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介紹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介紹 正文

歷史文化學院是山西大學有著百年傳承的院系之一。歷史學是山西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科之一。早在1902年山西大學建校時,西洋史(即世界史)、中國古代史就是中西齋學生的必修課程。1936年夏,歷史系正式建立,周傳儒任系主任。1937年8月,日機轟炸太原,歷史系隨文學院轉移至運城,借省立運城中學部分校舍上課,歷史學系聘閻宗臨為系主任。11月,太原、晉南相繼淪陷,山西大學停辦。1939年12月,山西大學于陜西三原復校,設三院六系,歷史學系是六系之一,聘馬非百為歷史學系主任。1941年山西大學北遷陜西宜川縣秋林鎮,歷史學系隨同遷往。1946年3月,遷回太原。1949年,文學院改為師范學院,歷史系改為文史地系。1950年,文史地系分為歷史系和中國語文系,閻宗臨任歷史系主任。1951年,師范學院增設六個專修科,史地專修科為其中之一。1953年,系科調整,原史地專修科分為歷史科、地理科。許予甲任歷史系主任。 歷史系設立世界史教研組、亞洲史教研組、歷史教學法教學小組、中國通史教研組、中國近代史教研組等五個教研組。是年底,師范學院獨立為山西師范學院,歷史系隸屬師范學院。1957年,教研組調整,設中國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組、世界古代及中世紀史教研組、世界現代史教研組、中國近現代史教研組。1961年,山西師范學院與山西省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學合并,稱山西大學,歷史系并入山西大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72年,高校恢復招生,教學秩序開始恢復。歷史系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三個教研組。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教學科研秩序全面恢復。1978年,考古專業建立。1981年,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歷史專業被列為山西省重點學科。1983年,歷史研究所成立,喬志強任所長。1990年,歷史系舉辦檔案專業證書班和宗教專業證書班。1993年,旅游管理專業專科班第一屆招生。1995年,旅游管理專業招收本科生。1996年,中國近現代史被評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1997年,歷史系與山西省旅游局合作籌建的旅游學院成立。1998年,世界史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中國近現代史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歷史系與山西省文物局合辦的山西大學文博學院成立。9月,博物館學專業首屆招生。2002年,旅游管理專業被評為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并于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11月正式改系建院,下設歷史學、考古學、博物館學和旅游管理四個專業。2005年,考古及博物館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中國史、考古學成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世界史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
  歷史系從成立之日起,就成為山西大學負有盛名的系科。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盡管山西大學同整個中華民族一樣,經歷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血與火的考驗,但歷史系一直以名師薈萃而聞名華夏。當時在我系任教的名師有留學瑞士歸來的中西交通史專家閻宗臨先生、秦史專家馬非百先生、專治中國古代史的留英博士周傳儒先生。新中國成立以后,歷史系同山西大學一樣,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時人才濟濟,名師云集。其中最有名的有地方史專家郝樹侯先生、中國政治制度史專家梁園東先生、被譽為毛澤東一字之師的唐史專家羅元貞先生。改革開放后,歷史系獲得了第二次新生。一批新的學術帶頭人脫穎而出,如開創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先河的喬志強先生、捻軍史專家江地先生、國際共運史專家程人乾先生。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中青年學者快速成長,成為歷史系發展的中堅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教師67人,教學輔助和管理人員9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者占42%,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和正在攻讀博士者61人,占教師的91%,形成了一支基礎扎實、教風嚴謹,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
  經過幾代學人的孜孜追求與不懈努力,學院學科建設成績斐然。現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考古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旅游管理。1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旅游管理。2個博士科研流動站:中國史、考古學。
  學院一貫堅持走教學與科研并重之路。歷史學專業先后被評為山西省品牌專業(2005年)、國家級特色專業(2010年),區域社會史導論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世界近代史、中國古代史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多門本科課程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兩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教學名師,兩名教師被評為校級教學名師。由喬志強先生主講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程人乾教授主講的“世界經濟與政治”兩門課程的教材早在1992年均被評為教育部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我院教授參編的3部本科教材被列為教育部統編教材,長期推廣使用。
  近年來,我院教師在國家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千余篇,出版專著 70余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40余項。目前正承擔縱橫向科研項目180余項,總經費達1500萬元,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30余項。這些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科建設的再上水平。
  學院現有在校生1039人,其中本科生798人,碩士生200人,博士生41人。本科生生源來自全國 18個省市自治區,其中歷史專業249人,旅游管理專業328人,酒店管理專業81人,考古學專業140人。學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院有文物愛好者協會、排球協會等學生社團,自辦《百草園》雜志,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顯著提升。近年來學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許多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錄取。學生在校內外各種大賽及活動中表現突出,展現出我院學子的風采。
  學院設有圖書館、文物陳列室,并與山西省永濟市、山西博物院、晉祠博物館、山西商務國際旅行社、五臺山五峰賓館、晉城市金輦大酒店等企事業單位建有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其中山西省永濟市實習基地,即“山西大學歷史學實踐教育基地”,2013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教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為適應山西經濟發展和社會文化事業的需要,學院不僅在旅游管理專業基礎上與山西省旅游局合作創辦了“山西大學旅游學院”,在考古學、博物館學、歷史學專業的基礎上與山西省文物局合作創辦了“山西大學文博學院”,而且還鼓勵教師走出去,直接參與國家地方社會經濟建設,如旅游專業的張壁古堡的歷史考察、文水縣則天廟景區旅游規則、右玉縣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太谷縣任村鄉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應縣山陰代縣跨區域旅游規劃、永和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皇城相府中華字典博物館策劃等項目,考古專業的山西吉縣柿子灘遺址發掘、山西明代長城資源調查報告、重慶市萬州區高峰鎮朝陽村余家河遺址考古發掘、重慶市三峽庫區開縣文物考古發掘、河北省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河北省南吳會墓地勘探與保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湖北庫區考古發掘等項目,有力地促進了相關專業的發展。
  學院一向注重加強和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近年來我院教師到國內外大學進修、訪學20余人次;由我院發起和協作的國際學術會議和全國性學術會議10余次,先后同10個國家和地區的20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合作交流,聘請了26位學者為客座教授。
  目前,學院正根據山西大學建設區域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的戰略部署,凝心聚力,堅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共創學院的美好明天!
山西大學

添加山西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山西大學考研分數線、山西大學報錄比、山西大學考研群、山西大學學姐微信、山西大學考研真題、山西大學專業目錄、山西大學排名、山西大學保研、山西大學公眾號、山西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山西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山西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shanxidaxue/yanjiushengyuan_29803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