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朱紅惠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朱紅惠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朱紅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導師:朱紅惠 正文

[導師姓名]
朱紅惠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朱紅惠
性別:
人氣指數:916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農學院
職稱:研究員
導師類型:碩導/博導
招生專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研究領域:微生物資源發掘、保護和共享利用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020-87137669
電子郵件:zhuhh@gdim.cn
通訊地址: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朱紅惠,博士生導師,2001年獲得華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曾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訪問學習。三級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南粵巾幗創新十杰(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現任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微生物及酶制劑工作組委員,廣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廣州市越秀區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廣州市越秀區青年聯合會委員,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主任,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所長。
長期致力于微生物資源發掘、保護和共享利用研究,是省微生物研究所重點研究領域微生物資源多樣性及前期研究的學科帶頭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40多項。
作為主要負責人建成了華南地區最大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菌種10000多株,向社會共享菌種10萬余份,為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效種質資源保障。中心已經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的全國第3家(國內唯一的省屬保藏中心)擁有保藏專利菌種資質的機構,也成為我國第3家布達佩斯條約國際保藏單位,是未來戰略新型產業重要的戰略支撐和保障平臺。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及其他省部級二等獎等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8件;發表論文147篇(SCI收錄41);制定了4項國家標準;4項研究成果達到國家先進水平,產生經濟效益28億元。創建了系列微生物菌種高效分離策略和難保藏菌種低溫保藏技術,有效地突破了傳統技術的瓶頸;篩選了一批具有應用前景的新菌株、活性產物和新功能基因,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榴菌素遺傳轉化體系;創新性地提出了“AMF對酚類物質的誘導具有系統性”新理論,繼而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系統誘導的信號分子;揭示了AMF對植物的保護效應及其自身耐低pH和抗重金屬的關鍵機制。為植物病害防治、酸化和污染土壤的修復奠定了相關的理論基礎,在AMF研究領域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獲獎榮譽
1.2015-02-28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社會公益類)一等獎(排名第1)
2.2012-03-15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排名第1)
3.2007-07-16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排名第1)
4.2008-05-20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類)二等獎(排名第5)
5.2007-08-20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排名第5)
6.2008-05-20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類)三等獎(排名第2)
7.2010-09-16第十九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獎銅獎(排名第1)
8.2016年3月廣東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9.2016年3月南粵巾幗創新十杰(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標兵)
10.2012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1.2014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2.2013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13.2015第三屆廣州科技創新聯盟南山獎
14.2011廣東省直機關“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15.2011廣州市優秀女科技工作者
16.2008廣東省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1995.7—1998.8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98.9—2002.12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3.1—2006.12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華南微生物資源中心副主任,課題組組長,副研究員
2009.2—2010.2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訪問學者
2007.1—2012.5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主任,研究員
2012.6—現在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主任,三級研究員
社會、學會及學術兼職
2015.9—2020.12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員
2011.1—2015.12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監督委員會委員/研究員
2011.1—2016.10中國微生物學會微生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員
2011.10—現在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微生物及酶制劑工作組委員/研究員
2011.7—現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評審員/研究員
2009.3—現在廣州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研究員
2013.6—2018.5廣州市越秀區青年聯合會委員/研究員
2015.1—2020.12廣東省飼料企業標準評審委員會專家/研究員
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編號經費額(萬元)
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TX01N03680
熱帶亞熱帶粘細菌資源多樣性及活性代謝產物研究3147014190
華南專利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建設2014B070706019200
微生物源抗腫瘤物質榴菌素的獨特糖基修飾及其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201504010035120
微生物資源及技術數據集成整合的關鍵技術研發2014AA02150147.3
珠三角地區農牧高效循環技術集成與示范2012BAD14B0085
微生物檢測與資源應用服務平臺STS計劃項目40
鹽堿地粘細菌資源的分離及系統分類研究3117000960
基于叢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發與應用研究2010B09030006730
AM真菌對重金屬污染的抗性機制研究3107010334
多功能微生物肥料的研制2011B09040061320
發表論文
工作以來共發表論文
147篇,其中SCI收錄42篇。論文大多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如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土壤科學國際刊物第一位),EnvironmentalandExperimentalBotany,JournalofPlantPhysiology上,而且在國際最權威的原核生物系統分類學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SystematicandEvolutionaryMicrobiology上系統地發表了10多篇新種論文,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科研創新
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件:
“評價培養基分離回收微生物類群能力的快速檢測方法”(專利號:ZL200510037264.5)
“建立叢枝菌根真菌與番茄毛狀根共生關系的方法”(專利號:ZL200410026858.1)
“一種芽孢八疊球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1110371310.0)
“廣州芽孢桿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910036919.5)
“暗藍色鏈霉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910036920.8)
“耐輻射微桿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910036921.2)
“一種草菇菌種低溫保藏方法”(專利號:ZL200610035311.7)
“粵藍鏈霉菌”(專利號:ZL200610034149.7)
“一種微生物催化生產丁酸的方法和裝置”(專利號:ZL200910037305.9)
“一種根圍金黃桿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1010269167.X)
“大寶山伯克霍爾德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910040518.7)
“一株鏈霉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1310193667.3)
“乳酸鏈霉菌及其應用”(專利號:ZL200910040622.6)
“一種利用微生物發酵食用菌渣和家禽羽毛生產有機肥的方法”(專利號:ZL201410033557.5)

[教育背景]
1988.9—1992.7西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植物保護專業,大學本科
1992.9—1995.7西南農業大學,植物生態病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1999.9—2001.12華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病理系,博士研究生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