還有多遠?》,《當代世界》2015年第10期7、《“一帶一路”面臨的風險挑戰及其應對》,《國際觀察》2015年第4期(CSSCI)8、《2014年國際政治與中國外交形勢分析》,《戰略決策研究》2015年第2期9、《金磚合作機制能走多遠?——對國家博弈過程與利益基礎的分析》,《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4年第22期(CSSCI)10、《實力、觀念與不對稱關系的穩定性——以明清時期的中朝關系為例》,《當代亞太》2014年第4期(CSSCI)11、周方銀:《現實主義的生命力》,《國際關系研究》2014年第3期12、周方銀:《周邊環境走向與中國的周邊戰略選擇》,《外交評論》2014年第1期(CSSCI)13、《亞洲多邊合作的發展變化與中國的對策》,《當代世界》2014年第9期14、《美國的亞太同盟體系與中國的應對》,《世界經濟與政治》2013年第11期(CSSCI);15、《東亞二元格局與地區秩序的未來》,《國際經濟評論》2013年第5期(CSSCI);16、《周邊戰略需著力維護幾個平衡》,《現代國際關系》2013年第10期(CSSCI);17、《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動力、路徑與前景》,《當代亞太》2013年第2期(CSSCI);18、《中國崛起、東亞格局變遷與東亞秩序的發展方向》,《當代亞太》2012年第5期(CSSCI);19、《松散等級體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時期‘尊王’爭霸策略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6期(CSSCI);20、《國家博弈中的中國外交理念與行為策略》,《文化縱橫》2012年第4期;21、《以巧實力延續美國霸權——評約瑟夫·奈》,《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1期(CSSCI);22、《韜光養晦與兩面下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中美策略互動》,《當代亞太》2011年第5期(CSSCI);23、《中國的世界秩序理念與國際責任》,《國際經濟評論》2011年第3期(CSSCI);24、《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與中國的應對》,《當代世界》2011年第12期25、《定量分析的前景》(第二作者),《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3期(CSSCI);26、《中國如何在周邊拓展影響力》,《文化縱橫》2010年第3期27、《三大主義式論文可以休矣——論國際關系理論的運用與綜合》,《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第1期28、《共同體與東亞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年第1期(CSSCI);;29、《天下體系是最好的世界制度嗎?》,《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第2期30、《國際熱點與中國的應對》,《當代亞太》2008年第4期(CSSCI);31、《國際結構與策略互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10期(CSSCI);32、《消耗戰博弈與媾和時機的選擇》,《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第3期33、《形式模型與國際關系研究》,《外交評論》2006年第4期(CSSCI);34、《清朝外交變化動因:觀念還是物質》,《國際政治科學》2006年第2期35、《交易成本與國際協議實施》,《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9期(CSSCI);36、《綜合國力視野下的經濟實力衡量》,《太平洋學報》2005年第9期37、《無政府狀態下小國的長期存在》,《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2期(CSSCI);38、《假設與國際關系理論的建構》,《國際論壇》2005年第5期(CSSCI);39、《國家雙邊關系的定量衡量》(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CSSCI);40、《信息革命對軍事與安全的影響》,《現代國際關系》2001年第7期(CSSCI);41、《對當前國際格局的聚類分析》,《現代國際關系》2000年第12期(CSSCI);42、《國際關系中的經濟制裁》,《現代國際關系》1997年第10期(CSSCI);其中,有十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社會科學文摘》轉載。?(三)英文論文1、ZhouFangyin,TheU.S.AllianceSysteminAsia:AChinesePerspective,AsianPolitics&Policy,Vol.8,No.1,2016,pp.207-218.?2、ZhouFangyin,SeekingBalancebetweenProactivePolicyandSelf-restraint:China'sPolicytowardtheSouthChinaSea,InternationalAffairs,Vol.92,No.4,2016,pp.869-890?3、“China’sRise,theTransformationofEastAsianRegion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EastAsianOrder”,inShaoBinhong,ed.,TheWorldin2020AccordingtoChina,BrillPress,2014?4、“China’sRelationswithItsNeighborsafterReformandOpeningup”,inWangYizhou,ed.,TransformationofForeignAffairs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inChina,1978-2008,BrillPress,2011?5、“EquilibriumAnalysisoftheTributarySystem,”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4,2011,147–178?6、“WarsofAttritionandtheTimingofPeaceSettlements,”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3,2010,79–123?7、“TheRoleofIdeationalandMaterialFactorsintheQingDynastyDiplomaticTransformation”,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1,2007,447–474??(四)學術著作1、《中國周邊外交發展報告》(第二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2、《大國的亞太戰略》(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3、《東亞秩序:觀念、制度與戰略》(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4、《中外關系鑒覽1950-2005——中國與大國關系定量衡量》(第二作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5、《東亞安全合作》(第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國際問題數量化分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教育背景]
學習經歷:1988-1992年,華中科技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5-1998年,國際關系學院,獲國際關系專業碩士學位2002-2006年,清華大學,獲國際關系專業博士學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添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報錄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真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業目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排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保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公眾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guangdongwaiyumaoyi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