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0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南京工程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簡介

南京工程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南京工程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簡介 正文

專業設置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于2003年設置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兩個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著力培養和造就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適合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要求的,掌握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專業領域基礎理論、社會工作的各種技能和方法,具備社會工作價值理念,了解有關行政管理、經濟學、心理學的原理和知識,熟悉相關社會政策與法規,掌握社會調查方法和社會統計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國情,善于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具有較強的論文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復合型專門社工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的學生應具有較扎實的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保障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社會調查與研究、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社會政策與法規的內容及制定、社會服務機構管理與行政、社會問題研究等專業知識。本專業學生應具有較熟練的社會工作能力,具備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等能力。本專業學生在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應具有勝任社會工作服務、管理、研究等崗位所需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品德、法律與誠信意識、社會責任感;文獻檢索與利用能力;信息表達(說、寫、畫、多媒體及外語)能力;人文素養、團隊合作與人際交往能力;社會公平與公正意識;終生學習的能力。
主干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導論、社會調查與研究、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社會保障學、社會心理學、社會政策、社會工作實務、社會發展與社會問題等。
主要專業實踐:主要專業實踐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由計劃內必修實踐環節和課外選修實踐環節兩部分構成。主要環節包括:軍訓、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設計、小組工作課程設計、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設計、個案工作課程設計、社會工作專業實習(一)、社會工作專業實習(二)、老年社會工作實習、青少年社會工作實習、社會工作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等。
主要就業方向(含學生繼續深造方向):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各級政府的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機構,從事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政策研究、社會工作服務、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項目策劃與評估等工作。也可攻讀社會工作專業碩士(MSW)及其他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型碩士學位。

社會保障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本專業著力培養和造就綜合素質高、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掌握扎實的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夠在各級政府部門、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服務部門和各級工會組織、以及勞動仲裁機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律師事務所等,從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管理、人力資源及薪酬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和社會政策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具有較熟練的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能力,應具有較扎實的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我國有關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掌握公共管理、組織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受到勞動和社會保障管理與實務、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等業務的訓練;具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調查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好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勝任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管理和應用等崗位所需的綜合素質。
主干課程:按照本專業“學習勞動與社會保障的基本理論,強化寬基礎、注重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能力的理念,學習和掌握開展勞動與社會保障相關領域工作的能力與方法”的原則。主干課程有管理學、管理心理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行政學、統計學、社會學概論、社會保障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保險學、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險管理實務、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關系、人口經濟學、會計學原理、貨幣銀行學、稅收理論與實務、經濟法等等。其中社會保障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險管理實務、人力資源管理是核心課程。
主要專業實踐:實踐教學分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四個層次,由計劃內必修實踐環節和課外選修實踐環節兩部分構成。主要必修環節有:軍訓、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程設計、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設計、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課程設計、社會保險課程設計、社會保險管理實務課程設計、社會保險基金管理課程設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設計、會計學原理課程設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習、勞動與社會保障學年論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畢業論文等
就業方向(含學生繼續深造方向):在勞動、社會保障,民政及其他政府部門、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服務部門和各級工會組織、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社會保障政策研究、勞動與就業、社會公共管理、企業事業單位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社會管理等工作。
繼續深造方向: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管理、社會學等專業和方向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7人(含在讀博士2人)。碩士20人。

科學研究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教育部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廳級課題15項,校級課題47項。學院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共表論文260多篇,其中CSSCI來源刊45篇;CSSCI擴展來源刊8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專著6部,主編、參編教材14部。

優勢與特色
人文社科學院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定位是:堅持“求真務實,學以致用”辦學理念,弘揚“追求真理,知行統一”的治學精神,通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人才。以“應用型文科專業”為定位,大力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培養和造就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與勞動和社會保障、社會工作相關領域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學校創辦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工程大學提供有力支持。根據學校培養應用本科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和我系“求真務實、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人文社科學院不斷探索應用型文科專業的辦學路子,逐步形成了人文社科學院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應用技能,提升學生素質的辦學特色。
南京工程學院

添加南京工程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京工程學院考研分數線、南京工程學院報錄比、南京工程學院考研群、南京工程學院學姐微信、南京工程學院考研真題、南京工程學院專業目錄、南京工程學院排名、南京工程學院保研、南京工程學院公眾號、南京工程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工程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京工程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njgcxy/yjsy_26913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