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901第四臨床醫學院導師:李惠林

廣州中醫藥大學901第四臨床醫學院導師:李惠林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廣州中醫藥大學901第四臨床醫學院導師:李惠林 正文
[導師姓名]李惠林
[所屬院校]
廣州中醫藥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李惠林
性別:
人氣指數:1658
所屬院校:廣州中醫藥大學
所屬院系:901第四臨床醫學院
職稱:主任醫師
導師類型:碩導/博導
招生專業:
研究領域:中醫藥防治內分泌代謝病研究
[通訊方式]
[個人簡述]
個人簡述
1963年2月出生,陜西神木人,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國家中醫藥重點專科、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內分泌科學科帶頭人。多年來一直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疾病,以及經方治療內科疾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長于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臨床診療及實驗研究。1991年以來,主持創辦了深圳市中醫院內分泌、糖尿病專科;并根據本地疾病譜特征,于2000年率先創辦了本市第一家中醫肥胖專科門診。堅持突出中醫藥特色,注重中醫經典著作學習及經方臨床應用,曾師從多位前輩名醫學習,為第二批“國家名中醫帶徒學徒”并以優異成績出師。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及個人臨床經驗主持研制了滋腎降糖丸、活血降糖飲、通絡糖泰、溫經活絡洗劑等院內制劑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等內分泌代謝疾病,主要參與研制了以補腎疏肝、活血斂乳為主的院內制劑“坤安丸”治療高泌乳素血癥,并運用于專科臨床和科研,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經濟效益。
主要榮譽
《中醫社區心理預防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清瘟解毒固本化濕法(防感湯系列)預防SARS的研究》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三等獎
《加味桃核承氣湯對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動物模型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復胃湯防治胃粘膜腸化和異型增生臨床與實驗研究》獲深圳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內科疑難病中醫治療學》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著作優秀獎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中西醫診治學》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評選一等獎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1986年7月至1988年8月在陜西中醫藥大學醫療系擔任講師工作。
1991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深圳市中醫院工作,歷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1999年12月至2010年10月期間任深圳市中醫院科教科科長。
2010年10月起任深圳市中醫院副院長。
學術兼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醫案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副秘書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代謝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傳承基地”專家委員會專家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秘書長
深圳市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中醫醫師分會副會長
深圳市青年科學家協會常務理事
深圳市中醫藥專家委員會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科研項目
活血降糖飲通過Scrib/YAP對胰島β細胞脂性凋亡的影響及機制,2018/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應用系統生物學研究滋腎降糖丸對糖尿病大鼠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及機制,2014/1,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基礎研究項目
益氣養陰活血中藥對β細胞脂凋亡的影響,2012/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益氣養陰活血法對2型糖尿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療效觀察,2010/5,廣東省中醫藥局
益氣養陰活血中藥對高糖下胰島細胞凋亡及調控基因影響,2004/5,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健脾補腎中藥對體外高糖環境下胰島細胞凋亡及相關調控基因的影響,2005/6,深圳市科信局項目
丹參治療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實驗研究,2004/6,深圳市科信局項目
主要論文
[1]李惠林,張志玲,程波敏,尹霖,趙恒俠,李增英,劉雪梅.散結甲消湯聯合小劑量甲巰咪唑治療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4):750-753.
[2]李惠林,程波敏,尹霖,張志玲,趙恒俠,李時光,劉雨貴.滋腎降糖丸聯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3,45(5):95-98.
[3]李惠林,劉玲,趙恒俠,董彥敏,劉雪梅,李金花,渠昕.三仁湯治療濕熱蘊脾型肥胖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3,45(6):108-110.
[4]李惠林.中醫辨證治療痤瘡的體會[J].新中醫,2011,43(1):131-132.
[5]李惠林,杜治鋒.杜雨茂教授運用八味腎氣丸治療高血壓的經驗[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34(3):15-16.
[6]李惠林,李增英,張志玲,趙恒俠,董彥敏,汪棟材.脂聯素、血脂、SOD與代謝綜合征痰濕內蘊辨證關系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1,6(1):73-75.
[7]李惠林,劉玲.肝失疏泄、氣機失調在消渴發病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12):98-99.
[8]李惠林,李金花.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西醫治療概況[J].中醫藥信息,2010,27(2):100-103.
[9]李惠林,肖語雅,張志玲,趙恒俠,董彥敏,汪棟材.代謝綜合征痰瘀互結型與胰島素、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等關系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
[10]李惠林,李增英,張志玲,趙恒俠,董彥敏,汪棟材.脂聯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與代謝綜合征痰濕內蘊辨證關系研究[J].中醫雜志.
[11]李惠林,張志玲,朱章志,熊曼琪,黃從強,趙麗.活血降糖飲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作用及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8):7589-7592.
[12]李惠林,張志玲,李增英,趙恒俠,劉雪梅,董彥敏,劉燕萍.代謝綜合征患者痰濕內蘊證與現代醫學指標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7,48(12):1108-1110.
[13]李惠林,張志玲,朱章志,熊曼琪,黃從強.活血降糖飲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氧自由基的影響[J].中醫雜志,2005,46(11):844.
[14]李惠林,邸振福,黃皓月.糖尿病與腎虛關系的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5,23(12):2209-2210.
[15]李惠林,張志玲,劉菊芳,趙恒俠.坤安沖服劑對高泌乳素血癥小鼠模型子宮發育的影響[J].新中醫,2004,36(7):77-78.
[16]李惠林,張志玲,黃皓月.中醫藥治療高催乳素血癥臨床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27(5):71-72.
[17]李惠林,張志玲.活血降糖方對Ⅱ型糖尿病人紅細胞膜脂區流動性的影響[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0,23(4):44-45.
[18]李惠林,孫外主.SPD—1B糖尿病治療儀治療NIDDM病人36例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10(1):26-27.
[19]李惠林,張志玲,李順民,趙恒俠.糖尿病Ⅱ型有無視網膜病變兩組血糖、血脂及紅細胞膜脂區流動性的變化[J].陜西中醫,2000(07):331-332.
[20]李惠林,熊曼琪,鄧尚平,唐尚國.加味桃核承氣湯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胰島素受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1]李惠林.中西醫結合治療毒蛇咬傷3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1994,0(1):17.
[22]李惠林,熊曼琪,鄧尚平,唐尚國.加味桃核承氣湯對實驗性糖尿病大鼠胰高糖素受體的影響[J].中國醫藥學報,1993(05):50.
[23]楚淑芳,李惠林,劉德亮,趙恒俠,張志玲,李增英.2型糖尿病血瘀證患者血漿代謝組學特征[J].中醫雜志,2017,58(8):664-668.
[24]楚淑芳,李惠林,劉德亮,趙恒俠.活血降糖飲對長期高脂飼料喂養大鼠胰島β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7,23(4):496-499.
[25]謝更鐘,李惠林,張志玲,彭旋鈴,李增英,張耀庭.烏梅降糖止瀉方佐治上熱下寒型糖尿病伴頑固腹瀉患者的效果及對胃腸動力指標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2017,30(7):91-95.
[26]周熠楠,李惠林,陳哲.王孟庸運用玉屏風散加味臨證驗案擷菁[J].江蘇中醫藥,2017,49(7):46-48.
[27]劉玲,李惠林,趙恒俠,楚淑芳,劉德亮,張學文.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7,49(6):56-59.
[28]常曉,李惠林,楚淑芳,劉德亮,董彥敏.黃芪多糖介導NRG-1/ErbB信號通路對糖尿病心肌細胞凋亡的作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6,22(9):1192-1195.
[29]肖小惠,李惠林,劉德亮,張志玲,趙恒俠,汪棟材,翁妍珊.活血降糖飲治療糖尿病合并腦血管病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6,22(3):52-54.
[30]劉雪梅,李惠林,趙恒俠,渠昕,程波敏.荷芪散聯合利拉魯肽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30例[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0(1):50-53.
[31]肖小惠,李惠林,劉德亮,劉雪梅,張志玲,趙恒俠,翁妍珊.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5,0(3):363-366.
[32]肖小惠,李惠林,翁妍珊,劉德亮,王孟庸.王孟庸教授治療腎性水腫的臨床經驗總結[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5,7(2):109-110.
[33]常曉,李惠林,王玲,黃若蘭,張忠.益氣活血方治療糖尿病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通報,2015,14(3):53-55.
[34]肖小惠,李惠林,翁妍珊,趙恒俠,劉德亮.王孟庸教授治療腎病綜合征用藥規律研究[J].新中醫,2015,47(3):248-250.
[35]郭志武,李惠林,李順民.中醫醫案標準體系構建探析[J].世界中醫藥,2015,0(6):813-816.
[36]劉德亮,李惠林,渠昕,趙恒俠,肖小惠.活血降糖飲對長期高脂飼料喂養大鼠肝臟和脂肪組織GLP-1R及GLUT-4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12):1642-1646.
[37]劉德亮,李惠林,肖小惠.活血化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理論及臨床研究進展[J].新中醫,2014,46(7):204-206.
[38]董彥敏,李惠林.益氣養陰活血中藥對2型糖尿病一級親屬糖尿病預防的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3):59-62.
[39]李增英,李惠林,趙恒俠,渠昕,李金花.荷芪散治療糖尿病前期療效觀察[J].中醫學報,2013,28(8):1208-1210.
[40]李增英,李惠林,渠昕,劉雪梅.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4例[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
[41]程波敏,李惠林.李惠林教授從脾論治糖尿病經驗[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4):29-31.
[42]李增英,李惠林,渠昕,李金花.活血降糖飲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2,2(21):16-18.
[43]李金花,李惠林,趙恒俠,劉燕平,李增英.溫經通絡熏洗方治療DPN療效觀察及機理探討[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
[44]劉玲,李惠林.從虛實辨證論治消渴[J].新中醫.
[45]高允珊,李惠林,趙恒俠.滋腎降糖丸對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患者血清脂聯素和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08,5(6):18-20.
[46]李金花,李惠林.淺探寒熱并用法在《傷寒論》中的體現[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8,30(4):64-65.
[47]李金花,李惠林.淺議中醫學在新醫學模式下的發展潛力[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30(2):5-6.
[48]李增英,李惠林,張志玲,趙恒俠.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相關指標[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9):7988-7990.
[49]董彥敏,李惠林,倪青.益氣活血法治療糖尿病早期腎病34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07,39(6):76-78.
[50]高允珊,李惠林,趙恒俠,汪棟材.滋腎降糖丸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10):782-783.
[51]高允珊,李惠林,趙恒俠,汪棟材.滋腎降糖丸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52]高允珊,李惠林,趙恒俠,汪棟材.滋腎降糖丸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IL-6及血漿ET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07,6(12):741-742.
[53]董彥敏,李惠林,倪青,馬惠芳,睢明河.針刺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6,13(2):7-10.
[54]吳志強,李惠林.“治未病”思想在老年病防治及辨證論治的指導意義[J].醫藥產業資訊,2006(14):298-299.
[55]董彥敏,李惠林,倪青.針刺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機制的實驗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3):47-50.
[56]李增英,李惠林.代謝綜合征的中西醫治療概況[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6,29(5):70-72.
[57]張志玲,李惠林,董彥敏,趙恒俠.活血降糖飲對2型糖尿病代謝及血液流變學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7):70-71.
[58]趙恒俠,李惠林,渠昕,張江海.荷芪散加文迪雅治療2型糖尿病的體會[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3,10(9):53-54.
[59]李順民,李惠林.復胃湯治療胃粘膜腸化與異型增生10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1999,40(3):153-155.
[60]張志玲,李惠林.冠心病因瘀證、痰濁證與血液流變學關系探討[J].陜西中醫,1998(08):362-386
主要著作
《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中醫特色療法》,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王孟庸經驗集》,海天出版社,2016年出版
《中醫經典研讀與臨證》,海天出版社,2015年出版
《常見病中西醫最新診療叢書——糖尿病》,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
《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出版
《糖尿病中醫療法》,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內科疑難病中醫治療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中醫臨床腦髓病學》,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出版
[教育背景]
1983年畢業于陜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于陜西中醫藥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師從杜雨茂教授。
1991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師從熊曼琪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
添加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廣州中醫藥大學報錄比、廣州中醫藥大學考研群、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廣州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廣州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廣州中醫藥大學排名、廣州中醫藥大學保研、廣州中醫藥大學公眾號、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州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guangzhouzhongyiyao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