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10 09:33:5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網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官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簡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簡稱自動化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備系,始建于1954年8月。在六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自動化學院教師秉承了學院奠基者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鉤深馭遠的師者風范,在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并為我校后續電子、計算機、儀器光電等學科成立新學院奠定了基礎。學院作為主要完成單位曾先后研制成功我國第一架無人機“北京五號”、我國第一臺殲擊機飛行模擬器和第一臺民用飛機飛行模擬器,參與“北京一號”、第一架高空高速無人偵察記、蜜蜂系列輕型飛機和第一架共軸式雙槳指直升機的研制,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近年來學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16項,其他各種獎勵百余項。
自動化學院現有教授62人、副教授88,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級人才1人,萬人領軍3人,卓青1人,科技部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4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四青”人才12人。
學院師資雄厚,教學設備精良,擁有北京市教學示范中心1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國家雙一流課程1門、國家雙一流專業1個、北京市雙一流專業1個、國家教學成果獎4項,國家級精品課1門,北京市精品課3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1門,北航“十佳”優秀教師6人。學院為學生進行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提供條件完善和設備先進的基地。學院注重國際交流合作,擁有教育部引智基地1個、雙碩士學位計劃3個、雙博士學位項目3個,擁有IEEEFellow1人、SCSFellow1人、IEEE會刊共同主編1人、愛思唯爾高引科學家7人。
自動化學院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自動化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基地。學院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創新人才引育為核心、以科研創新為引領、以教學創新為根本、以創新基地建設為基礎、以機制創新為驅動、以國際合作交流為參照、以加強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努力打造空天信融合特色的國際知名自動化學院。
學院坐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主樓E座,院機關位于8層,學院教職員工將竭誠為校友、同學和朋友提供優良的服務,為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自動化學院而努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1954年8月,北航開始組建飛機設備系,本科學制五年,設有儀表及自動器和特種設備教研室;
●1958年10月,飛機設備系更名為航空自動控制系,系內設有飛機設備教研室,后分成儀表及自動器和特種設備2個教研室;
●1958年12月,增設解算裝置教研室;
●1960年2月,增設自動駕駛儀專業、調節原理教研室和光學導引教研室,605教研室并入航空自動控制系,從而在系內增設有翼導彈教研室,彈道式導彈教研室,液壓、氣壓裝置教研室;
●1961年9月,將航空自動控制系劃分為航空自動控制系和飛行器自動控制系;航空自動控制系下設航空陀螺儀表、航空電氣設備和航空自動器3個專業;飛行器自動控制系下設解算裝置(501)、控制理論(502)、有翼式火箭穩定系統與裝置(503)和彈道式火箭控制穩定系統與裝置(504)、液壓、氣壓傳動裝置(505)五個教研室,控制與仿真研究室(8研);
●1977年,恢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開始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學制四年;
●1985年,成立飛行控制與仿真研究所,自動控制系控制與導航教研室、檢測技術及儀器教研室、流體傳動及控制教研室、電氣技術教研室
●1997年,自動控制系開始按以下3個專業招收本科生:自動化、測試技術與儀器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其中,自動化專業下設3個專業方向:自動控制專業方向、控制與導航專業方向和機電控制專業方向;
●2000年3月23日,撤銷自動控制系建制,組建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簡稱自動化學院),將機械學院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實驗中心劃歸自動化學院;
自動化學院由以下機構組成:測控技術與儀器系、自動控制系、機械電子工程系、電氣工程系、電工電子基礎教學實驗中心、自動控制與測試教學實驗中心;
●2005年,“電機與電器”二級學科博士點獲得教育部批準,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完成“智能系統與控制工程系”、“檢測與自動化工程系”、“先進仿真技術教學實驗中心”的系級建制,至此學院擁有5個系、3個校級公共教學實驗中心。
●2006年1月,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建模仿真理論與技術”二級學科博士點獲得教育部批準,至此學院擁有7個博士點、9個碩士點。
●2009年,北航理學院體制改革后,北航第七研究室(系統與控制研究室)并入自動化學院智能系統與控制工程系。
●2011年,“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通過運行評估。
●2012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并列第4名,機械工程學科并列第10名。
●2013年,我院主辦的林士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大會順利召開。
●2014年,院慶60周年大會順利召開
●2015年,“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第二次通過運行評估
●2016年,自動化專業本科工程認證順利通過
●2017年,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類;學院獲得兩項第一完成人的國家二等獎
●2018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入選雙一流學科;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獲批;成功承辦“北京五號”試飛成功60周年暨文傳源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學院獲得一項第一完成人的國家二等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科設置:
控制科學與工程
北航“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由我國著名控制專家林士鄂、文傳源、高為炳(中科院院士)于1954年創立,1981年獲批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在教育部組織的2006年一級學科評估中,本學科全國排名第五,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目前擁有6個二級學科。
本學科自創立以來,培養了近5萬畢業生,涌現出多名院士、領導人才、國家突貢專家、將軍、行業領軍人物、企業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入選者、IEEEFellow、長江學者、杰青、全國百篇優博論文獲得者等。經過近60年發展,本學科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主、老中青結合、高層次人才和青年骨干教授梯隊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包括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5人、杰青4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
1.重視原創性基礎研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以航空、航天飛行器為主要背景,兼顧國民經濟等領域重大需求,堅持原創性基礎研究、創新性技術突破和重大工程應用相互支撐、協調并重的原則,在六個學科方向上產生了一批對國防現代化建設和控制學科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主持973計劃2項、863計劃26項、國家自然基金62項,發表SCI論文392篇,EI論文891篇。
2.依托國家創新基地,發揮空天信融合特色
本學科擁有包括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飛行器控制一體化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可靠性與環境工程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復雜產品先進制造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實驗室等研究與教學基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通過承載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凝聚出航空航天特色鮮明、工程優勢突出、空天信融合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授權發明專利115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9項。
3.科研/基地/教學有機融合,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
秉承“寓教于研、教研相長”理念,建成了控制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近三年授予博士學位172人,碩士學位718人。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國家精品課程1門,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建成北京市教學實驗中心1個。
4.多渠道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持續增強學科國際影響力
與國外20余所大學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創辦了控制和仿真領域2個國際期刊(均被EI檢索),創辦了中國制導、導航與控制學術會議,主辦了IEEEICIEA、IEEEINDIN、FPM、ICSC、PHM等國際會議(大會主席均由本學科教授擔任)。
社會貢獻
(1)提供決策咨詢:圍繞國家航空航天領域重大戰略需求,開展戰斗機、大型客機、臨近空間飛行器、無人機、通用航空器等發展戰略研究與咨詢。參與了總裝、空裝、海裝、二炮等發展戰略規劃編制,承擔武器裝備型號系統研發咨詢任務20余項,主持制定了《北京公交集團車輛監控企業標準》等技術標準。掛靠在本學科的“總裝可靠性中心”、“國防科技工業可靠性中心”、“總裝可靠性專業組”等機構為總裝機關、國防科工委機關制訂發展戰略、專業發展規劃等戰略和管理提供支撐服務。
(2)支持產業發展:參與了C919/ARJ21/J10/J11/J15等建國以來全部軍/民用飛機、大部分導彈、神舟飛船/天宮一號航天器等型號,設計方法和軟件應用于多個航空航天型號研制。研發的某無人機創造了連續飛行記錄,在飛控/導航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已裝備部隊;研發的高精度負載模擬器成功應用于J11和DF、HQ等導彈,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與長虹集團共建可靠性實驗室,為國內最大電子產業提供可靠性技術支持;與北京市合作建立北京北航國際航空航天創新園,與北汽集團聯合成立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引領通航產業發展;與航空航天企事業簽訂協議并建立10余個產學研基地,培養在職博士、專業碩士近千名。
(3)重要社會兼職:李伯虎院士擔任總裝科技委委員兼仿真專業組組長、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長、亞洲仿真聯盟主席;陳宗基教授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總裝飛機專業組專家;焦宗夏教授擔任中國航空學會航空機電分會主任;任章教授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總裝精確制導專業組專家、總裝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康銳教授擔任總裝可靠性專業組組長、973首席;賈英民教授擔任973首席;吳森堂教授擔任國防科工局信息控制組副組長;王英勛教授擔任中國航空學會GNC分會主任、總裝無人機專業組專家;申功璋教授擔任教育部自動化專業教指委副主任。
(4)服務社會:創辦了控制和仿真領域2個國際期刊:IJICC和IJMSSC(均被EI檢索),創辦的中國制導/導航與控制學術會議已成功舉辦4屆,創辦了國際自動化研究生論壇。主辦或承辦國際學術會議12次,大會特邀報告36次,邀請國外著名專家講學105人次,出國講學92人次,每年開辦航空航天國際研究生暑期學校。與美國普渡、歐德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聯合開設《飛行控制》、《機電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課程,2009年國家精品課《自動控制原理》獲“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稱號。
(5)人才培養:本學科自創立至今培養的學生中包括工程院院士曾廣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等領導人才,陳宗基等國家突貢專家,中國航天科工副總經理曹建國、中國航空工業副總經理張新國、中國載人航天副總設計師沈力平等行業領軍人物,IEEEFellow葛樹志、周克敏等著名學者,全國百篇優博論文獲得者董文杰等青年才俊。企業家王祖同校友累計捐款1億多元,2007年獲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并被授予“中華慈善人物”稱號;2011年“航天功勛獎”9位獲獎者中有2位本學科校友:辛萬青、荊木春;王少萍校友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二級學科介紹
一級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下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導航制導與控制、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建模仿真理論與技術等5個二級學科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
北航“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點由我國著名控制專家中科院高為炳(1925-1993)院士創立,自1978年起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辦首批公布為博士學科點,1999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國防主干學科。
學科點23名教師中有兼職院士1人、長江特聘教授1人、教授6人、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全體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北航科研新星2人、北航藍天新秀3人,形成了一支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學風嚴謹,勇于創新的優秀教師隊伍。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
主要研究方向:
非線性控制系統理論及應用
魯棒和自適應及容錯控制理論及應用
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
智能結構動力學建模與控制
智能交通關鍵技術
慣性元件測試與建模技術
慣性導航技術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
地形匹配/景像匹配與視覺導航技術
組合導航技術
導航、制導與控制
該學科于1981年被批準為國內首批博士點,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92年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估,在本學科名列第一,2003年再次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導航、制導與控制學科始終堅持面向航空、航天飛行器導航、制導、控制與仿真領域的先進技術,把握飛行器控制系統向自動化、綜合化、智能化發展的研究路線,倡導理論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相結合,堅持教書育人。本學科共獲得國家級獎5項,部級一等獎8項,培養了一批優秀高層次人才。目前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全職博士導師11人,兼職博士導師中有兩院院士2人。
主要研究方向:
先進飛行器導航制導與控制
虛擬現實技術
系統可靠性與安全性
仿生智能計算理論及應用
智能控制與復雜系統控制
計算機視覺信息處理
轉臺研制及應用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該學科由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和宇航學院共建,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現有教授5名,兼職教授2名;博導6名;副教授5名;講師5名。承擔著“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學科的建設和教學科研任務。設立“模式識別與智能工程”本科專業方向,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在研究生培養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主要研究方向為:
圖象處理與機器視覺
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
網絡環境下的智能自動化
嵌入式系統與智能信息處理
人工智能與知識工程及其應用
復雜環境下的目標檢測、識別與跟蹤
大規模網絡化機器人群體系統的智能優化控制
復雜巨系統的智能優化管控與人工計算實驗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是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面設一個二級學科,該學科2007年成為國防重點學科,2008年成為國家重點學科。目前有骨干教師25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士導師3人)。
該學科承擔了許多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及系列研究生課程,獲得教學獎勵10多項,并有北京市教學名師1人,北航十佳教師1人。
主要研究方向:
自動測試技術與自動測試系統
復雜工程系統的智能檢測、診斷、預測及綜合健康管理
非接觸、非介入、非常規參數測量等新型檢測技術
先進電力電子裝置及能源參數檢測
自動化裝置設計實現新技術及其工程應用
建模仿真理論與技術
建模仿真理論與技術是北航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該學科是以建模與仿真理論為基礎,根據研究目標,建立并利用模型,以計算機系統、物理效應設備及仿真器為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設計、運行和評估的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學科。目前此二級學科擁有院士1名,教授3名,博士生導師4名,副教授7名,碩士生導師6名。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復雜分布仿真技術
仿真支撐環境
計算機生成兵力系統
綜合自然環境建模與仿真
虛擬現實與虛擬樣機技術
復雜產品協同設計與仿真
 
電氣工程
一級學科“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學科屬北航建校 時的首批建設學科,下設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機與電器”和“電工理論新技術”等3個二級學科。1953年開始招生本科生,1981年獲首批“航空電氣工程”學科碩士學位 授予權,2006年“電機與電器”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該學科是一個與電能的變換、控制、輸送、存儲密切相關的應用基礎學科。綜合了電能變換、電磁理論、控制理論、電子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等學科的知識。
主要研究方向:
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電力傳動及其自動控制系統
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的故障自動診斷與容錯控制
可再生能源離網和并網發電中的應用
電機與電器
該學科主要研究電機與電器及其它電磁與機電控制裝置的理論、實施機電能量轉換及控制裝置的設計及運行規律。
主要研究方向:
電機電器動態分析及電磁場分析
特種電機及其控制
智能電器
電機電器參數測試及故障診斷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該學科主要研究電氣工程領域中電磁現象、規律及其應用,它既是電氣工程及其相關學科的基礎學科,又是一些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生長點。
主要研究方向:
電磁場理論及其新技術
電工理論在無損檢測、生物醫學工程和測控中的應用
電氣信息技術 
 
機械工程
一級學科“機械工程”下設機械電子工程1個二級學科。
機械電子工程
該學科創建于1960年,其前身是“飛機流體傳動與控制”學科,是航空類院校最早設立的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學科。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為 碩士點,1986年批準為博士點,同年“流體傳動及控制實驗室”被批準為航空工業部開放實驗室,1990年被批準為博士后流動站。2003年被評為國防科 工委重點學科,相對應的本科專業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專業。本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學科。目前,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責任教授是焦宗夏教授。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基礎雄厚,航空航天特色明顯,在多個研究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本學科人均科研經費、獲獎數量和等級、高層次人才培養及在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數量等方面均具有優勢。
主要研究方向:
復雜電液系統與裝備
液壓系統的振動理論與多學科優化設計
先進舵機及其控制系統、
飛行器容錯控制及其可靠性技術
運載裝備流體動力傳動與控制
智能機械及特種機器人
氣動節能技術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高等教育學(02)教育技術學
招生人數: 5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招生人數以最終實際錄取為準。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①高等教育學
②教育技術學
招生人數: 8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1教育學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學制2年,全日制學習方式。

添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分數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錄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姐微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真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專業目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保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眾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