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2-19 15:56:3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浙江海洋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浙江海洋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浙江海洋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學官網來自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浙江海洋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官網: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簡介:
海洋工程裝備學院組建于2020年6月,是學校為更好地對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服務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而調整組建的一個二級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8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2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0人,省“千人”教授1人,省“萬人”教授1人,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省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省“151”人才8人,同時聘請了一批高級職稱專家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學院擁有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碩士點;機械工程學科為省“十三·五”一流學科。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5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省一流專業并已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為省重點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為省新興特色專業。學院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160余人。
學院積極應對涉海類工科人才培養需要,以培養專業扎實、業務過硬、勇于創新并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工科人才為目標,不斷優化教學科研平臺與條件建設。學院建有船海與港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工程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擁有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創新團隊,并建有中央和地方財政、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專項資助的一批專業實驗室。學院為全國水產漁業學科發展協作網主任委員單位和中國漁業科技裝備創新聯盟成員單位。
學院高度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大力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賽、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競賽、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力學競賽、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等賽事中表現突出,多次榮獲國家特等獎、一等獎等。畢業生專業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深受中交三航、中鐵港航局、中鐵一局、二十四局、省交工集團、舜宇光電等企業的歡迎和好評,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3年保持在95%以上。
學院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已與俄羅斯南烏拉爾國立大學合作建立“4+2”本碩一貫制教育和“2+2”本科教育項目,并先后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烏克蘭馬卡洛夫國立船舶制造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澎湖科技大學等國(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教學科研合作關系。
學院積極秉承“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以共同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海洋大學為戰略目標,強化內涵建設,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實現學院辦學能力與水平的快速提升,并以不懈奮斗支撐與引領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中國(浙江)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涉海工科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研發平臺。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聯系方式:
電話:0580-2550051   
Email:cjb@zjou.edu.cn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臨城街道海大南路1號     
郵編:316022

浙江海洋大學海洋工程裝備學院學科設置:
一、學術學位點
1.機械工程0802
本學位點從201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學制為2.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5年。
本學位點主要圍繞涉海機械工程裝備產業發展需求,在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力學、測試與傳感技術、機電控制技術等理論基礎上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等應用領域展開系統研究,解決涉海機械裝備智能制造、船舶機電裝備自動化及綜合節能、漁船裝備設計與開發、涉海機械裝備工程材料腐蝕與防護等工程技術問題。
機械工程學科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為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建設專業;建有浙江省海洋漁業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船舶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等平臺,擁有省級機電基礎教學示范中心、電工電子教學示范中心、工程技術實訓中心等教學平臺。本學位點所在學院為全國水產漁業學科發展協作網主任委員單位和中國漁業科技裝備創新聯盟成員單位。
本學位點現有教授8名、博士教師18名;省“千人 計劃”教授2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省151人才工程人才2人。近5年來,承擔了一批國家、省和地方項目,全方位對接地方工業和行業領域發展,科研成果豐碩。
本學位點主要招收工程類、海洋水產類相關專業的本科畢業生。
1)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本二級學科方向主要以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臨港工業裝備制造與維護研究為主。
①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主要圍繞通用機械、塑機螺桿、汽配航空等地方產業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3D打印、集成制造、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制造技術研究。
②臨港工業裝備制造與維護
主要圍繞船舶修造、臨港機械、漁業捕撈、養殖裝備、水產加工等領域科學技術難題,開展裝備研發與制造技術研究。
2)機械電子工程
本二級學科方向主要以機電設備智能控制、海洋電子與漁業機械儀器研究為主。
①機電設備智能控制
主要圍繞機械行業機器換人、智能制造、智慧海洋等智能、智慧工程研究過程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涉海機電產品自動化控制、機器人運動控制、水下機器人技術、機電產品智能檢測技術研究。
②海洋電子與漁業機械儀器
主要圍繞漁業捕撈、養殖裝備等領域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科學技術難題,重點開展海洋通訊技術、GPS、慣性導航、無線傳感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3)機械設計及理論
本二級學科方向主要以漁業機械設計與理論、涉海工程裝備材料與防護研究為主。
①漁業機械設計與理論
研究內容涉及:漁船及裝備,漁業捕撈、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機械等。主要研究解決各類漁業裝備的總體設計、結構優化、動力學、可靠性理論及工程分析、自動控制策略等設計過程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漁業裝備結構優化設計、設備監測與控制方案設計、可靠性全壽命風險評估與決策、漁船設備振動與噪聲等研究。
②涉海機械裝備工程材料與防護
主要研究解決各類海洋工程裝備、漁業船舶、漁業裝備等機械裝備磨損、海洋工程防污防腐、海洋工程腐蝕在線監測與修復等科學技術難題。重點開展表面工程及摩擦學、材料保護、金屬材料、光催化材料、3D金屬打印材料特性等研究。
2.水利工程0815
水利工程學科是國家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支柱性學科之一,我校的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主要結合浙江省和舟山群島新區的區位優勢,圍繞海洋水利工程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工程實際中的理論與共性科學問題為導向,在水工結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岸帶防災減災工程等學科領域開展系統研究,解決水工結構物現代設計計算與理論、海洋軟土地基與基礎、海工結構物耐久性、海岸水動力理論與仿真分析、泥沙輸移理論及海床演變、海岸帶生態與工程修復、海岸帶災害評估與治理等工程技術難題。
本學科依托浙江省新興特色專業“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等專業,共建有“船海與港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工程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創新團隊、并建有中央和地方財政建設專項資助的一批專業實驗室。
畢業生可以在水利、港航、交通、土木等領域的科研機構和管理單位就業。
根據學科內涵,結合行業人才需要和學校辦學定位,目前設置三個學科方向共9個研究方向如下:
1)水工結構工程081503
①水工結構物現代設計計算與理論:研究方向主要圍繞與港航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相關的各類水工建筑物設計與建造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水工建筑物的靜、動力分析;水工結構物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水工結構災變機理、健康監測與加固理論與方法;
②海洋軟土地基與基礎: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海洋軟土地基與基礎工程相關的工程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水工結構軟土地基勘察技術;灘涂圍墾工程的地基固結與地基處理;軟土地基與基礎設計理論與施工方法等。
③海工結構物耐久性: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海工結構物的耐久性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海工混凝土結構破壞機理與防腐性能研究;水工結構新材料與新工藝研究;近岸海港工程與海洋工程結構物的可靠性理論與耐久性設計方法。
2)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
① 海岸水動力理論與仿真分析: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海岸水動力學相關的工程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波浪理論及其與海床相互作用;潮流、波浪與海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岸水動力仿真分析等。
② 泥沙輸移理論及海床演變: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泥沙輸移相關的工程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河口海岸泥沙運動與輸移理論;圍墾與人工造陸工程引起的岸灘演變;海床沖淤物理模型與水動力模擬等。
③ 近海水環境與污染治理:研究方向主要圍繞近海水環境與污染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物質輸移擴散理論;海上溢油預測與治理;污染物運移與控制理論等。
3)海岸帶防災減災工程0815Z1
① 海岸帶生態與工程修復: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海岸帶生態工程修復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灘涂生態圍墾工程技術;近岸工程對岸灘演變、生態的影響及生態修復;跨海通道工程的環境評價與工程防治技術等。
② 海洋地質災變機理與防治: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濱海與海洋地質災變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濱海邊坡工程地質災害與防護技術;水工構筑物的抗震與防護工程;近海陸坡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災變與防治技術等。
③ 海岸帶災害評估與治理:研究方向主要圍繞海岸帶災害評估與防治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內容包括:臺風及風暴潮對工程構筑物的災害形成機制與評價;河口海岸微塑料災害形成機制與評價方法等。
二、專業學位點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095136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包括漁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和設施農業三個方向,分別由船舶與機電工程學院、數理與信息學院、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招生和培養。
(1)漁業機械化
漁業機械化方向依托浙江省一流學科機械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和浙江省海洋漁業裝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船舶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究平臺開展研究生教育,船舶與機電工程學院是全國水產漁業學科發展協作網主任委員單位,中國漁業科技裝備創新聯盟成員單位,本方向擁有近30位指導教師。
本方向主要以漁業設施設備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研究、開發與技術推廣為目的,旨在為漁業管理、漁船修造、漁機漁儀、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與該方向相關的復合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主要研究內容有:漁業船舶、漁業機械、漁業儀器儀表等。
本方向主要招收機械類、電子電氣類、船舶與海洋工程類、海洋水產類的本科畢業生。
(2)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方向依托“浙江省海洋大數據挖掘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海洋電子技術應用創新團隊”和與中科院電工研究所聯合建立的“海洋能綜合利用技術聯合實驗室”以及“智慧海洋”海上綜合試驗平臺、智慧海洋協同創新實驗室、海洋衛星裝備與應用研發實驗室、云計算與大數據創新實驗室等,和與舟山市農林局、舟山中信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的一批校內外實踐基地開展研究生教育。現有校內碩士生導師23人,其中正高職稱11人、“雙師型”教師6人,校外兼職教師5人。
本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漁農業大數據綜合利用技術、海洋互聯網應用開發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信息處理、海洋災害檢測與預防技術、船聯網技術等。
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各類電子信息科技企業、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互聯網公司、漁業信息技術開發公司、大數據運營公司、云技術開發公司等各類高科技企業,以及農林局、各種交易所、科技園區、交通等行業管理部門及事業單位。
(3)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方向依托“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發掘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省海洋養殖裝備與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中俄浙江東海海洋養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所/南海所等單位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機制,建有一批產學研合作基地。“設施農業”方向目前擁有校內導師18人,其中教授5人,擁有博士學位導師16人;擁有兼職導師11人。
本方向以海洋為特色,主要研究利用工程和機電技術的海洋生物增養殖工程裝備技術,研究重要海洋經濟動物種苗繁育、種質遺傳改良和營養與飼料等漁業增養殖技術。
本方向主要招收海洋類、水產類和具有工程專業知識的本科畢業生。


添加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海洋大學報錄比、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群、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真題、浙江海洋大學專業目錄、浙江海洋大學排名、浙江海洋大學保研、浙江海洋大學公眾號、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