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考研就業前景分析
為你免費答疑


1、專業特色
本專業從解決糧食、環境等重大宏觀問題著眼,從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等微觀研究入手,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基礎研究成果,研究農作物全面高產、優質、高效及農業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技術。作物栽培學以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產量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為基礎,通過栽培措施等環境調控手段實現作物高產、優質和高效生產。耕作學從作物布局等耕作制度的改革,研究實現農業全面持續高產的理論與技術。
2、培養目標
培養能從事作物生產關鍵技術問題研究、作物學基礎研究、農村資源環境綜合研究和農業生產系統分析與耕作制度設計的專業人才。要求具備較深的現代植物生理與生物化學知識,對重大作物生產與作物生理生化研究的前沿要能融會貫通,具備開展相關實驗的設計和操作能力。能熟練運用一門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書刊文獻,并能撰寫科學論文摘要;自覺遵守科學道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誠摯的合作精神。
3、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與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相關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側重點。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該專業碩士研究方向主要有:
01作物生理生化
02作物生態
03作物栽培理論與技術
04作物生長監測與診斷
05作物化控理論與技術
06耕作制度
07作物系統模擬
08精確農業與數字農業
09生態農業與持續農業
10設施農業技術
4、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
?、?01思想政治理論
?、?01英語一
?、?14數學(農)或315化學(農)
?、?14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
(注:各院校在考試科目中有所不同,以上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
二、推薦院校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全國招生較強的單位有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三、就業前景
作為農學范疇內的一個基礎專業,其就業可謂是喜憂參半,下面我們從農學整體就業形勢來分析一下該專業的就業前景。
(一)需求加大,供應不足
隨著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等新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專業在保持其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民的科技知識有限,而且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打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是老弱婦孺,他們的農業科技知識更是少得可憐。因此,提高糧食產量需要大量的農業專門人才,農學畢業生的供給應該加大。
(二)部分過剩,容易改行
農學畢業生一方面表現為供給不足,另一方面則表現為相對過?!,F在農學畢業生改行的不少,改行做會計、做銷售、做買賣的都有,很多技術推廣站變成了經營性的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得不到保障,要自己經營,靠賣種子、化肥去掙農民的錢,很多人因此改行了。
(三)就業機會多,但待遇基本
當前的社會投機成風,較少的人愿意去從事又苦又累的農業和農學相關行業。農業在任何地區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塊,只要農業繼續存在,就會有農民存在,對農業技術的需求也就存在。有些畢業生手中能有幾個offer但基本工資與同學歷其他工作相比,比較低,所以這也是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一個瓶頸。
(四)刺激需求,拉大就業范圍
規模化經營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是推進農學教育的希望所在。留守在農村的老弱婦孺對農業技術和農業人才沒有多少需求,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就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生活來源,種地好壞也就顯得無關緊要;同樣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框架里,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也不需要多少農業技術。
只有規模化經營才會刺激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因為質量穩定、具有一致性的農業產品只有規模化經營才能提供,而且規?;洜I會追求最大程度的利潤,這樣就會產生對農業技術的需求,農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推廣成為必需,自然也就會拉動對農業人才的需求,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提供給農學畢業生。
綜上所述,對于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的專業畢業生來說,就業機會是不少的,關鍵要看自己個人的取向,無論什么專業,只要想鉆,想發展,有恒心,前景都是光明的,大家在就業時候應該客觀分析自身和客觀狀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四、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面向農業管理、農業技術推廣和科研、教育以及農業貿易等黨政企事業單位從事作物生產、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種子生產、加工和經營,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等工作。
五、相近專業
與之相近的一級學科下的其他專業有:作物遺傳育種。
六、課程設置(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
1、學位課程
英語、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作物栽培專題、植物環境生理、分子生態學、作物發育生物學;
2、選修課程
種植制度的系統分析與優化、農業生物技術應用、生物信息學與芯片技術、農業發展戰略、植物次生代謝;
3、補休課程
作物栽培生理學、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作物生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