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數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數學)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數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數學教育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工作能力,能夠從事基礎教育領域數學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素質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具體要求為: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2.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熟悉國家有關基礎教育的方針與政策,熱愛教育事業,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和扎實的數學專業基礎,了解數學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3.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數學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的數學學科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
4.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與法規,掌握數學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5.掌握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科教育教學中具備引領、示范、指導的能力。
6.能熟練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數學專業的外文文獻資料。
二、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具體為1+0.5+0.5形式完成,其中課程學習1年,教育實習實踐不少于1學期,畢業學位論文不少于1學期。
三、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以理論結合實踐為原則,分為公共學位課、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五個模塊。總學分不少于36學分。
(一)學位基礎課(12學分)
1.英語(2學分)
2.政治理論(2學分,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3.教育學原理(2學分)
4.課程與教學論(2學分)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2學分)
6.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2學分)
(二)專業必修課(10學分)
1.數學課程與教材分析(2學分)
2.數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3學分)
3.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2學分)
4.數學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3學分)
(三)專業選修課(至少選修6學分)
1.現代教育技術應用(2學分,含網絡信息技術與應用)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學分)
3.教育政策與法規(1學分)
4.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2學分)
5.數學學習理論與方法(2學分)
6.數學文化與數學史(2學分)
7.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2學分)
8.數學解題研究(1學分)
9.代數教育研究(2學分)
10.幾何教育研究(1學分)
11.統計教育研究(2學分)
12.數學基礎教育改革研究(1學分)
13.中外數學教育簡史(1學分)
14.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2學分)
15.算法研究(2學分)
(四)實踐教學(8學分)
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0.5年。實踐教學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微格教學、教育調查、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等實踐形式,其中到中小學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半年(創造條件,盡可能采取頂崗實習的方式)。
四、教學方式
1.課程學習與實踐課程緊密銜接,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方式,課程學習主要在校內完成,實習、實踐在現場或學習單位完成。
2.成立導師組負責研究生的指導,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在中小學聘任有經驗的高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第一學年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第二學年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與論文指導等多個環節指導工作。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學期末啟動,考核主要從思想政治品德表現、課程學習、學科實習等幾個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考查合格者,進入碩士論文撰寫階段,凡有一項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過,但允許重修重考。
六、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1.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論文字數不少于3萬字。
2.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該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中小學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3.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七、其它
非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入學后,應至少補修3門教師教育課程(如初等數學研究、數學教育學、數學教育技術),不計學分。
八、課程學分及教學安排表(見附表)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課程 性質 |
考核 方式 |
備注 | ||
學 位 基 礎 課 |
0451101 | 英語 | 1、2 | 72 | 2 | 必修 | 考試 |
12 學 分 |
||
0451102 | 政治理論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3 | 教育學原理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4 | 課程與教學論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5 |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6 | 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專 業 必 修 課 |
0451201SX | 數學課程與教材分析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10 學 分 |
||
0451202SX | 數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 2 | 54 | 3 | 必修 | 考試 | ||||
0451203SX | 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204SX | 數學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 | 2 | 54 | 3 | 必修 | 考試 | ||||
專 業 選 修 課 |
0451301 |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6 學 分 |
||
0451302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3 | 教育政策與法規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4 SX | 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5SX | 數學學習理論與方法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6SX | 數學文化與數學史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7 SX | 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8 SX | 數學解題研究 | 2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9 SX | 代數教育研究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0 SX | 幾何教育研究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1 SX | 統計教育研究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2 SX | 數學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3SX | 中外數學教育簡史 | 2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4 SX | 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5 SX | 算法研究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教育實踐 | 實踐教學 | 教育見習與微格教學 | 3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8學分(≥0.5年) | ||
中小學數學課例分析 | 3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教育實習與教育調查 (第三學期>=一學期) |
3 | 18 | 6 | 選修 | 考查 | |||||
學位 論文 |
1、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 | 完成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培養計劃、選題報告 | ≥0.5年) | |||||||
2、論文撰寫、審核、答辯 | 在雙導師指導下于3-4學期完成 | |||||||||
非師范生 補修 課程 |
初等數學 研 究 |
數學非師范專業補修 | 1、2 | 54 | 不計學分 | |||||
數學教育學 | 數學非師范專業補修 | 1、2 | 54 | 不計學分 | ||||||
九、參考書目
1.English, L.D.,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002.
2.Erickson.J.,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1998.
3.Schoenfeld,A.H.,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1985.
4.Silver, E.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1985.
5.馬云鵬.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田萬海.數學教學測量與評估.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7.李玉琪.數學方法與解題方法論.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1994.
8.黃泰安,曹一鳴.數學教育原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何小亞.數學學與教的心理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10.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4.
11.張奠宙.數學教育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張君達.數學教育實驗設計.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13.張奠宙.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
14.章建躍.中學數學教學心理學.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15.陳傳理.競賽數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6.曹一鳴.數學課程教學實證系列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9.
17.曹才翰.數學教育學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18.喻 平.數學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19.袁小明.數學思想史導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0.王尚志.數學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重要期刊:
1.American Mathematics,月刊,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季刊,ELSEVIER.
3.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季刊,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4.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t Teachers College,季刊,Springer
5.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季刊,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季刊,ELSEVIER.
7.《比較教育研究》.月刊,北京師范大學.
8.《課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9.《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10.《現代中小學教育》.月刊,東北師范大學,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
11.《心理發展與教育》.月刊,北京師范大學.
12.《學科教育》.月刊,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北京師范大學.
13.《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半月刊,陜西師范大學.
14.《中國教育學刊》.月刊,中國人民大學.
15.《數學教育學報》.雙月刊,天津師范大學.
16.《數學通報》.月刊,中國數學會,北京師范大學.
17.《數學教學通訊》.月刊,重慶數學會,西南師范大學.
十一、課程介紹
(一)學位基礎課
1.英 語
英文名稱:English
開設學期:1、2 學時:72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通過系統講解和練習語言文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翻譯、寫作等各項能力,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能基本正確地翻譯與本專業相關的英文資料,在培養學生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聽說交際能力訓練。
教 材:
毛大威.英語(學生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教材:
[1]毛大威.英語(教師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靜嫻.研究生英語核心教材(上)(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英文名稱:Study of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為學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教 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許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宋 濤.政治經濟學教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
[4]田克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
[5]錢煥琦.教師職業道德(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教育學原理
英文名稱: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學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本課程對教育現象特別是學校教育的形成、發展進行探討,對教育與教育學、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發展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學生、教師、課程與教學、學校德育、當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自覺的反思,把握其規律,為教育的合理發展提供理論指導。本課程教學致力于教育碩士教育意識進一步養成、反思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質量,迅速成長為優秀教師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教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黃 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鳴.教育學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葉瀾主編.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4]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課程與教學論
英文名稱: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集中表現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理念、知識技能、實踐方式和創新意識的教育類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課程以學習者本位、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突出基礎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實踐性,通過對課程的多元理解、課程的基礎、課程研究的歷史與趨勢、課程理論的主要流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實施取向與模式,教學研究的歷史與趨勢、教學理論的主要流派、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趨勢、有效教學行為研究、學生綜合素質測量與評價研究,學習理論的新進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十三個專題進行講授,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觀、課程觀、教學觀以及較強的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自我專業發展的能力、課程與教學組織與評價能力。
教 材:
張 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教材:
[1]施良方.課程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陳曉端.有效教學理念與實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鮑里奇,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稱: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重點介紹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實施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課程內容既有理論的講解又有方法的介紹和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熟悉理論、遵循規律、掌握方法,具備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開展一般性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意識和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態度、積極開展交流與推廣個人實際教學探索、體驗、成果的實踐應用能力。
教 材:
楊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參考教材:
[1]陳桂生.到中小學與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葉 瀾.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英文名稱: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規律及其如何根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有效教育教學的一門學位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師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青少年認知發展的特點、青少年社會性發展的特點、青少年人格發展的特點、青少年道德發展的特點、青少年自我發展的特點、青少年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家庭與學校對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及其教育等,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增進師范生對于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成長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師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為師范生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奠定基礎。
教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英)惠特莫爾,姜飛月(譯).心理綜合咨詢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養: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父母必知的兒童心理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二)專業必修課
1.數學課程與教材分析
英文名稱: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nalysis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數學課程的目標、內容、體系、數學教材的編寫、數學教學內容與特點分析等,課程內容包括數學課程的演變、制約數學課程的主要因素、數學課程的類型和編制原則、數學課程的內容選擇和結構體系、數學教材的特點實施中應正確處理的幾種關系、以及結合數學課程改革,對有關代數、幾何、概率統計等具體教材內容分析研究。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明確數學課程與教材的關系,提高對中學數學課程的宏觀認識。
教 材:
楊光偉.數學課程標準研修與教材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羅增儒.數學解題學引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張奠宙,張廣祥.中學代數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張奠宙,沈文選.中學幾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孫權森,劉安君.中學數學研究與教材分析(1).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2002.
[5]孫權森,劉安君.中學數學研究與教材分析(2).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2002.
2.數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英文名稱:Mathematic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ase Studies
開設學期:2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通過講授、研討、報告等形式,使學生了解數學教學的要素、數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教學設計的各種模型;并結合教學案例,分析各種模型的利與弊。另外本課程強調結合特定的數學教學案例,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教 材:
方均斌.數學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龔運勤.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方法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2]黃榮金,李業平.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曹一鳴.數學課堂教學實證系列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
[4]王尚志.數學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
英文名稱: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Pedagogy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數學教師教育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學習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初步掌握基本的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形成科學的數學教育評價觀念,為從事數學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論基礎。由于本課程的教學對象主要是學科教學論(數學)專業的研究生,所以教學內容將體現重在基本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側重了解基礎知識和教育評價觀念的培養,并結合當前中小學數學教育的實際需要,探討數學教育評價的發展問題。
教 材:
馬云鵬.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茆詩松,周紀薌,陳穎.試驗設計.中國統計,2010.
[2]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胡中鋒.教育測量與評價.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余建英,何旭宏.數據統計分析與SPSS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中國統計,2007.
4.數學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
英文名稱:Discussions on 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Principle
開設學期:2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數學學科領域各個主要分支的研究狀況、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同時讓學生學會從高觀點下看學校數學(中等數學),了解作為科學的數學如何轉變為學校數學;學會將學校數學與所謂的日常數學結合起來,感受數學對其他領域的影響以及其他領域對數學發展的推動。同時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學術形態與教育形態轉換的意義。
教 材:
張奠宙,李士琦.《數學教育研究前沿》(第一、二、三輯),華東師范學出版社.2003.
參考教材:
[1]胡永建.現代數學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文選,楊清桃.數學思想領悟.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3]張順燕.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曾建國.數學解題策略選講.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
[5] F·克萊因.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全3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三)專業選修課
1.現代教育技術及網絡技術應用
英文名稱: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 Network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術的學科特點、應用范圍及在課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既要掌握教育技術的理論更要掌握教育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應用,重點了解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熟練應用教學中各類信息化教學元素;具備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開展教學、設計并撰寫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學科課程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科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強化將現代教育技術設施運用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教 材:
徐福蔭,袁鑰鍔.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參考教材:
[1]雷體男,王峰.現代教育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教育技術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陳久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學林出版社,2009.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稱: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點、原則、意義、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健康心理維護,心理與行為問題干預開展;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與管理以及途徑和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扎實掌握實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效設計心理咨詢及輔導活動,做好中小學生班級及個體的心理輔導。
教 材:
鄭日昌,劉視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參考書目:
[1]林崇德,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解讀(2012年修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2]周廣曾,祝黃河.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用書》編寫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小學分冊)(初中分冊).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4]衛異,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與法規
英文名稱: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獲得教育政策和法規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理解現行教育政策、法規及基本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教育法律法規解決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促進學習者對國家有關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執行教育政策與法律的水平,并增進學習者在這兩個領域的理論知識修養;培養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為依章執教、遵循規律辦學奠定理論和方法基礎。
教 材:
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維平.平衡與制約——20世紀的教育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3]孫俊三.教育政策與法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9.
[4]張維平.教育政策與法規.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
英文名稱:Modern Mathematics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現代數學思想為指導,用集合論的觀點、方法與數學符號語言,溝通高等數學與初等數學各部分的聯系,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將現代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滲透到初等數學中去,二是用具體材料來說明高等數學對初等數學的指導意義,三是指出初等數學某些難以處理的問題的高等數學背景。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學習,提高學生用現代數學知識解決中學數學教學中有關問題的能力。
教 材:
胡炳生.現代數學觀點下的中學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參考教材:
[1] F·克萊因.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全3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唐復蘇,鮑建生.中學數學現代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高 夯.高觀點下的中學數學—分析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張奠宙,鄒一心.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王仁發.高觀點下的中學數學—代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數學學習理論與方法
英文名稱: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通過數學的認識、數學學習理論、數學思想方法三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數學化歸思想、類比、歸納、猜想、數形結合、構造法等數學發現的基本方法以及它們在數學解題中的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理論在數學教學的意義、作用,領悟數學思想。
教 材:
葉立軍.數學方法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謝 祥,周北川,趙刊.數學方法論在數學教學教育中的應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徐利治.數學分析的方法及例題選講—分析學的思想、方法與技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葉立軍.中學數學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王亞輝.數學方法論—問題解決的理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數學文化與數學史
英文名稱:Mathematical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數學教育研究生在數學文化素養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目前中學數學課程中所滲透的數學文化教育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現實來源和背景,主要內容有:從歷史角度看數學文化;數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數學與現代社會;數學與人類文明等。
教 材:
張知學.數學與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參考教材:
[1]張景中.數學與哲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朱梧槚.數學與無窮觀的邏輯基礎.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3]斯圖爾特·夏皮羅.數學哲學對數學的思考.復旦大學,2009.
[4]外爾(著),齊民友(譯).數學與自然科學之哲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7.數學教育的國際比較
英文名稱: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在教育國際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一種過程和趨勢,國際數學教育比較研究在教學實踐和國家政策兩個層面呈現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的背景下,展望國際數學教育比較研究的未來,在重視文化背景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方面了解不同國家在數學教育方面的政策與現狀,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學生比較研究的能力。
教 材:
吳曉紅.數學教育國際比較的方法論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
參考教材:
[1]斯圖爾特·夏皮羅.數學哲學對數學的思考.復旦大學,2009.
[2]外爾(著),齊民友(譯).數學與自然科學之哲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3]M·克萊因著,張祖貴譯.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張順燕.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8.數學解題研究
英文名稱:The Study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 solving
開設學期:2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學數學解題理論的概念,解題研究的現狀分析,解題資料的初步整理,解題基本功的要素分析,各種解題著作的解題觀點,解題程序,解題過程的思維分析、結構分析和長度分析,解題系統論,解題坐標系,解題方法,解題策略,數學習題分類,數學題解檢驗,解題錯誤分析,數學習題的科學性要求與編擬方法。通過課程學習提高學生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的能力。
教 材:
張景中.數學解題策略.科學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謝 祥,周北川,趙刊.數學方法論在數學教學教育中的應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徐利治.數學分析的方法及例題選講—分析學的思想、方法與技巧.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3]葉立軍.中學數學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王亞輝.數學方法論—問題解決的理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9.代數教育研究
英文名稱:The Study ofAlgebraic Education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研究關于中學代數內容及其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概述,包括數與數系,式、代數式與不等式,方程,函數,數列,算法以及中學代數問題精選等內容。課程對中學代數內容用較高的數學觀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并精選一些典型的例題。使學生思想上力求在注意形式化的同時,加強代數知識的直觀理解。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中學代數課程的認識。
教 材:
邁克爾·J·布拉德利博士(美).數學先鋒-現代數學(1900-1950年).上海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 F·克萊因.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全3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唐復蘇,鮑建生.中學數學現代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高 夯.高觀點下的中學數學—分析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張奠宙,鄒一心.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王仁發.高觀點下的中學數學—代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幾何教育研究
英文名稱:The Study ofGeometry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中學幾何內容及其教學理論與實踐,主要包括度量幾何學、歐氏幾何的公理化體系、平面幾何證題方法、平面幾何名題欣賞、中學幾何教學的綜述、立體幾何研究與解題、解析幾何研究與解題、球面幾何學初步以及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等內容。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中學代數課程的認識。
教 材:
張奠宙.中學幾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參考教材:
[1]張奠宙,鄒一心.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周永正.現代數學方法.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3] F·克萊因.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全3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陸啟韶.現代數學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
11.統計教育研究
英文名稱:Statis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探討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對統計教育的影響因素,研究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現狀對統計教育的發展機遇,進而根據目前統計教育的現狀,構建統計教學培養模式,搭建統計教學培養目標,對優化統計教學課程設計和教學環境提出建設性意見,改革統計教育的目的。運用現代數學的觀點、思想和方法對概率統計進行了深入研究,緊密配合國家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從高觀點培養數學教育碩士研究生進行教學分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建議,為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服務。
教 材:
史寧中.中學概率與微積分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參考教材:
[1]M·克萊因著,張祖貴譯.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陸啟韶.現代數學基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
[3]胡永建.現代數學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永正.現代數學方法.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12.數學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稱:Development of BasicMathematicsEducation Reform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國內外數學課程改革發展趨勢,數學課程標準研修,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數學課程改革的問題。提高學生對中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主要問題的認識水平。
教 材:
葉立軍.數學與科學進步.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George J·Posner.課程分析(Analyzing the Curriculu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2005.
[2]梁玉麟.勞傅燕華,江巧妍.課堂學習研究實踐與數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耿 申.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綦春霞.數學課程論與數學課程教材改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夏志芳.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13.中外數學教育簡史
英文名稱:An International View ofMathematicsEducation: A Brief History
開設學期:2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學習:對我國數學教育發展影響較大并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在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前蘇聯、日本和阿拉伯國家作為重要的教育理論,并討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現代數學教育發展概況,接著就介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現代教育理論,突出對我國數學教育發展產生過直接影響的內容。通過課程學習,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外數學教育現狀的認識和研究興趣。
教 材:
謝蘭榮.中外教育簡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參考教材:
[1]M·克萊因著,張祖貴譯.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張景中.數學與哲學.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3]李 迪.中華傳統數學文獻精選導讀.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斯圖爾特.夏皮羅.數學哲學對數學的思考.復旦大學,2009.
14.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
英文名稱: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s Experiment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以培養數學教育研究生數學的思考方法,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并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手段。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是把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簡化、抽象為合理的數學結構的過程。通過本課程學習,目的是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教 材:
Mark M·Meerschaert.數學建模方法與分析.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劉仁云.數學建模方法與數學實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2]宣 明.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趙 靜.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嚴喜祖.數學建模及其實驗.科學出版社,2009.
[5]汪曉銀,鄒庭榮,周保平.數學軟件與數學實驗,科學出版社,2010.
15、算法研究
英文名稱:Algorithmic Research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旨在講解算法設計中的設計技巧、策略、常用的方法和基本的算法分析技術,能閱讀、理解與算法相關的文章和書籍,學習突出者可以解決其可能面對的復雜算法問題。本課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碩士研究生解決復雜問題的基本能力。
教 材:
Sanjoy Dasgupta (美國)著,王沛,唐揚斌譯.算法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 Sara Base.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導論(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曉梅,吳建平.數值并行算法與軟件.科學出版社,2004.
[3]王曉東.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吳哲輝.算法設計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英語)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師和學科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2.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扎實的專業基礎,了解英語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3.具有較強的學科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英語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英語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的開展英語學科教育教學和教學研究工作。
4.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與法規,掌握英語學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5.掌握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理論與方法,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英語學科教育教學中具備引領、示范、指導的能力。
6.能熟練閱讀本專業英語文獻。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
四、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以理論結合實踐為原則,分為學位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4個模塊。總學分一般不少于36學分。
(一)學位基礎課(12學分)
1.漢語語言文學基礎(2學分)
2.政治理論(2學分,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3.教育學原理(2學分)
4.課程與教學論(2學分)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2學分)
6.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2學分)
(二)專業必修課(10學分)
1.英語課程與教材分析(2學分)
2.英語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3學分)
3.英語學科教育測試與評價(2學分)
4.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專題(3學分)
(三)專業選修課(6學分)
1.現代教育技術應用(2學分,含網絡信息技術與應用)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學分)
3.教育政策與法規(1學分)
4.高級英語(2學分)
5.英語學科發展前沿專題(1學分)
6.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研究(1學分)
7.外語教學心理學(2學分)
8.中外外語教育簡史(1學分)
9.外語學習理論與方法(2學分)
10.外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指導(2學分)
11.英語課程標準與英語教師專業標準解讀(1學分)
12.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2學分)
13.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2學分)
14.英文名篇鑒賞(1學分)
(四)實踐教學(8學分)
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實踐教學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微格教學、教育調查、課例分析、班級與課堂管理實務等實踐形式,其中到中小學進行實踐活動或者頂崗實習的時間不少于半年。
五、教學方式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主要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教學方式,以穩定的中小學教育實踐基地為依托,做好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由導師組負責研究生的指導,在中小學聘任有經驗的高級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雙導師制。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學期末啟動,主要從思想政治品德表現、課程學習兩個方面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考核合格者,進入碩士論文開題及撰寫階段;凡有一項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過,但允許重修重考。
七、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緊密聯系英語學科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學位論文選題與開題報告安排在第二學期末進行。
(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論文字數不少于1.5萬字(1.2萬英語單詞)。
(三)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必須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小學英語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四)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八、其他
非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入學后,應至少補修3門教師教育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論),補修課程學分不計入總學分。跨專業畢業生入學后,至少補修2門學科專業基礎課,不計學分。
九、課程學分及教學安排表
課程類型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學期 | 學時 | 學分 | 課程屬性 |
考核 方式 |
備注 | ||||
學 位 基 礎 課 |
0451101 | 漢語語言文學基礎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12 學 分 |
||||
0451102 | 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3 | 教育學原理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4 | 課程與教學論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5 | 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106 | 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專 業 必 修 課 |
0451201YY | 英語課程與教材分析 | 1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10 學 分 |
||||
0451202YY | 英語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 2 | 54 | 3 | 必修 | 考試 | ||||||
0451203YY | 英語教學測試與評價 | 2 | 36 | 2 | 必修 | 考試 | ||||||
0451204YY | 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專題 | 1 | 54 | 3 | 必修 | 考試 | ||||||
專 業 選 修 課 |
0451301 |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含網絡信息技術與應用)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6 學 分 |
||||
0451302 |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3 | 教育政策與法規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4YY | 高級英語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5 YY | 英語學科發展前沿專題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6 YY | 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 2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7YY | 外語教學心理學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8YY | 中外外語教育簡史 | 2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09YY | 外語學習理論與方法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0YY | 外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指導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1YY | 英語課程標準與英語教師專業標準解讀 | 1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2YY | 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 | 2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3YY |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 | 1 | 36 | 2 | 選修 | 考查 | ||||||
0451314YY | 英文名篇鑒賞 | 2 | 18 | 1 | 選修 | 考查 | ||||||
教育實踐 | 實踐教學 | 教育見習 | 3 | 9 | 0.5 | 必修 | 考查 | 8學分(≥1年) | ||||
微格教學實踐 | 3 | 9 | 0.5 | 必修 | 考查 | |||||||
中小學英語課例分析 | 3 | 18 | 1 | 必修 | 考查 | |||||||
教育實習與教育調查 (≥半年) |
4 | 18 | 6 | 必修 | 考查 | |||||||
學位論文 | 1.開題報告及學位論文工作中期檢查 | 完成審核簽字手續,向學院提交培養計劃、選題報告 | ||||||||||
2.論文撰寫、指導、審核、答辯、評定 | 在雙導師指導下于第3-4學期完成 | |||||||||||
非師范生 補修 課程 |
教育學 | 1、2 | 54 | / | 選修 | 考查 | 不計學分 | |||||
心理學 | 1、2 | 54 | / | 選修 | 考查 | |||||||
學科教學論 | 1、2 | 54 | / | 選修 | 考查 | |||||||
跨專 業生 補修 課程 |
語言基礎 | 1、2 | 54 | / | 選修 | 考查 | 不計學分 | |||||
語言技能訓練 | 1、2 | 54 | / | 選修 | 考查 | |||||||
十、主要參考書目
[1] Adamson, B.Chinese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3] 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4] 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 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6]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8] Freeman, D.,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9] Gardner, D., 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0] Hatch E., Brown C.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1]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2] Richards, J.C., Rodge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 Ledford, B.R., Sleeman P.J.Instructional Design: A Primer.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1.
[14] McDonough, J., McDonough, S.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5] McDonough, J., 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A: A Teacher’s Guid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 Moron, P.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7]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8]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3.
[19] Radford, A.et al.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0] Skehan, 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1] Yalden, J.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2] Young, P.A.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s and Intercultural Models.Idea Group Inc, 2009.
[23]常耀信.英國文學簡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24]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第三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5]陳俊森,樊葳葳,鐘華編.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6]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7]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9]戴煒棟,任慶梅.外語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0]戴煒棟,束定芳等編.現代英語語言學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1]德爾涅伊.動機研究與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2]弗里曼.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3]郭曉英.西部欠發達地區外語教師職業發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4]韓寶成.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5]赫 奇.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6]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7]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8]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39]李傳松,許寶發.中國近現代外語教育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40]李傳松.新中國外語教育史.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41]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42]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3]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4]魯子問.英語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5]秦明利.英美現當代經典小說賞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6]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47]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8]王 薔.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9]王 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0]伍 德.測試與評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1]魏 健.英美文學鑒賞導讀.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52]文秋芳.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3]武尊民.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4]亞 瑟.外語教師測試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5]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56]張效民,禹明.中學英語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7] 朱 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8]莊智象,戴煒棟.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9.
[59]鄒 申.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與操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60]鄒為誠等.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十一、重要期刊
1.Applied Linguistics.季刊.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ELT Journal.季刊.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Journal of Pragmatics.月刊.Elsevier.
4.Language Testing.季刊.Sage Publications, UK.
5.外語教學與研究.雙月刊.北京外國語大學.
6.現代外語.季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7.外國語.雙月刊.上海外國語大學.
8.外語界.雙月刊.上海外國語大學.
9.外語教學.雙月刊.西安外國語大學.
10.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雙月刊.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11.外語與外語教學.月刊.大連外國語學院.
12.外語學刊.雙月刊.黑龍江大學.
13.電化教育研究.雙月刊.中國電化教育研究會,西北師范大學.
14.中國電化教育.月刊.國家教委電化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電化教育館.
15.中國英語教學.雙月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6.課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17.中國翻譯.雙月刊.中國翻譯協會.
18.外國文學研究.雙月刊.華中師范大學.
19.外國文學評論.季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20.國外外語教學.季刊.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主辦季刊.
十二、課程介紹
(一)學位基礎課
1.漢語語言文學基礎
英文名稱: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英語專業必修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外語專業學生熟悉和了解漢語語言與文學基礎知識。語言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現代漢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等專業基礎知識,從總體上把握漢語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表達方式,能夠較好地進行漢語交際;文學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近現代文學的主要思想、文學流派以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通過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學鑒賞與文學批評能力。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立足外國語言基礎,通過比較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思想,使專業碩士學生在跨文化的交流與對照中,開闊視野、掌握方法,為中西文化和語言文學的交流奠定扎實基礎,進而提升人文素養,成為能夠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用性人才。
教材:
[1]南 帆.文學理論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邢福義.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參考教材: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胡吉成.現代漢語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先霈.文學理論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一川.文學理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王先霈.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大學名師講課實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8] [美]韋勒·克沃倫著.劉象愚等譯.文學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英文名稱:Studyof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為學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教 材: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錢煥琦.教師職業道德(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宋 濤.政治經濟學教程.中國人民出版社,2011.
[3]陶德麟,石云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4]田克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
[5]許勝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
3.教育學原理
英文名稱: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學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本課程對教育現象特別是學校教育的形成、發展進行探討,對教育與教育學、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教育與人的發展關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學生、教師、課程與教學、學校德育、當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自覺的反思,把握其規律,為教育的合理發展提供理論指導。本課程教學致力于教育碩士教育意識進一步養成、反思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質量,迅速成長為優秀教師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教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黃 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鳴.教育學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葉瀾主編.新編教育學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4.課程與教學論
英文名稱: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集中表現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理念、知識技能、實踐方式和創新意識的教育類課程;是教育碩士各專業的學位基礎課。課程以學習者本位、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突出基礎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實踐性,通過對課程的多元理解、課程的基礎、課程研究的歷史與趨勢、課程理論的主要流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程實施取向與模式,教學研究的歷史與趨勢、教學理論的主要流派、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趨勢、有效教學行為研究、學生綜合素質測量與評價研究,學習理論的新進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十三個專題進行講授,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學習觀、課程觀、教學觀以及較強的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教學能力以及自我專業發展的能力、課程與教學組織與評價能力。
教 材:
張華著.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參考教材:
[1]鮑里奇,易東平譯.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2]陳曉端.有效教學理念與實踐.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3]施良方.課程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
[4]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2.
5.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稱: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重點介紹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實施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課程內容既有理論的講解又有方法的介紹和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熟悉理論、遵循規律、掌握方法,具備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開展一般性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意識和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態度、積極開展交流與推廣個人實際教學探索、體驗、成果的實踐應用能力。
教 材:
楊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參考教材:
[1]陳桂生.到中小學與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葉 瀾.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
英文名稱: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規律及其如何根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有效教育教學的一門學位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學習,使師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青少年認知發展的特點、青少年社會性發展的特點、青少年人格發展的特點、青少年道德發展的特點、青少年自我發展的特點、青少年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家庭與學校對于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及其教育等,通過課程學習可以增進師范生對于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成長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師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為師范生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奠定基礎。
教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 [英]惠特莫爾,姜飛月(譯).心理綜合咨詢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養: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父母必知的兒童心理學.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二)專業必修課
1.英語課程與教材分析
英文名稱: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nalysis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主要通過案例教學的方法,對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分析與對比,將英語課程基礎教與學理論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了解目前國內外英語課程概況和發展趨勢,從而明確我國今后英語學科發展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英語課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以及教材編寫和分析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在此基礎上掌握以英語課程基本理論進行教材評價的基本理論、開發課程資源的知識和技術措施以及經營管理教材的能力,并且能夠結合教學實習,培養學生教材使用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教材開發技能以及進行校本教材開發的能力。
教 材: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修訂版).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 2011.
參考教材:
[1] Cunningsworth, 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Oxford: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5.
[2] McDonough, J., 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A: A Teacher’s Guid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Richards, 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王 薔.英語教學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英語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英文名稱:Design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Case Studies
開設學期:2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教學設計能力,使其能夠進行系統的案例分析。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應用于對學習者學習需求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建構以及教學情境的構想、教學行為的規劃等方面,能夠發現并描述教學中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案,最終提出較完整的具體教學實施方案,并在試行的基礎上優化方案。
教 材:
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參考教材:
[1] 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Ledford, B.R., Sleeman P.J.Instructional Design: A Primer.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1.
[3]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3.
[4] Young, P.A.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s and Intercultural Models.Idea Group Inc, 2009.
[5]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3.英語教學測試與評價
英文名稱: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英語教育教學的測量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英語語言測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關理論以及語言測試的發展史和各種語言測試和評估方法。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掌握命題、施考、試卷分析、考試結果反饋等與具體課程教學相聯系的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進而系統掌握語言測試的原理、方法和實踐。
教 材:
武尊民.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 2002.
參考教材:
[1] 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Wood, R.Assessment and Testing: A Survey of Research.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1.
[3]舒運祥.外語測試的理論與方法.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999.
[4]亞 瑟.外語教師測試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鄒 申.英語語言測試:理論與操作.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
4.英語語言文學研究專題
英文名稱:Research Topics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開設學期:1 學時:54 學分:3 考核方式:考試
課程說明:本課程包括英語語言學和英美文學兩方面的內容。英語語言學研究專題的教學旨在結合學生需求,通過對英語語言學的主要內容,如語音、詞匯、句法、意義、語言、文化與社會、語言的使用、語言與文學、語言學與語言教學和現代語言學理論與流派學等進行專題講授,使學生較為系統、完整地認識和把握英語語言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能夠將相關理論和知識應用于英語教學與研究。
文學研究專題的教學旨在通過文學簡史的介紹使學生系統完整地了解英美兩國文學發展的各個主要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文學現象、各文學流派的特點及代表作品和作家藝術創作特點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并向學生介紹二十世紀西方主要的文藝批評理論流派及其特征,使學生在掌握這些理論的基礎上,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去理解和分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及藝術特色,實現對文學作品循序漸進的認識和賞析。
教 材:
胡壯麟主編.語言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
參考教材:
[1] Abrams, M.H.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 Norton, 2000.
[2]Baym, N.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 Norton, 1999.
[3] Eagleton, T.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2nd editon).London: Blackwell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4] Hatch E., Brown, C.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 [英]戴維•克里斯特爾編,沈家煊譯.現代語言學詞典.商務印刷館, 2004.
[6]戴煒棟,束定芳等編.現代英語語言學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7]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5.
[8]常耀信.英國文學簡史.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6.
[9]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第三版).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9.
[10]馬新國.西方文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 朱 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批評理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1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三)專業選修課
1.現代教育技術(含網絡信息技術與應用)
英文名稱: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 Network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為教育碩士各專業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術的學科特點、應用范圍及在課程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既要掌握教育技術的理論更要掌握教育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應用,重點了解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熟練應用教學中各類信息化教學元素;具備多媒體課件設計與開發能力,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開展教學、設計并撰寫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學科課程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科教學和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強化將現代教育技術設施運用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教 材:
徐福蔭,袁鑰鍔.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參考教材:
[1]陳久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學林出版社, 2009.
[2]雷體男,王峰.現代教育技術.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4]黃榮懷,沙景榮,彭紹東.教育技術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稱: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點、原則、意義、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健康心理維護,心理與行為問題干預開展;中小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與管理以及途徑和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扎實掌握實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根據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有效設計心理咨詢及輔導活動,做好中小學生班級及個體的心理輔導。
教 材:
鄭日昌,劉視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參考書目:
[1]林崇德,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解讀(2012年修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用書》編寫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小學分冊)(初中分冊).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3]周廣曾,祝黃河.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4]衛 異,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與法規
英文名稱: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獲得教育政策和法規方面的基礎知識,掌握、理解現行教育政策、法規及基本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教育法律法規解決教育活動中出現的法律問題;促進學習者對國家有關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執行教育政策與法律的水平,并增進學習者在這兩個領域的理論知識修養;培養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較強組織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為依章執教、遵循規律辦學奠定理論和方法基礎。
教 材:
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孫俊三.教育政策與法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9.
[2]張樂天.教育政策法規的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張維平.平衡與制約——20世紀的教育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4]張維平.教育政策與法規.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高級英語
英文名稱: AdvancedEnglish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重點選擇優秀英語文學作品和學術性作品,旨在通過講授不同領域、題材、體裁的英語作品,進一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鞏固其語法知識,擴充其詞匯量,培養學生進行語篇分析和鑒賞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教 材:
熊海虹.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系列教材:綜合教程(上)(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參考教材:
[1]李 健.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系列教材:科技英語閱讀與翻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2]李金云.英美經典短篇小說賞析.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8.
[3]李萌濤,周炳蘭.高等學校研究生英語系列教材:聽說教程(上)(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4]趙景綏.研究生英語閱讀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
5.英語學科發展前沿專題
英文名稱:Discussions on Newly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rinciples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英語學科研究與發展的最新狀況,對語言與生態、語言與社會、語言與文化、語言與教學等的新成果、新觀點、新方向做系統介紹。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習者能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科學開展英語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學生可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檢索與閱讀本學科的相關學術論著與期刊論文,了解本學科的研究前沿,特別是其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發展動態,吸收新的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的新觀點,借鑒和運用新的語料收集與分析的方法與手段,進行選題新穎的英語語言與教學方面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
教 材:
教師自編
參考教材:
[1] Diane Larsen-Freeman, Lynne Cameron.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2] Dick Allwright, Judith Hanks.The Developing Language Learner: An Introduction to Exploratory Practice.Palgrave Macmillan, 2009.
[3] Peter Robinson, Nick C.Ellis.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utledge, 2008.
[4] Robert DeKeyser.Practice in a Second Language:Perspectives from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5] Scott Jarvis, Aneta Pavlenko.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Routledge, 2008.
6.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稱:Development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開設學期:2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介紹中國社會改革與基礎教育的發展,著力分析英語課程改革的時代條件、理論基礎和英語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研究英語基礎教育改革的動態、英語課程標準誕生的理論背景和基本理念的突破及創新、英語教案創新的基本內涵和對課堂教學價值轉型的影響;研究如何更新英語課堂的本質,使之走向對話教學,分析學生角色的更新、主體地位的確立與學習方式的轉變、英語教師教學研究方式的轉變以及英語教研員角色的轉型等。課程的目標旨在使學生了解基礎教育改革的條件和理論基礎,理解基礎教育的課堂性質和師生定位,把握基礎教育課程的方向并指導教學實踐。
教 材:
卜玉華.外語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英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參考教材: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評價研究與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葉 瀾.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7.外語教學心理學
英文名稱:Edu-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結合外語教學實踐,通過講授心理學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學習理論、心理語言學、外語學習的心理分析、學習者的個別差異等知識內容,使學生了解外語教學心理學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和發展前景及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成果,掌握外語的感知、理解、表達,特別是外語詞匯、閱讀、聽說等語言技能的心理分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使學生最終能夠將外語教學心理學的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掌握更多外語教學策略,增強外語教學能力,提高外語教學質量。
教 材:
張慶宗.外語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
參考教材:
[1]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陳紅兵,張春莉譯.教育心理學(第八版).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4]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5]馮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6]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第三版).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7.
[7] [美]羅伯特·斯萊文著,姚梅林等譯.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4.
[8]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9]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0]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8.中外外語教育簡史
英文名稱:An International View of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 Brief History
開設學期:2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講授中國外語教育教學的發展歷史及每一歷史時期的主要外語教育政策、外語教學流派以及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的外語教育發展史及發展現狀,國內外主要外語教學流派及西方外語教學流派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影響、中外外語教育對比及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啟示。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中外外語教學的發展脈絡、各個歷史階段外語教學的主要思想和教學法流派,幫助學生梳理和凝練有益的教學思想與方法,積極開展現代外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教 材:
李傳松,許寶發.中國近現代外語教育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參考教材:
[1] Adamson, B.Chinese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付 克.中國英語教育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86.
[3]李傳松.新中國外語教育史.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
[4]莊智象,戴煒棟.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9.
9.外語學習理論與方法
英文名稱: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介紹國內外語言學習與認知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語言學習方法和學習者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外語學習理論與方法;全面系統地了解語言學習過程;在觀察和分析前人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發現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發現外語學習規律,并最終能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分析、探討和解決教育教學中各種語言學習方面的問題,為進一步從事英語教育教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 材:
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參考教材:
[1]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Gardner, D., 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5] Skehan, 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6]本 森.自主性研究與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7]德爾涅伊.動機研究與教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
[8]弗里曼.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9]赫 奇.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10.外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指導
英文名稱:Research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重點介紹外語教學及其研究過程中理論與方法方面的內容。通過講座與探討、個案分析與研究、實踐操作與交流、問題分析與解決等方式,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的英語教育教學原理和理論研究方法,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掌握英語教學與學習的基本規律,開展教學方法的探討與驗證等實踐,培養學生掌握文獻綜述、材料收集、數據分析、論文撰寫的方法,積極開展研究成果的交流與轉化。
教 材:
McDonough, J., McDonough, S.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參考教材:
[1] [美]查爾斯.教育研究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2]韓寶成.外語教學科研中的統計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3]劉潤清.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4]王 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5]文秋芳.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1.
11.英語課程標準與英語教師專業標準解讀
英文名稱:Reading about Standards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Profession
開設學期:1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對《英語課程標準》和《英語教師專業標準》進行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如何準確定位課程、教師、學生、教材以及教學和學習等核心概念;如何科學處理和建構課程標準與教師專業標準兩者間的關系;如何及時捕捉英語學科發展前沿的最新動態,并能自覺主動地在專業基礎與專業實踐領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和發展,最終成為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教 材: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課題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英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參考教材: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初中英語教師專業能力必修.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2.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
英文名稱:Training of English Teachers’Practical Skills
開設學期:2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主要以教育學與教學論、特別是以-微格教學理論為指導,把英語教師教學技能的培養分成單項的微技能,采用多種方式方法逐項訓練,然后根據語言要素、言語技能、課型和教學環節的需求進行分層組合,綜合訓練,最后達到全面提升教師職業技能的目的。教學基本內容包括:英文書寫及教學技能訓練、英語歌曲教唱技能訓練、英語游戲組織技能訓練、簡筆畫輔助教學技能訓練、常規教具制作與電教儀器使用技能訓練、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技能訓練、備課技能訓練、課堂教學等微技能訓練、語言知識與語音的教學技能訓練、作業批改與學習輔導技能訓練、課外活動組織技能訓練、測試技能訓練以及教研與自修技能訓練等。
教 材:
鄒為誠等.外語教師職業技能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參考教材:
[1] Freeman, D.,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Griffiths G.,Keohane K.Personalizing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Lindstromberg S.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戴煒棟,任慶梅.外語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5]郭曉英.西部欠發達地區外語教師職業發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
13.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
英文名稱: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開設學期:1 學時:36 學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旨在通過介紹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及相互作用,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和習俗,比較中西文化在思維、行為方式、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對社會、經濟、政治和教育的影響等,教會學生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介紹文化、講授文化。
教 材:
陳俊森,樊葳葳,鐘華.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6.
參考教材:
[1]Cowlings A.E.Cultural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A Reader.Sage Publications, 1998.
[2] Jandt F.E., Taberski D.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3] Moron, P.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8.
14.英文名篇鑒賞
英文名稱:Appreciation of Well-known English Works
開設學期:2 學時:18 學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課程說明:本課程通過文學原理和鑒賞方法介紹,結合文本分析,旨在使學生掌握名篇鑒賞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重點介紹各類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結合有代表性的英語名篇,引導學生掌握鑒賞方法,深入理解和賞析不同文體的文學作品,領悟作品藝術形象的本質意義和作家的寫作意圖,最終有效攫取作品的價值核心。
教 材:
魏 健.英美文學鑒賞導讀.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8.
參考教材:
[1]波伏娃.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5.
[2]柏拉圖,朱光潛譯.理想國.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
[3]黑格爾,朱光潛譯.美學.商務印書館, 1996.
[4]胡亞敏.敘事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5]胡壯麟.理論文體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6]秦明利.英美現當代經典小說賞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
[7]亞里士多德,羅念生譯.詩學.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
[8]趙毅衡.苦惱的敘述者.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2.
寧夏師范學院
添加寧夏師范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師范學院考研分數線、寧夏師范學院報錄比、寧夏師范學院考研群、寧夏師范學院學姐微信、寧夏師范學院考研真題、寧夏師范學院專業目錄、寧夏師范學院排名、寧夏師范學院保研、寧夏師范學院公眾號、寧夏師范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師范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nxsfxy/zypm_173484.html
推薦閱讀
-
寧夏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介紹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和學科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
日期:07-13 閱讀量:23466 -
寧夏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英語)專業介紹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英語學科教師和學科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
日期:07-13 閱讀量:2918 -
寧夏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數學)專業介紹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數學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數學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
日期:07-13 閱讀量:21700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語文)研究生培養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和學科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
日期:12-17 閱讀量:278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英語)研究生培養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英語課程專任教師。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
日期:12-17 閱讀量:2109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物理)研究生培養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物理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學物理教師或教育管理人員。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
日期:12-17 閱讀量:2163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化學)研究生培養
九、課程學分及教學安排表課程類型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期學時學分課程屬性考核方式備注學位基礎課英語、必修考試學分政治理論必修考試教育學原理必修考試課程與教學論必修考試中小學教育……
日期:12-17 閱讀量:2113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化學)研究生培養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化學學科教師和學科管理人才。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
日期:12-17 閱讀量:258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思政)研究生培養
九、課程學分及教學安排表課程類型課程編號課程名稱任課教師學期學時學分課程屬性考核方式備注學位基礎課外語研辦安排、必修考試政治理論研辦安排必修考試教育學原理研辦安排必修考試學……
日期:12-17 閱讀量:2154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思政)研究生培養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中小學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專任教師與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具體要求為:(一)擁護中國共……
日期:12-17 閱讀量:283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小學教育)研究生培養方案
九、教學計劃安排表課程類型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期學時學分課程性質考核方式備注學位基礎課英語必修考試學分政治理論必修考試教育學原理必修考試課程與教學論必修考試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日期:12-17 閱讀量:2128 -
寧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小學教育)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小學教師和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具體要求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日期:12-17 閱讀量: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