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土木工程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華僑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僑大學報錄比、華僑大學考研群、華僑大學學姐、華僑大學考研真題、華僑大學專業目錄、華僑大學排名、華僑大學保研、華僑大學公眾號、華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報考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在復習階段會意識到自己的基礎薄弱,時間不夠用,寄期望于可以通過參加華僑大學土木工程考研QQ群的方式幫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試的重點。點擊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機訪問】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但是,讓很多同學都比較糾結的是,要不要在備考過程中報一個輔導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輔導機構呢?針對這些問題,考研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兩條建議:
1. 考研是一項幾百萬人長跑,最終只有少部分可以到達終點的運動,我們不能選擇本科院校、不能選擇好的導師授課、不能讓自己聰明到看一遍就會,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該利用的資源,在起跑階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輔導班和考研培訓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學們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授課導師一定要是報考院校對應專業比較優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師。自己也要足夠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關于華僑大學土木工程考研輔培訓班,目前包括考研機構開設的輔導班以及考研學校自行開設的輔導班。2007年前有很多學校的研究生錄取考試,學校會開辦一些考研專業課的輔導班,并有輔導班,這些輔導輔導非常好,因為都是參與出題或改卷老師們開的課,但后來國家不在允許研究生招生單位做任何相關的培訓輔導,所以專業課考研輔導基本不在會更新,當然一些全國統考的科目還是會有些考研輔導機構會開設一些考研輔導班的培訓課程,比如西醫綜合等等。 目前我國的華僑大學土木工程考研培訓以考研機構為主,時間上包括長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課、小班授課以及一對一授課等不同形式,公共課和專業課均有課程(專業課限于熱門專業),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上不上輔導班以及選擇輔導班的何種方式。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葉青
姓名:葉青
性別:女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結構工程、建筑技術經濟等
個人簡介:
葉青(1968-),女,福建泉州人,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結構工程、建筑技術經濟。講授《建筑設備》、《工程估價》、《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建筑電氣工程》、《房地產估價》和《畢業設計》等課程。主持或參與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務院僑辦等科研課題10多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出版編著2部。現為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國家注冊土地估價師、福建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評標專家、民革泉州市華大總支部副主任委員。
聯系方法:
通訊地址: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郵政編碼:362021
聯系電話:0592-6162698(O) 13559525828(手機)
電子郵箱:
主要經歷(包含教育背景、進修訪問等)
工作(學習)經歷概述
1987.9-1991.7.
福州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9-2001.7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結構工程研究生進修班學習
2007.9-2011.6
華僑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近五年科研概況
2011.09-2014.09主持華僑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培育計劃專項《精益建造理論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B-ZR1162);
2009.05-2011.11主持泉州市科技項目《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泉州地區工程估價模型的關鍵技術研究》(2009Z52);
2008.05-2011.06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工智能方法在估價領域的應用研究》(2008J0196);
2005.09-2007.08主持國務院僑辦基金《GIS技術在基準地價評估中的應用》(05QZR12);
2011.05-2014.05參與華僑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培育計劃專項《鋼板籠混凝土組合梁的力學性能與設計理論研究》(JB-ZR1121);
2008.05 -2010.11參與泉州市2008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利用建筑垃圾生產混凝土節能空心砌塊的關鍵技術研究》;
2008.05-2010.05參與廈門市科技項目《扣件式鋼管高支撐架安全穩定性能的關鍵技術研究》;
2007.09-2010.08參與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基于耐久性能的綠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
2007.12-2010.05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耐久性能的混凝土結構健康監測與診斷的關鍵技術研究》。
近五年發表的論文和著作:
《基于Surfer和ArcGIS的數字地價模型研究》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待發表
2010.11《基于BP網絡的工程投資估算模型》 《數學的實踐與認》
2010.07 《 Lean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Based on eM-plant》 《Statistics Applica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06 《Monte Carlo 模擬法確定房地產報酬率》 《建筑經濟》
2009.10《基于集對分析的市場比較法的應用研究》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2008.11《基于BP神經網絡的工程估價模型及其應用》《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7《全要素原則和GRA法在土地定級中的應用》《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1《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合理低價法評標探析》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5《工程倫理學評述》《華僑高等教育研究》
2006.01《快速識讀建筑電氣施工圖》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06《快速識讀暖通空調施工圖》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施養杭
姓名:施養杭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結構理論與工程抗震、結構耐久性與壽命、城市安全、工程健康診斷與防災減災;工程設計與技術咨詢、工程改造與加固、項目投資決策和管理;
電子信箱:D.S666@163.com
個人簡介:
施養杭,男,工學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學科與方向:結構理論與工程抗震、結構耐久性與壽命、城市安全、工程健康診斷與防災減災;工程設計與技術咨詢、工程改造與加固、項目投資決策和管理。
主要學習經歷
1981.9--1985.7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攻讀學士;
1994.9--1997.7 福州大學.土木建筑工程系.水工結構專業. 攻讀碩士;
1998.9--2002.7 天津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 結構工程專業 . 攻讀博士;
主要工作經歷
1985.7以優異的總成績留校任教;
1985.7~至今,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
曾任科研秘書、工程結構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九洲工程建設監理公司(首任)總經理;
1999年被授與碩士生導師資格;
1999年榮獲華僑大學跨世紀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稱號,2002年榮獲華僑大學新世紀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稱號;華僑大學建筑設計院注冊建筑師;
中國國家優質工程評審專家;中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專家庫專家;中國政府采購招標評標專家;福建省建筑工程評標專家;泉州市建筑業協會專家委員;泉州市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協會理事;福興(中國)集團研發中心技術顧問;福建省中固建筑技術有限公司技術顧問。
參加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福建省監理協會、泉州市建筑業協會、泉州市建筑工程招標投標協會。
主要工作業績
已獨立指導碩士研究生12屆;講授過研究生課程6門,講授和指導過本科生課程8門。
主持工程設計200多項,其中一類高層10多項,二類高層20多項;參加工程設計20多項;主持工程建設監理30多項;承擔工程質量檢測180多項;承擔工程質量鑒定與健康診斷、處理80多項;工程評標500多項。
主持住宅與城鄉建設部重點攻關課題1項、國家混凝土規范科研課題2項、國務院僑辦基金課題6項、福建省建設廳重點攻關科研項目5項、泉州市科技重點研發項目1項、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基金項目1項、華僑大學科研課題5項,華僑大學教育與教學研究課題5項;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1項、中國遠洋集團大型攻關課題1項,福建省工程抗震研究平臺課題1項,福建省科技重點項目2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安徽省教育廳科研基金課題1項,福建省建設廳課題6項,福建省精品課程建設課題1項。
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廳級科技進步獎2項,教學成果獎等3項。
發表文章著作
正式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國家核心刊物25篇,有關工程安全、工程質量、工程健康診斷、工程加固、結構可靠度和結構耐久性45篇,編制福建省地方建設標準4部,編寫專著3部,參編中國百校土木工程專業教材《混凝土結構》2部。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陳林聰
姓名:陳林聰
性別:男
職稱:講師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橋梁振動與加固等
個人簡介:
陳林聰,博士,講師,預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1年生。
教育經歷
2000年9月-2004年7月哈爾濱工程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工程力學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4年9月-2009年6月,浙江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程力學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為朱位秋院士。
工作經歷
2009年8月起在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作,同年被聘為副教授職稱。
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從事橋梁振動與加固等方面研究。此外對結構振動與控制也有濃厚的興趣。已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且大部分為SCI檢索。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高校課題以及科研啟動項目各一項。
聯系方式
地址:福建廈門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郵編:361021
電話:15880294730
E-mail: chen000241@126.com; lincongchen@yahoo.com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張泳
姓名:張泳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建設工程信息化、工程項目成本控制
個人簡歷:
張泳(1973-),男,河北南宮人,中共黨員,在讀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建設工程信息化、工程項目成本控制。主講《管理學原理》、《工程財務管理》、《數據庫應用》、《建設工程信息管理》、《土地信息系統》課程及相關課程設計。主持或參與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務院僑辦等科研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近20余篇。
主要經歷
工作(學習)經歷概述
1992.9-1996.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管理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6.9-1999.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9.6—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科研概況
1、國務院僑辦基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項目非結構化信息管理研究》,項目編號:07QZHR03,主持;
2、華僑大學科研基金項目《泉州海砂建筑問題研究》,項目編號:03HZR01,主持;
3、橫向課題,商品混凝土企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主持;
3、國務院僑辦基金《基于PIP的廈門校區建設管理信息平臺研究與開發》,項目編號:06QZR13,參與;
4、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工程項目工期延誤的預警模型研究》,項目編號:E9910026,參與;
5、福建省建設廳項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環保混凝土研制》,項目編號:省廳04-1-05,參與;
近五年發表的論文和著作(按照時間順序)
1、《廈門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
2、《BIM及其對工程項目管理人員的影響》,項目管理技術,2009(10);
3、《基于BIM的建設項目文檔集成管理系統開發》,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8);
4、《建筑信息模型的建設項目管理》,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5、《基于知識博客(K-BLOG)的建筑企業知識管理研究》,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6、《建設項目異地協同管理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2),第二作者;
7、《房地產企業的危機管理研究》,附件建筑,2007(2)。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福建廈門 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
郵編:361021
電話:13063083193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李升才
姓名:李升才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新型節能結構體系、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結構非線性分析等方向研究工作
個人簡介:
李升才,男,1960年6月出生,籍貫遼寧朝陽。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華僑大學新型結構體系研究所所長,從事結構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泉州市專家;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評審專家。
主要從事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新型節能結構體系、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結構非線性分析等方向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福建省重點科技項目1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建設部科技發展項目1項、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1項、廈門市科技重點項目1項、泉州市第四批科技三項費用重點項目1項和2項橫向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4項,撰寫專著1部;作為副主編參編著作1部,在各類學術刊物及國內外會議上發表科學論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和ISTP收錄。
聯系方式:
E-mail: lsc50605@hqu.edu.cn; 小靈通電話: 0595-22692135;手機:13559207843
最后學歷與主要工作經歷: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研究方向為結構抗震工程,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江見鯨 教授)。
1983年7月至1996年10月,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其中,1993年12月至1995年5月,赴馬來西亞進行馬六甲海濱公寓(12層框剪結構)工程施工建設,任英文翻譯兼現場經理。
1996年10月至2004年4月,任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教授,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副處級)。
2004年4月至今,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
進修學習情況:
1.1983.9—1984.7,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煤炭部辦英語培訓班學習;
2.1984.8—1985.7,同濟大學進修工民建專業有關課程。
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結構抗震
新型節能結構體系
混凝土結構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結構非線性分析
表彰和獎勵:
1.1992年5月,獲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學效果十佳青年教師稱號;
2.1992年9月,被評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優秀教師;
3.1992年10月,獲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效果優秀獎并聘為副教授;
4.由本人為副主編的《土木工程實用運籌學》,1998年被評為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優秀科技著作獎;
5.2003年7月,指導學生科研項目"鋼筋混凝土聚苯夾芯板保溫性能分析"獲天津市挑戰杯三等獎;
6.2006年6月,《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獲省級精品課程(排名第二);
7.2006年11月,被華僑大學授予“學生科技園丁”榮譽稱號;
8.2007年9月,獲華僑大學第七屆教學優秀特別獎;
9.2008年9月,“輕型復合結構抗震性能分析(Ⅰ)——墻板開裂過程及裂縫發展規律分析”獲第八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10.2008年10月,指導學生獲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
11.2008年11月,指導學生獲福建省第一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特等獎和兩個一等獎;
12.2010年8月,“帶框復合墻板承載力計算的簡化模型及方法” 獲第九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主要科研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復合墻體受力機理及設計理論(50948036)(主持);
(2)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結構住宅研究與應用(2008H0029)(15萬元,主持);
(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砌塊作用機理及框格優化研究(E0810022)(6萬元,主持);
(4)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結構住宅墻板受壓性能研究(E0540004)(2萬元,主持);
(5)建設部科技發展項目:輕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新技術研究(06-k3-17)(自籌20萬元,主持);
(6)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項目:LC(Light Composite輕型復合)結構體系的研究(01-20212)(3萬元,主持);
(7)廈門市科技重點項目:輕型節能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與應用(3502Z20073035)(15萬元,主持);
(8)泉州市第四批科技三項費用重點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結構住宅抗震性能研究(2005G7)(10萬元,主持);
(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基于GIS的城市綜合減災評估與對策研究(59938180) (70萬元,主研人員);
(10)東煤公司基建局立項省級項目:古山立井軟巖地壓觀測與分析 (10萬元,主研人員);
(11)黑龍江煤炭工業管理局立項省級項目:雞西榮華立井軟巖層段圍巖地壓及井壁應力的實測與分析 (10萬元,主研人員);
(12)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費項目:節能砌塊隱形密框結構住宅墻板受力性能研究(04BS205)(10萬元,主持);
(13)橫向項目,起止時間:2010.1-2012.12(40萬元,主持)。
專利:
(1)“一種新型鋼-混凝土組合節點”,專利號:ZL 200920182596.6,已授權;
(2)“一種新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專利號:ZL 200920182600.9,已授權;
(3)“一種新型節能復合承重墻體”,專利號:ZL 200920182571.6,已授權;
(4)“一種新型節能建筑結構”,專利號:ZL 200920182570.1,已授權。
代表性論文:
[1] 李升才. 帶框復合墻板承載力計算的簡化模型與方法[J]. 工程力學, 2007, 24 (12): 140-145, 157. EI收錄(收錄號: EI: 080611079291)
[2] 李升才, 顏軍, 王會麗. 混凝土柱—蜂窩鋼梁組合節點擬靜力試驗研究[J]. 建筑結構學報, 2009, 30(2): 30-38. EI收錄(收錄號:EI: 20092012082858)
[3] 李升才, 王會麗. 基于試驗的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體復合材料力學模型[J]. 工程力學, 2010, 27(9): 161-167. EI收錄(收錄號:EI: 20104113293224)
[4] 李升才, 羅燁鈳, 李立峰.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開裂過程分析[J]. 建筑結構學報, 2008, 29(SUPPL): 156-160. EI收錄(收錄號:EI: 20092212099108)
[5] 李升才, 江見鯨. 輕型復合結構抗震性能分析(Ⅰ)——墻板開裂過程及裂縫發展規律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45(5): 133-138, EI收錄(收錄號:EI: 070110348594 )
[6] 李升才, 江見鯨. 輕型復合結構抗震性能分析(Ⅱ)——結構的滯回曲線、位移反應、基底剪力反應規律分析[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34(9): 944-949. EI收錄(收錄號:EI: 084411672129)
[7] Li-shengcai, Jiang-jianjing, Yu-qingrong. Shear-resistant behavior analysis on light composite shear wall[J].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清華大學學報英文版, EI核心刊物), 2002, 7(6): 560-566
[8] 李升才. 帶框復合墻體恢復力模型研究[J]. 建筑結構學報, 2010, 31(SUPPL(2)): 74-79. EI收錄(收錄號:EI: 20101512841381)
[9] 董建曦, 李升才, 錢江等.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抗震性能分析[J]. 建筑結構學報, 2010, 31(SUPPL(1)): 305-310. EI收錄(收錄號:EI: 20102513031318)
[10] S.C. Li and M.J. Song. RESEARCH ON RESTORING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HONEYCOMBED STEEL BEAM AND WELDED COMPOUND-RING-HOOP COLUMN COMPOSITE JOINT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ASCCS 2009), Leeds, England, 2009-07-08.PP443-450,ISTP收錄(收錄號: BMT84 )
[11] 李升才, 萬振華, 孟繁錄. 焊接環式箍筋高強混凝土柱小偏壓試驗研究[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0, 42(SUPPL1): 64-67, EI收錄(收錄號:EI: 20102413004075)
[12] 李升才, 于慶榮. 復合墻板偏心受壓試驗研究[J]. 建筑結構學報, 2006, 27(SUPPL(1)): 218-224, EI收錄(收錄號:EI: 070410389678)
[13] 李升才, 鄧文樵, 周梅等. 圓形地下連續墻槽壁穩定性研究[J]. 阜新礦業學院學報, 1996, 15(1): 43-47, EI收錄(收錄號:EI: 98014018454)
[14] SC-Li, JJ-Jiang, QR-Yu. Research on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C].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Tianjin, P. R. China, August 2002, p958-962 ISTP收錄(收錄號:BV54N)
[15] 李升才, 王英華. 復合墻板受力性能平面有限元分析[J]. 建筑結構, 2007, 37(7): 51-53, 50.
[16] 李升才. 復合墻板受力性能空間有限元分析[J]. 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40(SUPPL): 130-136.
[17] 李升才. 復合墻板軸心受壓試驗研究[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27(4): 384-387.
[18] Shengcai Li, Zhixing Zeng. RESEARCH ON AN ENERGY-SAVING BLOCK & INVISIBLE MULTI-RIBBED FRAME STRUCTURE[C].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TO STRUCTURAL DESIGN, Singapore: 2005年8月, p119-124.
[19] 李升才, 江見鯨, 于慶榮. 復合剪力墻板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的探討[J]. 建筑結構, 2001, 31(9): 32-33, 27.
[20] 李升才, 江見鯨, 于慶榮. 復合剪力墻板彎曲開裂強度計算方法的探討[J]. 工業建筑, 2001, 31(7): 21-23, 35.
[21] S.C. Li, J.X. Dong and L.F. Li. RESEARCH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RESTORING MODEL OF ENERGY-SAVING BLOCK & INVISIBLE MULTI-RIBBED FRAME WALLS.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2008-10-12.
[22] S.C. Li.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RESTORING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2008-10-12.
[23] 李升才, 顏軍. 蜂窩鋼梁-焊接環式箍筋混凝土柱節點抗震受剪承載力[J].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09, 31(6): 42-46.
[24] 李升才, 羅小慶. 焊接環式箍筋約束高強砼柱裂縫開裂研究[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已錄用待發表.
[25] 李升才, 江見鯨, 于慶榮. 復合剪力墻結構設計計算模式的探究[J].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02, 21(5): 608-611.
[26] 王會麗, 李升才(通訊作者). 蜂窩鋼梁混凝土柱組合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8, 29(2): 35-40.
[27] 董建曦, 李升才(通訊作者), 李立峰.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受力性能分析[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0(1): 85-88.
[28] 羅燁鈳, 李升才(通訊作者), 董建曦.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裂縫發展規律及破壞模式[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0(2): 204-207.
[29] 王文杰, 李升才(通訊作者). 蜂窩梁- 焊接環式箍筋柱半剛性節點試驗研究[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24(1): 71-74.
[30] 李立峰, 李升才(通訊作者), 羅燁鈳.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體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29(3): 437-439.
[31] 顏軍, 李升才(通訊作者). 型鋼混凝土節點受力性能及承載能力計算方法比較[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23(5): 49-53.
[32] 顏軍, 李升才(通訊作者), 宋美潔. 蜂窩梁-焊接環式箍筋柱節點抗剪受力性能[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0(5): 563-567.
[33] 宋美潔, 李升才(通訊作者), 羅燁鈳. 節能砌塊隱形密框墻板偏心受壓承載力試驗[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0(4): 436-442.
[34] 孟繁錄, 李升才(通訊作者). 焊接環式箍筋高強砼大偏心受壓柱試驗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9, 31(23):
[35] 羅小慶, 李升才(通訊作者). 焊接環式箍筋約束高強混凝土柱開裂過程及裂縫發展規律[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25(1):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C5區郵編:361021
電話(傳真):0592-6162698
Email:civil@hqu.edu.cn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詹朝曦
姓名:詹朝曦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房地產經濟、建筑技術經濟
個人簡歷:
詹朝曦(1970-),男,福建仙游人,中共黨員,在讀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掛職華安縣科技副縣長。研究方向:房地產經濟、建筑技術經濟。講授《工程經濟學》、《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金融與投資》、《金融與保險》、《項目可行性研究》和《畢業設計》等課程。主持或參與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務院僑辦等科研課題5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現為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國家注冊咨詢工程師(投資),福建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評標專家。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郵政編碼:362021
聯系電話:13806941899
電子郵箱:
主要經歷
工作(學習)經歷概述
1990.9-199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工程(基建投資與技術經濟)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9.9-2001.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7.3-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讀結構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博士學位
近五年科研概況
1、國務院僑辦基金《基于我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之投融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08QZHR07,主持;
2、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8F3071,參與;
3、華僑大學校基金項目《社會保障商品房之住房融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531257,主持;
4、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工程項目工期延誤的預警模型研究》,項目編號:E9910026,參與;
5、福建省建設廳項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環保混凝土研制》,項目編號:省廳04-1-05,參與;
6、泉州市科技局項目《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磚生產技術和理論研究》,項目編號:市2004S1,參與;
近五年發表的論文和著作
1、《我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資金投入模式現狀研究》,《建筑經濟》,2010(7),第一作者;
2、《基于能耗分析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經濟性評價》,《建筑科學》,2010(8),第二作者;
3、《我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投融資渠道探討,《生態經濟》,2011(2),第二作者;
4、《當前房地產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洛陽師范學院學報》,已錄用,擬2011(9),第一作者;
5、《新形勢下房地產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7(1);
6、《基于雙指數住房抵押貸款模型的探索》,華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4);
7、《房地產企業的品牌經營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8);
8、《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2);
9、《臺灣住房保障體系及其特點》,現代工商,2005(12)第二作者;
10、《和諧社會的公民責任研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9)第三作者;
11、《試析新經濟時代企業團隊建設》,企業經濟,2004(6)第三作者。
近五年所獲榮譽
2007年獲華僑大學“學生科技園丁”、2008年獲華僑大學優秀班主任;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曾志興
姓名:曾志興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電子信箱:zhixing@hqu.edu.cn
個人簡介:
曾志興 1967年2月出生,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模范教師,福建省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華僑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獲華僑大學首屆教學優秀特別獎,2005年、2009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6年、2010年福建省精品課程。
學 歷
[1] 1987年7月 華僑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2] 2003年2月 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職 務
[1]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2]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
[3] 中國水利學會巖石混凝土斷裂分委員會委員
[4] 福建省建筑業類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5] 華僑大學教學工作委員會、教材建設委員會委員
[6] 《華僑高等教育研究》編委
工程技術任職資格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
[2] 福建省施工圖審查工程師(結構)
[3] 福建省監理工程師
完成和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
[1] 2000年01月~2001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鋼纖維輕骨料混凝土板性能的研究(LP9906)”,(經費2.7萬);
[2] 2002年12月~2007年11月, 建設部國家規范管理組課題“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經費1.0萬);
[3] 2003年09月~2005年08月,福建省精品課程建設立項項目“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經費1.0萬);
[4] 2004年02月~2007年01月,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課題“高性能鋼纖維混凝土的研究(03BS407)”,(經費5.0萬);
[5] 2004年09月~2007年08月,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基金項目“沿海地區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2004J031)”,(經費4.0萬);
[6] 2004年12月~2006年11月,福建省高等學校第二批網絡課程建設項目“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經費1.3萬)。
[7] 2006年12月~2008年12月,福建省閩港人才合作項目“基于耐久性能的混凝土結構健康監測與診斷的關鍵技術研究(24200701)”,(經費3.0萬);
[8] 2007年09月~2010年08月,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基于耐久性能的綠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關鍵技術研究(07FJRC05)”,(經費20.0萬);
[9] 2007年12月~2009年11月,華僑大學精品課程建設立項項目“土木工程概論”,(經費0.6萬);
[10] 2007年12月~2010年05月,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高校專項,“基于耐久性能的混凝土結構健康監測與診斷的關鍵技術研究(E0740009)”,(經費2.0萬);
[11] 2008年05月~2010年05月,廈門市2008年度科技計劃高校創新項目“扣件式鋼管高支撐架安全穩定性能的關鍵技術研究(3502Z20083038)”,(經費10.0萬);
[12] 2008年05月~2010年11月,泉州市2008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利用建筑垃圾生產混凝土節能空心砌塊的關鍵技術研究(2008Z11)”,(經費5.0萬)。
近年主要學術論著
[1]鋼纖維混凝土裂縫的分析與計算,《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9(3):280-283
[2]冷扎帶肋鋼筋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0(1):39-42
[3]多種結構混凝土長期變形性能的分析與比較,《結構工程師》,2000,第54期(增刊):29-33
[4]提高鋼筋強度及推廣應用新Ⅲ級鋼筋的分析,《工業建筑》,2002,32(5):71-72,74
[5]提高混凝土強度的技術經濟分析,《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3(1):56-59
[6]"混凝土結構"課程與唯物辯證法,《河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2,4(增刊):182-183
[7]提高鋼筋混凝土材料強度的分析,《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2(增刊):157-159
[8]鋼纖維輕骨料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03,24(5):78-81
[9]閩南地區現澆混凝土樓板的裂縫控制,《基建優化》,2003,24(2):46-47
[10]鋼纖維輕骨料混凝土的強度和變形性能,《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4):380-384
[11]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Xi'an China, 2004(ISTP收錄)
[12]HRB400級鋼筋框架節點構造的研究,第八屆全國混凝土基本理論及工程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04.10
[13]HRB400級鋼筋框架節點構造詳圖(DBJT13-60),福建省建筑標準設計(閩2003G121)
[14]快速識讀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福州(2004)
[15]基于斷裂力學的鋼纖維混凝土裂縫的研究,《工業建筑》,2005,35(3):53-55
[16]靜水壓力作用下兩鉸圓拱穩定的截面優化設計,《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2):149-151
[17]混凝土改性的研究,《基建優化》,2006,27(1):112-114
[18]CL-作用下混凝土結構的破壞分析與耐久性設計,《基建優化》,2007,28(2):111-113
[19]混凝土結構中銹蝕鋼筋力學性能研究分析,《基建優化》,2007,28(6):161-162
[20]鋼纖維陶粒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的試驗,《工業建筑》,2008,38(1):81-83
[21]陰極保護技術在原油儲罐防護中的應用,《石油化工腐蝕與防護》,2008,25(2):48-51
[22]地下工程圍巖穩定性評價的熵權系數法,《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3):443-446
[23]陶瓷廢棄物再生利用可行性分析,《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3(5):44-48
[24]鋼纖維陶粒混凝土碳化后力學性能試驗研究,《工業建筑》,2009,39(1):93-96
[25]鋼纖維陶粒輕骨料混凝土受拉性能試驗,《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2):208-210
[26]基于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建筑科學》,2009,25(5):77-80
[27]再生陶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與配合比設計,《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35(3):193-196
[28]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cycled Ceramic Concrete, Proceedings of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ICTAS 2009), ShanghaiChina, 2009,765-773
[29]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福建建設科技》,2009,(2):52-53
[30]鋼纖維陶粒混凝土碳化深度試驗研究,《混凝土》,2009,(9):79-82
指導研究生情況
2006屆
孫艷秋 《鋼纖維輕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
陳榮淋 《基于可拓學和支持向量機理論的砂土液化勢綜合評價研究》
2007屆
許雯瑜 《基于CL-侵蝕與碳化作用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2008屆
宋小雷 《銹蝕鋼筋混凝土梁靜力及疲勞性能試驗研究》
吳曉斌 《鋼纖維輕骨料混凝土碳化性能試驗研究》
張志軍 《油碼頭沉箱群區域性陰極保護技術的應用研究》(工程碩士)
楊 陽 《醫院建設項目的研究與實踐―泉州市第一醫院新院工程》(工程碩士)
2009屆
萬 超 《再生陶瓷粗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與碳化試驗研究》
陸盛武 《陶瓷細骨料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胡智偉 《銹蝕鋼筋鋼纖維混凝土簡支梁斜截面抗剪承載力的試驗研究》
劉 洋 《廈門海底隧道健康監測與評估系統的研究》
李雋秀 《高大模板鋼管支撐架的穩定性分析及工程應用研究》(工程碩士)
張偉群 《水泥攪拌樁及其在高水位深厚砂層基坑支護工程的應用研究》(工程碩士)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呂振利
姓名:呂振利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建筑材料、房地產開發;
個人簡介:
呂振利,男,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泉州市政協委員,中國致公黨福建省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華僑大學總支部主委,福建省僑聯委員、泉州市僑聯常委,泉州市委市政府黨風廉政監督員。主要研究方向:結構工程、巖土工程、建筑材料、房地產開發;先后承擔《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建筑結構》、《FORTRAN語言》、《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工程事故分析處理》、《建筑法規》、《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法學》等十一門課程及《磚混結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社會服務: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監理及房地產開發咨詢等。
工作經歷:
1978.9~1982.7 華僑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學習。
1982.7~至今,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系)助教、講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教學秘書、工程結構教研室副主任、福建泉州九洲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華僑大學建筑設計院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從事房屋工程設計,有二十多年設計經驗。
其中:2006.9~2011.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下建筑工程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
教學成果:
1991年,獲華僑大學1989~1991兩學年教學優秀獎;
1993年,《土木系本專科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施》獲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1994年,獲華僑大學1993~1994學年“三育人”先進工作者;
1997年,《混凝土與砌體結構》分別獲省級、校級優秀課程;
1998年,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獎;
2000年,《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課程獲華僑大學優秀課程;
2001年,《建設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與建設》獲校優秀教學成果獎;
2006年,《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獲2006年度省級精品課程;
2008年,《混凝土結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評省級教學團隊;
2010年,獲“華僑大學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科研成果:
2004年,“生活污泥、淤泥復合燒制陶粒的理論、工藝和性能研究”獲泉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5年,“利用污泥、淤泥生產陶粒建材”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及泉州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8年,“利用污泥、淤泥生產陶粒建材”獲福建省優秀新產品獎三等獎。
近5年發表論文:
[1] 呂振利,陳建平,吳立.軟土地區基坑圍護結構抗震性能數值模擬研究[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1,5;
[2] 呂振利,陳建平.PHC管樁對液化土層的改善效果分析[J].施工技術,2011,40(338);
[3] 呂振利,陳建平.高透水性江心洲地區基坑支護及加固技術研究[J].建筑科學,2010,26(5);
[4] LV Zhen-li, LI Shouying, CHEN Zhengqing, YE Kangsheng.Research on wind load experiments for A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C],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2007.10;
[5] 呂振利,李壽英,陳政清.泉州中蕓洲海景國際花園風荷載試驗研究[J].建筑科學,2007,23(7);
[6] 岳茂光,呂振利,王亞勇,李宏男.某工程場地堤岸的抗震穩定性分析[J].建筑結構,2009,39(11);
[7] 呂振利,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J]. 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7,51(5)。
社會兼職:
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泉州市政協委員;
中國致公黨第六屆、第七屆福建省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第八屆、第九屆泉州市委員會副主委,中國致公黨華大總支部主委(2003~ );
福建省僑聯第七屆、第八屆委員會委員,泉州市僑聯第五屆、第六屆委員會常委;
泉州市委市政府黨風廉政監督員(2002~ );
華僑大學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期特邀監督員;
華僑大學建筑設計院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等。
個人榮譽:
2005年4月獲全省僑務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5年11月獲泉州市僑務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0年8月獲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362021 福建泉州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工作電話:0595-22021697、13905068697
電子郵箱: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秦旋
姓名:秦旋
性別:女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項目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合同管理與索賠、風險與風險管理、項目融資、博弈論以及投融資決策等
個人簡介:
秦旋(1969-),女,山西人,管理學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
教學工作
本科生課程
《管理運籌學》、《工程合同法律制度》、《FIDIC條款與索賠》、《國際工程導論》、《項目融資》
碩士生課程
《高級運籌學》、《預測與決策技術》、《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博士生課程
《建筑技術經濟分析與應用》
科研及成果
主要從事項目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合同管理與索賠、風險與風險管理、項目融資、博弈論以及投融資決策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目前主持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技術研究》(2008F3071),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軟科學研究項目)《委托代理招標的若干問題研究》(06-R3-13),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博弈理論在項目管理領域里的應用研究》(07BS404)等項目。現階段主要從事博弈論在項目管理領域的應用以及建設項目可持續能力評價等方向的研究,出版專著一部—《建筑市場行為主體最優策略研究》(25萬字,科學出版社)。近幾年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實踐經驗
福建九州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注冊監理工程師 注冊造價工程師
主要經歷(包含教育背景、進修訪問等)
工作(學習)經歷概述
1986.9~1990.6
武漢大學 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 獲學士學位
1993.9~1995.6
天津大學 國際工程管理專業 獲第二學士學位
1994.9~1997.3
天津大學 土木、水利施工專業 獲碩士學位
2001.9~2005.6
天津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 獲博士學位
2005.1~2007.12
晉江高科技園區博士后工作站 在站博士后
近五年科研概況
曾參與和主持過的科研項目:
1.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工程項目工期延誤的預警模型研究》,項目編號:E9910026,參與人
2.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復雜氣象期污染物在河口港灣中的傳播擴散及預報》,項目編號:2002J034,參與人
3. 華僑大學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理論研究》,項目編號:03HZR18,主持人
4. 博士后基金項目《基于供應鏈的企業物流管理的戰略與方法》,主持人
目前在研項目:
1. 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08F3071,主持人
2. 泉州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經費資助,《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綜合評價技術研究》,主持人
3. 學校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博弈理論在項目管理領域里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07BS404,主持人
4. 國務院僑辦重點項目《基于我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之投融資機制研究》,項目編號:08QZHR07,參與人
5. 國務院僑辦重點項目《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項目非結構化信息管理研究》,項目編號:07QZHR03,參與人
近五年成果概況
發表論文情況:
1.《建設工程合同中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分析》,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3,(5)
2.《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與項目融資模式》,基建優化,2004,(2)
3.《99版與87版FIDIC施工合同條件對比分析》,水力發電,2004,(4)
4.《工程監理制度下的委托-代理博弈分析》,中國軟科學,2004,(4)
5.《不對稱信息下工程監理制度中的激勵模型分析》,華僑大學學報,2005,(1)
6.《基于CAPM的BOT項目特許期的計算模型》,管理工程學報,2005,(2)
7.《信息不對稱下建設市場的若干經濟特征分析》,建筑經濟,2005,(4)
8.《招投標機制的本質及最低價中標法的理論分析》,中國港灣建設,2006,(6)
9.《建設項目異地協同管理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2)
10.《AHP方法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中的應用》,經濟師,2007,(3),第二作者
11.《工程監理委托代理關系中激勵約束與參與約束的研究》,中國工程科學,2007,(4)
12.《不同招標模式下競標策略模型的研究及應用》,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版),2007,(2)
13.《竣工驗收階段尋租博弈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年第1期
14.《招投標機制及最低價中標法的經濟學分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6)
15.《伙伴式建設項目集成風險管理探討》,水力發電,2007,(6)
16.《淺析福建省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中標的評標方法》,建筑經濟,2007,(9)
17.《基于信號傳遞博弈模型的專業擔保公司風險控制分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1),第二作者
18.《工程管理專業虛擬實驗室的建設與教學應用》,華僑高教,2008,(1)
19.《解讀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的最新規定》,建筑經濟,2008,(1),第二作者
20.《福建省建筑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建筑經濟,2008,(6)(增刊),第二作者
21.《工程招標委托代理關系中的激勵與監督分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6),第二作者
22.《基于生態足跡的建設項目可持續性分析與評價——以奧運會比賽場館為例》, 建筑科學,2009,(3),第二作者
23.《工程招標代理機構信用體系建設探討——以福建省和黑龍江省為例》,建筑經濟,2009,(3),第二作者
24.《通貨膨脹下建設項目投資和工期膨脹的臨界分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6),第二作者
25.《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節能多級模糊綜合評價》,建筑科學,2009,(8),第二作者
26.《基于模糊熵權優化的招標代理機構績效評價研究》,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9,(7),第二作者
27.《Economic incentive policy i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RIOCM2009,第一作者
28.《建設項目可持續發展綜合貢獻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國工程科學,2010,(1),第一作者
29.《成渝高速公路綜合貢獻能力評價實證研究》,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2)
30.《基于能耗分析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經濟性評價》,建筑科學,已錄用,擬2010(8),第二作者
31.《工程招標代理機構報酬激勵模型的建立與分析》,土木工程學報,已投稿
32.《我國建筑業經濟增長、制度變遷與交易費用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國軟科學,已投稿,第二作者
出版專著一部:
《建筑市場行為主體最優策略研究》,科學出版社,2008年,獨立完成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涂帆
姓名:涂帆
性別:女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電子信箱:ftu@hqu.edu.cn
研究方向:環境巖土工程、巖土工程可靠度、巖土工程原位測試;
個人簡介:
涂帆 女,1950年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河海大學農田水利工程專業畢業,1981.5 -1983.5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具有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執業資格,任福建土木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泉州市建筑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首屆委員等職。
承擔的課程:
《土力學》、《基礎工程》、《工程地質與地基基礎》、《巖土工程原位測試》、《地基處理》、《概率統計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路基路面工程》、《專業外語》、《巖土工程可靠度》和《環境巖土工程》等。
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巖土工程、巖土工程可靠度、巖土工程原位測試。
縱向項目:
(1)廈門市科技局項目(3502Z20083042) (2008年~2010年)
可視化現代垃圾填埋場管理、監測信息系統研究(主持)
(2)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資助項目(E0710019):(2007年~2009年)
現代衛生填埋場的平移破壞分析與計算模型的研究(主持)
(3)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06-k1-07):(2006年~2008年)
固體廢棄物工程特性及填埋場內多層組合襯里界面剪切性能研究(主持)
(4)廈門市發改委項目(2006年~2008年)
衛生填埋場工程建設穩定性評價研究(主持)
獲獎項目:
(1)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第八屆,2008年),土性參數的互相關性對加筋土擋墻可靠指標的影響;
(2)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第七屆,2006年),土坡漸進破壞的可靠度;
(3)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泉廈段高速公路橋頭軟基綜合治理的試驗研究;
(4)福建省交通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泉廈段高速公路橋頭軟基綜合治理的試驗研究;
(5)長江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巖土工程可靠度可行性研究。
完成的主要項目:
巖土工程可靠度可行性研究;橋頭和局部軟基段輕質填土材料的應用;福廈高速公路泉廈段加沙2號中橋樁身負摩阻力現場測試與研究;泉廈高速路晉江池店軟基試驗工程;廈門高崎國際機場跑道延伸填海工程現場試驗;福泉高速路莆田軟基高填方試驗工程;漳詔高速路軟基試驗工程;泉州浦西滯洪排澇工程加筋土擋墻試驗工程;泉州大坪山隧道聯接線道路軟基試驗工程;數十個深基坑開挖現場試驗;泉州市山美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及水污染防治規劃;水泥土配方、土工合成材料以及特殊土工的室內試驗研究等。
近年主要學術論文:
1、土坡漸進破壞的可靠度,巖土力學,Vol. 25 No. 1,2004年(EI:04208164880)
2、土性參數的互相關性對加筋土擋墻可靠指標的影響,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15)(EI:05349312417)
3、加筋土擋墻的可靠性分析,工業建筑,2005年1月
4、地基穩定的可靠性分析,華僑大學學報,2005.Vol.26 No.3
5、水泥土強度影響因素的室內試驗研究,工程勘察,2005年5月
6、BP神經網絡法預測水泥攪拌樁單樁極限承載力,華僑大學學報,07年1月
7、Verhulst模型在預測軟基路堤沉降中的應用,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增刊1),2007年7月(EI:073610802444)
8、現代垃圾填埋場穩定性研究現狀,環境衛生工程,2007年10月
9、加筋土擋墻的優化設計,華僑大學學報,2008年4月
10、城市生活垃圾土密度影響因素的室內試驗研究,環境污染與防治(網絡版),2008年5月
11、中美垃圾填埋場垃圾土的重度、含水量和相對密度,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增刊1),2008年7月(EI:083211445801)
12、城市固體廢棄物持水率的研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增刊2),2008年9月(EI:084611708650)
13、波浪引起海床土體液化的概率研究,水利學報,2009年4月,(EI:200924 12123088)
14、Study on Parameter Sensitivity of the Combination Failure of Landfill with a Dam,Proc. of International Symp. on Geo-environmental Eng., ISGE2009,September 8-10,2009,Hangzhou,China
15、設垃圾壩填埋場的平移破壞統一分析模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9月(EI核心刊源)
16、垃圾填埋場穩定影響因素敏感性神經網絡分析,巖土力學(EI核心刊源)(已錄用,擬2010年7月發表)
17、填埋場不同深度垃圾土壓縮參數室內試驗研究,環境工程(已錄用)
18、全站儀與測斜儀在基坑變形監測中的可靠性分析,工程勘察(已錄用)
19、城市主干道軟基處理方式的現場監測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已錄用)
20、黃河口粉質土海床液化過程的現場水壓試驗研究,水利學報(已投)
21、衛生填埋場穩定分析聯合模型,巖土工程學報(已投)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彭興黔
姓名:彭興黔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結構風工程、結構穩定及優化、鋼結構;
電子信箱:pxq@hqu.edu.cn
個人簡介:
彭興黔,男,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土木工程系主任,風工程研究所所長。
技術兼職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
重慶市、河北省、浙江省科技項目評審專家;
福建省建筑工程評標專家;
龍巖市、石獅市市聘科技專家。
學歷背景
1978.03-1982.01,蘭州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工學學士學位;
1985.09-1988.06石油大學(北京)石油結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2001.03-2006.12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教學狀況
主講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彈塑性力學、結構風工程、鋼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房屋設計等。先后獲華僑大學教學名師、教學優秀特別獎等獎勵。華僑大學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科技活動首席指導教師,帶隊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獲得福建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
科研狀況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廈門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泉州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十多項研究工作;參與各級別科研項目十余項。
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五項;
在《建筑結構學報》、《應用力學》、《固體力學》、《力學與實踐》等及國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八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論文被EI/ISTP收錄。
近五年主持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土樓保護的夯土建筑風雨侵蝕損傷的基礎研究”(51178196,2012.01-2015.12,60萬,在研)
2、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土樓科學保護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30972346,2011.09-2014.08,30萬,在研)
3、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福建土樓風雨災害綜合防御關鍵技術研究”(2010Y0037,2010.06-2012.06,15萬,在研)
4、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的風壓特性及抗風措施研究”(2009J01255,2009.05-2011.12,5萬,在研)
5、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前期項目“強臺風災害的建筑結構風振控制技術研究”,(2005YZ1016,2006-2008,20萬,驗收)
6、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輕型大跨鋼結構導風設計的研究”(E0510022,2005-2007,5萬,驗收)
7、廈門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廈門貨港集裝箱群的實用抗風研究”(3502Z20083039,2008-2010,10萬,鑒定)
8、泉州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群體建筑風干擾效應的應用研究”(2007G7,2007-2009,5萬,驗收)
9、廈門市發改委科技攻關項目“廈門現代物流園區集裝箱群的風荷載分析及抗臺風的研究與預測”( 2008-70,2008-2009,15萬,驗收)
10、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廈門貨運港集裝箱群的風荷載應用研究”( 07BS602,2007.12-2009.12,4萬,驗收)
11、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物流集裝箱群的風特性實驗研究”(2009-1,2009-2010,3萬,驗收)
指導研究生發表的部分論文
1、王磊,彭興黔(通訊作者). 閉合角焊縫的扭轉應力分析. 華僑大學學報,2005,26(3):329-330.
2、張春暉,孫偉,彭興黔(通訊作者). 強風作用下港口集裝箱群干擾效應的數值模擬. 華僑大學學報,2010,31(1):69-73.
3、時凌琳,彭興黔(通訊作者),喬常貴. 鋼結構的近海大氣腐蝕研究. 福建建筑,2008,(116):4-6.
4、孫偉,賈勇,彭興黔(通訊作者). 開洞門式剛架房屋風荷載的數值模擬. 福建建筑,2008,(120):31-33.
5、吳立,張華林,彭興黔(通訊作者). 大型體育場懸挑屋蓋風荷載的風洞試驗研究. 福建建筑,2008,(122):39-41
6、楊蓉,彭興黔(通訊作者). 下游高層建筑對上游低矮建筑屋面風壓影響. 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0,29(1):25-28.
7、張春暉,彭興黔(通訊作者),喬常貴. 單列建筑靜力干擾效應的數值模擬. 力學與實踐,2010,32(3):71-76.
8、劉春艷,張春暉,彭興黔(通訊作者). 品字形建筑群靜力干擾效應的數值模擬. 華僑大學學報,2011,32 (1): 87-91.
9、徐剛,彭興黔(通訊作者),趙青春. 住宅小區行列式排列風環境數值模擬研究.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9,24(4):79-83.
10、花長城,彭興黔(通訊作者),朱海. 方形土樓風環境的數值模擬及評價.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10,25(5):90-94.
11、趙青春,彭興黔(通訊作者),周顯鵬,喬常貴. 低矮雙坡屋面房屋干擾效應的數值模擬分析. 福州大學學報,2008,36(6):863-867.
12、崔利民,彭興黔(通訊作者),時凌琳. 山體地形下低矮房屋數值風洞模擬的計算域設定. 華僑大學學報,2010,31 (4): 463-467.
13、高志飛,彭興黔(通訊作者),崔利民. 山體環境對建筑屋面內壓影響的數值模擬. 華僑大學學報,2011,32 (2): 207-211.
14、朱海,彭興黔(通訊作者),高志飛,楊蓉,劉春艷. 低矮異型建筑風環境的數值模擬. 建筑結構學報,2010,31(S2):187-192.
15、劉春艷,彭興(通訊作者),趙青春. 沿海城市住宅小區風環境研究. 福建建筑,2010,(145):15-17.
16、賈勇,彭興黔(通訊作者),許清杭. 輕鋼建筑圍護結構抗風設計的幾個問題. 華僑大學學報,2006,27 (3): 270-272.
17、朱海,彭興黔(通訊作者),吳立. 閩南某體育場內風環境的數值模擬. 福建建筑,2009,(137):45-47.
18、趙青春,彭興黔(通訊作者),喬常貴. 港口集裝箱強風作用下的抗傾覆計算.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8,23(4):59-62.
19、周顯鵬, 彭興黔(通訊作者),張松. 帶懸挑女兒墻雙坡屋面風壓的數值模擬分析. 華僑大學學報,2008,29 (2): 289-293.
20、張松,彭興黔(通訊作者),賈勇. 幾種實體女兒墻對低矮房屋平屋頂風荷載的影響. 福州大學學報,2006, 34(3):405-409.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2021華僑大學土木工程0814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4]土木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巖土工程(02)結構工程 (03)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 (04)橋梁與隧道工程 (05)市政工程 (06)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 |
|
招生人數: | 40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30)結構力學 |
|
備 注: |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俞縉
姓名:俞縉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巖土與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等
個人簡介:
男,1978年出生,江蘇蘇州人,博士后,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巖土與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CCES)工程排水與加固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巖石力學學會(ISRM)會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CSRME)高級會員。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在《巖土工程學報》、《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土木工程學報》、《工程力學》、《巖土力學》等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EI收錄16篇,ISTP收錄3篇。現獨立指導碩士生4名。
學歷簡介:
2009.5~今 解放軍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合作導師:錢七虎院士
2005.2~2008.7 (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 獲巖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0.9~2003.7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獲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1996.9~2000.7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獲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學士學位
研究工作簡介:
2010.12~今 華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副教授(破格晉升)
2008.8~2010.11 華僑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講師 碩士生導師(破格遴選)
2003.7~2005.1 江蘇省華東有色地勘局研究所 從事工程物探與基礎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
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
[1]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TM耦合條件下硬質裂隙巖石的聲學特性研究(主持)
[2]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CQSLBF-Y11-2):考慮多組交叉節理影響的大斷面隧道動力響應特征(主持)
[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J05125):應力波在含多組平行節理巖體中的傳播特性研究(主持)
[4]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0Z81):勁芯灌注和攪拌樁復合地基加固沿海深厚軟基關鍵技術研究(主持)
[5]華僑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基金(08BS414):節理巖體中彈性縱波傳播規律數值計算及實驗研究(主持)
[6]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博士基金(YY30602):節理巖體波動特性若干問題研究(主持)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279021):控制工后沉降地基處理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參與)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702046):應力波通過多組交叉節理時的傳播特性(參與)
[9]水利部科技創新項目(SCX2002-17):控制工后沉降深厚軟粘土地基技術研究(參與)
[10]江蘇省交通科研計劃項目:高速公路超軟路基排水固結預壓法試驗研究(參與)
[11]江蘇省交通科研計劃項目:混凝土芯砂石樁復合地基加固深厚軟基技術研究(參與)
[12]江蘇省交通科研計劃項目:潤揚長江大橋主塔特大型基礎沉降變形數值模擬研究(參與)
[13]南京地鐵1#線勘察項目圍巖現場聲波試驗及土熱物理參數室內實驗研究(參與)
主要成果簡介:
[1]J YU. Effects of single joint with different nonlinear normal deformation behaviors on P-wave propag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habilitation,2008:458~465.(EI,ISTP)
[2]J YU, WB ZHAO, XZ LI. Acoustic responses analysis on rock core unloading-disturbanc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ation. The 3rd Sino-Japan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7:718~726.(ISTP)
[3]J YU, CM LIN, Y CHEN. Improved elastic nonlinear normal deformation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 fractures. IS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SINOROCK 2009:107.(CD-ROM)
[4]J YU, WB ZHAO.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formed by 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Accepted)(SCI)
[5]YF GUAN, J YU. Improving Soft Soil Using Concrete-cored Sand-gravel Pile Composition Found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2008: 865-868.(EI,ISTP)
[6]俞縉,錢七虎,林從謀,等.縱波在改進的彈性非線性法向變形行為單節理處的傳播特性研究.巖土工程學報,2009.31(8):1156–1164.(EI)
[7]俞縉,錢七虎,趙曉豹.巖體結構面對應力波傳播規律影響的研究進展綜述.兵工學報,2009,30(S1):119-127.(EI)
[8]俞縉,錢七虎,宋博學,等.不同應力波穿過多條非線性變形節理時的透射特性.工程力學.(已錄用)(EI)
[9]俞縉,周亦濤,鮑勝,等.柔性樁承式加筋路堤樁土應力比分析.巖土工程學報.(已錄用)(EI)
[10]俞縉,趙曉豹,趙維炳,等.改進的巖體節理彈性非線性法向變形本構關系研究.巖土工程學報,2008,30(9):1316–1321.(EI)
[11]俞縉,趙維炳,李曉昭,等.基于小波變換的巖芯卸荷擾動聲學反應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z1):3558~3564.(EI)
[12]俞縉,陳國平,姜天鶴,等.支腿式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現場監測分析研究.巖土工程學報,2010,32(S1):447~451.(EI)
[13]俞縉,許瓊鶴,邢崴崴,等.基坑工程下已建地鐵盾構隧道隆起位移的數值仿真模擬.巖土力學,2007,28(S1):653~657.(EI)
[14]俞縉,魯緒文,程萬釗,等.多方法綜合確定某大橋大直徑超長單樁承載力.土木工程學報,2007,40(S1):14~18.
[15]俞縉,關云飛,肖琳,等.彈性縱波在不同非線性法向變形行為節理處的傳播.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8(6):589~594.(EI)
[16]俞縉,趙維炳,蘇天明,等.巖石超聲波信號的小波時頻分析.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3(6):1094~1098.
[17]俞縉,林從謀,趙曉豹,等.巖體節理非線性法向循環加載本構模型的改進.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6):694~697.
[18]俞縉,吳亮清,周亦濤,等.無錨碇墻拉桿直樁碼頭受力性狀模型試驗研究.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4(3):310~314.
[19]俞縉,周亦濤,吳亮清.擋土墻非線性土壓力計算方法的改進.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9,35(4):121~123.
[20]王艷芳,俞縉,周治剛,等.深厚軟基拋石擠淤技術應用研究.中國公路學報.(已錄用)(EI)
[21]郭培璽,俞縉,林紹忠,等.顆粒材料力學特性的數值模擬.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6):806~809.
[22]宋博學,俞縉,林從謀.穿越位移不連續結構面的隨機地震波模擬.武漢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9):145~148.
[23]徐鳴潔,鐘鍇,俞縉,等.南京地鐵工程勘察中聲波測試與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6):1018~1024.(EI)
[24]李曉昭,安英杰,俞縉,等.巖芯卸荷擾動的聲學反應與卸荷敏感巖體.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2):2086~2092.(EI)
[25]丁勇,施斌,俞縉.基于BOTDR技術的隧道襯砌應變測量溫度補償實例分析.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7.27(3):344~350.
[26]司海寶,蔡正銀,俞縉.新型板樁碼頭結構與土共同作用的三維數值模擬分析.土木工程學報.(已錄用)(EI)
[27]姜天鶴,陳懷偉,俞縉,等.杭州黃龍飯店支腿式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施工技術,2009.38(9):70~72.
[28]關云飛,趙維炳,俞縉.水泥攪拌樁施工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固體力學學報,2008,29(專輯):122~126.(EI)
[29]蘇天明,劉彤,李曉昭,俞縉,等.南京地區土體熱物理性質測試與分析.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25(6):1278~1285.(EI)
[30]陳俊生,趙維炳,唐彤芝,俞縉.砼芯砂石樁復合地基現場試驗研究.巖土工程學報,2007.29(7):957~962.(EI)
[31]肖琳,李曉昭,趙曉豹,俞縉,等.含水量與孔隙率對土體熱導率影響的室內實驗.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9(3):241-247.(EI)
[32]關云飛,高峰,趙維炳,俞縉.ANSYS軟件中修正劍橋模型的二次開發.巖土力學,2010.31(3):976~980.(EI)
[33]魯緒文,何寧,關秉洪,俞縉.混凝土芯砂石樁的沉樁擠土效應及孔壓變化的分析.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06.32(4):41~45.
[34]俞縉,許瓊鶴,邢崴崴,等.基坑下已運營地鐵隧道隆起位移計算分析與施工監測.隧道、地下工程與巖石破碎學術會議論文集.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51~57.
[35]郭培璽,俞縉,陳俊生.損傷理論在水泥紅粘土試驗研究中的應用.第二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2006(下):192~197.
聯系方式:
E-mail:
聯系電話:0592-6166316, 13850065664
通訊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大道668號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巖土工程研究所
郵政編碼:361021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劉陽
姓名:劉陽
性別:男
職稱:講師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現代石結構和村鎮防災等
個人簡介:
劉陽,男,1982年1月出生,山東濰坊人,結構工程工學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工程結構抗震與防災、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現代石結構和村鎮防災等方向研究。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8篇,其中EI收錄21篇。
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道668號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郵 編:362021
電 話:0595-22691787(O),13067050959(M)
E-mail:; walter2003.okok@163.com
學術兼職
(1) 中國建筑學會抗震加固改造技術專業委員會 委員;
(2) 中國建筑學會村鎮防災專業委員會 秘書長、委員;
(3)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 個人會員。
主持及參與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06133),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178197),參與,排名第三;
(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0J05117),主持;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478120、50978107),參與;
(5) 廈門市科技計劃項目(3502Z20103030),主持;
(6) 2010年度泉州市優秀人才培養專項經費資助項目(10E01),主持;
(7) 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09BS620),主持。
獲獎情況
(1) 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2) 廈門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
(3) 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4) 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二次會議第四屆、第五屆“精工杯”優秀青年論文獎;
(5) 第九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
(6) 第六屆泉州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
學術論文代表作
[1] 劉陽, 郭子雄, 歐陽文俊, 朱雁茹. 核心型鋼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及軸壓比限值試驗研究[J]. 土木工程學報, 2010, 43(6): 57-66. (權威期刊,EI核心)
[2] 劉陽, 郭子雄, 劉寶成, 葉勇. 嵌埋CFRP筋組合石梁受彎性能試驗研究[J]. 建筑結構學報, 2011, 32(3):75-81. (權威期刊,EI核心)
[3] 劉陽, 郭子雄, 黃群賢. 不同構造形式的CSRC節點變形性能試驗研究[J]. 工程力學, 2010, 27(10):173-181. (權威期刊,EI核心)
[4] 劉陽, 郭子雄. 基于ADINA的CSRC節點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擬[J]. 工程力學, 2011, 28(8):99-105,112. (權威期刊,EI核心)
[5] 劉陽, 郭子雄, 黃群賢. 核心型鋼混凝土柱恢復力模型試驗研究[J]. 建筑結構學報, 2009, 30(S2):196-201. (EI核心)
[6] 劉陽, 郭子雄, 黃群賢. 不同構造形式的CSRC柱框架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0, 42(S1):149-153. (EI核心)
[7] 劉陽, 郭子雄. SRC柱彎矩-曲率恢復力模型試驗研究[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12, 44(S1):60-64. (EI核心)
[8] 劉陽, 郭子雄, 謝嚇弟. 核心型鋼混凝土柱軸壓性能試驗研究[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7, 39(S2):137-141.(EI核心)
[9] 劉陽, 郭子雄, 張志偉. 核心型鋼混凝土柱的軸壓比限值試驗研究[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8, 28(3):82-86. (中文核心期刊)
[10] 劉陽, 郭子雄, 林煌. SRC柱塑性鉸區變形性能試驗研究[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11, 31(1):112-117. (中文核心期刊)
[11] 劉陽, 郭子雄, 黃群賢. 型鋼混凝土柱的損傷模型試驗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09, 32(9): 203-207,285. (中文核心期刊)
[12] 劉陽, 郭子雄, 楊勇, 董星, 葉斌. 閩南地區農村住宅安全性現狀及防災建議[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28(1):63-67. (中文核心期刊)
[13] 劉陽, 郭子雄. CSRC柱抗震性態水平的指標試驗[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31(6): 684-687. (中文核心期刊)
[14] 劉陽, 郭子雄, 葉勇. CSRC柱抗震性能試驗研究及數值模擬[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2(1):72-76. (中文核心期刊)
[15] 劉陽, 郭子雄, 黃群賢. 東南沿海村鎮房屋安全性現狀調查及統計分析[J].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09, 31(6):56-59. (中文核心期刊)
(五) 學術交流活動
(1) 2004年12月,首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廣州,發表論文1篇;
(2) 2005年7月,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次學術會議,成都,作大會報告1次;
(3) 2006年8月,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Fuzhou,作大會報告1次;
(4) 2006年11月,第七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廣州,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5) 2007年4月,第三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南京,作大會報告1次;
(6) 2007年6月,第二屆閩晉博士研究生學術論壇,福州,作大會報告1次;
(7) 2007年8月,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一次學術會議,長沙,發表論文3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8) 2008年8月,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Beijing,發表論文2篇;
(9) 2008年11月,第八屆全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武漢,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10) 2008年11月,第十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武漢,發表論文2篇,并作大會報告2次;
(11) 2009年5月,第四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研討會,福州,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12) 2009年10月,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二次會議,廈門,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13) 2009年12月,第四屆全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學術研討會,廈門,發表論文3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14) 2010年5月,第七屆全國隨機振動理論與應用學術會議,武漢,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15) 2010年6月,《建筑結構學報》創刊30周年紀念暨建筑結構基礎理論與創新實踐學術研討會,上海,發表論文1篇,并做大會報告2次;
(16) 2010年12月,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2次;
(17) 2011年11月,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三次會議,廣州,發表論文1篇,并作大會報告1次。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導師張惠華
姓名:張惠華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研究方向:鋼結構;
個人簡介:
張惠華(1964-),女,福建古田人,在讀博士,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鋼結構。講授《建筑力學》、《建筑結構》、《鋼結構》、《空間結構》、《鋼結構課程設計》、《磚混結構課程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畢業設計》、《鋼結構畢業設計》等課程,主持或參與省級及校級精品課程4項。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科研課題7項,參編著作2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現為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結構施工圖審查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建設工程招投標評標專家、華僑大學防震減災專家組成員、泉州市建筑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首屆委員;泉州市九屆青聯常委、泉州市第十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泉州市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華僑大學支社副主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婦女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泉州市婦女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主要經歷(包含教育背景、進修訪問等)
1980.9-1982.7
華僑大學土木系學習
1982.9-1983.7
華僑大學學生英語提高班學習
1983.9-1985.7
華僑大學土木系學習
2006.9-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職攻讀博士
近五年科研概況
主持的課題:
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建筑結構的連續倒塌機理研究及應用”
國務院僑辦課題“新型帶肋薄壁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與技術研究”
參與的課題: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基于性能的型鋼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
省科技廳重點“薄壁型鋼混凝土結構抗火設計理論及應用關鍵技術研究”
省自然基金“型鋼砼豎向混合結構過渡層抗震性能研究”
建設廳計劃項目“輕型鋼結構住宅體系關鍵技術及產業政策”
建設廳計劃項目“核心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
近五年成果概況
《鋼結構多媒體教學的體會》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一期(第一作者)
《鋼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建筑教育改革與實踐論文集(四卷)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二作者)
《快速識讀鋼結構施工圖》福建科技出版社2004年8月 (第一作者)
《鋼結構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參編)等
近五年所獲榮譽
2007年01月獲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三
2001年11月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
2003年12月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二
2000年9月獲省第五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二
校級優秀課程《結構抗震設計》,排名第二
2005年7月校級精品課程《鋼結構基本原理》精品課程,排名第一
2005年7月省級精品課程《鋼結構基本原理》,排名第二。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土木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247 | 同濟大學 | A+ |
2 | 10286 | 東南大學 | A+ |
3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4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A |
5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8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A- |
9 | 10294 | 河海大學 | A- |
10 | 10532 | 湖南大學 | A- |
11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1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A- |
13 | 90006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A- |
14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B+ |
15 | 10107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B+ |
16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B+ |
1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18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B+ |
19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0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21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22 | 10536 | 長沙理工大學 | B+ |
23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24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25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26 | 11078 | 廣州大學 | B+ |
27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28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學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31 | 10386 | 福州大學 | B |
32 | 10429 | 青島理工大學 | B |
33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3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35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36 | 10610 | 四川大學 | B |
37 | 10618 | 重慶交通大學 | B |
38 | 10710 | 長安大學 | B |
39 | 10731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40 | 10732 | 蘭州交通大學 | B |
41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42 | 10145 | 東北大學 | B- |
43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44 | 10332 | 蘇州科技大學 | B- |
45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學 | B- |
46 | 10385 | 華僑大學 | B- |
47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48 | 10430 | 山東建筑大學 | B- |
49 | 10593 | 廣西大學 | B- |
50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學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53 | 11075 | 三峽大學 | B- |
5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55 | 10080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56 | 10147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C+ |
57 | 10255 | 東華大學 | C+ |
58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59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C+ |
60 | 1050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61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62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63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65 | 10792 | 天津城建大學 | C+ |
66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67 | 11845 | 廣東工業大學 | C+ |
68 | 10009 | 北方工業大學 | C |
69 | 10078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C |
70 | 10183 | 吉林大學 | C |
71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學 | C |
72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7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學 | C |
7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75 | 10298 | 南京林業大學 | C |
76 | 10384 | 廈門大學 | C |
77 | 10538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C |
78 | 10560 | 汕頭大學 | C |
79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80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81 | 11646 | 寧波大學 | C |
82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 C- |
83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84 | 10188 | 東北電力大學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學 | C- |
8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87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8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9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90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C- |
91 | 10555 | 南華大學 | C- |
92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C- |
93 | 11066 | 煙臺大學 | C- |
94 | 11117 | 揚州大學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