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要求2022

更新時間:2022-01-08 23:17:4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要求2022
Add 貴州中醫藥大學
復試學姐微信

關于《貴州中醫藥大學復試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貴州中醫藥大學復試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貴州中醫藥大學復試考研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要求2022來自貴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貴州中醫藥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貴州中醫藥大學復試考研報考有用。

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復試要求2022: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函〔2020〕8號)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9〕2號)文件的相關要求,規范和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復試及錄取工作的管理,維護考生利益,為考生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特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原則
(一)堅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加強對考生的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既要注重學業知識考核,也要加強對考生專業能力素質和科研創新潛質的考查,既要注重考生的考試成績,也要注重考生的一貫表現。
(二)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機制健全,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
二、組織管理  
(一)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對本單位復試工作的領導和統籌管理,制訂本單位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辦法,組織開展本單位復試各項工作,協調落實復試工作所需的人員、設備、經費保障等。領導小組下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開展日常具體工作。
(二)各招生學院成立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學院研究生招生復試統籌管理和協調工作。
(三)按學科專業成立復試(面試)專家組,負責本學科綜合面試方案的制定并實施,具體工作由各學院統籌安排。
(四)在復試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由以上各相關機構對所涉環節負責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報領導小組。
三、復試準備
(一)制定復試及錄取辦法
在復試前制定復試及錄取辦法包括復試程序、方式、復試成績計算方法和使用、調劑、錄取辦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內容。復試及錄取辦法制定后,經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并報省招生考試院備案,經省教育廳同意后,即在網上公布。
(二)成立面試專家組
面試專家由各學科專業政治思想好、道德品質高尚、業務素質高、公平公正、廉潔自律且當年擬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主組成(如有直系親屬參加本次考試必須回避),總數一般不少于5人。專家組成由各相關學院推薦并經研究生院審核,報領導小組審定批準。每個專家組須有2名秘書承擔協調和記錄工作。
(三)培訓復試工作人員
學校選派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人員參與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復試前組織所有人員進行政策、業務、紀律等方面的培訓,使其明確工作紀律和工作程序、評判規則和評判標準。明確招生導師在復試工作中的紀律、責任和權利,規范其工作行為。無故不參加培訓者,不得參與復試工作。
(四)分配招生計劃
學校對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按招生專業進行分配,各專業應按下達的招生計劃進行招生。學校可根據復試考生具體情況及學科需求對各專業的招生計劃作適當調整,學術學位計劃可調整到專業學位使用,但專業學位計劃不可調整到學術學位使用。
(五)公布我校一志愿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及符合要求的考生名單
1.我校202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各專業一志愿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按教育部二區基本分數線執行。
2.我校2021年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為單科≥30分,總分≥245。
3.對一志愿上線考生數等于或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專業,按實際上線人數復試。對于一志愿上線考生數小于招生計劃的專業,可適量接收調劑考生參加復試,調劑考生復試差額比例原則上一般不低于120%。
4.學校將根據成績要求,及時在網上公布一志愿復試考生名單及復試須知和要求。
四、調劑工作
(一)調劑基本要求:
1.申請調劑我校的考生,須符合我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規定的調入專業報考條件,且初試科目應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
2.調劑考生須符合《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有關調劑的各項規定。
3.我校只接受外國語統考科目為英語的考生調劑。
4.我校優先調劑普通全日制統招本科學歷考生。
(二)有關調劑信息由研究生院另行發布調劑公告
(三)調劑流程及注意事項
1.我校調劑工作均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以下簡稱研招網)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以下簡稱調劑系統)進行。考生必須登陸調劑系統并按要求填報我校調劑志愿,不經該調劑系統的調劑無效。
2.我校將于研招網調劑系統開放后根據復試工作總體安排開通本單位網上調劑,調劑系統持續開放時間不低于12個小時。符合調劑要求的考生(包括一志愿報考我校但需調劑專業的考生)可在調劑系統填報并提交調劑志愿,我校將根據相關要求,對符合我校調劑要求的考生按初試成績擇優遴選進入復試。并通過研招網向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發送復試通知,考生需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陸研招網調劑系統進行確認,超時不確認的一律視為考生自動放棄。
3.申請調劑我校的考生在網上提交申請48小時后,如還未接收到我校有關復試通知,可自行選擇調劑其他單位。
五、復試工作
(一)復試方式:復試采用線上遠程面試方式進行,復試平臺采用研招網面試系統,復試過程由系統自動錄音錄像,相關資料妥存備查。
(二)復試時間: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具體復試時間另行通知,請各位考生密切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有關招生信息)。
(三)考生復試資格審核
參加復試的考生須提前準備好準考證、身份證、學歷證(應屆畢業生提供學生證及加蓋有學校教務部門公章的本科學習成績單)、學位證、以及蓋有單位公章的《政治資格審查表》、本人填好的《復試考生基本情況登記表》等電子材料,在面試前通過指定方式進行提交。如發現復試考生有弄虛作假,一經查實,一律取消復試資格。
(四)外語測試:采用線上方式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5分。
(五)專業課筆試:采用線上方式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10分。
(六)綜合面試 :綜合面試采用線上方式進行,全面了解考生情況。考察內容包括考生綜合分析及表達能力、邏輯及科研思維能力、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考生的人文素養、舉止和禮儀等等,總分為85分。
(七)同等學力考生加試
凡我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跨學科專業、以非全日制本科學歷及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相關專業的考生還須進行加試。加試以口試的方式進行,采用百分制評分。
(八)體檢
擬錄取的考生須進行體檢,體檢標準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文件執行。體檢由考生自行在當地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進行,并將體檢結果掃描成電子檔后在規定時間發送至研招辦郵箱gzyyzb@sina.com。入校時學校將再次組織體檢,對體檢不合格者取消錄取及入學資格。
(九)復試成績的使用
復試成績:按“外語測試+專業筆試(口試)+綜合素質面試”計算,滿分100分。復試成績低于60分則為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加試成績:加試任何一門低于60分則為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加試成績不計入總分。
總評成績:按初試總分占60%,復試成績占40%計算。
六、錄取工作
(一)政審
為確保考生政治素質,在復試過程中,由研究生院對考生進行政審,政審以函調為主,考生自行到所在單位進行政審后將政審材料通過復試平臺提交,紙質版錄取后再行補交。如確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提供的,可于入學前須提供。如有必要,可采取實地考查的方式進行。未通過政審的考生不得錄取或取消錄取資格。
(二)擬錄取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匯總并計算各類成績,根據各專業招生計劃對復試合格的考生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一志愿擬錄取后該專業如有剩余計劃,再對本專業調劑志愿復試合格的考生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被我校擬錄取的調劑考生,我校將及時在“調劑系統”上設置為“待錄取”狀態,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確認接受待錄取,否則視為考生自動放棄,將取消其擬錄取資格。擬錄取名單確定后須在在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擬錄取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考生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三)錄取
擬錄取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由領導小組審定,并通過研招網進行錄取檢查,若因考生本人信息填報錯誤或虛假信息未能通過錄檢者不得錄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擬錄取名單報省招生考試院及教育部批準后,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發布錄取信息,并向考生寄發錄取通知書。
七、疫情防控要求
(一)復試工作人員由所在單位部門按照學校返校返崗要求及疫情防控規定嚴格把關后將名單匯總研究生院后報學校防控辦審核同意。
(二)復試工作人員進入復試場地時,須按照“掃碼、核身份、登記、測體溫”等疫情防控要求進行檢測。各復試學院應對復試場地做到試前試后消毒及通風,復試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應按防疫要求做好相應防疫。
(三)下列人員不得參與復試工作:
1.近14天的生活軌跡在疫情等級中、高風險區域(含境外),或存在以下三類情況:(1)確診病例、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以及疑似病例;(2)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3)與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員。
2.目前有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者。
3.掃描“貴州健康碼”不是綠色者。
八、信息公開、監督及復議
(一)根據教育部及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相關要求,我校將大力推進研究生招生信息公開公示范圍及力度,公示內容為學校復試錄取辦法、復試考生名單、招生計劃、各專業面試方案、復試基本分數線、擬錄取名單、錄取名單等重要信息,以便接受社會監督。我校所有研究生招生復試及錄取信息均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統一發布。
(二)實行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小組對復試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復試結果全面負責。嚴格遵守復試相關信息的保密制度,嚴肅處理違紀違規事件。
(三)實行全面監督制度。學校監察專員辦公室對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進行紀律監督和檢查,研究生院負責對各學院、學位點復試過程和規范進行監督和檢查,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處理有關信訪及考生咨詢。(監督舉報電話:0851-88233025,聯系人:姚梅;信訪電話:0851-85652671,聯系人:朱星)
(四)實行復議制度。保證投訴、申訴和監督渠道的暢通。受理投訴和申訴在復試結果公布后5日內進行,考生投訴和申訴的問題經調查屬實的,由領導小組責成有關部門進行復議,并將復議結果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五)本辦法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的通知》(教學函〔2020〕8號)及《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9〕2號)文件的相關要求,規范和加強對碩士研究生復試及錄取工作的管理,維護考生利益,為考生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特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原則
    (一)堅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加強對考生的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既要注重學業知識考核,也要加強對考生專業能力素質和科研創新潛質的考查,既要注重考生的考試成績,也要注重考生的一貫表現。
    (二)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開、結果公開、監督機制健全,維護考生的合法權益。
    二、組織管理
    (一)學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對本單位復試工作的領導和統籌管理,制訂本單位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辦法,組織開展本單位復試各項工作,協調落實復試工作所需的人員、設備、經費保障等。領導小組下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開展日常具體工作。
    (二)各招生學院成立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學院研究生招生復試統籌管理和協調工作。
    (三)按學科專業成立復試(面試)專家組,負責本學科綜合面試方案的制定并實施,具體工作由各學院統籌安排。
    (四)在復試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由以上各相關機構對所涉環節負責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報領導小組。
    三、復試準備
    (一)制定復試及錄取辦法
    在復試前制定復試及錄取辦法包括復試程序、方式、復試成績計算方法和使用、調劑、錄取辦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項等內容。復試及錄取辦法制定后,經領導小組審核通過并報省招生考試院備案,經省教育廳同意后,即在網上公布。
    (二)成立面試專家組
    面試專家由各學科專業政治思想好、道德品質高尚、業務素質高、公平公正、廉潔自律且當年擬招生的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主組成(如有直系親屬參加本次考試必須回避),總數一般不少于5人。專家組成由各相關學院推薦并經研究生院審核,報領導小組審定批準。每個專家組須有2名秘書承擔協調和記錄工作。
    (三)培訓復試工作人員
    學校選派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人員參與復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復試前組織所有人員進行政策、業務、紀律等方面的培訓,使其明確工作紀律和工作程序、評判規則和評判標準。明確招生導師在復試工作中的紀律、責任和權利,規范其工作行為。無故不參加培訓者,不得參與復試工作。
    (四)分配招生計劃
    學校對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按招生專業進行分配,各專業應按下達的招生計劃進行招生。學校可根據復試考生具體情況及學科需求對各專業的招生計劃作適當調整,學術學位計劃可調整到專業學位使用,但專業學位計劃不可調整到學術學位使用。
    (五)公布我校一志愿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及符合要求的考生名單
    1.我校202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各專業一志愿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按教育部二區基本分數線執行。
    2.我校2021年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為單科≥30分,總分≥245。
    3.對一志愿上線考生數等于或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專業,按實際上線人數復試。對于一志愿上線考生數小于招生計劃的專業,可適量接收調劑考生參加復試,調劑考生復試差額比例原則上一般不低于120%。
    4.學校將根據成績要求,及時在網上公布一志愿復試考生名單及復試須知和要求。
    四、調劑工作
    (一)調劑基本要求:
    1.申請調劑我校的考生,須符合我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規定的調入專業報考條件,且初試科目應與調入專業初試科目相同或相近。
    2.調劑考生須符合《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有關調劑的各項規定。
    3.我校只接受外國語統考科目為英語的考生調劑。
    4.我校優先調劑普通全日制統招本科學歷考生。
    (二)有關調劑信息由研究生院另行發布調劑公告
    (三)調劑流程及注意事項
    1.我校調劑工作均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以下簡稱研招網)的“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以下簡稱調劑系統)進行。考生必須登陸調劑系統并按要求填報我校調劑志愿,不經該調劑系統的調劑無效。
    2.我校將于研招網調劑系統開放后根據復試工作總體安排開通本單位網上調劑,調劑系統持續開放時間不低于12個小時。符合調劑要求的考生(包括一志愿報考我校但需調劑專業的考生)可在調劑系統填報并提交調劑志愿,我校將根據相關要求,對符合我校調劑要求的考生按初試成績擇優遴選進入復試。并通過研招網向獲得復試資格的考生發送復試通知,考生需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陸研招網調劑系統進行確認,超時不確認的一律視為考生自動放棄。
    3.申請調劑我校的考生在網上提交申請48小時后,如還未接收到我校有關復試通知,可自行選擇調劑其他單位。
    五、復試工作
    (一)復試方式:復試采用線上遠程面試方式進行,復試平臺采用研招網面試系統,復試過程由系統自動錄音錄像,相關資料妥存備查。
    (二)復試時間: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具體復試時間另行通知,請各位考生密切關注我校研究生院網站有關招生信息)。
    (三)考生復試資格審核
    參加復試的考生須提前準備好準考證、身份證、學歷證(應屆畢業生提供學生證及加蓋有學校教務部門公章的本科學習成績單)、學位證、以及蓋有單位公章的《政治資格審查表》、本人填好的《復試考生基本情況登記表》等電子材料,在面試前通過指定方式進行提交。如發現復試考生有弄虛作假,一經查實,一律取消復試資格。
    (四)外語測試:采用線上方式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5分。
    (五)專業課筆試:采用線上方式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10分。
    (六)綜合面試:綜合面試采用線上方式進行,全面了解考生情況。考察內容包括考生綜合分析及表達能力、邏輯及科研思維能力、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考生的人文素養、舉止和禮儀等等,總分為85分。
    (七)同等學力考生加試
    凡我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跨學科專業、以非全日制本科學歷及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相關專業的考生還須進行加試。加試以口試的方式進行,采用百分制評分。
    (八)體檢
    擬錄取的考生須進行體檢,體檢標準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文件執行。體檢由考生自行在當地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進行,并將體檢結果掃描成電子檔后在規定時間發送至研招辦郵箱gzyyzb@sina.com。入校時學校將再次組織體檢,對體檢不合格者取消錄取及入學資格。
    (九)復試成績的使用
    復試成績:按“外語測試+專業筆試(口試)+綜合素質面試”計算,滿分100分。復試成績低于60分則為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加試成績:加試任何一門低于60分則為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加試成績不計入總分。
    總評成績:按初試總分占60%,復試成績占40%計算。
    六、錄取工作
    (一)政審
    為確保考生政治素質,在復試過程中,由研究生院對考生進行政審,政審以函調為主,考生自行到所在單位進行政審后將政審材料通過復試平臺提交,紙質版錄取后再行補交。如確因特殊情況暫時無法提供的,可于入學前須提供。如有必要,可采取實地考查的方式進行。未通過政審的考生不得錄取或取消錄取資格。
    (二)擬錄取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匯總并計算各類成績,根據各專業招生計劃對復試合格的考生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一志愿擬錄取后該專業如有剩余計劃,再對本專業調劑志愿復試合格的考生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被我校擬錄取的調劑考生,我校將及時在“調劑系統”上設置為“待錄取”狀態,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確認接受待錄取,否則視為考生自動放棄,將取消其擬錄取資格。擬錄取名單確定后須在在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10個工作日。擬錄取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考生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三)錄取
    擬錄取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由領導小組審定,并通過研招網進行錄取檢查,若因考生本人信息填報錯誤或虛假信息未能通過錄檢者不得錄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擬錄取名單報省招生考試院及教育部批準后,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發布錄取信息,并向考生寄發錄取通知書。
    七、疫情防控要求
    (一)復試工作人員由所在單位部門按照學校返校返崗要求及疫情防控規定嚴格把關后將名單匯總研究生院后報學校防控辦審核同意。
    (二)復試工作人員進入復試場地時,須按照“掃碼、核身份、登記、測體溫”等疫情防控要求進行檢測。各復試學院應對復試場地做到試前試后消毒及通風,復試過程中所有工作人員應按防疫要求做好相應防疫。
    (三)下列人員不得參與復試工作:
    1.近14天的生活軌跡在疫情等級中、高風險區域(含境外),或存在以下三類情況:(1)確診病例、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以及疑似病例;(2)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3)與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員。
    2.目前有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者。
    3.掃描“貴州健康碼”不是綠色者。
    八、信息公開、監督及復議
    (一)根據教育部及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相關要求,我校將大力推進研究生招生信息公開公示范圍及力度,公示內容為學校復試錄取辦法、復試考生名單、招生計劃、各專業面試方案、復試基本分數線、擬錄取名單、錄取名單等重要信息,以便接受社會監督。我校所有研究生招生復試及錄取信息均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統一發布。
    (二)實行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小組對復試過程的公平、公正和復試結果全面負責。嚴格遵守復試相關信息的保密制度,嚴肅處理違紀違規事件。
    (三)實行全面監督制度。學校監察專員辦公室對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進行紀律監督和檢查,研究生院負責對各學院、學位點復試過程和規范進行監督和檢查,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處理有關信訪及考生咨詢。(監督舉報電話:0851-88233025,聯系人:姚梅;信訪電話:0851-85652671,聯系人:朱星)
    (四)實行復議制度。保證投訴、申訴和監督渠道的暢通。受理投訴和申訴在復試結果公布后5日內進行,考生投訴和申訴的問題經調查屬實的,由領導小組責成有關部門進行復議,并將復議結果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五)本辦法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負責解釋。

   
我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正式復試即將開始,為了讓廣大考生充分作好考前準備,考出好成績,根據復試演練中出現的問題,特再次對一些注意事項進行提醒。希望大家保持最佳狀態、發揮最好水平、取得理想成績!
一、材料和交費
1、復試材料:請大家根據復試考生須知內容,仔細查看所需材料要求,逐項進行核對確認,并按順序匯總為一個PDF文檔進行保存,在規定時間通過面試系統進行提交。
2、復試費:請在規定時間通過面試系統盡早交費。請提前在微信錢包或支付寶或綁定的銀行卡存足復試費,以免影響交費。
3、復試信息:請提前認真仔細閱讀考生須知、考場規則、誠信考試承諾書,不要因為自己不了解相關規則而影響復試的正常進行。
二、軟件準備
1、操作手冊:請務必提前認真仔細閱讀操作手冊。
2、軟件要求:請按要求下載并安裝相關瀏覽器和學信APP,熟悉軟件使用方法。如果用一機位用電腦復試,建議提前退出各類殺毒軟件或程序。如果一機位用手機復試,請一定提前安裝學信APP并提前登錄。二機位手機也一定提前安裝學信APP并提前登錄。
三、硬件準備
1、設置好防干擾:手機復試要注意關閉除開考前的鬧鐘提示,暫時關閉屏保功能;設置手機來電、通知靜音狀態。建議可攔截除學校緊急聯系電話以外的所有來電,杜絕其他電話呼入,同時攔截所有短信通知,考后再恢復設置。除應試期間需要使用的APP外,將所有其他APP的通知功能關閉,防止其他APP消息提醒影響考試,暫時關閉QQ、微信等社交軟件。
2、設備調試:注意調好一、二機位的放置位置,斷開第二機位的音頻連接,只保持視頻連接,以確保一機位與二機位不出現嘯叫和回音。一、二機位設備均保持充足的電量,手機話費提前充值,不要因為話費不夠沒有流量而影響復試。
四、復試環境
1、提前打掃復試房間,保持房間和桌面干凈整潔。
2、提示家人及朋友考試期間勿擾,請他們協助保持環境安靜。
五、個人狀態
1、著裝:穿著得體,不要著奇裝異服。頭發不可遮擋耳朵,不戴耳飾。
2、精神:考前提前去衛生間,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考試心態。沉著冷靜、大方從容回答考試題目。
六、應急事件
1、如出現突然停電、斷網,不要慌張,可與各復試組聯絡人聯系,聽從工作人員及專家組的安排。
2、緊急情況可撥打18085016874(非緊急情況請勿隨意撥打)。
3、所有工作安排均須在規定時間內宜早不宜遲,不要等到最后系統快要關閉才進行有關工作。


貴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2020年5月17日      
 

 

各一志愿復試考生:
根據我校復試工作有關日程安排,現將一志愿復試考生遠程復試安排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交費及提交資格審核材料
1、時間:請在5月18日至5月20日完成交費和資格審核材料提交,如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影響復試者,后果由本人承擔。
2、提交方式:請各位一志愿復試考生通過學信網https://bm.chsi.com.cn/ “招生遠程面試系統”按時進行交費和提交資格審核材料。
二、復試日期及專業

復試日期 復試專業(含學術學位及專業學位)
5月23日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醫內科學、全科醫學、中醫五官科學、民族醫學、中醫兒科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公共管理、中西醫結合心理學、中藥學
5月24日 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三、復試考場分組情況

考場號 考場名稱 考生范圍
1 基礎組 100500中醫學、100600中西醫結合
2 內科1組 100506中醫內科學、105701中醫內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14-136)
3 內科2組 105701中醫內科學(考生編號尾號137-492)、105710全科醫學
4 外科1組 100507中醫外科學、105702中醫外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01-063)
5 外科2組 105702中醫外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70-238)、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12外科方向)
6 婦科1組 100509中醫婦科學、105704中醫婦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01-053)
7 婦科2組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09婦科)、中醫婦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89-168)、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13婦科方向)
8 五官組 105706中醫五官科學
9 民族醫學組 100513民族醫學、105708民族醫學
10 兒科組 105710中醫兒科學
11 中西醫內科1組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01心血管)、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01心血管、02神經、11危重癥)
12 中西醫內科2組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03腎病、06內分泌)、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03腎病、06內分泌、07腫瘤)
13 中西醫內科3組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04風濕免疫)、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04風濕免疫、09血液、10老年病、14疼痛診療)
14 中西醫內科4組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05消化)、105709中西醫結合臨床(05消化、08呼吸)
15 骨傷1組 100508中醫骨傷科學、105703中醫骨傷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01-079)
16 骨傷2組 105703中醫骨傷科學(考生編號尾號080-216)
17 針灸推拿1組 100512針灸推拿學
18 針灸推拿2組 105707針灸推拿學
19 護理組 105400護理
20 公管心理組 125200公共管理、1006Z1中西醫結合心理學
21 中藥1組 100800中藥學(考生編號尾號002-221)
22 中藥2組 100800中藥學(考生編號尾號224-418)、105600中藥學

 

考場及聯系人 姓名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復試序號 備注 復試時間  
1 基礎組 陳波洋 100500 中醫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張老師QQ297381399 陳夢璐 100500 中醫學 2  
  鐘勰 100500 中醫學 3 需加試
  杜志慧 100500 中醫學 4  
  朱海燕 100500 中醫學 5 需加試
  李玉平 100600 中西醫結合 6  
  劉欣 100500 中醫學 7  
  趙玲婕 100500 中醫學 8  
  冷家會 100500 中醫學 9  
  江桂通 100500 中醫學 10  
  韓敏 100500 中醫學 11  
  李洋 100500 中醫學 12 需加試
  李悅 100600 中西醫結合 13  
  張杰 100500 中醫學 14  
  劉玉玲 100500 中醫學 15  
  沈俊希 100500 中醫學 16 需加試
  楊睿 100500 中醫學 17  
  侯銀雪 100600 中西醫結合 18 需加試
  全德森 100500 中醫學 19  
  高小鳳 100500 中醫學 20  
  何在杰 100500 中醫學 21 需加試 5月23日下午2:00
  金源卿 100500 中醫學 22  
  胡茂華 100500 中醫學 23  
  蘇鋼 100500 中醫學 24 需加試
  黃蓉 100500 中醫學 25  
  劉婷 100500 中醫學 26  
  武平 100500 中醫學 27  
2 內科1組 廖佳佳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635292177 吳躍文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  
  肖爽 100506 中醫內科學 3  
  徐郊 105701 中醫內科學 4  
  王珊珊 100506 中醫內科學 5  
  何秀義 100506 中醫內科學 6 需加試
  周紀軍 100506 中醫內科學 7 需加試
  張帥 105701 中醫內科學 8  
  陳龍 105701 中醫內科學 9  
  彭琰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0 需加試
  程青霞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1  
  王錦程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2  
  李應杰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3 需加試
  秦雪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4  
  王錦雯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5  
  陳鋒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6  
  卓宇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7  
  熊夢蝶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8  
  劉亞林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9  
  尹千璐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0  
  袁穎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1   5月23日下午2:00
  周相宇 100506 中醫內科學 22 需加試
  林思瓊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3  
  劉春宏 100506 中醫內科學 24  
  楊姁 100506 中醫內科學 25  
  牟鑫霖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6  
  陳慧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7  
  肖玉洪 100506 中醫內科學 28  
  毛雷鳴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9  
  趙嘉寧 100506 中醫內科學 30  
  廖婉玲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1  
  王靜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2  
  譚維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3  
  駱敏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4  
  張畦 100506 中醫內科學 35  
  燕虹婷 100506 中醫內科學 36  
  鄭燕 100506 中醫內科學 37  
3 內科2組 李德仙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楊老師QQ1006019442 張惠婷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  
  王麗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  
  饒泉 105710 全科醫學 4  
  王璐 105701 中醫內科學 5  
  王言 105701 中醫內科學 6  
  吳鑫 105701 中醫內科學 7  
  蔡海波 105701 中醫內科學 8  
  龍海紅 105701 中醫內科學 9  
  葛艷輝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0  
  駱玲玲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1  
  張青芳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2  
  任美蓮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3  
  羅竹瀟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4  
  周榮勝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5  
  吳芳芳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6  
  王毅強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7  
  吳德義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8  
  王貴蘊 105701 中醫內科學 19  
  但彩虹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0  
  胡藝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1   5月23日下午2:00
  劉飛云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2  
  邵霞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3  
  粟多娟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4  
  王大東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5  
  尤豐玲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6  
  李娟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7  
  楊秀美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8  
  張敏 105701 中醫內科學 29  
  黎漢嬌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0  
  陳雪寶 105710 全科醫學 31  
  王宗楠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2  
  唐仁蕓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3  
  楊梅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4  
  麻敏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5  
  肖瑤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6  
  鄧春香 105701 中醫內科學 37  
4 外科1組 辜升亮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李老師QQ582708114 盧鑫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  
  譚冰燕 100507 中醫外科學 3  
  陳文城 100507 中醫外科學 4  
  袁芳草 100507 中醫外科學 5  
  鄭春梅 105702 中醫外科學 6  
  李鳳 105702 中醫外科學 7  
  汪潔 100507 中醫外科學 8  
  尹麗 105702 中醫外科學 9  
  任杰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0  
  蔣永威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1  
  胡瓊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2  
  謝芳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3  
  戈君斌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4  
  熊凱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5  
  安婭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6  
  朱甲昭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7  
  黃健莉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8  
  肖紫丹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9  
  付夢思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0  
  丘雅丹 100507 中醫外科學 21   5月24日下午2:00
  張婷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2  
  李欣 100507 中醫外科學 23  
  李寧杰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4  
5 外科2組 張丹林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孫老師QQ93973822 孫前程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  
  謝義姣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代家玲 105702 中醫外科學 4  
  張藝嘉 105702 中醫外科學 5  
  田玲 105702 中醫外科學 6  
  彭超 105702 中醫外科學 7  
  徐一鑫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8  
  王夢 105702 中醫外科學 9  
  李亭亭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0  
  楊鵬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王靈敏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2  
  肖冰雨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3  
  趙碩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姜超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5  
  沈樹青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6  
  王英俊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7  
  張玉明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8  
  舒文 105702 中醫外科學 19  
  周益檸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0  
  惠海珍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1   5月24日下午2:00
  李倩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2  
  姚明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蔡濤 105702 中醫外科學 24  
6 婦科1組 李小霞 100509 中醫婦科學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陳老師QQ549298359 袁鑫 105704 中醫婦科學 2  
  何江艷 100509 中醫婦科學 3  
  丁雪琴 105704 中醫婦科學 4  
  王影 105704 中醫婦科學 5  
  梁盈盈 100509 中醫婦科學 6  
  周紅學 105704 中醫婦科學 7  
  苗祎祎 105704 中醫婦科學 8  
  鄧袁麗 105704 中醫婦科學 9  
  符詩云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0  
  黎小靜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1  
  鐘君燕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2  
  徐子秋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3  
  夏純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4  
  徐光靈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5  
  匡俊偉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6  
  伍秋霞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7  
  段周蓓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8  
  黃玉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9  
  洪丹 100509 中醫婦科學 20  
  劉仁圓 105704 中醫婦科學 21   5月24日下午2:00
  代康莉 100509 中醫婦科學 22  
  陳超 100509 中醫婦科學 23  
7 婦科2組 楊偉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張老師QQ181006230 蒲嬌嬌 105704 中醫婦科學 2  
  張云娟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徐金萍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4  
  彭佑騰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5  
  黃莉媛 105704 中醫婦科學 6  
  錢佳圓 105704 中醫婦科學 7  
  歐祥琴 105704 中醫婦科學 8  
  王久迪 105704 中醫婦科學 9  
  劉靜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  
  于信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楊明芬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2  
  張洪宇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3  
  王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王簡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5  
  秦艷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6  
  王麗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7  
  王可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8  
  馮新月 105704 中醫婦科學 19  
  李斯琪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0  
  張敏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1   5月24日下午2:00
  馮佩佩 105704 中醫婦科學 22  
  段世嬌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8 五官組 張仕美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鄭老師QQ651080387 龔文濤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2  
  李丹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3  
  王瑤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4  
  劉仁躍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5  
  李思希 105706 中醫五官科學 6  
9 民族醫學組 周圓妃 105708 民族醫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楊老師QQ490732192 姚東陽 105708 民族醫學 2  
  蒙自己 105708 民族醫學 3  
  唐佳璇 105708 民族醫學 4  
  趙英濤 100513 民族醫學 5  
  蘭嵐 100513 民族醫學 6  
10 兒科組 徐嘉勵 105705 中醫兒科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陶老師QQ409465790 程璇 105705 中醫兒科學 2  
  陳婭 105705 中醫兒科學 3  
  劉林 105705 中醫兒科學 4  
  楊勝敏 105705 中醫兒科學 5  
  陳紫林 105705 中醫兒科學 6  
11 中西醫內科1組 潘淼淼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957337675 袁通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  
  聞赤鋒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王少燕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4  
  李襯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5  
  伍康云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6  
  萬炳山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7  
  李杰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8  
  譚猛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9  
  周萌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  
  高代材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張巧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2  
  仲東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3  
  余遠鵬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謝靜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5  
  周洪琴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6  
  羅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7  
  郭菁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8  
  徐濤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9  
  楊彤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0  
  劉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1   5月24日下午2:00
  謝純潔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2  
  毛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胡發墻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4  
  常猛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5  
  舒馨儀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6  
  劉杰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27  
  吳珍珍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8  
  羅林進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9  
  王程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0  
  王傳召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1  
  羅明素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2  
  鄒璐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3  
  秦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4  
  張建淑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5  
12 中西醫內科2組 李光美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2242170175 郭亞麗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  
  陳文龍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黃志明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4  
  李娜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5  
  張瓊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6  
  王蕾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7  
  劉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8  
  王琛琛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9  
  黃成寵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  
  徐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龔娜娜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2  
  冉紅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3  
  張丙航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董浪桃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5  
  邱利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6  
  楊利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7  
  王錫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8  
  陳柏誠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9  
  張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0  
  顧雯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1   5月24日下午2:00
  金雪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2  
  代露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程獻輝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4  
  袁雪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5  
  劉丹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6  
  龔春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7  
  劉婭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8  
  李青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9  
  劉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0  
  鄒星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1  
  柯曉磊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2  
  張寧寧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3  
  李嬙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34  
  趙晴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5  
  蒙麗仙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6  
13 中西醫內科3組 高雪琴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2356375441 高翠靈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  
  劉永聽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朱丹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4  
  高發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5  
  向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6  
  盧一莎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7  
  彭金龍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8  
  李進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9  
  薛茂巧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  
  楊文宏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胡小鈺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2  
  李湖帆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3  
  楊芊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皮特俊章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5  
  楊國語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6  
  趙龍美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7  
  羅豐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8  
  劉曉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9  
  秦瑤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0  
  馬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1   5月24日下午2:00
  祝波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2  
  熊鴻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齊曉慧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4  
  羅澤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5  
  潘曉藝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6  
  張澤宇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7  
  江夢瑤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8  
  仇維彬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9  
  曾鐘慧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0  
  張宇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1  
  葉佐玉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2  
  陳學維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3  
  余小楠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4  
  彭馨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35  
  吳福建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6  
14 中西醫內科4組 郭敏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952137438 向柳波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  
  向蘭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  
  秘嘯然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4  
  李小雨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5  
  顧曉婭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6  
  陳節瓊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7  
  李青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8  
  周雨晨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9  
  周林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  
  潘洲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1  
  石慧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2  
  陳義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3  
  黃娜娜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4  
  彭松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5  
  羅宜佳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6  
  張飛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7  
  何新秒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8  
  李玉梅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19  
  閆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0  
  孫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1   5月24日下午2:00
  盧露星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2  
  樊健坪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3  
  韓黃陽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4  
  王麗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5  
  李開楊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6  
  辜如鈺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7  
  曾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8  
  代光琴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29  
  雍波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0  
  鐘燕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1  
  胡江鑫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2  
  李敏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3  
  胡光強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4  
  蓬興柱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5  
  楊月月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6  
  袁雪金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7  
  郭震凡 105709 中西醫結合臨床 38  
15 骨傷1組 鐘高暉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李老師QQ463386179 周從來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2  
  傅汝剛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3  
  李成蹊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4  
  劉成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5  
  鄭澤彪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6  
  楊恒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7  
  諶洋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8  
  龔楠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9  
  龍智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0  
  劉昭明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11  
  陳錦龍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2  
  汪飛宇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13  
  楊甫明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4  
  唐暢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5  
  嘎西斯甲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6  
  崔楠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7  
  余梁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8  
  金影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9  
  劉安俊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0  
  程盛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1   5月24日下午2:00
  喻欣荷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2  
  胡高源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3  
  郭懷金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4  
  彭福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5  
16 骨傷2組 沈榮意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   5月24日上午8:00
聯系人:陳老師QQ867759406 沈紅星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  
  劉振洋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3  
  黃綠洲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4  
  羅建松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5  
  龍騰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6  
  劉志倫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7  
  袁云飛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8  
  鄭開峻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9  
  李時進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0  
  谷戰洋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1  
  李仕成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2  
  莫騰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3  
  羅子東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4  
  朱遠文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5  
  盧科應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6  
  楊宇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7  
  鄧凱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8  
  文繼杰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19  
  張攀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0  
  楊慶林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1   5月24日下午2:00
  任濤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2  
  蔣太平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3  
  呂超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4  
  劉晨力 105703 中醫骨傷科學 25  
17 針灸推拿1組 梁光萍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莫老師QQ308216486 張婷 100512 針灸推拿學 2  
  蔡雨若 100512 針灸推拿學 3  
  喻華梅 100512 針灸推拿學 4  
  賴清 100512 針灸推拿學 5  
  陳陽 100512 針灸推拿學 6 需加試
  張琳 100512 針灸推拿學 7  
  馬雪 100512 針灸推拿學 8  
  古曉瓊 100512 針灸推拿學 9 需加試
  蔡明星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0  
  平蘭芝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1  
  王欣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2  
  趙小銳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3  
  王丹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4  
  唐易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5  
18 針灸推拿2組 周雨雨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金老師QQ253381061 鐘廣鴻 105707 針灸推拿學 2  
  全菲 105707 針灸推拿學 3  
  姜洪 105707 針灸推拿學 4  
  丁娜娜 105707 針灸推拿學 5  
  劉逢春 105707 針灸推拿學 6  
  侯天仙 105707 針灸推拿學 7  
  李利 105707 針灸推拿學 8  
  何星艷 105707 針灸推拿學 9  
  代有名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0  
  楊燕清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1  
  方利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2  
  楊彪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3  
  李益東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4  
  東欣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5  
  羅秋平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6  
  金方敏 105707 針灸推拿學 17  
19 護理組 徐婷 105400 護理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王老師QQ1016632691 冉家杰 105400 護理 2  
  游嬌嬌 105400 護理 3  
  鄧嫚 105400 護理 4  
  黎媛媛 105400 護理 5  
  李芳 105400 護理 6  
  蘇姍姍 105400 護理 7  
  余潔 105400 護理 8  
  李智 105400 護理 9  
  彭嬌 105400 護理 10  
  王顏君 105400 護理 11  
  楊舒婷 105400 護理 12  
  鄒曉鳳 105400 護理 13  
  王維榕 105400 護理 14  
  王容 105400 護理 15  
  黃詩雨 105400 護理 16  
  向毅明 105400 護理 17  
20 公管心理組 陸楠 125200 公共管理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李老師QQ3140803017 周頂敏 125200 公共管理 2  
  陳小亮 125200 公共管理 3  
  黃運 125200 公共管理 4  
  劉流 125200 公共管理 5  
  陳吉前 125200 公共管理 6  
  沙彩云 125200 公共管理 7  
  李振江 125200 公共管理 8  
  張明靜 125200 公共管理 9  
  張文奇 125200 公共管理 10  
  袁遠 125200 公共管理 11  
  李雅竹 125200 公共管理 12  
  馬淑蓮 125200 公共管理 13  
  楊潔 125200 公共管理 14  
  鄭佳 125200 公共管理 15  
  韓自茂 125200 公共管理 16  
  宋晶 125200 公共管理 17  
  侯亞偉 1006Z1 中西醫結合心理學 18 需加試
  張晴惠 125200 公共管理 19  
21 中藥1組 謝國旺 100800 中藥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劉老師QQ249000559 石興雨 100800 中藥學 2  
  曾倩 100800 中藥學 3  
  何金英 100800 中藥學 4  
  封云倩 100800 中藥學 5  
  張雪麗 100800 中藥學 6  
  鄭濤 100800 中藥學 7  
  晏琴 100800 中藥學 8  
  周世華 100800 中藥學 9  
  呂元菊 100800 中藥學 10  
  張紅霞 100800 中藥學 11  
  王健 100800 中藥學 12  
  蘇紅梅 100800 中藥學 13  
  朱光林 100800 中藥學 14  
  董娜娜 100800 中藥學 15  
  俞伶俐 100800 中藥學 16  
  丁夢 100800 中藥學 17  
  魏琳 100800 中藥學 18  
  吳文玉 100800 中藥學 19  
  蘇大鵬 100800 中藥學 20  
  鄧鉍莉 100800 中藥學 21   5月23日下午2:00
  舒萬芬 100800 中藥學 22  
  劉林莉 100800 中藥學 23  
  亓文杰 100800 中藥學 24  
  盧迷 100800 中藥學 25  
  張甘純 100800 中藥學 26  
  李佳璇 100800 中藥學 27  
  李旭東 100800 中藥學 28  
  劉靜 100800 中藥學 29  
  劉嬌 100800 中藥學 30  
  蔣麗 100800 中藥學 31  
  楊小雙 100800 中藥學 32  
  賴潔瑩 100800 中藥學 33  
22 中藥2組 吳桃生 100800 中藥學 1   5月23日上午8:00
聯系人:郭老師QQ467711567 張娜 100800 中藥學 2  
  張露 100800 中藥學 3  
  何琪 100800 中藥學 4  
  嚴露 100800 中藥學 5  
  黃穎雪 100800 中藥學 6  
  常姣 100800 中藥學 7  
  楊肖衣 100800 中藥學 8  
  唐娟 100800 中藥學 9  
  王崇敏 100800 中藥學 10  
  何倩倩 100800 中藥學 11  
  黃樺 100800 中藥學 12  
  吳媛 100800 中藥學 13  
  萬曉霞 100800 中藥學 14  
  張其 100800 中藥學 15  
  李開敏 100800 中藥學 16  
  趙澤林 100800 中藥學 17  
  陳孝禮 100800 中藥學 18  
  徐川焱 100800 中藥學 19  
  吳蘭蝶 105600 中藥學 20  
  舒燕霞 100800 中藥學 21   5月23日下午2:00
  覃春葉 100800 中藥學 22  
  閆漢語 100800 中藥學 23  
  徐芳芳 100800 中藥學 24  
  胡家震 100800 中藥學 25  
  張婭 100800 中藥學 26  
  李益菊 100800 中藥學 27  
  郝知風 100800 中藥學 28  
  劉瀚琳 100800 中藥學 29  
  周琪 100800 中藥學 30  
  卿果 100800 中藥學 31  
  唐光甫 100800 中藥學 32  
  梁瀟 100800 中藥學 33  
  母光頔 100800 中藥學 34  

考生在復試期間如遇緊急情況可與各考場聯系人聯系,或撥打緊急聯系電話18085016874(請勿隨意撥打)


貴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2020年5月17日  

 


五、復試成績的使用
復試成績:按“外語測試+專業筆試(口試)+綜合素質面試”計算,滿分100分。復試成績不得低于60分,低于60分則為復試不合格,不予錄取。
總評成績:按初試總分占70%,復試成績占30%計算。
六、錄取工作
1.政審
為確保考生政治素質,在復試過程中,由研究生院對考生進行政審,政審以函調為主,考生自行到所在單位進行政審后將政審材料直接通過遠程復試平臺提交,紙質材料錄取后上交。如確因疫情無法出提供的,可于入學前提供。如有必要,可采取實地考查的方式進行。未通過政審的考生不得錄取或取消錄取資格。
2.擬錄取
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匯總并計算各類成績,根據各專業招生計劃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一志愿擬錄取后該專業如有剩余計劃,再對本專業調劑志愿復試考生按總評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擬錄取。被我校擬錄取的調劑考生,我校將及時在“調劑系統”上設置為“待錄取”狀態,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確認接受待錄取,否則視為考生自動放棄,將取消其擬錄取資格。擬錄取名單確定后須在在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10個工作日。擬錄取的享受少數民族照顧政策考生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3.錄取
擬錄取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由領導小組審定,并通過研招網進行錄取檢查,若因考生本人信息填報錯誤或虛假信息未能通過錄檢者不得錄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擬錄取名單報省招生考試院及教育部批準后,由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發布錄取信息,并向考生寄發錄取通知書。
3.考生復試資格審核
參加復試的考生須提前準備好準考證、身份證、學歷證(應屆畢業生提供學生證及加蓋有學校教務部門公章的本科學習成績單)、學位證、以及蓋有單位公章的《政治資格審查表》、本人填好的《復試考生基本情況登記表》等電子材料,在面試前通過指定方式進行提交。如發現復試考生有弄虛作假,一經查實,一律取消復試資格。
4.外語測試: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5分。
5.專業課筆試:采用口試的方式替代,統一在面試中進行,總分為10分。
6.綜合素質面試
綜合素質面試采用線上方式進行,全面了解考生情況。考察內容包括考生綜合分析及表達能力、邏輯及科研思維能力、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以及考生的人文素養、舉止和禮儀等等,總分為85分。面試工作由我校各學院組織面試專家組具體實施,面試需全程錄音錄像,相關資料須妥存備查。
7.同等學力考生加試
凡我校招生章程中規定的跨學科專業、以非全日制本科學歷及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相關專業的考生還須進行加試。加試以口試的方式進行,采用百分制評分,其中任何一門低于60分即為不合格,則不予錄取。加試成績不計入總分,如被錄取,入學后還須進行兩門主干課程筆試,成績不合格者取消錄取及入學資格。
8.體檢
擬錄取的考生須進行體檢,體檢標準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文件執行。 體檢由考生自行在當地二級及二級以上醫院進行,并將體檢結果掃描成電子檔后在規定時間發送至研招辦郵箱gzyyzb@sina.com。入校時學校將再次組織體檢,對體檢不合格者取消錄取及入學資格。
1.復試方式:復試采用線上遠程面試方式進行。
2.復試時間: 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添加貴州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成績查詢、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貴州中醫藥大學報錄比、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群、貴州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貴州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貴州中醫藥大學排名、貴州中醫藥大學保研、貴州中醫藥大學公眾號、貴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貴州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貴州中醫藥大學

考研輔導班推薦: