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貨幣金融系導師:何平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貨幣金融系導師:何平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貨幣金融系導師:何平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貨幣金融系導師:何平 正文

性別 職稱 教授
職務 副院長 電子郵件 heping@ruc.edu.cn
工作時間 1985年7月 接待日

?教育背景
1985年,武漢大學學士學位
1991年,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
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
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從事“中日金融發展比較”的博士后研究
2008-2009學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GSAS)Committee on Business & Economics(設于哈佛商學院HBS)從事“美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博士后研究


?工作經歷
1985年至1988年,湖北恩施州文化局工作
1991年至1998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講師
1998年7月至2004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副教授
2004年7月至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教授
1992年至1997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金融教研室副主任
1997年至2000年,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
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2009年11月至今,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學術和社會兼職
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2008年)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2007年)
國際十八世紀研究會會員(1995)
北京市海淀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6)


?講授課程
貨幣銀行學(本科/研究生)
貨幣金融史(本科)
中日金融結構與變革(研究生)


?教學成果和榮譽
2005年 “搭建現代金融學人才培養創新平臺:本碩連讀金融實驗班”獲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國家級二等獎。
2005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6年 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9年 “財政金融專業國際性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獲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2年,“財政金融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推廣”,獲北京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
2013年8月,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名師。


?科研方向
貨幣銀行理論
中日金融發展比較
比較金融制度


?代表性學術成果
專著:
2012,《清代賦稅政策研究》    故宮出版社,11月;
2013,《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研究》(李稻葵主編)第3章作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子課題《本幣國際化的經驗研究》負責人),科學出版社,11月。
1998,《清代賦稅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譯著:
2014,《別無他法:作為終極風險管理者的政府》([美]戴維.莫斯),人民出版社
2010,《經濟發展中的制度與組織》([日] 岡崎哲二),中信出版社
2007,《貨幣制度的世界史》([日]黑田明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經濟史上的教訓》([日]岡崎哲二),新華出版社
教材:
2004,黃達主編《金融學》精編版,第1-3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黃達主編《金融學》精編版學習指導書,第1-3章
2005,《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經濟學)》,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中國貸款擔保全書》,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7,《財政與金融》,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論文:
2014,《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發展效應及其存在的問題》,《國際經濟評論》第5期
2014,《論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功能和作用——以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的政策轉換為中心》,《教學與研究》
2014,論美國聯邦存款公司的功能和作用,《教學與研究》,第1期。
2013,中國古代銅鑄幣流通領域短陌現象的起源及其性質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
2012,Origins of Short Sterling(Duanmo)in the Circulation of Copper Coin in Ancient China,2012/7/9-13日南非Stellenboch第16屆世界經濟史大會(The XVIth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Session 162.
2011,《我國央行票據發行與公開市場操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12期
2010,從美日經驗論中國農村金融的科學發展,《中國農村金融》,第6期。
2010,《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比較制度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
2010,《從“不對稱”解讀貨幣制度結構和東西方社會歷史發展的大分流》,《中國經濟史研究》第1期
2007,《中國房地產價格對貨幣政策操作的意義——基于金融指數(FCI)的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10期
2004,《從日本的“支付”解禁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條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2期
2004,《論中國歷史上的稅收負擔思想》,《稅務研究》第1期
2004,《清代的時勢變遷、官員素質與賦稅征收的失控》,《社會科學戰線》第2期
2004,《從乾隆建陽田賦案論清代的賦稅管理》,《清史研究》第2期
2004,《論不完全財政體制對清代社會的破壞機制》,《學術研究》第2期
2003,《論康熙時代的賦稅減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6期
2000,《清代不完全財政制度下的賦稅負擔與稅收失控》,《稅務研究》第2期
1998,《論清代賦稅征收工具極其變遷》,《清史研究》第1期
1997,《論清代定額化賦稅制度的建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期
1997,《從李之芳〈賦役詳稿〉看清代賦稅征收額的構成》,《學術研究》第6期
1997,《北洋政府的停兌令與京鈔風潮》,《建設銀行報》,1997-10-17刊
1997,《論清代賦役制度的定額化特點》,《北京社會科學》第2期
1996,《論清代前期的賦稅調整》,《清史研究》第1期
1991,《瞿式耜略論》,《廣東社會科學》第2期
199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三題》,《福建論壇》第2期
199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分歧的根源》,《社會科學動態》第2期
1990,《論永歷政權初期的社會基礎》,《清史研究通訊》第4期
1990,《清代的官缺制度》,《文史雜志》第1期
科研項目:
2013,現代財政金融理論的中國淵源——17-19世紀中國財政金融問題及其文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2012,本幣國際化的經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研究》子項目
2012,戰后日本經濟發展與日元國際化  中國人民大學亞洲中心項目
2009,中國古典財政金融文獻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品牌研究項目(長期)
2005,比較研究:中日金融的結構與變革(1840-199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學術活動:
2009年4月6日,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講座《中國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Should China’s Banking System be Privatized? (Fairbank Center,Turning Point Series)
2009年12月15-16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中國貨幣歷史的再考察”國際學術會議,發表演講《從‘短陌’看中國歷史上貨幣流通的特色》。


?學術獎勵
2000,《清代賦稅政策研究》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人民大學報錄比、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群、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真題、中國人民大學專業目錄、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保研、中國人民大學公眾號、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人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人民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zhongguorenmindaxue/daoshi_47742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