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導師:祁自忠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導師:祁自忠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導師:祁自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導師:祁自忠 正文


  祁自忠(QI Zi-Zhong),男,1970年12月生,河南信陽人。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高級工程師。
  
  專業:海洋微生物學
  
  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群落功能調控。包括有益微生物水產養殖中的應用、水產養殖病害防控、藻類共、附生菌群分析、菌群硝化功能和微生物海洋環境修復功能。

  主要學術成就:
  (1)應用海洋微生物群落組織與結構分析,闡明了海水養殖苗期食物鏈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查清了不同營養水平對仿刺參養殖苗期微生物群落組織結構及機會致病菌群致病性的影響;系統分析了海水養殖開口餌料輪蟲攜帶微生物菌群結構與功能特性;為水產養殖益生菌開發應用奠定了基礎。
  (2)在海洋微生物菌群硝化功能研究方面,以微生物指紋圖譜、熒光原位雜交和焦磷酸高通量測序和功能基因分析技術,研究了海濱河口生態系統和海水養殖循環水系統下硝化和缺氧氨氧化菌群,初步查清了硝化和缺氧氨氧化菌群的種類多樣性、組織分布和功能特征,以及營養元素對硝化功能的調控及其分子機理。
  (3)運用海洋細菌的富集培養和分離鑒定技術,研究了濱海沉積物和海底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表面可培養細菌群落,重點分析了芽孢桿菌菌群的演替,分離得到了海洋細菌新種海洋底泥食冷菌Algoriphagus faecimaris;研究了海洋光合細菌的富集培養系統和微微型海洋浮游生物沉降系統,為海洋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4)建立了基于膜分離技術的水產活餌料無菌養殖與實驗系統。應用于高密度輪蟲養殖、高品質輪蟲篩選、以及大藻、微藻共附生細菌和活性物質的分離和作用研究。
  
  一、學習與工作簡歷:
  1991-1995年: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生態學與環境生物學專業,大學本科,學士學位。
  ?1997-1999年: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生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9-2001年: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科學工程學院,水產科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3-2008年: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科學工程學院,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5-1999年: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微生物實驗室,助理工程師。
  1995-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管理助理。
  2001-2002年:比利時根特大學生物科學工程學院,水產與鹵蟲研究中心、微生物生態技術實驗室,研究助理。
  2003-2010年: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遺傳育種實驗室、海洋微生物實驗,工程師。
  2010-現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遺傳育種實驗室、海洋微生物實驗,高級工程師。

  二、主要研究課題和教學
  (一)近年來的部分主要研究課題
  2010.9-2012.9:比利時弗萊芒研究基金項目:“密度感應淬滅-新型水產養殖病害控制手段”。
  2011.1-2013.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吲哚對遲緩愛德華氏菌耐藥性系統作用機理的研究”(31072241)。
  2009.01-2011.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長江口硝化、反硝化和缺氧銨氧化研究”(40876054)。
  2009.01-2011.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拮抗菌假交替單胞菌JG1作用機理的研究”(40876067)。
  2008.01-2011.12: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海底生物燃料電池陽極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研究”(2008GG10007003)。
  2006.01-2008.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鮑采苗板微生物群落的動態變化與苗期病害的關系”(30500377)。
  2003.10-2008.12: 中國海洋大學與比利時大學發展委員會合作項目:“ 有益微生物調控水產育苗微生物區系(2003176)”。
  2006.01-2008.12:國家863計劃項目“深海環境通用自清潔防污涂層的研究”(2006AA09Z224)。
  2007.01-2009.12:科技部支撐計劃“淺海貝藻復合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2006BAD09A09)。
  2005.01-2010.12:國家海洋局908專項“ST02區塊水體環境調查與研究”、“山東省908近海岸海域生物調查”微微型、微型浮游生物的研究。
  2004.01-2006.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洋弧菌中溶血素的研究”(30371119)。
  
  (二)教學
  系統主講《微生物學》;講授《微生物學》(雙語)、《海洋微生物學》、《生物餌料學》。參加校級精品課程《微生物學》建設;參加本科教育國際化課程《生物海洋學》建設。
  
  (三)獲獎和專利
  2001年,歐盟項目“對蝦苗期病害診斷與控制”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一等獎,第9名。
  2006年,“養殖櫛孔扇貝高產抗逆新品種培育”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一等獎,第4名。
  2008年4月,以第三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6100421190。
  2009年11月,以第三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710014430.9。

  (四)主要代表論文
  1. Zizhong Qi, Kristof Dierckens, Tom Defoirdt, Patrick Sorgeloos, Nico Boon, Zhenmin Bao,Peter Bossier. (2009) Effects of feeding regime and probionts on the divert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rotifer Brachionus culture. Aquacult Int 17:303–315. SCI
  2.Zizhong Qi, Xiao-Hua Zhang, Nico Boon, Peter Bossier. (2009)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 of China-Current state, problems and prospect. Aquaculture 290 15–21. SCI
  3. Zizhong Qi, Kristof Dierckens, Tom Defoirdt, Patrick Sorgeloos, Nico Boon, Zhenmin Bao, Peter Bossier. (2009)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of rotifer strain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cryptic species of the Brachionus plicatilis species complex. Aquaculture 292 23–29. SCI
  4. 孫進,于敏,任曉亮,張月月,宋福來,祁自忠*(通訊)。2009(海藻葉面附著細菌群落生理特性與熒光原位雜交分析。海洋湖沼通報。4)51-61。核心。
  5. Han, Y., Li, X., Qi, Z., Zhang, X.-H. and Bossier, P. (2010) Detection of different quorum sensing signal molecules in a virulent Edwardsiella tarda strain LTB-4.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108:139-147. SCI
  6. Yongxia Li, Shulin Yan, Qian Yang, Zizhong Qi*, Xiao-Hua Zhang, Yu-bin Fu. (Corresponding author). Algoriphagus faecimaris sp. nov., a novel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Yellow Sea coastal sediment, China.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first published on January 21, 2011 as doi: 10.1099/ijs.0.027862-0. SCI
  7. 韓茵,李永霞,李杰,唐磊,祁自忠*。兩種海洋細菌對海底沉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產電效能及其陽極表面細菌群落的影響。海洋科學進展,2011,29:36-42.

  三、國內外交流
  參加歐盟項目“對蝦對蝦苗期細菌病害的診斷與控制”; 參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UNESCO中國海洋生物工程中心”1-4期國際培訓課(主題:水產養殖動物病害;海產動物養殖技術;海藻及藥物海洋生物;亞洲地區對蝦養殖病害與生態防治)。參加和組織國際海洋生物工程進展與展望學術大會;參加國際學術大會與工作會議11次。與比利時根特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挪威科技大學及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同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為亞歐水產科技平臺和根特校友會成員。并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作為基礎,引進分子微生物學外國專家一名。

  四、主要兼職:
  中國水產學會會員,山東省遺傳學會會員,青島歐美同學會會員。

  聯系方式:
  Email: zizhongqi@ouc.edu.cn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
  青島市魚山路5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報錄比、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群、中國海洋大學學姐微信、中國海洋大學考研真題、中國海洋大學專業目錄、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保研、中國海洋大學公眾號、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海洋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海洋大學

本文來源:http://www.sacvlig.cn/zhongguohaiyang/daoshi_47892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