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官網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浙江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浙江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浙江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浙江大學官網來自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浙江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浙江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官網: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簡介:
教學管理科 | ||||
姓名 | 職務 | 聯系電話 | 辦公地點 | |
王盎然 | 科長 | 87951502、87951872 | zwt@zju.edu.cn | 教十5105 |
張紅 | 副科長(本科生) | 87951872 | hzhang@zju.edu.cn | 教十5105 |
王亞納 | 研究生教學秘書 | 87951502 | ynwang@zju.edu.cn | 教十5105 |
沈華芬 | 教學秘書 | 87951502 | shenhuafen@zju.edu.cn | 教十5105 |
年份
|
事件
|
1927年4月
|
浙江大學化工系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個化工系;第一任系主任為我國化工教育先驅李壽恒。
|
1928年
|
浙江大學第一屆化工科學生畢業,是我國第一批畢業的化學工程畢業生。
|
1937年
|
受抗日戰爭影響,1937年9月浙江大學開始長達8年的“文軍長征”,歷經浙江建德、江西泰和、廣西宜山、貴州遵義,最終到達貴州湄潭。歷時兩年半,化工系也隨學校同行,在十分困難的時期,化工系得到逐步的壯大。
|
1941年
|
經當時民國政府教育部批準,浙江大學化工系成立了化工研究所,成為我國第一個高校中的化工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這批學生是中國招收的第一批化工學科研究生,李壽恒成為我國化學工程第一個指導研究生的導師。
|
1951年
|
第一屆系主任李壽恒任校教務長、副校長,由周慶祥擔任第二任系主任。
|
1952年
|
全國院系調整,浙江大學保留四個工科系,化工系變化不大;同年成立了燃料化學工程專業。
|
1953年
|
化工機械專業成立
|
1956年
|
化工自動化專業成立
|
1958年
|
1. 塑料工學專業成立;組建了新的化學系,原化工系中的應用化學專業和化學類的教研組相應歸入化學系。
2. 硅酸鹽專業成立。
|
1961年
|
周慶祥任副校長,由周春暉擔任第三任系主任。
|
1962年
|
無機物工學改建為化學工程專業。
|
1970年
|
低溫專業成立,1974年招生,1978年與機械系內燃專業、電機系熱能專業一起成立了能源系。
|
1978年
|
1.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學生-77級進校,當時化工系設有化學工程、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硅酸鹽、化工機械、化工自動化6個專業。
2. 8月份,硅酸鹽專業從化工系劃出,與原機械系的金相熱處理、冶金,無線電系的半導體等專業組建成新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3. 同年恢復招收化工、化機、化自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成為我國第一批具有化工學科碩士授予權的系;第一批碩士導師有20多位教授和副教授。
|
1980年
|
1. 化學工程、化工自動化、化工機械學科被國家教育部批準為我國第一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有:侯虞鈞、周春暉、王仁東等。
2. 周春暉任副校長,由潘祖仁擔任第四任系主任。
|
1984年
|
吳平東擔任第五任系主任
|
1986年
|
成立了環境化工專業和生物化工專業
|
1987年
|
1. 化學工程、化工自動化學科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重點學科。
2. 國家成立“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聚合反應工程實驗室為四個分室之一,實驗室于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并正式對外開放。
3. 批準成立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1988年
|
1. 吳平東任副校長,由吳兆立擔任第六任系主任。
2. 中國石化總公司投資1399萬元,用于建造石化大樓。
3. 由國內8所化工院系聯合主辦的《高校化學工程學報》正式創刊,編輯部設在浙大化工系內。
|
1990年
|
國家計委批準化工系成立“二次資源化工國家專業實驗室”。
|
1992年3月
|
1. 浙江大學組建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化工系中的高分子化工教研室成為當時組建的三個教研室之一;同時,化工系化工自動化教研室改建為工業控制研究所,研究生和本科教學仍歸口在化工系。
2. 呂德偉教授擔任第七任系主任。
|
1993年
|
生物化工學科被批準為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成為我國生物化工學科第二個有博士授予權單位。
|
1995年
|
孫優賢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1997年
|
1. 侯虞鈞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浙江大學化工系進行重大結構調整,成立化工學院,下設化學工程學系、生物化工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化工機械系,高分子化工教研室從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中回到化工學院,化工系中的工業控制研究所、化工儀表研究所組建成新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系。
3. 第一任化工學院院長由當時的浙江大學黨委書記梁樹德兼任,汪大翚擔任常務副院長,四個新建系分別由李伯耿、姚善涇、汪大翚和童水光擔任系主任或主持工作的系副主任。
|
1998年5月
|
1. 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合并為新的浙江大學。
2. 同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本科生專業調整方案,化工系相應進行了調整,設置了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等4個本科專業。
3. 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也頒布了研究生學科新方案,化工學科的一級學科定名為“化學工程與技術”,下設五個二級學科: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工業催化、應用化學;化工機械作為“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中的一個二級學科。
|
1999年
|
1. 浙江大學進行院系調整,原化工學院、材料系、高分子系合并為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撤銷了化工學院的所有建制,將原來的化學工程學系、生物化工系、化工機械系重新組建為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原化工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與其他院系組建成新的環境與資源學院。
2. 新的化工系下設化學工程、聯合化學反應工程、高分子工程、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化工機械等6個研究所。李伯耿擔任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兼化工系第九任系主任。化工系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其中化學工藝、工業催化和應用化學三個二級學科自動成為新的博士點。
3. 李伯耿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2001年
|
1. 化學工程、化工過程機械學科成為新一批國家重點學科,其中化工過程機械學科是當時我國同類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
2. 姚善涇擔任化工系第十任系主任。
|
2002年
|
1. 在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中自主設置了“化工過程信息工程”博士點,在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中自主設置了“動力裝備與信息工程”博士點,得到教育部的認可,并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
2. “化學工程與大分子科學”被列為浙江大學“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
2005年
|
1. “資源轉換與大分子化工”被列為浙江大學“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聘請了加拿大Research Chair、McMaster大學教授朱世平擔任平臺的首席科學家。
2. 高分子化學(李伯耿等)被批準為國家精品課程。
3. 李伯耿受聘擔任浙江省高等學校化學化工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
2006年
|
李伯耿當選為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長
|
2007年
|
化學工程、化工過程機械國家重點學科通過國家評審,生物化工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2008年
|
1. 申有青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 姚善涇、申有青獲聘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
2009年
|
1. 浙江大學進行院(系)結構調整,撤消了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的所有建制,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升格院級系并開始實運轉;任其龍任化工系第十一任系主任。
2. 浙江大學工學部成立,下設機械工程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能源工程學系、電氣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航空航天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系等9個院(系),李伯耿任工學部主任。
3. 化工系成立了工業生態與環境研究所。
4. 成立了“高壓過程裝備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 任其龍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6. 科研經費到款10527.58萬元,縱向項目經費占42.5%。
7.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8. 鄭津洋獲聘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
2010年
|
1. “973”計劃項目立項中,學校新增了5位“973”首席科學家;化工系占了兩個。李伯耿教授申報的項目“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制備及加工應用中的科學問題”和楊立榮教授申報的項目“生物制造手性化學品的科學基礎”均被批準立項,李伯耿和楊立榮成為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2. 任其龍獲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3. 5-6月,舉辦了化工系第一屆國際交流月。
4. 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化工系簽訂了“2+2”本科生雙學位聯合辦學協議。
5. 科研經費到款10547.2萬元,縱向項目經費達到了59%。
|
2011年
|
1. 5月21日在紫金港校區西區舉行了新化工大樓-“永謙大樓”奠基儀式,校黨委書記金德水及其他校領導和湯永謙先生出席了奠基儀式;該樓得到湯永謙先生200萬美元的資助。
2. 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12月獲教育部批準籌建。
3. 羅英武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雷樂成獲聘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
2012年
|
1. 學科聲譽顯著提升
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名列前茅(排名第5),與上一輪學科評估結果相比,有較大進步,學科聲譽顯著提升。
2. 人才和科研成果雙豐收
(1)邢華斌獲批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
(2)楊立榮、鄭津洋受聘科技部新一屆863項目主題專家;
(3)王立獲聘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4)楊立榮主持的“全有機溶劑中化學-酶法高效制備手性菊酯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5)化工系2012年度到款科研經費1.45億元,名列全校第4,增長23%,創歷史新高。
3. 新增博士后流動站由化工系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制藥工程研究所為主申報的生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獲批設立,自2012年10月起開展博士后工作。目前化工系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生物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
2013年
|
1. 領導班子換屆調整
按學校部署,2013年進行了系黨政領導班子換屆、黨委換屆、系工會換屆,成立了化工系紀委。
2. 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成績顯著
(1)“985工程”三期建設項目《資源循環與大分子產品工程研究》通過驗收;
(2)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 建設通過教育部驗收;
(3)工業生物催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獲批建設;
(4)2013年科研經費為13236.36(萬元),已連續五年超過億元。
3. 人才建設成績顯著
(1)引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謝濤;
(2)中國工程院侯立安院士、歐陽平凱院士受聘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
(3)楊立榮、羅英武獲聘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4. 教學工作成果豐碩
(1)兩門課程入選第二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高分子化學——李伯耿
化工設計——吳嘉
(2)李伯耿當選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姚善涇當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3)化工系教學實驗中心正式批準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4)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獲教育部批準加入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5)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5. 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1)開展了“化工系十佳實驗室”評比工作;
(2)氣體報警及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全面投入使用。
6. 校友活動豐富多彩
(1)2013年有10次校友值年返校活動;
(2)設立化工系教育基金;
(3)成立浙江大學江蘇校友會化學化工分會。
7. 2011級直博生錢錦遠同學獲浙江省十佳大學生、“最美浙江人-2013青春領袖”。
|
2014年
|
1. 2014年9月,學校研究決定,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更名為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
2. 擴大院系自主權改革試點2014年5月,經學校黨委研究,同意化工學院作為擴大院系自主權改革試點單位。
3. 新化工大樓完成建筑設計方案
2014年7月,紫金港西區新化工大樓建筑方案設計招標工作完成,確定由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完成建筑方案設計。2014年11月完成了建筑設計方案。
4. 重點實驗室評估
由我校等四所高校聯合組建的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科技部評估,并獲得良好類實驗室。
5. 舉辦了浙江大學西湖學術論壇第106次會議——“化學化工交叉領域中的若干科學問題”戰略研討會。
6. 科研成果豐碩2014年科研經費為13653.45萬元,其中縱向經費為7051.74萬元,橫向經費為6601.71萬元。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9項。
7. 引進與培養高端人才
(1)李伯耿教授當選2014浙江省優秀教師;
(2)楊立榮教授入選浙江省特級專家。
8. 國際交流新舉措——海外一流伙伴提升計劃
獲批學校“海外一流伙伴提升計劃”項目,主要開展了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耶魯大學的合作與交流。2014年7月,UWM首批5名學生來到化工學院,完成了為期兩個月的化工原理實驗課程的8個實驗,UWM校方承認這門課程的學分。
9. 加大實驗室安全檢查力度
制作完成了《化工學院實驗室安全檢查系統》,規定每年開展教師實驗室安全檢查活動5次、實驗室安全教育活動(包括消防演練和安全教育培訓等)1次,要求化工學院在編教師每年選擇參加其中的3次活動。
|
2015年
|
1. 化工學科進入高峰學科建設支持計劃
實施高峰學科建設支持計劃(以下簡稱“高峰計劃”),是學校貫徹落實國家“雙一流”建設工作部署,深入實施“六高強校”戰略,提升內涵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化工學科被列入浙江大學“高峰計劃”學科建設計劃。
2. 繼2010年湯永謙先生為新化工大樓捐資200萬美元,湯永謙基金會承諾再捐款280萬美元,支持新化工大樓的建設。
3. 2015年6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接受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進行的再次專業認證。
4. 2015年7月,化工學院接收的文萊大學13名留學生完成了在浙江大學學業,順利結業。
5. 化工學院科研經費連續七年超過億元。2015年科研經費11592.335萬元,其中,縱向經費5663.829萬元,橫向經費5928.505萬元。
6. 引進及培育高端人才
王靖岱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唐建斌、張興旺獲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資助。
7. 聘請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Robert H. Grubbs教授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并邀請他加盟“浙江大學海外名師大講堂”。
8. 2015年11月劍橋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系與化工學院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9. 2015年浙江大學118周年校慶之際,學校開展了“歌詠求是筑夢中華”合唱比賽。化工學院合唱團在全校52個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
2016年
|
1. 扎實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
關怡新、錢錦遠(學生)2位黨員被評為中共浙江省“萬名好黨員”。
2. 認真完成學科評估材料的提交
根據全面深化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總體部署,2016年3月啟動了第四輪學科評估工作。化工學院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按照學校統一部署,成立了學科評估工作小組。組織明晰,分工明確,在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等方面全面客觀地梳理了化工學科在第三輪學科評估后的成就,按時提交了評估材料。
3. 妥善解決化機學科歸屬
2016年7月15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決定(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議紀要【2016】22號),原則同意化工過程機械學科(化工機械研究所)按學科歸屬整體并入能源工程學院。2016年9月,化工學院遵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在教學、科研、學生管理、人事、實驗室管理、離退休人員管理、校友管理等各方面,積極配合能源學院,全面做好了移交工作,確保了化工學院、能源學院各項工作運轉正常。
根據《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會議紀要(【2016】26號)》及《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議決定事項通知單(2016)27號》,在化機所整體并入能源學院后,學校同意相應增加化工學院百人計劃和常規教師編制。據此學院專題討論了人才引進相關問題,強調要注重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為建設一流學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4. 新化工大樓動工
新化工大樓已于2016年12月26日破土動工。
6. 教學成果豐碩
(1)教學成果獎
浙江大學教學成果獎10項(一等獎共4項,二等獎共6項)。
浙江省教學成果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浙江大學優質教學獎二等獎:錢超、李希
(2)文萊班
第二批文萊班13名學生結業,第三批17名學生2016年2月入校,已完成第四批留學生14人的選拔與確認。
(3) “ZEDC”杯浙江省第十屆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
“東華科技-陜鼓杯”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銅獎)
(4)研究生崔希利同學獲浙江大學2016年度竺可楨獎學金。
7. 科研業績創新高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6年獲批國家基金各類項目34項;其中,杰青1項,重點項目1項,優青1項,面上項目22項,青年基金7項,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1項,應急管理項目1項,直接經費總計2462.00萬元。
(2)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
低階煤高值轉化制備基礎化工原料關鍵技術及應用,首席科學家:任其龍教授,總經費1800萬元;
另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4項,總經費2578萬元。
(3)科研經費
化工學院科研經費連續八年超過億元。2016年科研經費13729.45萬元,其中縱向經費7959.27萬元,橫向經費5770.18萬元。
(4)兩項國家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陽永榮教授、王靖岱教授,“基于聲發射監控的聚烯烴流化床反應器新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陳志榮教授、尹紅副教授, “重要脂溶性營養素超微化制造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
(5)高水平論文
2016年,化工學院發表論文的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
邢華斌教授課題組的論文“Pore chemistry and size control in hybrid porous materials for acetylene capture from ethylene”發表在《Science》期刊2016年第6295期上,這是化工學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Nature/Science/Cell三大期刊上發表論文,實現了零的突破。
謝濤教授課題組的題名為《Thermoset Shape-Memory Polyurethane with Intrinsic Plasticity Enabled by Transcarbamoylation》的論文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并且被該雜志選為封面論文和“Very Important Paper”。其課題組2015年在Science Advances (Science子刊)上發表的關于可塑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Nature主刊的Highlight(Nature, 529, 130)。
于洪巍教授課題組的論文“Dual regulation of cytoplasmic and mitochondrial acetyl-CoA utilization for improved isoprene produc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
此外,申有青教授和謝濤教授課題組還各有一篇論文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8. 高端人才頻出
(1)2016年5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梁成都教授報到,全職來校工作。
(2)陽永榮教授被聘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3)謝濤教授獲國家杰出科學基金資助。
(4)程黨國副教授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
9. 實驗室平安無事
2016年全年無安全事故。在G20期間,對化工學院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制訂了嚴密的工作計劃,并切實加以執行,從而保障了實驗室在G20期間的安全運行。
10. 成立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分會
2016年11月26日上午,召開了浙江大學校友總會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分會成立大會。200多位海內外校友匯聚求是園,共同見證中國首個化工系這一歷史性時刻。
|
2017年 |
1.學院領導班子換屆 7-9月間,化工學院順利完成了中層領導干部換屆工作。新一屆領導班子,由王靖岱任院長、黨委副書記,沈文華任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張林、邢華斌任副院長,沈律明任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0月24日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黨委委員、紀委委員。12月26日,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工會委員會委員、經費審查小組成員。 2.化工學院九十周年院慶 1) 開展了“尋化工記憶”主題故事征集活動; 2) 編輯《大野芳菲》紀念集; 3) 制作學院宣傳視頻; 4) 設立“聚沙成塔”眾籌項目,735位校友捐款640388元; 5) 祭拜化工學院創始人李壽恒先生; 6) 召開暢想2030-浙江大學化工學科發展戰略論壇; 7) 隆重召開90周年院慶大會。 3.制定了《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雙一流”建設實施方案》 4.整合校外資源,拓展辦學空間 積極推進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臺州研究院醫藥化工研究所、寧波校區綠色化工研究院,海洋學院化工研究基地等校外平臺的建設。通過這些校外資源的整合、建設,以期實現一院四區的發展新格局。 5.教學工作平穩運行,教學成果豐碩 1) 文萊大學第三批17名留學生全部完成在浙江大學學業,順利結業。接收文萊大學第四批留學生14名; 2) 獲得2017年浙江省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 3) 榮獲首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4) 20名本科生、45名研究生赴國(境)外攻讀學位、科研和文化交流。(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香港等); 5) 浙江大學優質教學獎二等獎:施耀、劉祥瑞;浙江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張才亮獲二等獎,張治國獲三等獎。 6.科研總量持續領先,科研業績創新高 1) 科研經費連續九年超過億元。2017年科研經費10901.74萬元,其中,其中縱向經費5722.87萬元,橫向經費5178.87萬元; 2) 獲批國家基金各類項目22項;其中,杰青1項(邢華斌)優青2項(鮑宗必、柏浩),面上項目12項,青年基金4項,聯合基金1項,國際合作基金1項,應急管理項目1項; 3) 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國家二等獎1項(第二單位):浙江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楊立榮教授領銜的“酶催化生產煙酰胺及吡啶產業優化技術”,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4) 授權專利109項,其中發明專利104項,包括國際專利(歐洲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 7.新增各類榮譽人才 1) 邢華斌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 鮑宗必、柏浩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3) 王靖岱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4) 新聘英國劍橋大學Nigel K.H. Slater教授為浙江大學講座教授; 5) 新聘美國密西根大學Henry Wang教授為浙江大學兼任教授。 8.國際交流提升層次 1) 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通過各高校教授來訪、全英文研究生課程《國際化工前沿》的授課,學院教授出訪交流等形式,進一步深化了與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耶魯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華盛頓大學等國際知名高校的合作進程。邀請了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系主任Timothy M. Swager教授加盟“浙江大學海外名師大講堂”。 2) 短期來華交流學生。2017年暑假,19名學生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和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參加了暑期化工原理實驗課,該課程專門面向歐美名校化工系本科生,在全國高校尚屬先例。還有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3名)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3名)的學生參加了暑期科研交流。 9.召開一系列會議 1) 5月22-25日,2017杭州國際高分子研討會; 2) 7月15-16日, Symposium on Novel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3) 7月18- 21日,第九屆全球華人化工學者研討會; 4) 8月21-23日,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總決賽,且浙大化工獲得金獎(唯一); 5) 10月25-27日,第六屆“中美華人合成生物學研討會”; 6) 11月17-19日,第一屆生物質利用技術國際會議; 7) 12月7-19日,第一屆儲能工程國際學術論壇; 10. 12月26日,化工學院“雙代會”討論了新化工大樓分配方案。新大樓主樓已至8層,副樓至4層;即將結頂。 11. 12月28日,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取得佳績,被評為A。 |
2018年 |
1. 學院領導班子成員調整 7月9日,學校黨委決定,邢華斌同志任化工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王靖岱同志不再擔任化工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此前,學校已任命王靖岱為浙江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10月25日,學校黨委決定,潘鵬舉任化工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 學科綜合排名 1) 在2018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浙大化學工程學科位列全球第41名,是浙江大學在QS排名中最前的學科; 2) 在2018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浙大化學工程學科位列全球第四、國內第二;浙大生物工程學科位列全球第五、國內第一。 3. 教育教學改革及取得成績 1) 制定《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學管理細則》、《化工學院關于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和國際交流的細則》,推行研究生畢業論文“全雙盲”評審制度; 2) 創新設立教授擔任本科生“年級長”制度,李洲鵬、林東強、詹曉力教授分別擔任2015級、2016級、2017級年級長; 3) 陽永榮教授團隊獲浙江大學第八屆研究生“五好”導學團隊; 4) 成功舉辦2018研究生學術成果展評選活動; 5) 王立教授獲浙江大學第九屆教書育人標兵; 6) 單國榮教授獲2018年度浙江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 7) 李伯耿教授當選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立榮教授當選為生物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8) 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參與),獲浙江省教改項目2項; 9) 與文萊大學簽署第二輪化工人才聯合培養協議。11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文萊期間,國內主流媒體專門采訪報道我院文萊化工班的培養情況; 10)學科競賽獲2個全國特等獎: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總決賽特等獎和“東華科技-陜鼓杯”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唯一金獎(特等獎)。 4. 科學研究取得成績 1) 科研經費連續10年超過億元,2018年科研經費到款15188.986萬元,其中縱向經費5814.18萬元,橫向經費9374.80萬元; 2) 被SCI收錄論文191篇、EI收錄論文156篇; 3) 授權專利104項,其中發明專利94項,直接技術成果轉讓收益1477.02萬元,轉讓直接收益創歷年新高; 4) 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任其龍教授團隊),該成果入選“浙江大學2018年度十大學術進展”; 5) 獲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楊立榮教授團隊); 6) 獲中國發明專利金獎1項(尹紅副教授、陳志榮教授團隊),是浙江大學獲得的第一個中國專利金獎; 7) 新增科技“三重”項目4項,分別為:任其龍教授團隊1項、王靖岱教授團隊2項,申有青教授團隊1項。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陸盈盈研究員團隊); 8) 張林教授團隊以浙江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1篇; 9) 劉平偉研究員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論文1篇; 10)雷樂成、申有青、李洲鵬教授等3位教授入選2018年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5. 師資隊伍建設 1) 實施人才引育“決戰決勝”計劃,新增或續聘蹇錫高院士、斯坦福大學Gerald G. Fuller院士、加拿大朱世平院士等3位教授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 2) 王靖岱教授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3) 廖組維、趙騫、王亮等3位老師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4) 劉平偉、趙俊杰、肖成梁等3位老師入選“百人計劃”研究員; 5) 陽永榮教授當選2018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 6) 任其龍教授榮獲2018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趙永鎬科技創新獎; 7) 申有青教授當選2018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 8) 王立教授獲得2018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 9)陸盈盈研究員獲得2018年求是基金會“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 10)潘鵬舉、陸盈盈等2位老師獲得2018年度第十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11)陸盈盈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名單; 12)啟動建設三支緊密型科研創新團隊(李伯耿、任其龍、陽永榮教授分別為負責人)。 6. 校地校企合作取得重大進展 1) 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簡稱浙大衢州“兩院”)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章程》,推舉產生了浙大衢州“兩院”領導機構,任其龍教授任“兩院”院長,3000萬建設經費已入賬,各項籌建工作正有序進行; 2) 浙江大學-恒逸全球未來先進技術研究院理事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浙江大學-恒逸全球未來先進技術研究院章程》,推舉產生了研究院領導機構,程黨國教授為研究院院長,李伯耿教授為研究院科技委員會主任委員; 3) 成立傳化-浙江大學功能化學品聯合研發中心,包永忠教授任中心主任; 4) 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牽頭、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參與組建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立,梁成都教授任中心主任。 7. 國際交流與合作層次進一步提升 1) 與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耶魯大學等簽訂合作備忘錄,與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分校、西北大學、威斯康星大學以及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簽訂學生聯合培養或雙學位項目; 2) 面向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華盛頓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本科生開設“Summer Lab”課程,浙大授予課程學分,24人來浙大學習; 3) 與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威斯康辛大學開展“暑期科研交流”項目,實現優秀學生互派的精英式交流; 4) 成功舉辦“浙江大學-斯坦福大學化工高峰論壇”; 5) 舉辦第九屆“國際交流月”系列活動,邀請斯坦福大學、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多名世界頂尖大學教授來訪交流; 6) 實施“倍增行動”,本科生海外交流率提升至68.65%。博士生海外交流人次占比達到93.75%,比去年增加38.75%; 7) 11月,化工學院代表團赴美國參加了全球化工界頗具影響的AIChE(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年會,并舉辦了“浙江大學專場交流會”。 8. 黨建、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設持續強化 1) 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基層黨支部黨建創新,規范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開展黨支部“對標爭先”建設計劃; 2) 竇梅、李伯耿、蔡振云、葉向群、單國榮、陳紀忠、胡曉萍、施耀、關怡新、鮑宗必等10位教師入選學院“學生最喜愛的十佳教學名師”,打造“科學與人生”教授思享匯、黨員名師微黨課等思想教育平臺; 3) 開通“浙大化工”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化工好故事”,創辦“浙大化工動態”電子期刊; 4) 新增浦江鄭義門、浙江傳化集團兩個校外學生黨建教育基地; 5) 成功舉辦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工創建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定期舉辦“求是傳承家”校友分享匯; 6) 舉行湯永謙先生誕辰100周年暨逝世五周年紀念活動; 7) 創新設立“侯虞鈞-裕杰”、“陳甘棠-杭化院”、“潘祖仁-海維特”獎學金。 |
2019年 |
一、堅守初心和使命:教育改革見成效 1.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計劃。 2.啟動實施卓越培養計劃,開辦“卓越化工班”。在2019級新生專業確認中,化工、生工等專業受到學生青睞,再現昔日“熱門”景象。 3. 獲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總決賽特等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總決賽特等獎、第九屆“國藥工程-東富龍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總決賽一等獎。 4.完成“浙江大學—文萊大學化工人才聯合培養項目”第一期(5年共5批)學生培養任務,啟動第二期學生培養工作。 5.2015級直博生楊立峰獲2018-2019學年竺可楨獎學金。2018屆博士畢業生譚喆的學位論文獲浙江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9屆博士畢業生張照強的學位論文獲首屆“化工與材料京博·博士論文優秀獎”。 6.陳豐秋教授獲浙江大學唐立新教學名師獎。 7.成功舉辦首屆全國化學工程前沿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 二、青出于藍勝于藍:隊伍建設新突破 1.任其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連佳長、劉平偉研究員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 3.侯陽研究員獲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4. 張林教授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5.雷樂成、申有青、李洲鵬教授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 7.謝濤教授當選2020年美國化學會高分子材料分會會士。 8.先進聚合物材料海外學術大師科學家聯合工作室獲批。 三、擦亮浙大化工金字招牌:學科排名再攀升 QS、THE、US News和上海軟科是目前全球比較公認的四個大學排行榜,其中,QS和上海軟科對一級學科進行了排名。 1.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科排名穩步提升,2019年位列全球第39,國內第2。 2.在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2019年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科位列全球第5、國內第3,生物工程學科位列全球第4、國內第1。 四、頂天立地顯身手:科學研究攀高峰 1.2019年學院科研經費到款2.8億元,創歷史新高。 2.ESI高被引論文(前1%)22篇,前3%論文48篇。王亮(化工)、肖豐收(化學)團隊在《Science》發文,申有青教授團隊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發文。 3.新增科技重大項目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基金項目1項,千萬級以上橫向項目5項。 4. 獲批浙江省“電化學能源存儲工程創新團隊”(負責人:梁成都)、“化工智能制造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五、搭建大舞臺,開創新天地:校地校企合作迅猛發展 1.浙江大學衢州“兩院”建設全面展開。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首批26名碩士研究生已經入學;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已有26個科研團隊進駐。 2.浙江大學-恒逸全球未來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穩步推進。已啟動項目27項,已有教師、博士后、專職科研人員等130多人參與其中的科研工作。 3.與京博集團簽署中長期合作協議,成立浙大-京博聯合創新中心。 4.浙江大學寧波研究院化工分院暨浙江大學綠色石化及新材料研究院(寧波)工作有序進行,李洲鵬、陽永榮等多個教授團隊進駐。 5.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合成生物學與納米智造平臺籌建工作快速推進。 6.鳳登環保-浙江大學工業廢棄物資源化聯合研發中心正式揭牌。 六、提升全球影響力:國際合作新境界 1. 本科生出國交流率再創新高,達到103.20%,同比增長39.80%,學校排名第8。博士研究生出國率達到97.53%,同比增長3.78%;碩士研究生出國率達到24.22%,同比增長15.82%。 2.舉辦“綠色化工國際高端論壇”、“第四屆中美納米醫學與納米生物技術年會”、“第二屆生物質利用國際會議”和“環境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等系列高端國際學術會議。 3.赴美參加AIChE年會,并舉辦第十一場“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專場交流會”,參會人數達400多人,創歷史新高。 4.加強與斯坦福、劍橋等世界頂尖大學的合作,舉辦浙大-斯坦福雙邊化工高峰學術論壇。 七、化工大家庭:文化建設久久為功 1.“江南第一家”浦江鄭義門、傳化集團等兩個學生黨建與思政現場教學基地成功驗收并續建,先后共組織12批次師生371人赴基地開展現場教學。 2. 運營好“浙大化工”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近5000個,2019年共發布推文229條,累計閱讀量、閱讀人次總數分別超過17萬和28萬人次,單篇最高閱讀量超過1.7萬。定期推送“浙大化工動態”電子期刊。 3.邀請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祝京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寅初等做客壽恒大講堂。 4.地方化工校友分會工作穩步推進。寧波浙江大學校友會化工分會、山東浙江大學校友會化工分會成立。北京、南京和上海等地化工分會工作突出,發揮了引領作用。 5.積極做好社會捐資助學工作,新增杭氧獎學金、京博仁孝獎學金、道恩獎學金3項院設獎學金。以侯虞鈞、潘祖仁、陳甘棠等老一輩學科帶頭人名字命名的獎學金覆蓋了全院大部分學科和專業。 |
2020年 |
一、 “萬米長跑”再接力,江山代有人才出 (一)人才培育
(一)專業及學位點建設
新設立“蘇泊爾—朱自強”百萬級獎學金1項,新增獎助學金4項 三、 “卡脖子”難題勇攻關,科研報國顯擔當 (一)科研獎勵與項目
2020年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1篇,在Nature/Science子刊上發表論文13篇;授權發明專利91項,其中4項國際專利(不完全統計)
助力學校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學兩場戰役,做好1300余名學生每日健康動態摸排,建立專項工作組,形成“輔導員-兼職輔導員-團支部/班級-學生”的多級聯動工作機制,嚴格做好學生每日健康打卡管理工作。 積極開展“暖心戰疫故事”等共同戰疫系列活動,疫情發生后,20余名學生第一時間參加到家鄉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中,充分展現了浙大化工學子的責任擔當。 嚴格做好重點地區學生關心關愛、返校學生精細化管理、境外學生防護提醒工作。開展主題團日、“居家戰疫生活展”“同誦讀 共戰疫”等主題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云端科研、居家運動,師生守望相助,共戰疫情。 今年4月以來,學院累計發放了10萬余只口罩,對6000余人次師生進行了出校、出省考勤,審批400余名研究生返校,堅持每日上報,疫情事件0發生。 六、“頭雁效應”漸成風,黨建引領立新功
|
浙江大學2022教育學考研招生人數復試分數線參考書院校分析
浙江大學教育學專碩 | |||||||||||||||||||
院校系 | 專業名詞及代碼 | 學習方式 | 類別 | 專業:22考研擬招生人數 | 20考研復試線 | 21考研復試線 | 復試分值占比 | 復試比例 | |||||||||||
(030)教育學院 | (045117)(專業學位)科學與技術教育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全日制 | 專碩 | 8 | 380 | 355 | 40% | 1:1.3 | ||||||||||
教育管理(非全) | 非全 | 專碩 | 29 | 331 | 337 | 40% | 1:1.3 | ||||||||||||
學科教學(語文)(非全) | 非全 | 專碩 | 16 | 331 | 337 | 40% | 1:1.3 | ||||||||||||
現代教育技術(非全) | 非全 | 專碩 | 5 | 331 | 337 | 40% | 1:1.3 | ||||||||||||
浙江大學教育學學碩 | |||||||||||||||||||
院校系 | 專業名詞及代碼 | 學習方式 | 類別 | 專業:22考研擬招生人數 | 20考研復試線 | 21考研復試線 | 復試分值占比 | 復試比例 | |||||||||||
(030)教育學院 | (040100)教育學 |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3)040103教育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
全日制 | 學碩 | 13 | 355 | 355 | 40% | 1:1.3 | ||||||||||
浙江大學教育學的院校分析: 一、考試方式。浙江大學22年教育學學術型研究生考試專業課采用統考試卷,即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二、招生人數。浙江大學22年教育學學碩計劃統招13人,較21年增加4人;教育碩士全日制計劃統招8人,非全日制50人。 三、浙江大學各科自劃線分數:60,60,210,355 四、浙江大學教育學考研特點 1、學碩專業課采用統考試卷。 2、招生專業少。 3、招生總人數少。 4、同等學力考生、非全日制本科考生報考條件高。 |
浙江大學王牌專業:0401教育學專業排名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與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簡稱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學科評估是學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
第四輪學科評估,按照“自愿申請、免費參評”原則,采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體系在前三輪的基礎上進行諸多創新;評估數據以“公共數據和單位填報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
評估等級 | 專業排名名次 | 評估等級 | 專業排名名次 |
---|---|---|---|
A+ | 前2%(或前2名) | B- | 30%~40% |
A | 2%~5% | C+ | 40%~50% |
A- | 5%~10% | C | 50%~60% |
B+ | 10%~20% | C- | 60%~70% |
B | 20%~30% |
第五輪學科評估于2021年啟動,預計2022年出評估結果。考研派第一時間為大家發布最新版學科評估結果,請查閱本分類的最新資訊。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這次在全國的排名中名列B+以上,算是很優秀的專業,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屬于浙江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所以有志報考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同學,需要更加努力地復習備考,考研派在此祝各位順利考取浙江大學0401教育學專業。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31所,本次參評30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101所。 (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A+ |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
|
A |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
|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
|
A- |
10001 北京大學
|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
|
10335 浙江大學
|
|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
|
10635 西南大學
|
|
B+ |
10003 清華大學
|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
|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
|
10384 廈門大學
|
|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
|
10475 河南大學
|
|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
|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
|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
|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
|
B |
10007 北京理工大學
|
10056 天津大學
|
|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
|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
|
10166 沈陽師范大學
|
|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
|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
|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
|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
|
10636 四川師范大學
|
|
B- |
10075 河北大學
|
10285 蘇州大學
|
|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
|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
|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
|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
|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
|
10637 重慶師范大學
|
|
10681 云南師范大學
|
|
10762 新疆師范大學
|
|
C+ |
10052 中央民族大學
|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
|
10108 山西大學
|
|
10118 山西師范大學
|
|
10135 內蒙古師范大學
|
|
10247 同濟大學
|
|
10295 江南大學
|
|
10351 溫州大學
|
|
11078 廣州大學
|
|
11646 寧波大學
|
|
C |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
10167 渤海大學
|
|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
|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
|
10418 贛南師范大學
|
|
10512 湖北大學
|
|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
|
10663 貴州師范大學
|
|
10673 云南大學
|
|
11117 揚州大學
|
|
C- |
10066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
|
10205 長春師范大學
|
|
10299 江蘇大學
|
|
10373 淮北師范大學
|
|
10451 魯東大學
|
|
10513 湖北師范大學
|
|
10590 深圳大學
|
|
10603 廣西師范學院
|
|
10759 石河子大學
|
|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
2021浙江大學教育學0401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1課程理論與課程史研究 02教學理論與設計應用 03課程政策與教學管理 04課程比較研究 05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06學科教學 07學習科學與課堂教學變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師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國近現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發展史 04中外教育財政發展 05外國近現代教育制度 06歐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1比較高等教育 02基礎教育比較 03教育政策比較 04環境教育比較 05職業教育比較 06終身教育比較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與發展戰略 05比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01數字化學習資源 02信息技術教育 03遠程教育 |
|
招生人數: | 29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
|
備 注: |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統考生9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http://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
2021浙江大學教育學原理0401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
|
備 注: |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http://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
20212021浙江大學教育學0401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040101教育學原理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02)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1課程理論與課程史研究 02教學理論與設計應用 03課程政策與教學管理 04課程比較研究 05課程設計與教材開發 06學科教學 07學習科學與課堂教學變革研究 08 教育心理研究 09教師教育 (03)040103教育史 01中國近現代教育史 02中外教育交流史 03中外高等教育發展史 04中外教育財政發展 05外國近現代教育制度 06歐美教育思想史 (04)040104比較教育學 01比較高等教育 02基礎教育比較 03教育政策比較 04環境教育比較 05職業教育比較 06終身教育比較 (05)040106高等教育學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高等教育政策 04院校研究與發展戰略 05比較高等教育 06研究生教育 (06)040110教育技術學 01數字化學習資源 02信息技術教育 03遠程教育 |
|
招生人數: | 29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
|
備 注: |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統考生9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040100教育學一級學科計劃招收推免生20人。以最終實際錄取人數為準。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http://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
20212021浙江大學教育學原理0401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浙江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德育原理 02教育哲學 03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 04教育經濟與社會研究 05教育制度分析 06教育政策分析 07教育財政研究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1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
|
備 注: | 招考說明等信息詳見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網(http://grs.zju.edu.cn/yjszs/index.php)、教育學院主頁(http://www.ced.zju.edu.cn/)。考生報考條件詳見《浙江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按一級學科招生,報名需選擇研究方向(二級學科)。按照二級學科培養。學制3年。 |
2011-2020浙江大學教育學考研復試分數線走勢
摘要:2019考研復試分數線大漲,這讓正在準備20考研的考生很是緊張,考研分數線作為評價院校報考難度的主要因素,11-20年浙江大學教育學考研復試分數線趨勢,為大家提供擇校參考,幫助大家確定自己的最終目標,在復試階段判定自己是否可以進入復試。
關于分數線,小伙伴們要關注是哪個分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如政治/英語)、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如數學/專業課)、總分分數線,因為只有這三個分數都過線,才能獲取復試資格。
?浙江大學【教育學】總分分數線走勢
?浙江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走勢
?浙江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線走勢
數據說明:
(1)分數線均來自學校官方發布的招生考試復試資格基本線
(2)對于該學科專業課一/二單科分數要求不同時,幫幫提供最低分數線
(3)各院系可根據本學科、專業特點及生源和計劃數制定不低于學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學科、專業復試基本要求,即具體專業的復試線會高出學校復試基礎線。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數量巨大,整理過程中難免出錯,如您發現問題,歡迎評論留言指正。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