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方案

發布時間:2025-04-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河西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方案

河西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西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工作方案 正文

根據教育部《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學〔2024〕4號)和《關于做好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的通知》(教學司〔2025〕4號)、《關于做好甘肅省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復試錄取工作的通知》(甘招委發〔2025〕3號)等文件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調劑條件
1.符合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
2.初試成績(單科成績與總成績)符合全國初試成績B類考生分數線基本要求。
3.原則上,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初試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
4.只接收初試統考外國語為英語的調劑考生。
5.已參加我校復試的考生,復試不合格的不得再申請我校同一專業的調劑復試。
6.符合《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考生調劑的其他相關要求。
7.符合各學科專業具體調劑要求(詳見附件)。
二、接收專業
擬接收調劑的專業見附件(最終調劑專業、要求等以研招網調劑系統中發布的為準)。
三、調劑程序
1.調劑系統開通。我校第一批次調劑系統開放時間為4月8日0:00。每次開放調劑系統時間不低于12小時。調劑系統原則上只開放一次,如經調劑復試后尚有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將調取調劑系統中仍在庫的符合條件考生,按成績排名再次發送下一輪調劑復試通知。如調劑系統中已無符合條件的考生且調劑計劃仍有缺額,學校將第二次開放調劑系統。
2.調劑志愿填報。所有調劑考生必須通過教育部指定的“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進行。未通過該系統調劑錄取的考生一律無效。考生填報志愿后,系統鎖定時間為12小時,達到鎖定時間后,系統自動解鎖,考生可更改填報其他志愿。
3.調劑信息審核。對于滿足我校調劑要求的考生,學校將盡快通過研招網調劑系統發送復試通知,考生收到復試通知,須在4小時內登錄研招網調劑系統確認復試通知,如不參加復試,可拒絕復試通知。經電話聯系仍過時未確認視為自動放棄此次調劑復試資格。
4.調劑考生復試。調劑復試在4月12日-13日進行,考生密切關注我校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工作處網站及各學院網站了解復試、調劑、錄取等信息。在各招生學院正式復試前,已接受其他學校“待錄取通知”的調劑考生,將不能參加我校調劑復試。
5.調劑考生擬錄取。調劑復試結束后,學校通過研招網調劑系統向擬錄取的調劑考生發送“待錄取”通知,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接受待錄取通知,否則視為放棄擬錄取。
四、注意事項
1.調劑考生除需滿足我校調劑基本要求以外,還應仔細核對是否符合調劑專業的報考條件,且保證提交的材料真實有效。若因不符合我校調劑要求或弄虛作假而造成無法復試或者無法通過上級招考部門錄取檢查的,由考生自行負責。
2.網上調劑系統錄取完成后,學校將向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擬錄取名單并接受錄檢。錄檢通過后,方為正式錄取。
3.考生應慎重接受待錄取通知,已在調劑系統中接受“待錄取”的考生,我校不再進行解鎖。
4.后續如因考生放棄復試產生空額,將優先在系統中從已有的調劑志愿中增補。
5.其他未盡事宜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如國家對研究生招生考試招生政策以及復試調劑工作有新的要求和規定,以國家政策為準。
五、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yjsc@hxu.edu.cn
聯系電話:0936-8281205
聯系人:馮老師雒老師
附件:河西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接收調劑要求與聯系方式
河西學院

以上河西學院考研調劑信息僅是“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和“考研調劑中心小程序”里調劑信息的一部分舉例,因為系統限制更新的河西學院考研調劑信息請到我們的公眾號和小程序里進行篩選查看,還可以訂閱。考研調劑中心還有歷年調劑分數線、調劑一志愿去向和河西學院考研調劑生源來源,非常有價值。

河西學院考研調劑信息來自我們的調劑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調劑中心】公眾號菜單里可免費使用【考研調劑小程序】查看【河西學院最調劑信息】【河西學院調劑分數線】【河西學院調劑生源來源】【河西學院調劑去向】等珍貴數據。

河西學院調劑上岸學姐微信
河西學院往年招收調劑專業
河西學院各專業調劑錄取分數線
河西學院一志愿生源調劑去向
河西學院調劑信息匯總表.xls
河西學院調劑咨詢微信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hexixueyuan/fushi_96030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