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導師:李四福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導師:李四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導師:李四福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導師:李四福 正文

  1.個人簡介
  李四福 男,漢族,1963年6月生,湖北省天門市人,現任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院中心實驗室副主任。1987年中國地質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工學學士。1997年中國地質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進修班,2003年武漢理工大學控制工程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攻讀中國地質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湖北省武漢市發明協會會員。作為項目負責人,已主持國家、省市及橫向科研項目11項,作為骨干成員參加國家、省市及橫向科研項目11項。已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武漢市科技發明二等獎,國家發明專利各一項。主編、參編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要承擔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存儲與檢索)和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高級語言VFP)的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管理系統工程、信息資源管理。
  
  2.主要工作經歷
  (1) 1981―1995年 中國地質大學遙感研究室,從事衛星遙感及計算機圖像處理方面的應用研究工作。
  (2) 1996―1997年 深圳大升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計算機與電子工程部經理,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與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研發工作。
  (3) 1997―1998年中國地質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總工程師,從事計算機應用的技術研發工作。
  (4) 1998年― 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管理系統工程與信息資源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教學情況:
  
  1. 教學課程
  (1)《信息存儲與檢索》,信息管理專業課,主編教材
  (2)《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管理專業課,主編網絡課件已上網
  (3)《管理信息系統》,管理類專業平臺課
  (4)《計算機高級語言VFP》,管理類專業平臺課
  
  2. 教學成果及獎勵
  (1) 1994年指導大學生畢業設計,獲湖北省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一等獎
  (2) 2000年獲得中國地質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稱號
  (3) 2007年度校優秀班主任
  (4) 2007年度校優秀指導教師

  科研成果:

  一、承擔科研項目
  截至2007年,一共承擔科研項目22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科研項目11項,作為主要骨干參加科研項目11項。
  
  1、主持科研項目研究(11項)
  (1)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勘查地質目標的地電化學測量系統研究”
  (2) 主持地礦部“八五”重點項目—“便攜式痕量離子自動測量系統”
  (3) 主持地礦部西北石油地質局項目—“塔北地區化探-遙感技術在油氣勘查中的應用”
  (4) 主持深圳市啟盛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科研項目—“集中空調冷量計量系統研制”
  (5) 主持鄂州市教委教學儀器廠科研項目—“中小學標準化教學系統”
  (6) 主持湖北省糧食局機械廠科研項目—“企業市場信息系統論證”
  (7) 主持湖北省糧食局機械廠科研項目—“小麥著水微電腦自動控制系統”
  (8) 主持湖南省澧縣人民法院科研項目—“湖南澧縣人民法院計算機及電視監控系統”
  (9) 主持中國地質大學科研項目—“《信息存儲與檢索》網絡課件”
  (10)主持中國地質大學科研項目—“《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網絡課件”
  (11)主持湖北省教育廳項目—“基于問題學習的信息檢索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作為技術骨干參與科研項目(11項)
  (1) 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北山遠景成礦區綜合研究與找礦靶圈定”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NORA衛星遙感影像地圖研制”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市城市熱島動態分析”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漢平原洪澇分析遙感應用研究”
  (5) 地礦部“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洞庭湖地區多時相衛星數字資料系列制圖”
  (6) 新疆地礦局項目—“新疆吐哈盆地南緣成礦預測研究”
  (7) 深圳市深大電話公司項目—“地下通信管線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8) 武漢市遙感工程總體部項目—“武漢地區遙感衛星數據成圖與分析”
  (9) 湖北仙桃市房地產局項目—“湖北仙桃市房地產信息管理系統”
  (10)襄樊汽車產業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開發區管理模式研究”
  (11)武漢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項目—“多金屬礦截至品位優化及其生產動態管理研究”
  
  二、科研成果獲獎
  (1) 2000年獲得武漢市科技發明二等獎(排名1,獎證編號9902-04-01,如下圖所示)
  (2) 1999年獲得中國國家發明專利1項(排名1,專利號:ZL94109488.X,國際專利主分類號:G01N27/26,如下圖所示)
  (3) 1997年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排名1,獎證編號963084-1,如下圖所示)
  (4) 1994年指導大學生畢業設計獲得湖北省大學生實用科技發明競賽一等獎。
  (5) 1993年獲得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湖北省地質協會優秀論文獎3項。
  (6) 1992年獲得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共同頒發的科研成果集體獎1項。

  學術論文:
  
  1、學術論文
  (1) 《微處理器技術在地電化學測量中的應用》,1992年10月《地球科學進展》,ISBN7-5625-0682-5/P242
  (2) 《遙感影像計算機數字鑲嵌方法研究》,1992年10月《地球科學進展》,ISBN7-5625-0682-5/P242
  (3) 《智能化離子濃度測量系統的研制》,1993年全國單片微機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4) 《便攜式智能離子分析儀系統軟件的研制》,1993 年12月,湖北省地質學會,優秀論文
  (5) 《BHF—Ⅰ痕量離子分析儀的電源設計方案》,1996 年(5)《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1005-3018
  (6) 《BHF—Ⅰ痕量離子分析儀中打印軟件包的設計》,1995年(4)《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ISSN1005-3018
  (7) 《基于神經網絡的模糊邏輯算法》, 1996 年(18)《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學報》,ISSN1007-144X
  (8) 《現代智能大廈的發展及其市場前景分析》,1997 年(5)《人文與管理論叢》,ISBN7-5625-1203-5
  (9) 《實現用戶機時的自動管理與監控》,1993年11月,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太極系列機分會 , 優秀論文獎
  (10) 《淺談網絡驅動的新經濟特征》, 1998 年( 8 )《人文與管理論叢》, ISBN7-5625-1368-5
  (11) 《招標投標中的標的、標底與投標決策》, 1997 年( 6 )《人文與管理論叢》, ISBN7-5625-1024-3
  (12)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徑探討》, 1998 年(3)《人文與管理論叢》, ISBN7-5625-1024-3
  (13) 《淺議面向新管理時代的中國企業管理》,1999年9(9)《人文與管理論叢》,ISBN7-5625-1407-8
  (14) 《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熱點問題探析》,2000年(9)《科技進步與對策》ISSN-1001-7348
  (15) 《加強教師現代化教學素質的培養》,2000年第2期總第8期《現代高教研究》
  (16) 《淺談網絡安全與我國的安全策略》, 2000年(10)《科技進步與對策》ISSN-1001-7348
  (17) 《中小企業的界定及其給我們的啟示》,2000 年(11)《人文與管理論叢》,ISBN7-5625-1523-9/C
  (18) 《試比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特征》,2000年(4)《科技進步與對策》ISSN-1001-7348
  (19) 《現代信息技術和系統對電子商務管理模式的支持》,2002年《科技進步與對策》
  (20) 《基于PKI安全中間件的電子商務平臺研究》,2007年,《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專著與教材
  (1)參編《管理學》,1999年10月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參編《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區油氣地球物理化學異常系統研究》,1999年12月,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主編《信息存儲與檢索》,2007年1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考研分數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報錄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考研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姐微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考研真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專業目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保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眾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zhongguodizhida/daoshi_47912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