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學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考研大綱

發布時間:2017-08-1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五邑大學
五邑大學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考研大綱

五邑大學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考研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五邑大學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考研大綱 正文

  五邑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電路分析》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掌握一個假設,兩類約束和三個基本方法。一個假設是集總假設;兩類約束是元件約束和拓撲約束;三個基本方法是:1)疊加的方法;2)分解的方法;3)變換的方法。
  二、考試范圍
  第一篇總論和電阻電路的分析
  第一章集總參數電路中電壓、電流的約束關系(8學時)
  §1-1電路及集總電路模型(A)
  §1-2電路變量電流、電壓及功率(A)
  §1-3基爾霍夫定律(A)
  §1-4特勒根定理(B)
  §1-5電阻元件(A)
  §1-6電壓源(A)
  §1-7電流源(A)
  §1-8受控源(A)
  §1-9分壓公式和分流公式(A)
  §1-10兩類約束(A)KCL、KVL方程的獨立性(A)
  §1-11支路電流法和支路電壓法(A)
  第二章運用獨立電流、電壓變量的分析方法(4學時)
  §2-1網孔分析法(A)
  §2-2節點分析法(A)
  §2-3電路的對偶性(B)
  §2-4含運算放大器的電阻電路(C)
  §2-5回路分析法(B)
  §2-6線性電阻電路解答的存在性與惟一性定理(C)
  第三章疊加方法與網絡函數(2學時)
  §3-1線性電路的比例性(A)網絡函數(B)
  §3-2疊加原理(A)
  §3-3功率與疊加原理(B)
  §3-4電阻電路的無增益性質(B)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單口網絡(8學時)
  §4-1分解的基本步驟(A)
  §4-2單口網絡的電壓電流關系(A)
  §4-3單口網絡的置換——置換定理(A)
  §4-4單口網絡的等效電路(A)
  §4-5一些簡單的等效規律和公式(A)
  §4-6戴維南定理(A)
  §4-7諾頓定理(A)
  §4-8最大功率傳遞定理(A)
  §4-9T形網絡和Ⅱ形網絡的等效變換(B)
  第五章雙口網絡(5學時)
  5-1雙口網絡的流控型和壓控型VCR(A)
  5-2雙口網絡的混合型VCR(B)
  5-3雙口網絡的傳輸型VCR(B)
  5-4互易雙口和互易定理(A)
  5-5各組參數間的關系(B)
  5-6具有端接的雙口網絡(A)
  5-7雙口網絡的互連(B)
  第二篇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
  第六章電容元件與電感元件(4學時)
  6-1電容元件(B)
  6-2電容的VCR(A)
  6-3電容電壓的連續性和記憶性(A)
  6-4電容的貯能(A)
  6-5電感元件(B)
  6-6電感的VCR(A)
  6-7電容與電感的對偶性(A)狀態變量(B)
  6-8電容電感的串并聯(B)
  第七章一階電路(8學時)
  7-1分解的方法在動態電路分析中的運用(A)
  7-2一階微分方程的求解(B)
  7-3零輸入響應(A)
  7-4零狀態響應(A)
  7-5線性動態電路的疊加原理(A)
  7-6三要素法(A)
  7-7階躍響應及分段常量信號響應(B)
  7-8沖擊響應(C)
  7-9卷積積分(C)
  7-10瞬態和穩態正弦穩態的概念(A)
  7-11子區間分析(A)方波激勵的過渡過程和穩態(B)
  第八章二階電路(6學時)
  8-1LC電路中的正弦振蕩(A)
  8-2RLC串聯電路的零輸入響應(A)
  8-3RLC串聯電路的完全響應(A)
  8-4GCL并聯電路的分析(A)
  8-5一般二階電路(B)
  第三篇動態電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第九章阻抗和導納(7學時)
  9-1變換方法的概念(A)
  9-2復數(B)
  9-3相量(A)
  9-4相量的線性性質和微分性質(A)
  9-5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A)
  9-6三種基本電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A)
  9-7VCR相量形式的統一--阻抗和導納的引入(A)
  9-8正弦穩態電路與電阻電路分析方法的類比--相量模型的引入(A)
  9-9正弦穩態混聯電路的分析(A)
  9-10相量模型的網孔分析法和節點分析法(A)
  9-11相量模型的等效(A)
  9-12有效值有效值相量(A)
  9-13兩類特殊問題相量圖法(A)
  第十章正弦穩態功率和能量三相電路(7學時)
  10-l基本概念(A)
  10-2電阻的平均功率(A)
  10-3電感電容的平均儲能(A)
  10-4單口網絡的平均功率功率因素(A)
  10-5單口網絡的無功功率(A)
  10-6復功率和復功率守恒(A)
  10-7正弦穩態最大功率傳遞定理(A)
  10-8對稱三相電路(B)
  10-9不對稱三相路(B)
  10-10三相功率及其測量(B)
  第十一章頻率響應多頻正弦穩態電路(2學時)
  11-1基本概念(A)
  11-2再論阻抗和導納(A)
  11-3正弦穩態網絡函數(A)
  11-4正弦穩態的疊加(B)
  11-5平均功率的疊加(B)
  11-6RLC電路的諧振(A)
  第十二章耦合電感和理想變壓器(7學時)
  12-1基本概念(A)
  12-2耦合電感的VCR耦合因數(A)
  12-3空心變壓器電路的分析反映阻抗(A)
  12-4耦合電感的去耦等效電路(A)
  12-5理想變壓器的VCR(A)
  12-6理想變壓器的阻抗變換性質(A)
  12-7理想變壓器的實現(B)
  12-8鐵心變壓器的模型(B)
  (上述內容中,A的內容是重點,要求學生掌握;B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C的內容要求學生了解。)
  三、參考書目:李瀚蓀編,《簡明電路分析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邑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數字信號處理》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1.了解離散時間信號和系統及數字信號處理的學科概貌;
  2.系統掌握信號分析和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離散信號的時域及變換域(ZT,DTFT,DFT)分析方法及其性質。掌握數字濾波器的結構特點、FIR數字濾波器和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3.初步具有運用所學數字信號處理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
  (一)離散時間信號與離散時間系統
  1.掌握序列周期性的定義及判斷序列周期性的方法;
  2.掌握離散系統的定義及描述方法(時域描述和頻域描述);
  3.掌握系統的線性移不變和時域因果穩定性的判定;
  4.重點掌握奈奎斯特抽樣定理及其意義,熟悉連續信號采樣前后的頻譜關系及內插恢復過程,了解理想抽樣信號與實際抽樣信號的頻譜差別;
  5.熟練掌握Z正變換和其反變換的計算方法;
  6.重點掌握Z變換收斂域的定義、收斂域的特點、收斂域的確定及收斂域與極點的關系;
  7.熟悉典型序列Z變換的收斂域(雙邊,因果,左、右序列);
  8.掌握Z變換的主要性質與定理(共軛對稱性,時移、頻移性質,時域卷積性質等),并能熟練運用這些定理進行運算和證明;
  9.掌握Z變換的意義及與DTFT(離散時間傅里葉變換)的關系;
  10.重點掌握線性移不變系統的Z域描述——系統函數與系統頻響的物理意義;
  11.重點掌握線性移不變系統Z域因果穩定性的判定;
  12.掌握Z變換與連續信號拉普拉斯變換、傅里葉變換的關系,掌握S域到Z域的映射關系。
  (二)離散傅里葉變換及其快速算法
  1.掌握DFT的定義、物理意義及與Z變換(ZT)、連續信號傅里葉變換(CTFT)、離散傅里葉變換(DTFT)和傅里葉級數(DFS)的關系;
  2.重點掌握DFT隱含周期性的意義;
  3.重點掌握DFT的一些重要性質及應用(線性,圓周共軛對稱性,時域、頻域循環移位性質,圓周卷積和性質);
  4.掌握頻域抽樣理論的意義及應用;
  5.掌握利用DFT進行譜分析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6.了解FFT與DFT的關系;
  7.掌握FFT算法的原理:
  8.掌握基2FFT算法的基本思想及特點(算法思想,運算量,運算流圖,結構規則等)。
  (三)數字濾波器的原理與設計方法
  1.重點掌握IIR數字濾波器的系統函數的實現結構、各結構的特點及對濾波器性能的影響;
  2.重點掌握FIR數字濾波器的系統函數的實現結構(直接型結構,級聯結構,頻率采樣、線性相位結構)及其特點;
  3.重點掌握和理解濾波器設計指標()的描述及意義;
  4.重點掌握由模擬濾波器映射到數字濾波器的方法:沖激響應法和雙線性變換法;
  5.掌握由模擬低通原型到數字各型濾波器的設計步驟(從技術指標到完成設計的全過程);
  6.重點掌握FIR數字濾波器線性相位的概念,了解四種FIR數字濾波器的頻響特點;
  7.掌握FIR數字濾波器窗函數的設計方法及特點,熟悉常見窗函數的特點,掌握窗長對頻譜的影響;
  8.理解頻率抽樣設計法的概念及理論依據、設計步驟及要點;
  9.比較IIR數字濾波器和FIR數字濾波器的優缺點。
  三、參考書目
  姚天任、江太輝,《數字信號處理》(第三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五邑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
  《微機原理與應用》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掌握數制轉換的基本原理和運算方式,熟悉數據的機器表示與補碼運算;掌握80X86微處理器的的基本結構、存儲器組織、輸入/輸出數據交換方式和系統連接的三總線結構;掌握80X86指令系統與匯編程序設計方法,熟悉順尋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的編程模式,能夠進行基本運算、數碼轉換和數據塊操作的常用匯編程序設計。
  二、考試范圍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的基、權與表達式
  2.二進制與十進制的相互轉換
  3.八進制、十六進制與十進制的相互轉換
  4.八進制、十六進制與二進制的相互轉換
  5.數的原碼、補碼、反碼表示法
  6.二進制補碼的加減法運算
  7.奇偶校驗原理與奇偶校驗碼
  8.信息交換的ASCII碼與漢字內碼
  (二)微處理器結構
  1.微處理器的基本結構
  2.控制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3.運算器的組成與工作原理
  4.浮點運算器的組成
  (三)存儲器組織
  1.存儲器的分類。
  2.隨機讀寫存儲器RAM(SRAM與DRAM)。
  3.只讀存儲器ROM與Flash存儲器。
  4.cache存儲器工作原理。
  5.存儲器地址分配與CPU的連接方式。
  6.80X86的存儲器分段組織方式
  7.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概念
  8.80X86物理地址的計算
  (四)輸入/輸出系統與總線結構
  1.外設的信息交換方式
  2.查詢方式特點與應用場合。
  3.中斷方式特點與應用場合。
  4.DMA交換方式特點與應用場合。
  5.通道方式與應用場合
  6.微機的三總線結構
  7.總線的特點及常用總線類型
  (五)80X86指令與操作數尋址方式
  1.傳送類指令
  2.算術運算類指令
  3.邏輯運算類指令
  4.串操作指令
  5.移位操作指令
  6.控制轉移類指令
  7.立即尋址,直接尋址,寄存器尋址,寄存器間接尋址
  8.變址尋址,基址尋址,基址+變址尋址
  (六)80X8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助記符與偽指令。
  2.數據段、代碼段與堆棧段的定義。
  3.過程與子程序的定義。
  4.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5.分支結構程序設計
  6.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7.二進制-BCD碼相互轉換程序設計
  8.BCD碼-ASCII碼轉換程序設計
  9.多字節加減法程序設計
  10.數據塊操作程序設計
  三、參考書目
  鄭學堅《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三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周明德《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第五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白中英《計算機組成原理》(第四版),科學出版社,2008

  五邑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信號與系統》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掌握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信號與系統的基本概念、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傅立葉分析、S域分析、以及狀態變量分析方法。
  二、考試范圍
  第1章緒論:信號與系統,信號的描述及其分類,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系統模型及其劃分,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第2章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微分方程的建立與求解,起始點的跳變,零輸入響應與零狀態響應,沖激響應與階躍響應,卷積,卷積的性質
  第3章傅立葉變換:正交函數,用完備正交函數集表示信號,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傅立葉級數,典型周期信號的頻譜,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分析-傅立葉變換, 典型非周期信號的頻譜,沖激函數和階躍函數的傅立葉變換,傅立葉變換的基本性質,卷積定理,周期信號的傅立葉變換,抽樣信號的傅立葉變換,抽樣定理,連續 時間LTI系統的頻率響應,連續時間LTI系統的頻域分析,調制與頻分復用
  第4章拉普拉斯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拉氏變換的收斂,一些常用函數的拉氏變換,拉氏變換的基本性質,拉普拉斯逆變換,連續時間LTI系統的復頻 域分析,連續時間LTI系統的系統函數,系統方框圖和信號流圖,連續時間LTI系統的穩定性,拉普拉斯變換與傅里葉變換的關系
  第5章系統的狀態變量分析法:連續LTI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連續LTI系統狀態方程的求解
  三、參考書目
  應自爐編,《信號與系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2008.3
  甘俊英等編,信號與系統學習指導和習題解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8
  甘俊英等編,基于MATLAB的信號與系統實驗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08

  五邑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自動控制原理》考試大綱
  一、基本要求
  了解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構成,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熟悉并掌握線性定常控制系統的數學描述,掌握分析系統動態性能、靜態性能和穩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初步了解系統校正的一些常用方法,為進一步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必要的控制理論基礎。
  二、考試范圍
  1、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概況及作用;自動控制的基本方式;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系統控制量,干擾量,反饋等重要概念,掌握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的結構、基本組成及特點等;掌握開環與閉環系統,線性與非線性系統,定常與時變系統等多種分類方法,線性疊加原理;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穩”、“準”、“快”的含義。
  (3)重點掌握: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負反饋原理及控制系統的分類等。
  2、控制系統數學模型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控制系統運動方程式;非線性運動方程式的線性化;傳遞函數;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控制系統方框圖及其簡化;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一般控制系統微分方程式建立的方法;小偏差線性化的方法及意義;傳遞函數的概念、性質等;對一般控制系統介紹控制量至輸出,干擾量至輸出等傳遞函數的求取方法;控制系統方框圖的繪制步驟及簡化原則;信號流圖的繪制方法及梅森增益公式。
  (3)重點掌握:動態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傳遞函數、開、閉環傳遞函數,誤差傳遞函數等概念,方框圖的繪制及簡化等。
  3、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典型輸入信號;一階系統的時域分析;二階系統的時域分析;高階系統的時域分析;線性系統的穩定性與穩定判據;反饋系統的誤差與偏差;反饋系統的穩態誤差及計算。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對線性系統時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引入典型輸入信號;一階系統定義,時域響應求取及實驗求取系統時間常數的方法;介紹二階系統定義,時域響應求取方法,重點 掌握二階系統性能指標的計算;穩定性概念,正確理解Routh判據,并應用它進行穩定性分析和計算;反饋系統誤差、偏差概念及其拉氏變換之間的關系;反饋 系統穩態誤差的幾種計算方法。
  (3)重點掌握:時域分析方法,穩定性概念及判據,穩態誤差計算及減小消除措施。
  4、根軌跡法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反饋系統的根軌跡;繪制根軌跡的基本原則;典型反饋系統的根軌跡分析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根軌跡的基本概念,根軌跡方程及幅值條件,相角條件等概念;180度根軌跡、0度根軌跡,參量根軌跡等繪制規則;典型反饋系統根軌跡繪制舉例,非最小相位系統概念、根軌跡繪制。
  (3)重點掌握:常規根軌跡的繪制原則,根平面與閉環特征根分布及其系統響應的關系。
  5、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頻率響應及其描述;典型環節的頻率響應;對數頻率特性;開環系統與閉環系統的頻率響應;Nyquist穩定判據;控制系統的相對穩定性;頻率指標和時域指標間的關系。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頻率響應(特性)的定義,物理意義及表示方法;各種典型環節幅頻及相頻特性的計算、特點,并繪制概略Nyquist圖;典型環節的Bode圖繪制,以慣性環節、二階振蕩環節為重點。
  6、線性控制系統的校正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
  系統設計問題概述,串聯校正特性及作用:超前、滯后、滯后-超前。校正設計的頻率法。復合校正原理。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原理
  校正裝置的作用及頻率法的應用。以串聯校正為主,反饋校正為輔。復合校正的應用。
  7、線性系統的狀態空間描述及線性定常系統的線性變換
  (1)基本知識點與要求:狀態變量及狀態空間表達式;狀態空間表達式的狀態變量圖圖;狀態空間表達式的建立;狀態空間表達式的線性變換。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狀態變量、狀態空間表達式、狀態變量圖;狀態空間表達式的建立(從系統結構圖、從機理、從數學方程三方面出發)、線性變換。
  (3)重點掌握:狀態變量及狀態空間表達式;狀態空間表達式的建立;狀態空間表達式的線性
  8、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表達式的解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線性定常齊次方程的解;狀態轉移陣;線性定常非齊次方程的解。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狀態轉移陣;狀態轉移陣的求解、線性定常非齊次方程的解。
  (3)重點掌握:狀態轉移陣的求解;線性定常非齊次方程的解。
  9、線性控制系統的可控性和可觀性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可控性定義;線性定常系統的可控性判別;線性連續定常系統的可觀性;對偶關系;可控標準型和可觀標準型;傳遞函數的實現;傳遞函數的零極點對消與系統的可控性和可觀性關系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可控性、可觀性、可控標準型、可觀標準型;系統的可控性和可觀性判別、可控標準型和可觀標準型求解。
  (3)重點掌握:系統的可控性和可觀性判別;可控標準型和可觀標準型求解。
  10、線性定常系統的反饋結構及狀態觀測器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線性反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特性;極點配置;狀態觀測器;利用狀態觀測器實現狀態反饋的系統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線性反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特性;極點配置。
  (3)重點掌握:線性反饋控制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特性;極點配置。
  11、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
  (1)基本要求與基本知識點:穩定性定義;李雅普諾夫第一方法;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李雅普諾夫方法在線性系統中應用;李雅普諾夫方法在非線性系統中應用。
  (2)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論:穩定性;李雅普諾夫第一方法;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
  (3)重點掌握:穩定性的定義;李雅普諾夫第一方法;李雅普諾夫第二方法
  三、參考書目
  胡壽松編,《自動控制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6
  高國榮編,《自動控制原理》[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五邑大學

添加五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五邑大學考研分數線、五邑大學報錄比、五邑大學考研群、五邑大學學姐微信、五邑大學考研真題、五邑大學專業目錄、五邑大學排名、五邑大學保研、五邑大學公眾號、五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五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五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wuyidaxue/yanjiushengyuan_9841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