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文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課程與教學論(語文)專業
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學科簡介
文學院于 2001 年開始招收教育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碩士研究生,是山東
省較早招收教育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方向)碩士研究生的院系之一。經過多年建設,
在語文教育基礎理論研究、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史研究、語文課程與 教學改革研究等方
面積累豐富并逐步形成特色。教學研究力量日益壯大,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講師組成
的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二、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從事高師語文教學論相關課程教學和基礎教育語文教學
與研究的專門人才。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熱愛祖國,
遵紀守法,具有嚴謹、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學術道德,誠信公正,有社會責
任感。
2.掌握本學科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繼續學習、更新知識的能力。
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從事教學、科
研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專業文獻、撰寫論文,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四、招生對象
中國語言文學或相近學科的本科畢業生及具有同等學力者。
五、學習年限
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學習年限按學制順延最長不超過 1 年。
六、課程設置
2
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課程分學位課(公共學位課、專業學位課)、選修
課、其他課、實踐類課程四部分。學位課程 70 分及格,其余 60 分及格。為便于評估與
檢查,學位課和選修課的考核采用百分制。
碩士生在規定的學習期限內所修總學分不少于 34 學分。其中,學位課為 20 學分(公
共學位課 8 學分、專業學位課 12 學分),選修課為 12 學分,其他課(學術活動)為 2
學分。2.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可靈活多樣,倡導實行講授與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研討方式
在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
3.課程考核
課程學習必須通過考核,成績合格方可獲得學分。考核以課程論文形式進行考查,
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注重引導和促進碩士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
4.課程安排
公共學位課由研究生處統一安排授課時間。專業學位課和選修課由文學院根據《文
學院教學管理辦法》和課程的內在聯系、系統性和銜接性靈活安排,并保證各個學期的
課程量相對均衡,但在第一學年完成課程學習。
七、培養方式
1. 采取導師負責制和專業指導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式
采用導師個人指導與集體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在充分發揮導師主觀能動性的同
時,注重發揮集體智慧,拓寬碩士生的學術視野;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主導
作用,引導和促進研究生的自主和個性化發展。
2.基本文獻閱讀能力考核
4
各方向碩士研究生均應該掌握其研究領域涉及的基本文獻 10 本(即參考書目中列
出的各方向“必讀書目”),并在中期考核前進行考核:考核通過,方有資格參加中期考
核;考核不通過,沒有資格參加中期考核。在規定培養期限內,學院為學生提供數次基
本文獻閱讀能力考核機會。
3. 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后,以研究生的培養計劃為依據,對研
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
核,按照《曲阜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執行。考核不合格者
不能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八、實踐活動
碩士生培養應重視實踐教育。根據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類型的特點,合理安排實踐
教育活動,力求實踐教育貫通課內與課外各種教育活動。在注重課外實踐的同時,要特
別注意發揮課堂教學的實踐教育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
處理復雜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九、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學習期間聽取學術講座不少于 15 次,并填寫參加學術報告/講座登記表,
記 1 學分;結合自己的科學研究情況在本科生、研究生或教師范圍內作學術綜述或開題
報告,記 1 學分。
鼓勵研究生在校期間參加科研項目的研究和發表學術論文,并把研究生在校期間是
否發表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作為評獎評優和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學位論文水平
的重要依據。在學位論文外送評審前,需在省級及以上學術期刊至少發表 1 篇以第一作
者且署名單位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學術論文。
十、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應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碩士學位論文應注重
實證研究。
學位論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研究計劃、開題報告、論文進展報告、
預答辯和論文盲審與論文答辯等。
1.研究計劃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盡早初擬論文選題范圍,并在入學后一學期內制定研究計
劃,提交學院備案。
5
2.論文開題報告
碩士生一般應于第三學期完成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審查應重點考查碩士生的文獻收集、整理、綜述能力和研究設計能力。
3.論文進展報告
碩士生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應定期向導師作進展報告,并在導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
論文。
4.預答辯
碩士學位論文實行預答辯制度,預答辯最晚要在論文盲審的一周前進行。具體程序
按照學校有關規定進行。
5.論文盲審與答辯
碩士生學位論文必須由導師認可,并經過專家盲審認定合格后,方可進行答辯。
論文答辯應從論文選題與綜述、研究設計、論文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工作量等方面
重點考查論文是否使碩士生受到了系統、完整的研究訓練。
論文答辯未通過者,應修改論文,并再次申請答辯,兩次答辯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
半年。答辯的具體要求詳見《曲阜師范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
十一、參考書目及相關重要學術期刊
1.必讀書目(10 本)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年。
2-4.李澤厚、劉剛紀:《中國美學史》(3 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年。
5.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教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年。
6.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年。
7.閻立欽:《語文教育學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8.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
9.周慶元:《語文教育研究概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0.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語文出版社,1998 年。
2.重要學術期刊
《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
學》《語文建設》《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與學》(人大復印資料)
十二、同等學力或跨專業考入的研究生應補修的大學本科主干課程
跨專業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碩士研究生,應補修本專業本科主干課程不少于 2 門。
補修課程通過隨本科生聽課方式進行,考核并記錄成績,但不計學分。所有課程學習一
6
般應在入學后一年內完成。
補修備選課程:
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史。
十三、教學大綱(略)
漢語言文學專業(非師范)培養方案
專業英文名: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專業代碼:050101
方案制定負責人:夏靜 方案編寫執筆:劉善濤
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在曲阜校區文學學院,1956 年始設,是文學學科門類
中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類中的本科專業。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熟悉漢語及中國文學的基礎知識,
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中文表達能力,具有初步的語言文學研究能力,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在文化、教育、出版、傳媒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等企
事業部門從事與漢語言文字運用相關工作的能力,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與人文
情懷、堅實學科專業基礎與卓越創新創業能力、深厚傳統文化底蘊與寬廣國際
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接受人文社會科
學及相關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審美鑒賞、創造性思維、從事本學科領域科研
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社會實踐諸方面的基本能力。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漢語言文學的基礎理論,培育良好的思想
品德和職業道德,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敬業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2.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
解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及寫作能力;
3.了解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檢索、社會調查、
論文寫作等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水平,富有開創精
神;
- 2 -
4.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
力,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完善人格修養,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想、個人價值與國家
發展結合起來;
5.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具有一定的社會科學和
自然科學素養,逐步學會在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辟新的領域;
6.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熱心為社會服務;
7.掌握一門外語。
二、學制與學分
(一)學制
標準學制 4 年。實行彈性修讀年限,彈性區間為 3~8 年。
(二)學分
總學分為 160 學分。國(境)外留學生可免修除公共體育系列課程之外的
通識必修課程及其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
三、主干學科、核心課程與主要專業實驗
(一)主干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二)核心課程
本專業的主干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理論、創意寫作、語言學
概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史等。
四、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一)人文素養提升課程
“漢字規范訓練”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中國古代、現代名家
字帖,指導漢字音形訓練、字帖臨摹,旨在提升學生規范使用漢字能力的專業
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2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普通話訓練”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對漢語普通話進行系統講授,
- 3 -
并對學生的普通話表達加以訓練,旨在提升學生使用國家通用語言能力,并在
表演表達中加以發揮應用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3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中華經典誦讀”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若干中華經典,指導
朗誦、吟唱,旨在提升學生誦讀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實踐教學
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3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古代詩詞鑒賞與寫作”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經典詩詞加以
鑒賞,并按照古詩詞格律進行創作,旨在提升學生品鑒古詩詞的能力和詩詞習
作的能力,擴展學生專業發展的空間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4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教學模擬與點評”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中小學語文教材為
教學訓練的對象,訓練學生的教案寫作、課件制作與課堂講授能力的專業實踐
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5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二)課程論文
課程論文是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一般依托所學
習的某一門課程進行,在第 5 學期安排 1 篇,完成并符合要求,共 2 學分,若
已發表與專業培養相關的省級以上學術論文可免修。
(三)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在學習本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專業見習活動,是對所
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實際考察學習,以培養、鍛煉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
一般安排在第 5 學期進行,用時 4 周,計 2 學分。
(四)專業實習
專業實習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
能力。一般安排在第 6 學期進行,用時 18 周,完成并符合要求,計 10 學分。
(五)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學程即將結束時,檢查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工作能力和科研能
- 4 -
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原則上安排在第 7、8 學期進行,并于第 8 學期完成
答辯工作,用時 8 周。完成并符合要求,計 6 學分,若發表與專業培養相關的
北大核心論文也可免修。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一)畢業
修滿本專業要求的學分,通過畢業資格審查即可畢業。
(二)學位
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經學校學位委員會審議,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方案
Literature of Theatre Film & Television
專業代碼:130304
方案制定負責人:夏靜 方案編寫執筆:劉善濤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設置在曲阜校區文學院,2010 年始設,是藝術學
學科門類中戲劇與影視學類中的本科專業。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為依托,彰顯理論性、人文
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色,培養具備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系統的戲
劇影視學創作基本理論及劇本創作和編導技巧的能力,具有在文化館
站、中小學、戲劇演出團體、影視制作播出機構、文教廣電等企事業單
位從事創作、研究、教學等工作的能力,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與人文情
懷、堅實學科專業基礎與卓越創新創業能力、深厚傳統文化底蘊與寬廣
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各類文體寫作及劇本創作,接受影視戲劇藝術
創意和劇本寫作及中國語言文學方面的系統訓練,掌握文學與影視和戲
劇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從事編劇及文體創作的能力,了解不同文類
的文體特征,具有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的寫作能力。應獲
得的知識和能力如下: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漢語言文學的基礎理論,培育良好
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敬業精神,具有較強的社
會責任感;
2.掌握漢語言文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具備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
2
能力、解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及寫作能力;
3.掌握戲劇影視文學創作的基本知識與基礎理論,熟悉我國的文藝、
宣傳、出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戲劇、影視理論和創作的現狀與
發展動態,引領時代的文化方向;
4.掌握戲劇影視劇本創作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熟悉影視拍攝;具有
戲劇影視理論研究和理論批評的能力;
5.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
探究能力,培養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感和使命感。完善人格修養,關心國家命運,自覺把個人理想和國家夢
想、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
6.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熱心為社會服務;
7.掌握一門外語。
二、學制與學分
(一)學制
標準學制 4 年。實行彈性修讀年限,彈性區間為 3~8 年。
(二)學分
總學分為 160 學分。國(境)外留學生可免修除公共體育系列課程
之外的通識必修課程及其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
三、主干學科、核心課程與主要專業實驗
(一)主干學科
戲劇影視學、中國語言文學。
(二)核心課程
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有影視藝術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史、中
國戲曲史、戲劇編劇理論與寫作、影視編劇理論與寫作、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史、文學理論等。
3
(三)主要專業實訓
戲劇影視劇本創作、短片制作、戲劇影視評論等。
四、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一)人文素養提升課程
“漢字規范訓練”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中國古代、現
代名家字帖,指導漢字音形訓練、字帖臨摹,旨在提升學生規范使用漢
字能力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2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普通話訓練”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對漢語普通話進行系
統講授,并對學生的普通話表達加以訓練,旨在提升學生使用國家通用
語言能力,并在表演表達中加以發揮應用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
設置在第 3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中華經典誦讀”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若干中華經典,
指導朗誦、吟唱,旨在提升學生誦讀能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
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3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古代詩詞鑒賞與寫作”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經典詩
詞加以鑒賞,并按照古詩詞格律進行創作,旨在提升學生品鑒古詩詞的
能力和詩詞習作的能力,擴展學生專業發展的空間的專業實踐教學課
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4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教學模擬與點評”是立足于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選取中小學語文
教材為教學訓練的對象,訓練學生的教案寫作、課件制作與課堂講授能
力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本課程設置在第 5 學期,共 9 周,每周 2 課時。
(二)戲劇影視評論
戲劇影視評論是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一
般依托所學習的某一門課程進行,在第 5 學期安排 1 篇,要求寫一篇與
4
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共 2 學分,若已發表與專
業培養相關的省級以上學術論文可免修。
(三)戲劇影視創作
戲劇影視創作是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所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在
第 6 學期安排 1 篇,要求創作一篇與專業相關的劇本、策劃,增強學生
的實踐能力,共 2 學分,若已發表、簽約、獲省級以上獎勵的相關劇本
或策劃可免修。
(四)專業見習(實訓)
專業見習(實訓)是在學習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所進
行的見習(實訓)活動,旨在通過實踐運用所學的戲劇編創、影視理論
及制作等專業知識,以培養、提升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一般安排在第
5 學期進行,用時 4 周,計 2 學分。
(四)專業實習
專業實習是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實
際工作能力。一般安排在第 6 學期進行,用時 10 周,完成并符合要求,
計 10 學分。
(五)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程即將結束時,檢查學生學習成效,培養工
作能力、創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原則上安排在第 7、
8 學期進行,并于第 8 學期完成答辯工作,用時 8 周。完成并符合要求,
計 6 學分。若發表、簽約、獲部級以上獎勵的相關劇本或策劃可免修;
發表與專業培養相關的北大核心論文也可免修。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一)畢業
修滿本專業要求的學分,通過畢業資格審查即可畢業。
5
(二)學位
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經學校學位委員會審議,授予藝術學學士學
位。
師資隊伍
發布日期:2017-09-16 作者: 來源: 點擊:49729
?文藝學學科:
?馮萌萌 胡慶齡 霍俊國 孔帥 李波 馬兆杰 孟凡生 夏靜 袁梅 章輝 張明 周維山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
?郭玉華 康長福 李鈞 李杰俊 劉聰 田廣文 楊新剛 張伯存 張梅 張瑞英 張文娟 趙華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
?曹春茹 胡明華 劉炳范 劉海萌 劉嶸 王敏 張莉 路慶帥
?語言學學科:
?李彥苓 邵紅艷 邢慎寶
?王群 王翰穎 張建勇 張詒三
?杜兆金 李建校 劉金文 劉善濤 李相霖 秦海燕
?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
?陳錦春 丁延峰 劉航 孫海橋 王長紅 岳書法
?中國古代文學學科:
?曹志平 段寧 郭慧 何紅梅 李冬紅 李曉紅 劉相雨 任明華 孫剛 王斌 王敏 吳建國 徐雪輝 楊峰
?教學法:
?陳思 姜良存 雷傳平 錢加清 王永輝 周春波
地址:山東省曲阜市靜軒西路57號 郵政編碼:273165 電話:0537-4458326
文學院簡介
發布日期:2017-09-23 作者: 來源: 點擊:9417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簡介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國家一流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單位和山東省一流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建設單位。文學院成立于1955年,是曲阜師范大學建置最早的教學單位,1956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0年開始招收碩士生,是我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單位。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增列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07年被評定為首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09年獲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2011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一級學科博士點。2018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獲批山東省一流學科。2019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序中,我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第52位,位居全國前29%。目前,文學院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古典學研究中心、東亞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莫言研究中心、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原初孔學與論語匯讀研究中心等7個研究中心,有高級智庫1個(運河智庫),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戲劇影視文學(藝術類)3個本科專業,招收語言學、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文課程教學論等多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招收教育學專業碩士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博士、碩士,同時可在多個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
曲阜師范大學中文系被評為山東省高校重點系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等被評為山東省重點學科、山東省強化建設和特色重點學科等。一大批專門從事美學、文藝學、語言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儒家文獻整理和經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匯聚于此,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優勢集成、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目前,文學院有教職工78人,其中教授17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社科基金評委1人,山東省突共專家2人),副教授20人,博士64余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59人。
近年來,我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含重點課題、一般課題、后期資助、藝術課題等)、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項目、全國古籍整理項目50余項。發表論文90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73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55項,其中,夏靜教授的研究成果《文學話語形態研究》、特聘教授丁延峰的研究成果《海源閣藏書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文學院始終保持開放的學術姿態,舉辦“語言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國際研討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的第35屆年會”、“中國傳統文化(齊魯文化)與當代文學創作學術論壇”、“2018孔孟之鄉文化產業創新論壇”、“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15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數十次國內外學術會議,廣泛進行交流。舉辦“文學前沿”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前來講學和學術交流,成為文學院對外學術文化交流的品牌窗口,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重要影響。
文學院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服務地方。與齊魯晚報、濟寧市文化產業協會共同發起成立“運河智庫”,積極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地方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成立“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對周邊地區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進行整理研究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劉新生,男,教授,1958年生,山東昌樂人,文學碩士,現任曲阜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本學科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信息傳播學院影視藝術方向碩士生導師;出版《二十世紀影視藝術流變》、《中國悲劇小說初論》、《影視藝術》等著作5部,發表論文50余篇;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主持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在研)、教育部社科一般項目1項(在研)、國家體育總局項目1項(在研)、山東省社科項目2項(已結項)。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錢加清,男,1964年4月生,山東博山人,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副院長,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兼職山東省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 在《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發表論文80余篇,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出版《語文教學藝術論》、《語文教學論要》、《語文教育求索》、《營構與創造——語文教學策略論》(二人合著)、《語文教育新視角》(三人合著)等著作,主持編寫《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教材。獨立或合作獲得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并多次獲得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劉炳范(1963年),男,山東招遠人。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文學博士(吉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學校“161人才工程”第2層次人員,碩士生導師。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評委。曾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山東省社科規劃等省部級以上項目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獲得第十六次、第十七次、第十八次、第十九次、第二十三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出版著作5部,發表論文80余篇,發表小說、劇本若干。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