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4-2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領域研究生培養方案(微調)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一)培養目標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是與該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農業設施化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及管理,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應用型、交叉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領域目前設置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兩個方向,培養要求如下:

 

1.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三農、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斗、求實創新,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機械化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服務。

 

2.掌握農業信息技術或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等方向的堅實基礎理論、系統化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應用、推廣和管理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和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基本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4.恪守學術道德標準和學術規范;具有學術道德誠信,遵循學術倫理;具有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堅守學術研究的社會責任。

 

二、招生對象及入學考試

 

(一)招生對象

 

招生對象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及以上學歷人員,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二)招生考試

 

由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和我校按相關規定組織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兩部分組成。

 

三、學習方式及年限

 

(一)學習方式

 

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

 

(二)學習年限

 

學習年限一般為2.5年,最長學習年限為4年。

 

提前畢業:提前完成學位論文且達到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生提前畢業條件的,可提前到2年畢業。

 

四、培養方式

 

(一)采取課程學習、實踐訓練、論文研究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建立數個穩定的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單位和校外實踐基地,加強研究生的實踐訓練,促進實踐與課程教學和學位論文工作的緊密結合,注重在實踐中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實踐訓練不少于10個月。

 

(二)實行雙導師制

 

研究生培養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負責制;按規定程序選聘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擔任校內、外導師。

 

五、課程設置與培養環節

 

(一)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總學分不少于32.5學分,其中全日制課程學分不少于26.5學分,專業實踐6學分,課程設置見表1。

 

表1  研究生課程設置一覽表

 

序號

 

課程編碼

 

課程名稱

 

總學時

 

總學分

 

開課學段

 

備注

 

模塊一、公共課(7學分)

 

1

 

S09510010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2

 

2

 

第二學段

 

?

2

 

S095100102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16

 

1

 

第三學段

 

?

3

 

S095100103

 

英語

 

32

 

2

 

第二學段

 

?

4

 

S095100107

 

現代農業創新與鄉村振興戰略

 

32

 

2

 

第三學段

 

?

模塊二、領域主干課(11學分)

 

1

 

S095136201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案例

 

48

 

3

 

第二學段

 

兩個方向

 

2

 

S095136202

 

現代農業概論

 

32

 

2

 

第三學段

 

兩個方向

 

3

 

S095136203

 

農業信息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信息方向

 

4

 

S095136204

 

軟件開發與應用

 

32

 

2

 

第二學段

 

信息方向

 

5

 

S095136205

 

農業大數據

 

32

 

2

 

第三學段

 

信息方向

 

6

 

S095136206

 

農業機械化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工程方向

 

7

 

S095136207

 

設施農業工程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工程方向

 

8

 

S095136208

 

農業機械再制造

 

32

 

2

 

第二學段

 

工程方向

 

模塊三、專業技能選修課(不少于5學分)

 

1

 

S095136301

 

農業物聯網技術與工程

 

32

 

2

 

第二學段

 

兩個方向

 

2

 

S095136302

 

嵌入式系統

 

32

 

2

 

第三學段

 

兩個方向

 

3

 

S095136303

 

農業機器人

 

32

 

2

 

第五學段

 

兩個方向

 

4

 

S095136304

 

農業遙感理論與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信息方向

 

5

 

S095136305

 

GIS 與空間信息分析

 

32

 

2

 

第二學段

 

信息方向

 

6

 

S095136306

 

作物系統模擬

 

32

 

2

 

第三學段

 

信息方向

 

7

 

S095136307

 

微電子電路原理及應用技術

 

32

 

2

 

第五學段

 

信息方向

 

8

 

S095136308

 

精確農業

 

16

 

1

 

第五學段

 

信息方向

 

9

 

S095136309

 

分布式系統及云計算技術

 

32

 

2

 

第五學段

 

信息方向

 

10

 

S095136310

 

農業電子商務

 

24

 

1.5

 

第五學段

 

信息方向

 

11

 

S095136311

 

工程測試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工程方向

 

12

 

S095136312

 

溫室設計原理及建造技術

 

32

 

2

 

第二學段

 

工程方向

 

13

 

S095136313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32

 

2

 

第三學段

 

工程方向

 

14

 

S095136314

 

設施農業進展專題

 

16

 

1

 

第三學段

 

工程方向

 

15

 

S095136315

 

設施節水灌溉原理與技術

 

24

 

1.5

 

第三學段

 

工程方向

 

16

 

S095136316

 

高級設施環境調控

 

32

 

2

 

第五學段

 

工程方向

 

17

 

S095136317

 

高級設施作物栽培學

 

32

 

2

 

第五學段

 

工程方向

 

模塊四、專業拓展選修課(不少于3.5學分)

 

1

 

S095100401

 

公文寫作

 

16

 

1

 

第三學段

 

?

2

 

S095100402

 

農業項目管理與評估

 

16

 

1

 

第三學段

 

?

3

 

S095100403

 

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專題

 

8

 

0.5

 

第三學段

 

?

4

 

S095100404

 

創業管理

 

16

 

1

 

第五學段

 

?

5

 

S095100405

 

公務禮儀

 

8

 

0.5

 

第五學段

 

?

6

 

S095100406

 

農業法制

 

8

 

0.5

 

第五學段

 

?

7

 

S095100407

 

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

 

16

 

1

 

第二學段

 

?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攻讀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生,應補修本領域本科階段的3門主干課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算法分析與設計》,成績不計入總學分。同等學力或跨專業攻讀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領域的研究生,應補修本領域本科階段的3門主干課程《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成績不計入總學分。

 

2.授課方式。學校教師授課與行業專家和管理人員授課相結合。課程應由學校具有研究生授課資質的教師(按學校相關規定選聘)和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行業專家共同承擔;邀請農業信息技術和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主管部門領導、行業名家和管理人員作專題講座。

 

(二)培養環節

 

1.專業實踐(6學分)

 

研究生須按照《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生專業實踐工作暫行規定》的要求,在基本學制年限內從事不少于10個月的專業實踐,主要安排在第一、四、六學段進行。研究生須在校內外導師指導下制定《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生專業實踐計劃表》,并于實踐結束后撰寫專業實踐總結和專業實踐研究報告。專業實踐考核評定為合格以上的研究生方可取得相應的學分。

 

2.其他環節

 

其他環節包括制訂個人培養計劃、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和中期考核、接受職業道德教育、主講專題報告1場、參加省級以上學術會議或行業會議2場次等。具體要求按照《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生培養管理規定》執行。

 

3.學校設立研究生個人培養經費,其中2000元用于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開支,入校次年3-4月評審立項,研創項目結題作為研究生中期考核檢查項目之一,未結題則不能進入學位論文預答辯環節。

 

研究生按本領域培養方案的要求完成規定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取得規定的學分,同時須完成規定的必修環節后,方可申請畢業和論文答辯。必修課70分為合格,選修課60分為合格,課程學習取得合格成績方可計算學分。

 

六、培養過程與方式

 

(一)培養過程

 

結合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按照有利于學生到農業生產一線參加專業綜合實踐和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將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研究生的培養過程劃分為7個學段。其中3個學段進行理論學習,3個學段進行專業實踐,1個學段開展學位論文答辯相關工作。具體安排如表2:

 

表2 全日制學習培養過程中的節點及其要求

 

序號

 

學 段

 

時間區間

 

培養環節及內容要求

 

1

 

第一學段

 

(認知實踐)

 

9月1日-9月下旬

 

1.入學報到,入學教育

 

2.調研實踐(調研單位:農業機械企業、設施農業基地、涉農IT企業、農業信息化管理部門、農業基地)

 

3.調研討論總結

 

2

 

第二學段

 

(理論學習1)

 

9月下旬-次年1月

 

1.制定個人培養計劃

 

2.完成本學段的課程學分

 

3.職業道德教育

 

寒假

 

3

 

第三學段

 

(理論學習2)

 

2月-4月

 

完成本學段的課程學分

 

4

 

第四學段

 

(專業實踐)

 

5月-10月

 

1.學位論文開題

 

2.專業實踐(實踐單位:農業機械企業、涉農IT企業,崗位:農業工程師、農業信息化技術員或農業信息化設計師)

 

5

 

第五學段

 

(理論學習3)

 

11月-次年1月

 

1.完成本學段的課程學分

 

2.職業道德教育

 

3.中期考核

 

寒假

 

6

 

第六學段

 

(綜合實踐)

 

2月-5月

 

1.綜合實踐(實踐單位:農業機械、涉農IT企業,崗位:農業工程師、農業信息化規劃師、農業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農業信息系統分析師,每人只選一個崗位)

 

2. 完成實踐總結與研究報告

 

7

 

第七學段

 

(畢業論文)

 

6月-12月

 

1.完成學位論文

 

2.論文評審與答辯

 

 

(二)培養方式

 

1.實行校企“雙主體”協同培養。建立學校與涉農IT企業、農業信息化管理部門協同培養運行機制,在招生、培養、學位論文指導、學位授予等各個方面實現共同管理,共同制訂培養計劃,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共同建設研究生實踐基地,使學校與行業企業真正成為培養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共同主體。

 

2.實行校企“雙導多師”聯合培養。建立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培養學生的“雙導師”制,采取多個校內專職教師和多個校外兼職教師組成的課程組完成教學任務的“多教師”課程教學模式。

 

3.實行“雙段交替”多崗實踐培養。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的教學組織形式,并建立多崗輪換實踐制度。第一學段、第四學段、第六學段到農業機械、涉農IT企業、農業信息化管理部門分別進行認知、專業和綜合實踐(具體輪崗實踐內容及時間安排見表3)。在同一單位的不同崗位上完成專業綜合實踐的根據不同崗位的性質分段進行。

 

表3  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農業工程與信息化技術領域研究生

 

專業實踐內容及時間安排

 

學段

 

實踐單位

 

崗位

 

專業綜合實踐內容與要求

 

第一學段

 

農業機械企業或涉農IT企業

 

農業工程師或農業信息化技術員(初級)

 

1.培養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2.學會撰寫文檔與養成寫文檔的習慣

 

3.培養需求理解能力

 

4.規范化的農機結構設計或代碼編寫

 

5.培養農機設計或模塊化思維能力

 

6.培養測試技能

 

7.培養學習和總結的能力

 

第四學段

 

農業機械企業或農業信息化項目組或涉農IT企業

 

農業工程師或農業信息化設計師(中級)

 

除了第一學段的內容和要求之外,還需要訓練如下內容:

 

1.需求分析能力

 

2.整體框架能力

 

3.流程處理能力

 

4.結構設計能力或模塊分解能力

 

5.整體項目評估能力

 

6.團隊組織管理能力

 

第六學段

 

農業機械企業或涉農IT企業

 

農業工程師或農業信息化規劃師(高級)

 

農業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高級)

 

農業信息系統分析師(高級)

 

第六學段擔任見習項目經理訓練內容包括:

 

1.學會全面對項目的質量和進度負責,整個項目的組織者和直接領導者。

 

2.嘗試做用戶需求調查的主要負責人,與用戶溝通的主要協調人。

 

3.學會起草用戶需求報告\系統可行性分析報告、系統需求說明和設計任務書等,制定系統開發計劃,制定系統測試方案,制定系統試運行計劃。

 

七、學位論文

 

(一)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來源于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的技術革新、推廣應用、生產管理等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要有明確的應用價值,論文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等方面問題的能力。

 

(二)論文形式

 

學位論文應反映研究生綜合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可將研究論文、項目(產品)設計開發、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發明專利、技術標準等作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表現。

 

(三)開題論證

 

在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下,通過閱讀文獻、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撰寫3000-5000字的文獻綜述或調研報告,于第四學段提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并公開論證。開題報告確定后,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論文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

 

(四)論文評閱與答辯

 

攻讀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須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環節,獲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方可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學位論文的評審應著重考查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及智能裝備等方面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

 

學位論文須提交3名同行專家進行評閱,其中校外專家至少1名,論文評閱通過后才能申請答辯。答辯時,答辯委員會應至少由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或行業企業高層領導組成,其中至少有1名來自校外行業領域的專家。答辯人的校內外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委員。

 

八、學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必修環節等要求,成績合格,取得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經校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同時準予畢業,并頒發由學校統一印制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未達到學位授予條件而達到畢業要求者,準予畢業,獲得畢業證書。論文評閱或答辯申請無效的研究生,經論文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四個月后(時間應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按有關規定重新申請論文答辯一次,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由校碩士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添加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考研分數線、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報錄比、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考研群、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姐微信、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考研真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專業目錄、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排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保研、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公眾號、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huhst/yanjiushengyuan_25981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