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裴海燕

發布時間:2021-10-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裴海燕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裴海燕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裴海燕 正文


  裴海燕,女,1973年10月出生,山東大學環境工程碩士,山東大學微生物學博士,墨爾本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博士后,中國海洋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

  教育及工作簡歷
  2010.12~ 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8.10~2010.12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7.10~2008.10 副教授,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5.10~2007.10 博士后,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6.03~2007.03 博士后,墨爾本大學化學與分子生物系,從事生物污泥脫水特性的研究。
  2002.09~2005.06 博士研究生,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業為資源與環境微生物,獲理學博士學位。論文:海綿固定化微生物溶藻系統和溶藻細菌的分離鑒定及溶藻特性。
  1999.09~2001.12 碩士研究生,山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為環境工程,獲工學碩士學位。論文:氧化法殺藻研究。
  1993.07~1999.08 山東新興元地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從事施工管理及工程預決算工作。
  1991.09~1993.07 大學專科,山東礦業學院,專業為環境工程。

  留學經歷:
  2006.03~2007.03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化學與分子生物工程系,博士后,在peter j scales 教授領導的solid liquid separations group從事生物污泥脫水特性的研究。
  2002.07~2002.09 日本岐阜大學流域環境研究中心,從事藻類分泌物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
  環境微生物
  能源微藻
  受污染水源的污染控制及治理
  污泥脫水與處置

  國際合作:
  pei ruoting,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peter j scales, professor,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the melbourne school of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lin wenfeng, centre for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atalysis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queen"s university,uk.

  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1. sun feng, pei haiyan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wenrong. a multi-technique approach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 biomass during high algae laden perio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vailable online: 09 dec 2011,doi: 10.1080/09593330.2011.644868).(sci)
  2. tian chang, pei haiyan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wenrong. phytoplankton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nansi lake,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in press,doi: 10.1007/s10661-012-2554-8).(sci)
  3. tian chang, pei haiyan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wenrong. variation of cyanobacteria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nansi lake,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press,2012,24(7)).(sci)
  4. pei haiyan, liu qianhui, hu wenrong, xie ju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nansi lake,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5(1):167-176. (sci)
  5. bo jiang; haiyan pei; wenrong hu; peng chen; qianhui liu. the influence of aeration on nitrification and the nitrifier distribution in an upflow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for tertiary treatment of municipal sewage, dea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2010, 24:308-320. (sci)
  6. tian chang, pei haiyan (corresponding author), hu wenrong.assessment of trophic status for dongping lake using comprehensive trophic state index and diversity indices.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1, 6 (ei).
  7. pei haiyan, hu wenrong,liu qianhui. effect of protease and cellul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activated sludg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8(1-3):397-403. (sci)
  8. hongdi xiao,haiyan pei,wenrong hu,bo jiang,yingbin qin. ga2o3 nanowires grown on gan–ga2o3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using a new method: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material letters, 2010, 64: 2399-2402. (sci)
  9. bo jiang; wenrong hu; haiyan pei.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agitation on the stripping of bio-film from ceramic particle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0, 6 (ei).
  10. bo jiang; wenrong hu; haiyan pei. the dispersion of extra-polysaccharide and protein of activated sludge in sodiumpyrophosphate solution.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0, 6 (ei).
  11. liu qianhui, pei haiyan, hu wenrong, xie jun. assessment of trophic status for nansi lake using trophic state index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0). (ei)
  12. pei haiyan, hu wenrong,pan jianqiang, zhang jicai. simultane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using a two-sludge switching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8,134(11):923-927. (sci)
  13. xie jun, pei haiyan, hu wenrong et al. study on the method of detecting dehydrogenase activity of living algae in fresh water.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08, 3722-3725. (ei)
  14. xie jun, hu wenrong, pei haiyan, dun mina and qi feng. detection of amount and activity of living algae in fresh water by dehydrogenase activity (dh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08, 146:473-478. (sci)
  15. jiang bo, hu wenrong, pei haiyan, chen peng and liu qianhui. 2009,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a pilot-scale ubaf treating secondary effluent of municipal sewage,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icbbe 2009).(ei)
  16. pei haiyan, hu wenrong, mu ruimin,li xiaocai. alga-lysing bioreactor and the dominant bacteria str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19(5):546-552.(sci)
  17. pei haiyan, hu wenrong. study on algae removal by immobilized biosystem on sponge,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2006, 5 (4):327-332.
  18. pei haiyan, hu wenrong. lytic characteri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algae-lysing bacterial strains,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2006, 5 (4):368-374.
  19. pei haiyan, hu wenrong, qu yinbo, mu ruimin,li xiaocai.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bacillus strains on th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17 (2): 205-207. (sci)
  20. hu wenrong, liu peiqi, pei haiya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o3 and clo2 as algicides on inactivating alga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vol.48,no.9:429-433,2003. (sci)
  21. hu wenrong, pei haiyan, decomposed characteristic of azo dyes by ozonization with ultrasonic enhancemen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vol.47,no.12:986-989,2002. (sci)

  出版專著
  南四湖藻類種群特征,中國環境出版社,2010,北京。

  發明專利
  裴海燕,胡文容,張繼才,潘建強。一種反硝化脫氮除磷的污水處理新工藝,發明專利號:200610043422.2。2008年7月授權。
  裴海燕,胡文容,謝軍,祁峰。一種水體中活體藻類的檢測方法,發明專利號:200610044362.6。2008年5月授權。
  裴海燕,胡文容,蔣波。一種污泥內循環生物濾池掛膜方法,發明專利號:200910016428.4。
  裴海燕,胡文容,蔣波。一種用于污泥脫水的復配絮凝劑處理工藝,發明專利號:200910256565.5.

  獲獎情況
  南四湖藻類種群構成特征及其水華預防控制技術2009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位)。

  主要參加完成的科研項目
  近年來省部級科研課題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重點項目:南水北調東線調蓄湖泊藻類調查研究。(2011年11月通過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驗收)
  科技部中澳合作基金:生物酶強化污泥脫水效果的研究。(2009年12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973項目:反硝化聚磷菌強化南四湖人工濕地氮磷去除效果(2009年2月通過科技部驗收)。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重點項目:南四湖藻類種群構成特征及其水華預防控制技術(2008年12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一位)。
  山東省環保廳研發項目:城鎮污水處理廠高效低成本深度處理回用及強化污泥脫水性能技術開發(2010年12月通過驗收,第二位)。
  山東省環保廳項目:強化人工濕地工程處理村鎮生活污水工藝研究(2011年4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一位)。
  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可持續發展示范工程:城市污水優勢亞硝化細菌短程硝化反硝化處理工藝研究(2006年12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山東省環保局計劃項目:飲用水源藻類酶活性定量分析研究(2006年11月結題,第二位)。
  企業委托研究項目:o3+生物活性濾池組合工藝深度處理檸檬酸廢水(2006年9月通過山東省環保局鑒定,國內領先水平,第一位)。
  山東省環保局重點項目:利用反硝化除磷菌處理小城鎮污水的現場實驗研究(2006年4月通過山東省環保局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脫氫酶活性測定水中活體藻含量的研究(2006年4月結題,第二位)。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高效微生物固定化系統去除受污染水源藻毒素及機理研究(2006年2月結題,第二位)。
  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固定化生物系統除藻效能及機理研究(2005年12月結題,第二位)。
  山東省科技廳專項:固定化載體材料的開發(2005年5月驗收,第二位)。
  山東省科技廳重點項目:高效優勢菌種固定化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2004年8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中日合作項目:受污染水源產生異臭味有毒有害藻類生物深度處理研究(2004年3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濟南市科技明星計劃:優勢菌種固定化在小城鎮污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2004年8月通過山東省科技廳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山東省環保局重點項目:高效菌種篩選培育及其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探索性研究(2004年8月通過山東省環保局鑒定,國際先進水平,第二位)。

  在研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產油脂能源微藻的脫氮除磷效果及其環境適應機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效脫氮菌群生物強化南四湖人工濕地處理工藝及機理研究。
  國際合作計劃:藍藻細胞破損機理及其高效去除工藝研究。
  山東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計劃:南四湖藻類分布特征及污染控制。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南四湖濕地主要植物根際微生物分布規律及高效脫氮菌群的構建。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高效脫氮菌群強化人工濕地處理工藝。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山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東大學考研分數線、山東大學報錄比、山東大學考研群、山東大學學姐微信、山東大學考研真題、山東大學專業目錄、山東大學排名、山東大學保研、山東大學公眾號、山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東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山東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shandongdaxue/daoshi_49425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