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藥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14 10:57:0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復旦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復旦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復旦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復旦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復旦大學官網來自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復旦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復旦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復旦大學藥學院官網:

復旦大學藥學院


復旦大學藥學院簡介:
歷史沿革
復旦大學藥學院創建于1936年,時稱國立上海醫學院藥學專修科,繼后分別更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藥科、國立上海醫學院藥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2000年,原上海醫科大學與原復旦大學合并后定名為復旦大學藥學院。其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五所高等藥學院校之一,優勢和特色鮮明。
2014年復旦大學的QS藥學和藥理學專業大學排名為第53名,同時進入ESI排名前0.2%,均為國內領先水平;同年藥學學科被評為復旦大學5個最具優勢的學科之一。
2008年8月,藥學院整體搬遷至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內的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占地面積80畝,工作用房面積2.5萬平方米,由科研樓、化學樓、實驗動物樓、本科生實驗教學樓等樓宇構成。
學科體系
復旦大學藥學院圍繞藥物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構建了以四大學科群為基本框架、四個中心和四個平臺為支撐點的創新藥物研究和高端藥學人才培養的藥學學科體系,開展創新藥物發現、生物效應與成藥性研究、藥物制劑與遞送、藥物臨床應用與安全性評價等教學和科研工作,使藥學基礎研究與新藥開發應用有機融合,形成了創新藥物研究與應用并重的學科發展格局。
人才培養
復旦大學藥學院擁有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從全日制到繼續教育的完整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在讀本科生(含留學生)320余名、研究生約350名。已先后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包括6位兩院院士在內的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藥學專家、學者和優秀畢業生,所培養的人才獲得用人單位廣泛好評。
本科教育
藥學院按藥學一級學科招收藥學專業本科生,并于2009年開設藥學專業(臨床藥學方向)。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100余名。藥學院定位于培養研究型精英人才,實行小班化精品教育,注重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文素養的綜合培養。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上海市精品課程6門等成果。
研究生教育
以培養高素質從事藥學研究的科研后備力量和學術精英為目標。藥學院為全國首批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擁有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同時,學院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全國首批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和工程博士(生物與醫藥領域)專業學位授予點,首創與國際知名制藥公司(輝瑞公司)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在國內率先開展“4+4本博”和“4+2本碩”一體化的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提名2篇,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國內藥學院校領先行列。
博士后流動站
擁有藥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每年招收博士后5-10人。
繼續教育
為社會在職人員提供從本科到研究生培養、行業人才培訓的終身教育體系,開設本科繼續教育、臨床藥師培訓、執業藥師繼續教育等課程。
科學研究
復旦大學藥學院以藥學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為主,兼顧新藥開發,側重于抗感染藥物、抗腫瘤藥物、心腦血管藥物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等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近年來,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項目”3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單位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6項,承擔國家十一五“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臺”建設、十一五和十二五“新制劑與新釋藥系統技術平臺”建設、十一五“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及物質資源庫關鍵技術研究”。主持和參加科技部重大項目33項,獲得其他部級項目43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1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杰青3名、優青1名;獲上海市科研項目110項。縱向、橫向到位科研經費約達2.8億元。授權發明專利197項,年均發表SCI論文100篇以上。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
師資隊伍
復旦大學藥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38人,其中正高職稱48人,副高職稱49人;博士生導師52名,碩士生導師40名。擁有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名、上海東方學者特聘教授1名、上海青年東方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9名、上海市領軍人才2名、上海市優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9名、上海市青年優秀學術帶頭人4名等。
平臺建設
復旦大學藥學院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平臺,服務于藥物設計、篩選、制備、評價與應用,為復旦大學和國家創新藥物體系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搬遷至張江校區以后,建立了實驗教學、分析測試、動物實驗、臨床藥學等4個中心;建立并完善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抗病毒藥物篩選、分子影像示蹤、符合GMP要求的藥物制劑中試等4個技術平臺。
依托復旦大學藥劑學國家重點學科和藥學院建立了“智能化遞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形成了“智能化材料設計、藥物靶向遞送、藥物控制釋放、生物效應評價”的智能化藥物應用基礎研究的整體格局。“上海市小分子活性物質重點實驗室”于2014年獲批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建設立項。
依托復旦大學藥學院的“上海藥物創制產業化開發中心”于2013年獲得上海市批準立項,為創制藥物產業化能力的提高、高校服務社會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外交流
復旦大學藥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保持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匹茲堡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佐治亞大學、奧爾巴尼醫藥和健康科學學院和日本長崎大學藥學部在本科生、研究生交流、師資培訓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平均每年邀請國外知名專家前來講學數十人次,每年長期公派出國進修教師3~5人次,參加學術交流訪問或國際會議60余人次,派出交流學生約15人。連續承辦了“國際藥物制劑論壇”等大型國際會議,多名教授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學術期刊上擔任重要職務,并活躍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講壇上,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等,國內外影響力逐年提升。
校友活動
80年來,復旦大學藥學院培養了近萬名杰出校友,其中包括6名兩院院士,為我國乃至世界藥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學院高度重視校友工作,成立了校友工作辦公室。
 
復旦大學藥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張衡路826號  
電話:(021)51980001  
郵編:201203
 
復旦大學藥學院發展歷程:
1936年 國立上海醫學院藥學專修科成立。當年開始招生。朱恒璧、張昌紹和張毅曾先后任藥科主任。復旦大學楓林校區建筑松德堂是最早的教學樓,被認為是上醫藥學院的發源地。
1937年 抗日戰爭爆發,楓林橋上海醫學院校舍淪陷,學校移至海格路紅十字會醫院(現華山路華山醫院)進行教學。同年夏天內遷昆明,后遷至重慶歌樂山。
1945年 回遷上海原址,醫學院院長朱恒璧兼任藥科主任至1949年9月。
1950年 中法大學藥科并入上海醫學院藥科。林國鎬任主任,伍裕萬任副主任。
1952年 為適應教學、科研工作需要,藥學專修科更名為藥學院,是全國醫學院最早建立的藥學院,張輔忠為首任藥學院院長,伍裕萬、王進英為副院長。
1952年 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簡稱浙大藥學系)并入上海醫學院藥學院。
1952年 創辦藥物化學專業。
1955年 浙江醫學院藥學系(簡稱浙醫藥學系)部分師生并入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院,并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
1958年 創辦藥學專業夜大學。
1959年 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 “文革”開始,停止招生6年。
1972年 恢復招收藥學專業3年制大學生。
1977年 國家恢復高考制度,招收4年制藥學和化學制藥(后改為藥物化學專業)兩個專業本科生。
1978年 創辦藥理專業。
1978年 恢復研究生招生。
1981年 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生藥學6個學科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點。
1984年 恢復藥學專業夜大學招生。
1986年 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奚念朱教授任首任院長。
1987年 藥劑學、藥物化學、生藥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等5個二級學科被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點,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9年 開辦兩屆藥學專業證書班(至1990年止)。
2000年 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并,遂更名為復旦大學藥學院。
2000年 招收藥學專業高職教育學生,至2002年止。
2008年 藥學院整體搬遷至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占地面積約80畝,工作用房面積為2.5萬平方米,由科研樓、化學樓、實驗動物樓、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等建筑群構成。
 
復旦大學藥學院學科設置:
復旦大學藥學院創建于1936年,是我國辦學歷史悠久和最具影響力的五所高等藥學院校(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之一。藥學學科于2000年被列為上海市重中之重建設學科,是教育部“211”、“985”一期、二期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共涵蓋7個二級學科,包括藥物化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和臨床藥學。藥劑學為國家重點學科,藥理學和藥物化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
1981年和1987年藥學院分別成為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點單位,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1995年)、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7個碩士點;2011年和2012年分別首批獲準培養專業學位“藥學碩士”和“工程博士”,并于2012年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第五。
2013年以來,復旦大學藥學院連續三年藥學專業的QS排名進入世界前100強(2013年位列國內高校第一,2014和2015年位列第二,僅次于北京大學藥學院。截至2014年11月,復旦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領域進入ESI排名前0.2%行列;2014年藥學學科被評為復旦大學5個最優勢學科之一。
天然藥物學
復旦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學系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由原來的生藥學教研室和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合并組建而成?,F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7名(其中6名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5名(其中4名為碩士生導師)、青年副研究員1名、講師2名?,F任系主任為陳道峰教授。
天然藥物學系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生藥分析三級實驗室,招收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承擔《生藥學I》、《天然藥物化學I》、《藥用植物學I》等本科生必修課程,《高級生藥學選論》、《天然藥物化學進展》、《光譜分析》、《天然產物合成策略》、《生藥成分分析》、《中藥資源學》等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主要圍繞生藥品種整理與質量評價、中藥藥效物質基礎、天然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天然先導化合物的結構修飾與全合成等特色研究方向開展科學研究。
天然藥物學系曾與中國藥科大學一起承擔并完成了“七五”、“八五”、“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常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近年來先后主持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課題5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項目各1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完成多個藥材及飲片國家標準的起草與制訂。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2年)和三等獎(1997年)各1項、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2006年)。
合成藥物化學
 復旦大學藥學院合成藥物化學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藥物化學學科之一。1981年和1990年,本學科相繼成為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1995年成為上海市首批重點學科,是國家培養藥學人才和新藥研發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有特種實驗室、中試實驗室、分析測試實驗室、細胞房、化學生物學平臺及分子模擬與設計平臺等公共實驗室,配備包括LC-MS、中壓氫化儀、微波反應器、溶劑純化系統、半制備HPLC、冷凍干燥機、多功能酶標儀、蛋白純化儀、Nanodrop、凝膠成像系統、離心機、控溫搖床等數十件大型儀器,形成了緊密銜接、功能配套的創新藥物發現平臺。
本學科在我國藥學界素有盛譽。早期由歷史悠久的中法大學藥科、上海藥學院、浙江大學藥學系等著名的藥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教授楊毅(留日)、宋梧生(留歐)、袁開基(留美)、伍裕萬(留法)和知名教授劉貽蓀、王振鉞、朱淬礪等領銜,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和辛勤耕耘,并在歷屆主任薛芬、董紀昌、劉懋勤、周智善、聞韌、夏鵬、仇綴百、葉德泳、李英霞等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發展。
本學科現有教師22名,含雙聘院士2名,教授7名,副教授8名,講師5名,博士后3名,研究助理3名。主要從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化學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同時針對與新藥研發過程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開展系統研究。研究領域涉及靶蛋白的表達純化和結構確定、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先導化合物的發現和結構優化、活性天然產物的全合成、藥物合成新技術新方法等。重點研究抗腫瘤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糖尿病藥物、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 "重大新藥創制"專項2項、"863"課題3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余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在J Med Chem、Bioorg Med Chem、J Am Chem Soc、Org  Lett、Angew Chem Int  Ed、J Org Chem等專業雜志上發表SCI 收錄論文20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項,獲得新藥證書3項、省部級獎勵3項。
本學科開設了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物設計學等17門本科生課程和高等有機化學、高等藥物化學、藥物設計進展等12門研究生課程。其中《藥物設計學》和《藥物化學》為上海市精品課程。近年主編教材4本,其中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本。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天然藥物化學
天然藥物化學學科為三級學科,依托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招收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F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人,講師2名,其中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及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各1人。
天然藥物化學學科主要向學生教授中草藥、藥用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有效成分的基本知識、實驗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先后對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天然藥物化學I》、《天然藥物化學II》、《天然藥物概論》、《有機光譜》、《有機光譜分析》、《有機結構分析》、《手性藥物與手性合成反應研究》、《食品化學》、《天然健康食品營養成分》、《天然產物化學》、《立體化學》、《不對稱合成》、《現代分離技術》、《天然藥物化學進展》、《天然產物合成策略》及《化學生物學基礎》等課程。
天然藥物化學學科目前已形成如下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活性成分的篩選分離、結構鑒定、結構修飾與合成以及相關藥理活性研究;2)天然藥物質量標準研究;3)天然藥物活性物質及其功能發現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究;4)天然藥物活性物質作用的分子機制和化學生物學研究;5)天然保健品、功能食品的開發研究等。本學科始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既重視基礎研究,也強調開發利用。在新藥創制方面,先后主持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新藥創制重大專項3項;在相關研究方向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0余項,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3項、生物醫藥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及“登山行動計劃”重大科研項目1項,其它省部級項目20余項;到目前為止已發表SCI學術論文300多篇。另外,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余項;獲得上海市藥學會科技二等獎1項。同時,根據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要求,先后負責和參加試制敵百蟲、長春新堿、L-多巴、虎杖片、燈盞花膠囊、心腦舒通片、雷公藤多苷片和心腦舒通膠囊等產品。
天然藥物化學學科發展前景:未來天然藥物的創新研究必須依靠現代化技術與新思維來實現目標。開展中藥及其他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群)分離純化與制備等研究。利用高內涵高通量藥物篩選模型,采用現代生物活性跟蹤、快速分離技術,結合最新核磁和質譜技術進行微量活性化合物的結構鑒定,從而從源頭上更多更快地發現結構新穎和骨架多樣的天然藥物先導化合物。開展基于新策略和新靶標的先導化合物的結構改造、優化與合成研究。開展活性天然產物的化學生物研究,推進基于天然藥物先導化合物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
 復旦大學藥學院生物藥物學系(原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創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當時抗生素快速發展,原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在藥物化學學科內建立了生物合成藥物化學方向,這是國內首個在藥學院建立的生物藥物學科,與合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成為藥物化學三大支柱。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生物合成藥物化學教研室;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并入復旦大學,隨之更名復旦大學藥學院生物合成藥物化學教研室。
生物藥物學系內部的抗病毒藥物研究室是在在教育部和衛生部分子病毒重點實驗室聞玉梅院士的支持和指導下,于1993年由原上海醫科大學藥學院成立。2008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抗病毒藥物研究室整合了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毒研究的相關力量,成為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子平臺。
在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涌現出一批知名教授,如褚志義、史濟平、周珮、鞠佃文等,在國內生物制藥學界享有盛譽。在各位教授共同努力下,本學科方向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目前研究方向包括長效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與開發、腫瘤的靶向生物治療研究、基因工程蛋白藥物、酶工程、抗體藥物、抗感染天然產物的研究、抗微生物感染藥物體內外生物活性評價、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等研究方向。
在生物合成教研室各位主任及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學科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在學校及學校支持下,本教研室于2016年3月正式更名為原微生物與生化藥學教研室,并于2019年正式成立為復旦大學藥學院生物藥物學系,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復旦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現代大學管理
02(全日制)比較高等教育
03(全日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招生人數: 5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1.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2.學制3年。
3.授予教育學學位。
復試科目:
①046001英美報刊翻譯
②046002綜合口試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046001心理學綜合
②046002教育學綜合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復旦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現代大學管理
02(全日制)比較高等教育
03(全日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招生人數: 5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1.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2.學制3年。
3.授予教育學學位。
復試科目:
①046001英美報刊翻譯
②046002綜合口試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046001心理學綜合
②046002教育學綜合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復旦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現代大學管理
02(全日制)比較高等教育
03(全日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招生人數: 5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1.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2.學制3年。
3.授予教育學學位。
4.復試科目:
①046001英美報刊翻譯②046002綜合口試
5.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①046001心理學綜合②046002教育學綜合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生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招生 考試科目 備注 復試、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計劃
040106(學術學位)高等教育學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④--無 1.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2.學制3年。
3.授予教育學學位。
復試科目:①046001英美報刊翻譯②046002綜合口試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①046001心理學綜合②046002教育學綜合
高等教育學主要研究領域: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評價、中外高等教育比較。側重培養從事研究及院校管理的專門人才。授教育學學位。  
   
01(全日制)現代大學管理  
02(全日制)比較高等教育  
03(全日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學考研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北京師范大學 A+
2 華東師范大學 A+
3 東北師范大學 A
4 南京師范大學 A
5 華中師范大學 A
6 北京大學 A-
7 首都師范大學 A-
8 浙江大學 A-
9 華南師范大學 A-
10 西南大學 A-
11 清華大學 B+
12 上海師范大學 B+
13 浙江師范大學 B+
14 廈門大學 B+
15 山東師范大學 B+
16 河南大學 B+
17 華中科技大學 B+
18 湖南師范大學 B+
19 陜西師范大學 B+
20 西北師范大學 B+
21 北京理工大學 B
22 天津大學 B
23 天津師范大學 B
24 遼寧師范大學 B
25 沈陽師范大學 B
26 哈爾濱師范大學 B
27 江蘇師范大學 B
28 江西師范大學 B
29 廣西師范大學 B
30 四川師范大學 B
31 河北大學 B-
32 蘇州大學 B-
33 杭州師范大學 B-
34 安徽師范大學 B-
35 福建師范大學 B-
36 曲阜師范大學 B-
37 河南師范大學 B-
38 重慶師范大學 B-
39 云南師范大學 B-
40 新疆師范大學 B-
41 中央民族大學 C+
42 河北師范大學 C+
43 山西大學 C+
44 山西師范大學 C+
45 內蒙古師范大學 C+
46 同濟大學 C+
47 江南大學 C+
48 溫州大學 C+
49 廣州大學 C+
50 寧波大學 C+
51 北京工業大學 C
52 渤海大學 C
53 吉林師范大學 C
54 浙江工業大學 C
55 贛南師范大學 C
56 湖北大學 C
57 中南民族大學 C
58 貴州師范大學 C
59 云南大學 C
60 揚州大學 C
61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C-
62 長春師范大學 C-
63 江蘇大學 C-
64 淮北師范大學 C-
65 魯東大學 C-
66 湖北師范大學 C-
67 深圳大學 C-
68 廣西師范學院 C-
69 石河子大學 C-
70 海南師范大學 C-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學研究生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學
01 (全日制)現代大學管理
02 (全日制)比較高等教育
03 (全日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11教
育學專業基礎綜合④--無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學考研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北京師范大學 A+
2 華東師范大學 A+
3 東北師范大學 A
4 南京師范大學 A
5 華中師范大學 A
6 北京大學 A-
7 首都師范大學 A-
8 浙江大學 A-
9 華南師范大學 A-
10 西南大學 A-
11 清華大學 B+
12 上海師范大學 B+
13 浙江師范大學 B+
14 廈門大學 B+
15 山東師范大學 B+
16 河南大學 B+
17 華中科技大學 B+
18 湖南師范大學 B+
19 陜西師范大學 B+
20 西北師范大學 B+
21 北京理工大學 B
22 天津大學 B
23 天津師范大學 B
24 遼寧師范大學 B
25 沈陽師范大學 B
26 哈爾濱師范大學 B
27 江蘇師范大學 B
28 江西師范大學 B
29 廣西師范大學 B
30 四川師范大學 B
31 河北大學 B-
32 蘇州大學 B-
33 杭州師范大學 B-
34 安徽師范大學 B-
35 福建師范大學 B-
36 曲阜師范大學 B-
37 河南師范大學 B-
38 重慶師范大學 B-
39 云南師范大學 B-
40 新疆師范大學 B-
41 中央民族大學 C+
42 河北師范大學 C+
43 山西大學 C+
44 山西師范大學 C+
45 內蒙古師范大學 C+
46 同濟大學 C+
47 江南大學 C+
48 溫州大學 C+
49 廣州大學 C+
50 寧波大學 C+
51 北京工業大學 C
52 渤海大學 C
53 吉林師范大學 C
54 浙江工業大學 C
55 贛南師范大學 C
56 湖北大學 C
57 中南民族大學 C
58 貴州師范大學 C
59 云南大學 C
60 揚州大學 C
61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C-
62 長春師范大學 C-
63 江蘇大學 C-
64 淮北師范大學 C-
65 魯東大學 C-
66 湖北師范大學 C-
67 深圳大學 C-
68 廣西師范學院 C-
69 石河子大學 C-
70 海南師范大學 C-


添加復旦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復旦大學考研分數線、復旦大學報錄比、復旦大學考研群、復旦大學學姐微信、復旦大學考研真題、復旦大學專業目錄、復旦大學排名、復旦大學保研、復旦大學公眾號、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復旦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復旦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