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設計學院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介紹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介紹 正文

江漢大學設計學院作為江漢大學19個學院之一,成立于2003年,現有本科生2200余人,是江漢大學辦學規模較大學院。于2015年開始招收會展與視覺藝術專業研究生。學院位于江漢大學東北端,緊鄰風景秀麗的三角湖。設計學院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美術館、咖啡廳臨湖而建,沿湖綠道環繞,花木茂盛,景色優美,為設計學子靜心學習,潛心創作提供了賞心悅目的環境與條件。
 
 
一、自成體系的專業(方向)
 
1.江漢大學設計學院設有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表演(服裝表演與形象設計)六個專業及方向。
 
2.經教育部批準,江漢大學與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合作舉辦視覺傳達專業合作項目(以下簡稱國際班)。本項目學制四年,采用“3+1”培養模式。本項目由中外大學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引進外方先進的課程體系,核心專業課采用國外領先的全英文教材,由外方派出有經驗的優秀教師授課,使學生在享受傳統高等教育的基礎上,同時接受阿斯隆理工學院先進、優質的素質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應用型人才。
 
 
二、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
 
學院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不斷優化基于大類招生與大類培養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與教學改革以及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大膽借鑒國內外知名院校先進經驗,注重設計思維與基礎專業能力培養,注重人文、科技、商業與設計的融合,著力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善實踐并適應未來行業發展、有社會責任感和受尊重的新型設計師與設計領導者。
 
(一)1.5+2.5培養模式
 
前3個學期(1.5):編班進入基礎部教學,實行大類培養。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跨專業一體化人才為目標,注重設計思維與基礎的能力培養,注重前沿、科技、商業與設計的融合。
 
專業分流后的5學期(2.5):進行分專業培養,以設計方法、設計創意、設計應用及未來設計四大模塊貫通知識點,各專業課程做到既有相通,又有各自專業特點,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學習,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
 
(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及學分制的優勢和特點
 
1.自主性選擇
 
一是自主選擇專業。設計類學生無需分專業報考,按照設計大類招生入學,學生入校后可在全面認知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理性選報專業。
 
二是自主選擇課程。在大類培養的背景下,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修讀課程,每個學生每個學期都可擁有屬于自己的修讀“課表”,四年后形成“個性化”課程清單。
 
2.競爭性機制
 
在學分制和大類培養制度中,學生學分績點越高,專業選擇機會就越大;專業的口碑和評價越好,認可選擇的學生就越越多;任課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越好,認可選報的學生就越多,學生對“金課”和“水課”完全可以“用腳投票”。這樣專業之間、課程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都處在一個競爭環境下,比成績、比進步、比口碑,在全院形成良性的競爭生態。
 
3.開放性環境
 
是指在現有的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基礎上,整合多方面的條件和資源,努力打造一種開放式環境和平臺,助力學生學習、實踐和可持續、個性化發展。
 
一是工作室制。學院現有12個學生工作室,涵蓋每個專業和國際班。作為有別于課堂學習的另外一種形式,通過工作室,把教師和學生組合在一起,通過開展專業實踐、參加賽事、承接項目,成為我院推出成果以及獲得專業獎項的孵化器和主力軍。
 
二是實驗班。在“雙一流”建設大背景下,在現有的分專業培養基礎上,我院在全校率先啟動了“整合創新設計實驗班”計劃。實驗班基于“大設計”理念下的跨界人才培養目標,實行跨專業組合、開放式運作,交互式學習、個性化培養。目前實驗班已經納入學校精英人才培養計劃(學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
 
三是國際合作、交流。國際班作為愛爾蘭阿斯隆市與中國武漢唯一的合作項目,得到雙方教育部及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國際班項目呈現四個方面特點:合作學校實力強,互動交流層級高,合作辦學力度大,人才培養效果好。
 
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切入點,學院不斷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渠道,與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以及港臺地區等多所院校建立廣泛聯系。學校還能為學生提供有多種機會赴歐美、港臺高校訪學、考察交流、暑期實踐以及帶薪實習等。邀請外籍及港臺教授、專家、學生來訪,舉辦講座,開展學術交流。
 
2018年以來,公費選派教師出國、出境訪學8人次、公費選派學生出國、出境訪學26人次;邀請外籍教授、專家來訪、交流24人次,接待臺灣高校師生參觀交流20余人次。
 
四是課程實踐。一方面實踐活動把課堂搬到展覽館、美術館、博物館、企業工作間,已經成為常態。比如:比如師生到江岸區歷史文化街區考察學習。另一方面學院與企業合作,參與或承擔社會服務項目或實戰項目,比如:環藝專業承接黃鶴樓片區改造項目、江漢區妙墩社區環境微改造。其次是參與、承辦專業賽事,把專業賽事和課程實踐結合起來,也取得較好效果,孵化了一些專業大賽獎項。
 
五是校外導師。把業界名師、企業導師、非遺傳承人、優秀校友請進課堂、承擔課程,參與作業點評與畢業答辯。邀請企業導師潘虎、湖北省包裝協會專家、國家級非遺項目黃梅桃花傳承人石九梅奶奶,漢繡非遺傳承人等專家進課堂,承擔課程,參與作業點評、畢業答辯。
 
六是學術活動。我院從2008年起,每年隆重舉辦畢業生作品展,全面展示教學改革成果,已經連續舉辦11屆;從2017年起在畢業展同時舉辦學術周暨主題國際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三屆。畢業展、學術周期間把專家、學者請進畢業展,點評診斷學生畢業作品。把國內外專家、學者(英國、法國、葡萄牙、愛爾蘭、塞爾維亞、臺灣)請進學術周,開展學術講座、主題工作坊和師生交流活動。
 
七是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活動由注重線下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畢業設計線上“微展覽”,數媒專業優秀設計作品展、“莓飛設武”武漢城市專業考察線上展覽、“最后一公里”畢業設計作品宣傳片、學生微電影作品首映典禮等,全部采用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展示、推廣。
 
 
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設計學院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將教學與學生活動相結合,激發和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創意思維。如每年定期舉辦被譽為設計學院的“奧斯卡”的品牌活動“現藝之星”頒獎典禮,旨在表彰專業優秀、綜合素質高、特長突出和具有感動事跡的學生,連續舉辦十三屆的“現藝之星”,多次被媒體報道。每一個江大設計學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畢業前能登上現藝之星的舞臺,摘得一顆“現藝之星”。暑期老師會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新青年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貼近生活實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有知名專家、學者領銜
 
學院現有教師62名,其中外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國內教授3名、副教授18名,教授、副教授占比40.32%。其中,設計學院院長王心耀教授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副院長曹琳教授為中國裝幀藝術研究會會員、湖北省高校藝術與設計委員會理事,武漢市設計學科帶頭人。另外各系部、教研室主任及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畢業于倫敦藝術大學、英國拉夫堡大學、韓國韓瑞大學、臺灣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長期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景觀設計、產品設計、展示設計、工業設計及理論等方面教學和研究,均在各自專業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及優異成績。
 
五、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政府部門及專業機構認可
 
1、藝術設計專業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多次被評為五星級專業
 
2、設計學為武漢市重點學科
 
3、設計學院入選“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
 
4、藝術設計實驗中心被評為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5、設計學院列為武漢“設計之都”特別理事單位
 
(二)參賽獲獎
 
近幾年來,學院師生榮獲IF設計獎、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金獎、中國大學生信息技術創新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第24屆中國時裝設計(十佳)新人獎、“未來之星”青年設計師大賽最佳色彩設計獎、2012年世界旅游小姐中國區總冠軍等國際級、國家級獎項300余項、省級獎項600余項,在社會上形成了較高知名度。
 
(三)知名校友
 
鄒超穎:80后新生代童話作家,“冰心獎”獲得者,被媒體譽為“80后長篇童話第一人”。
 
楊曉晨:現任美國亞馬遜西雅圖總部資深用戶體驗設計師,曾作為中國大學生代表參與聯合國世界虎保護國際論壇,與普京直接對話。
 
趙里:現任小鵬汽車造型設計中心高級總監,負責小鵬汽車的造型設計和設計團隊管理。
 
莫曉:易蘭規劃設計院ECOLAND 高級設計師,曾獲得英國BALI景觀大獎等。
 
李楠:現任天山集團(HK02118)集團精裝設計總監
 
郭成:深圳杰恩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資深設計師
 
 
(四)媒體關注
 
我院教學成果、學生獲獎、學術活動等多次被中國教育報、新華網、人民日報資訊周刊、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道。
 
江漢大學

添加江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漢大學考研分數線、江漢大學報錄比、江漢大學考研群、江漢大學學姐微信、江漢大學考研真題、江漢大學專業目錄、江漢大學排名、江漢大學保研、江漢大學公眾號、江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jianghandaxue/yanjiushengyuan_26946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