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0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 正文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初的蘇北師資培訓學校“教育專修科”。1952年蘇北師范??茖W校設立“教育學科教研室”,1958年發展為揚州師范學院“教育學科教研室”,1992年更名為“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03年,揚州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單位合并組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2006年起,學院調整更名為“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揚州大學師范學院”合署辦公,2016年學校成立揚州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目前我院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形成“小學院、多功能、大服務”的辦學格局。建院以來,學院集研究生和本科、職前與職后辦學為一體,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積極探索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的辦學模式與培養模式,努力在為江蘇省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和教師教育提供支撐與服務中贏得自身的發展。
學院現擁有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和教育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博士點,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和教育經濟與管理、應用心理學2個二級碩士學位點以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擁有江蘇省民辦教育研究中心及基礎教育研究所、心理學研究所等校級研究機構。建有“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基地”和江蘇省基礎教育師資、職業教育師資、中學校長、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建有1個“省級卓越教師培養創新實驗基地”、1個“省級技術教育基地”。此外,“全國綜合大學教師教育協作會”秘書處和揚州大學普通話測試站也設在本院。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681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3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20人,各類成人學歷教育和自學助考學生2000多人。
近年來,學院堅持立德樹人、質量為先的教育理念,積極推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重視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師范精神、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的培養,堅持小班化教學,推行研究性教學,探索本科生導師制,倡導全員育人和合力育人,構建本科生與研究生協同培養機制,強化學生師范生教學基本功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在全國全省挑戰杯大賽以及江蘇省師范生技能賽大賽中屢獲佳績。教育學專業先后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專業,小學教育專業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卓越小學教師培養單位”。
近年來,學院大力實施博士化工程、國際化工程,通過自身培養和人才引進,打造了一支以教授(研究員)為骨干、副教授和青年博士為主體的人員精干、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8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7名,45歲以下教師中博士比例超過90%。學院具有雄厚的教育教學實力和學術研究基礎,在教育哲學、學校心理教育、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教師教育、教育政策、教育治理等領域形成了團隊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學院承擔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項目以及省部級高層次縱向橫向課題40余項,在《教育研究》《心理學報》《高等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學刊》等高級別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學院與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開展教育學中美實驗班“1+2+1”聯合培養項目,與澳大利亞查里士頓大學建立了教學與研究的合作項目。學院先后與揚州市邗江區、揚州市社區矯正管理服務中心合作共建,實現了大學與小學、高校與司法部門的有效深度合作。
    “十三五”期間,學院將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引領,積極推進學院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全面啟動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的規劃建設。將堅持“育人為本、學術為魂、質量為先、特色為要、文化為脈”的辦學理念,以加快學科建設為核心,以培養卓越教師為主題,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入實施內涵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戰略,進一步更新觀念、優化結構、完善條件、激發活力,全面提高學科、專業、隊伍、文化等各項建設水平,為把學院早日建成實力凸顯、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打好基礎。
(2019年9月)
揚州大學

添加揚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揚州大學考研分數線、揚州大學報錄比、揚州大學考研群、揚州大學學姐微信、揚州大學考研真題、揚州大學專業目錄、揚州大學排名、揚州大學保研、揚州大學公眾號、揚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揚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揚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yang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31628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