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6-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及專業代碼:0809)
一、學科概況
電子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對象是電子運動規律、電磁場與波、電子和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電子線路及其系統。關注的核心內容是微粒子(微電子、自旋、光子、量子)的運動規律及其傳播載體(即器件集成與線路構造)和方式(即電磁場與電磁波),以及包括信息領域在內的各種應用問題。由于電子學家從微觀視角研究微粒子運動及其產生的場和波,為海量信息的表達、計算、傳播、存儲提供了電子化手段,為電子能量傳播提供新途徑,使得人類進入了電子信息時代,也使得電子科學與技術成為了現代各類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
自歐姆定律(1827年)和克希荷夫定律(1845 年)的提出奠定了電路分析與計算理論的重要基礎,麥克斯韋(1864年)在安培、法拉第實驗基礎上創立了電磁場理論體系以來,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一直沿著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路”線和以電磁場為代表的“波”線發展。它的研究方向可以概括為:以量子、光子、光電子、微電子運動規律為基礎,探索電磁場與波及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以新型電子材料和集成器件為依托,構建電子系統,實現電子能量與信息存儲和傳播。
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有一百多年的辦學歷史,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發端于物理系無線電教研室。1980年,我院在電子技術專業開始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與蘭州交通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數名,后因學位點授予權問題中斷數年。1992年,開始招收電子技術大專學生,1995年,開始正式招收國家計劃內應用電子技術本科班學生。近20年學科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2004年,獲得“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獲得了“電子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
該學科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有教授4人(其中博導2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職博士生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甘肅省杰出青年1人、明德教師獎獲得者1人;留學回國人員3人。部分梯隊成員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授權點。近年來,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錄39篇;出版著作5部,獲發明專利9件、實用新型專利75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8件;承擔科研項目3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可支配科研經費508.9萬元,縱向科研項目經費超過400萬元。在漢藏雙語語音信息處理、服務機器人、工業測控、智慧農業、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
近年來培養了1200余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本科生、超過250名的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學術型、專業型和中職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生就業率接近100%;獲教學成果類獎項5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全國性的專業競賽中,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得30余項國家級獎項、15項省部級獎項;研究生作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發表A2類以上論文30余篇。
在科學研究方面,開展跨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形成了智能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測控技術與應用和物理電子學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在社會服務方面,與甘肅省特色農業企業、蘭州軍區、甘肅省高新企業相合作,為甘肅省的農業和經濟發展及軍隊的后勤保障提供技術服務和產品支持。
本學科精心凝練研究方向,在智能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物理電子學、測控技術與應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方向開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要熱愛祖國、學風良好、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體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本專業現代技術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創新開發能力,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的能力;了解相關的邊緣學科;較熟練的掌握一門外語,具備通過閱讀文獻及時了解本學科前沿技術的能力;并具有能夠獨立從事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培養方式
本專業碩士生的培養主要由導師或指導小組負責,對課程學習和科研工作進行指導。課程學習應采取教師授課和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并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對研究生能力的培養。對研究生的學位課程考試采用書面考試或提交與該課程有關的小型論文。非學位課考核一般為面試、讀書筆記或課程論文等。對技能課程的教學要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創造能力,與教師密切配合,共同參與對設計題目的選擇、方案制定、實施、實驗結果的分析等,考核需要提交設計報告,一般以答辯方式進行成績評定??蒲泄ぷ鲬趯煹闹笇陆Y合學位論文進行。
四、本學科所需其它相關(近)學科知識
數學、物理學。
五、學制及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學制3年。在完成培養要求的前提下,對少數學業優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碩士生,允許申請提前畢業,提前畢業期一般不超過1年。最長學習年限5年。
六、研究方向
1. 電路與系統(080902)
電路理論及應用
智能傳感與控制系統
語音處理與應用
圖像處理與應用
無線通信
人工智能
2.電磁場與微波技術(080904)
計算電磁學
光器件與光傳感技術
遙感技術與應用
七、學分要求
獲本學科碩士學位要求所修課程總學分不低于35學分,其中,課程學習33學分(公共必修課5學分,專業基礎必修課14學分,專業方向必修課4學分,公共選修課1學分,專業選修課9學分),其他培養環節2學分。
八、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具體見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表)
九、學位論文要求
1.選題和文獻綜述能力
本學科碩士研究生應參加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導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研究生從事論文工作的時間應不少于1年。學位論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或應用價值,并具有-定的創新性。
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著重選擇對國民經濟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或理論意義的課題。碩士學位論文要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要以對國民經濟建設有實用價值的應用課題和工程設計為主。要充分考慮實驗的各種條件、課題的分量與難易程度。
學位論文工作可以使碩士生在科學研究方面受到較全面的基本訓練,要注重文獻閱讀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實驗能力、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邏輯推理與寫作等方面的培養,以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技術工作的要求。
2.規范性要求
學位論文必須遵守學術規范,學位論文撰寫須嚴格按照《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文件要求以及《西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位論文模板》執行。論文必須觀點正確,條理清晰,論據可靠,論證充分,推理嚴謹,邏輯性強,文字通順。學位論文應表明研究生已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
學位論文要求文句簡練、印刷工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學風嚴謹、計算無誤、數據可靠、結論正確。提倡在讀期間參加學術交流,在中外文核心期刊和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并作為評選優秀碩士生的必要條件。
碩士論文應包括文獻綜述、選題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等內容。學位論文必須遵守學術規范,學位論文的撰寫及印制應符合《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及印制規格的規定》的要求。學位論文應引用不少于40篇的參考文獻,其中外文文獻資料至少應在10篇以上,碩士學位論文不多于5篇,近5年論文不少于1/3。
3.成果創新性要求
具有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和科技寫作能力,能獨立撰寫反映本學科成果,結合國民經濟建設實際,體現學科技術進步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要求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對所研究的課題具有自己的新見解、有一定的創新。論文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過程中,都應當體現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4.質量要求
學位論文的一些主要成果應能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位論文應如實反映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或者合作完成的研究工作;論文應闡明選題的目的和學術意義,或對社會發展、文化進步及國民經濟建設的價值;論文作者應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國內外發展動向的基礎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點,對所研究的課題應有新的見解
碩士學位論文學術不斷行為檢測“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不超過20%者可直接送審;“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20%且≤30%須在導師指導下修改后申請復檢,達到要求的可直接送審,復檢仍不能達到送審標準者,取消本次學位申請資格;“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30%的取消本次學位申請資格,申請人須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認真修改,半年后可申請進行復檢。學位申請人員提交不同于送審評閱論文版本的電子版進行檢測,屬于學術不端行為,一經查出,取消本次學位申請資格,并按我校學籍管理及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如果對檢測結果及初步認定結果存在異議,允許當事人向學院分委會提出申訴。由于自身原因未提交學位論文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申請人,一律不能組織論文評閱和答辯。
研究生獨立撰寫完成學位論文后,須聘請本專業有影響的專家學者進行評審,評審專家一般應具有碩導資格或高級職稱。碩士學位學位論文評閱一式兩份,要求至少雙盲評審一份,其中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如果發表與學位論文研究內容一致的B類或B類以上學術論文1篇,學院隨機抽取10%的學位論文進行雙盲評審,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如果發表與學位論文研究內容一致的學術論文達不到B類標準,學位論文進行雙盲評審。評閱專家對碩士論文審閱后,根據《論文評閱意見書》撰寫評閱意見,并就是否同意申請人參加答辯提出明確意見。評閱結論為:同意答辯,同意修改后答辯,修改半年后答辯,不同意答辯四種。兩位專家評審意見為“修改半年后答辯”者,在導師指導下修改半年后重新送審評閱。兩位專家評閱意見均為“不同意答辯”者,本次學位申請程序中止。評閱專家中有一位的評閱結論為“修改半年后答辯”或“不同意答辯”者,可另送一位專家復審。盲審論文復審須按照盲審要求進行。復審結論為“同意答辯”或“同意修改后答辯”視為評審通過;復審結論為“修改半年后答辯”或“不同意答辯”,則在導師指導下修改至少半年后重新送審。學位畢業論文評審通過后,可組織學位論文答辯,答辯通過后方能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附件:電子科學與技術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表
      
附件: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表
課程
類別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開課
學期

學時
總學
時數

任課
教師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M0051001 中國特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文、理)
2 36 2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M0050003 自然辯證法概論 1 18 1 馬克思主義學院 考試
M0101222 第一外國語 一、二 2 72 2 外國語學院 考試
專業
基礎
M0172201 隨機過程 4 72 3 祁云平 考試
M0172202 算法與程序設計 1+1 36 2 甘振業 考試
M0172203 現代電路理論與技術 4 72 3 甘振業 考試
M0172204 現代信號處理 4 72 3 火元蓮 考試
M0172205 智能傳感系統 4 72 3 宋海聲 考試
專業方向課 電路與系統 M0173201 嵌入式系統設計 2 36 2 梁西銀 考試
M0173202 非線性電路與系統 2 36 2 甘振業 考試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M0173203 電磁場理論及應用 2 36 2 祁云平 考試
M0173204 光電子學 2 36 2 宋海聲 考試
選修
專業
選修
M0174201 FPGA設計與應用 2 36 2 張維昭 考查
M0174202 DSP技術及其應用 2 36 2 嚴春滿 考查
M0174203 現代通信系統 2 36 2 宋海聲 考查
M0174204 計算機測控系統 2 36 2 馬永杰 考查
M0174205 數字圖像處理 2 36 2 馬冬梅 考查
M0174206 語音信號處理 2 36 2 甘振業 考查
M0174207 機器學習 2 36 2 楊鴻武 考查
M0174208 人工智能原理及應用 2 36 2 鄧翔宇 考查
M0174209 無線通信網絡 2 36 2 楊鴻武 考查
M0175210 測量儀器與儀表 1+1 36 2 嚴春滿 考查
M0174211 專業外語 2 36 2 擺玉龍等 考查
M0174212 電路設計與制作 1+1 36 2 裴東 考查
M0174213 前沿技術講座 1 18 1 馬永杰等 考查
注:專業選修課也可以跨方向選修“專業方向課”中的課程。
公共
選修
M0007000 語言能力提升課程 2 36 1 外國語學院、文學院 考查
M0006001 科學知識概論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2 藝術知識概論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3 中國文化概論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4 西方文化概論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5 社會科學知識概論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注:1.語言能力提升課程包括:法語、德語、日語、俄語等小語種課程以及古代漢語課程;2.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必須從科學知識概論、藝術知識概論、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社會科學知識概論等榮譽課程中選修1門修讀,計入1學分。
其他培養環節 參加校內外學術會議1次、給本科生至少做一次學術報告(1學分)
教學實踐(1學分)
總學分 不低于35學分
 
西北師范大學

添加西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師范大學報錄比、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群、西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西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西北師范大學排名、西北師范大學保研、西北師范大學公眾號、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xibe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251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