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學科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學科的介紹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學科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學科的介紹 正文

 遼寧大學中國史學科始建于1953年。中國史學科內分為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兩個二級學科。1981年中國古代史獲碩士學位授予點;1982年中國近現代史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中國近現代史獲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為當時我校六個省級重點學科之一。1997年在遼寧大學啟動教育部“211工程”建設中,中國史成為歷史學科中的重要的支撐學科。一期以“中國近代史”為項目選題進行學科建設;2001年在“211工程”二期建設中,以“東北邊疆與民族”為題進行學科建設;2007年在“211工程”三期建設中,以“世界文明進程與中國歷史變遷:經濟、政治與社會”為題繼續學科建設。“211”三期建設無不以中國史為核心。
   本學科門類齊全,結構完整,涵蓋了中國古代各斷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等學科,現擁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專門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等碩士點。經過多年的凝練和整合,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研究板塊及方向。其中地方性、區域性是本學科最突出之處。如清史與滿族史、紅山文化、唐宋史、遼金史、近代東北社會生活史、災荒史、近現代中日中韓關系史、奉系軍閥史等領域,在全國史學界處于先進行列。
   中國史學科學術積淀雄厚,曾擁有一批在國內有影響的知名學者。古代史有周傳儒、李燕光、陳光崇、孫文良、田廷柱、李春光等知名專家;近代史有孫克復、關捷、張德良、董守義等知名專家。80年代清史、甲午戰爭史、奉系軍閥史等領域在全國知名。90年代以來,本學科又不斷開拓新的研究方向,逐漸在唐宋史、遼金史、清史、奉系軍閥史、社會文化史、近代東亞關系史等研究方向優勢突出,涌現出了任爽、胡玉海、張杰、焦潤明、張國慶、權赫秀、孫立祥、王德朋等學者。本學科不僅后繼有人,而且蒸蒸日上,其中耿元驪、王美華、金穎等人也成為本學科的后起學術新秀。中國史學科作為遼大歷史學科中的強勢學科,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學科內現設有遼寧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東北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唐宋史研究所、清史研究所、東亞關系史研究中心、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學科帶頭人為焦潤明教授。
  近十余年來,本學科先后獲得在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在內的高層次學術項目40余項。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等國家級雜志和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國家級出版社發表眾多論著,碩果累累。
  中國史學科建立60多年來,為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大洲培養和輸送碩士研究生、留學生、本科生、專科生、進修生逾萬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成為各個時期中高等教育、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機關的領軍人才和中堅力量。
  本學科具有極為突出的傳統優勢在于長期專注于東北地方歷史文化的研究,撰寫發表了近數百篇有關東北歷史文化的研究論文,這些論著從地方歷史中發掘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方面,為東北地方文化建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學科還積極參與省內、省外乃至全國性的文化建設,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發展規劃提供咨詢。尤其與省內的本學科積極參與全省學術活動,以遼寧省歷史學會為中介平臺,積極與省內的故宮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張氏帥府博物館等文博單位有關密切的學術合作。在發掘、宣傳中國歷史特別是東北地方歷史文化,推進地方文化建設方面的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成為省內舉足輕重的史學研究力量。
 
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點
負責人:王德朋
碩士生導師:(以職稱資歷排序)
張國慶、王德朋、武玉梅、耿元驪、張丹卉、王美華、陳秀宏、趙旭
 
中國近代史碩士學位點
負責人:焦潤明
碩士生導師:(以職稱資歷排序)
焦潤明、權赫秀、金穎、王鐵軍、韓狄、董昕、金悅
遼寧大學

添加遼寧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遼寧大學大學考研分數線、遼寧大學報錄比、遼寧大學考研群、遼寧大學學姐微信、遼寧大學考研真題、遼寧大學專業目錄、遼寧大學排名、遼寧大學保研、遼寧大學公眾號、遼寧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遼寧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遼寧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liaon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7117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