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發布時間:2022-03-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中國 經濟 030403
add 研究生微信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020204金融學考研 》我們搜集了部分020204金融學考研 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可提供有償的020204金融學考研 專業研究生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為了做好我校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根據《寧夏大學關于制定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指導意見》,結合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特點和要求,特制定此培養方案。



一、學科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簡稱“民族經濟”,是法學門類下民族學一級學科中的二級學科。該學科既是一門民族學與經濟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又是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門新興學科。因此,一方面學科的發展,要充分發揮交叉學科的優勢,但這種優勢的發揮又相當的復雜,需要進一步厘清民族經濟的學科地位和性質、理論與方法、對象與內容及其與文化的關系,在借鑒民族學、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在民族學、經濟學同時研究人類行為的交叉點上,發展本學科的學科體系。另一方面,該學科是在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民族環境中產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學科。雖然學科發展的歷程不長,但它以民族性、地區性、交叉性和適應性的特點,而被學界廣泛接受和認同。



因此,該學科的發展既需要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又需要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實踐中進行理論和方法的創新。這就決定了對少數民族經濟的研究既需要從學科層面、理論層面展開,又需要從歷史層面、實踐層面總結提升,從而才能為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為民族經濟發展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方向



1、民族經濟發展與金融資源配置研究



本方向以民族分析為基礎,從文化、空間和經濟三個維度,研究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金融資源配置問題。探究在民族經濟發展中,制度資源、空間資源,在金融資源自身配置和再配置中的作用機理以及文化、空間在同一性、差異性條件下,金融需求差異和由此引致的政策差異,從而為豐富金融發展理論和提升區域金融發展實踐提供實證支持。



2、民族經濟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



本方向運用民族學和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互關系及其邏輯變化的軌跡為主線,以民族區域發展戰略與規劃為切入點,從微觀層面上,研究其各類經濟主體經濟行為的特殊性,包括文化多樣性、經濟行為偏好、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等,以增強微觀活力;在宏觀層面上,研究其經濟運行規律、經濟發展特質,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等政策選擇,以保持與全國經濟發展的整體協調性。



3、民族地區公共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



本方向以民族地區政府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從民族區域研究視角研究政府決策行為及其政策效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提供及其效率、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等。該方向要求掌握宏微觀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理論和計量經濟研究方法、民族學基本理論和社會學研究方法,運用交叉分析、比較分析等手段探究民族地區社會經濟行為特點,探索具有民族地區區域特色的公共經濟政策,并且運用科學規范的方法評估政策效果,為民族地區提高地方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論基礎、創新性政策思路和具體決策建議。



三、培養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培養具有民族學和經濟學理論素養,形成交叉學科的專業精神和專業氣質,具備運用民族學、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從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高級專門人才。



1、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具有團隊合作、開拓創新、追求真理、獻身科學事業的敬業精神與學術道德。



2、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獨立從事高水平科學研究的能力,并能夠做出創新性的成果。



3、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并具有一定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



四、學習年限



本學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碩博連讀研究生學習年限一般為5年(含碩士階段),非全日制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6年。如需延長學習年限,需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延長期一般不超過2年,延長期內的博士研究生不再享受國家和學校的有關資助。特別優秀的博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并符合提前畢業條件,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提前畢業。



五、培養方式



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鉆研學術的能力和有創造性的研究能力。本專業采取講授、指導、調研和自學、討論相結合,系統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參加課題研究和專業學術研討會,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本學位點由全體導師及本專業任課教師組成的指導小組,充分發揮集體指導的優勢。導師是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全程指導者和首要責任人,負責指導博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須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習有關課程,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交流,確定具體課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新性成果。



六、課程學習及學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至少應修滿20個學分,其中課程學分18個(學位課11學分,非學位課7學分)。具體學分分配如下:



1、學位課(11學分)



(1)馬克思主義與當代,1學分。



(2)第一外國語,4學分。



(3)專業必修課,4學分。



(4)專業方向課(按方向設置),2學分。



2、非學位課(7學分)



(1)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必選),1學分。



(2)選修課,6學分。



3、學術活動與學術報告(2學分)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應在本學科范圍內參加10次以上的學術研討活動,記1學分;在學術研討活動中做至少兩次學術報告,介紹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階段性進展,記1學分。參加學術活動應有書面記錄,做學術報告應有書面材料,并交導師簽字認可。博士研究生在申請學位前,將經導師簽字的書面記錄及學術報告交學院研究生教學秘書保管,并記相應學分。



4、有關說明



(1)選修課:由導師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論文工作的需要,在學校開設的博士研究生基礎課程和所屬學科門類當年博士研究生課程中選擇確定。



(2)博士研究生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1年內完成,最長不超過一年半。



(3)導師可根據研究工作需要 和 博士研究生的學科基礎指定自選課程和補修課程。自選課程和補修課程計成績,不計學分。



(4)所有課程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學位課程及格標準為60分以上(含60分)。



5、開題報告



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基礎,是保證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開題報告一般應于入學后的第三學期初完成。之前博士生必須進行文獻調研工作,掌握選題所屬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前沿趨勢,作出分析評價,撰寫學術綜述,作為開題報告一部分。開題報告還需撰寫選題研究的學術價值,研究內容,調研或收集文獻基礎等。博士研究生的論文開題報告經導師審閱后,須公開答辯,接受檢查,并獲認可。由包括導師在內的3-5專家組成的考核小組,對博士研究生的論文選題進行審核,著重審核論文選題的意義、創新性和可行性。對有爭議的選題應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七、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入學后第三學期末應對其進行一次全面的綜合考查。中期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現與學術道德、專業理論基礎與課程學習情況、學位論文前期準備和身體狀況等。對考查不合格者,按有關規定進行淘汰、分流。



八、撰寫與發表學術論文



第一、二學年末須分別提交1篇學年論文;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專業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依照《寧夏大學關于博士生在學期間發表學術論文的規定》(修訂)執行。



九、學位論文工作



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博士學位的基本依據。學位論文撰寫是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規范認真執行。博士學位論文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博士研究生獨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應體現前沿性和創新性,應以作者的創造性研究成果為主體,反映作者已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學科上已掌握了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博士研究生在學期間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時間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不少于10萬字。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培養環節各項內容,并取得規定學分,通過中期考核和論文答辯,符合畢業資格者,準予畢業,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寧夏大學授予博士學位工作細則》者,授予法學博士學位。

 

經濟學考研

本文來源://www.sacvlig.cn/jingjixue/jinrongxue_59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